索尔维会议

第一届物理索尔维会议

第一次索尔维会议于1911年秋天在布鲁塞尔举行,主席为德高望重的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主题为“辐射与量子”,通过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方法考察这一问题。弗雷德里克·林德曼是与会人士年龄最小的,其他著名参与者有庞加莱、居里夫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

1911年第一次索尔维会议的照片

坐者(从左至右):沃尔特·能斯特、马塞尔·布里渊、欧内斯特·索尔维、

亨德里克·洛伦兹、埃米尔·沃伯格、让·佩兰、威廉·维恩、玛丽·居里、亨利·庞加莱。

站者(从左至右):罗伯特·古德施密特、马克斯·普朗克、海因里希·鲁

本斯、阿诺·索末菲、弗雷德里克·林德曼、莫里斯·德布罗意、马丁·努森、弗里德里希·哈泽内尔(en:Friedrich Hasenöhrl)、豪斯特莱、爱德华·赫尔岑、詹姆斯·金斯(en:James Hopwood Jeans),欧内斯特·卢瑟福、海克·卡末林·昂内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保罗·朗之万。

1911年,当索尔维和洛伦兹正襟危坐时,当庞加莱和居里夫人低头讨论问题时,当普朗克和爱因斯坦还只能站在后面时,当泡利还只是一个11岁的小学生时,物理学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革。

第二次物理索尔维会议

第三届物理索尔维会议

第四届物理索尔维物理会议

第五届物理索尔维会议

1927年10月,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后排左起:A.皮卡尔德(A.Piccard) E.亨利厄特(E.Henriot) P.埃伦费斯特(P.Ehrenfest) Ed.赫尔岑(Ed.Herzen) Th.德唐德(Th.de Donder) E.薛定谔(E.schrodinger) E.费尔夏费尔特(E.Verschaffelt) W.泡利(W.Pauli) W.海森堡(W.Heisenberg) R.H.富勒(R.H.Fowler) L.布里渊(L.Brillonin)

中排左起:P.德拜(P.Debye) M.克努森(M.Knudsen) W.L.布拉格(W.L.Bragg) H.A.克莱默(H.A.Kramers) P.A.M.狄拉克(P.A.M.Dirac) A.H.康普顿(A.H.Compton) L.德布罗意(L.de Broglie) M.波恩(M.Born) N.波尔(N.Bohr)

前排左起:I.朗缪尔(I.Langmuir) M.普朗克(M.Planck) M.居里夫人(Mme Curie) H.A.洛仑兹(H.A.Lorentz) A.爱因斯坦(A.Einstein) P.朗之万(P.Langevin)

ch.E.古伊(ch.E.Guye) C.T.R.威尔逊(C.T.R.Wilson) O.W.理查森(O.W.Richardson)

照片中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有:洛伦兹1902,居里夫人1903,布喇格1915,普朗克1918,爱因斯坦1921,玻尔1922,康普顿1927,海森伯1932,薛定谔1933,狄拉克1933,泡利1945,玻恩1954。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居里夫人

1911,德拜1936。

照片的前排,坐着的都是当时老一辈的科学巨匠,中间那位当然谁都认识,那就是爱因斯坦,他其实应该算一个“跨辈份”的人物。左起第三位那个白头发老太太就是居里夫人,她是这张照片里唯一的女性。在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当中那位老者是真正的元老级人物洛伦兹,电动力学里的洛伦兹力公式,是与麦克斯韦方程组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里的“洛伦兹变换”也是他最先提出的。左起第二位则是量子论的奠基者普朗克,他在解释黑体辐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量子”的概念。这一排里还有提出原子结合能理论的郎之万、发明云雾室的威尔逊等,个个堪称德高望重。

第二排右起第一人是与爱因斯坦齐名的“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尼尔斯·玻尔,玻尔第一个提出量子化的氢原子模型,后来又提出过互补原理和哲学上的对应原理,他与爱因斯坦的世纪大辩论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玻尔旁边是德国大物理学家玻恩,他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再往左,是法国“革命王子”德布罗意,他提出了物质法的概念,确立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德布罗意左边,是因发现了原子的康普顿效应而著称的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再左边,则是英国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他提出了量子力学的一般形式以及表象理论,率先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创立了量子电动力学。这一排里,还有发明粒子回旋加速器的布拉格等。 第三排右起第三人,就是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的创立者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也是他提出来的。他的左边,是他的大学同学兼挚友泡利,泡利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微观粒子自旋理论(泡利矩阵)的始作俑者。两人同在索末菲门下学习时,经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而是自搞一套,老师竟也完全同意并鼓励他们这样做。右起第六人,就是量子力学的波动形式的创立者薛定谔,量子力学里薛定谔方程,就像经典力学里的牛顿运动方程一样重要。薛定谔还是最早提出生物遗传密码的人。

以上这些人物,是二十世纪物理科学的最杰出代表,他们在量子论和相对论两个方向上所做的贡献,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时空观念。在知识界可以这样说,不懂得这些思想的人,基本上可以视为落后于这个时代。

他们都先后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奖金之所以被公认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实际上正是因为在二十世纪前期,年年都授予这些人,从而确立了这项奖金的威信。

决战量子之巅

第一届物理索尔维会议

第一次索尔维会议于1911年秋天在布鲁塞尔举行,主席为德高望重的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主题为“辐射与量子”,通过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方法考察这一问题。弗雷德里克·林德曼是与会人士年龄最小的,其他著名参与者有庞加莱、居里夫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

1911年第一次索尔维会议的照片

坐者(从左至右):沃尔特·能斯特、马塞尔·布里渊、欧内斯特·索尔维、

亨德里克·洛伦兹、埃米尔·沃伯格、让·佩兰、威廉·维恩、玛丽·居里、亨利·庞加莱。

站者(从左至右):罗伯特·古德施密特、马克斯·普朗克、海因里希·鲁

本斯、阿诺·索末菲、弗雷德里克·林德曼、莫里斯·德布罗意、马丁·努森、弗里德里希·哈泽内尔(en:Friedrich Hasenöhrl)、豪斯特莱、爱德华·赫尔岑、詹姆斯·金斯(en:James Hopwood Jeans),欧内斯特·卢瑟福、海克·卡末林·昂内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保罗·朗之万。

1911年,当索尔维和洛伦兹正襟危坐时,当庞加莱和居里夫人低头讨论问题时,当普朗克和爱因斯坦还只能站在后面时,当泡利还只是一个11岁的小学生时,物理学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革。

第二次物理索尔维会议

第三届物理索尔维会议

第四届物理索尔维物理会议

第五届物理索尔维会议

1927年10月,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后排左起:A.皮卡尔德(A.Piccard) E.亨利厄特(E.Henriot) P.埃伦费斯特(P.Ehrenfest) Ed.赫尔岑(Ed.Herzen) Th.德唐德(Th.de Donder) E.薛定谔(E.schrodinger) E.费尔夏费尔特(E.Verschaffelt) W.泡利(W.Pauli) W.海森堡(W.Heisenberg) R.H.富勒(R.H.Fowler) L.布里渊(L.Brillonin)

中排左起:P.德拜(P.Debye) M.克努森(M.Knudsen) W.L.布拉格(W.L.Bragg) H.A.克莱默(H.A.Kramers) P.A.M.狄拉克(P.A.M.Dirac) A.H.康普顿(A.H.Compton) L.德布罗意(L.de Broglie) M.波恩(M.Born) N.波尔(N.Bohr)

前排左起:I.朗缪尔(I.Langmuir) M.普朗克(M.Planck) M.居里夫人(Mme Curie) H.A.洛仑兹(H.A.Lorentz) A.爱因斯坦(A.Einstein) P.朗之万(P.Langevin)

ch.E.古伊(ch.E.Guye) C.T.R.威尔逊(C.T.R.Wilson) O.W.理查森(O.W.Richardson)

照片中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有:洛伦兹1902,居里夫人1903,布喇格1915,普朗克1918,爱因斯坦1921,玻尔1922,康普顿1927,海森伯1932,薛定谔1933,狄拉克1933,泡利1945,玻恩1954。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居里夫人

1911,德拜1936。

照片的前排,坐着的都是当时老一辈的科学巨匠,中间那位当然谁都认识,那就是爱因斯坦,他其实应该算一个“跨辈份”的人物。左起第三位那个白头发老太太就是居里夫人,她是这张照片里唯一的女性。在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当中那位老者是真正的元老级人物洛伦兹,电动力学里的洛伦兹力公式,是与麦克斯韦方程组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里的“洛伦兹变换”也是他最先提出的。左起第二位则是量子论的奠基者普朗克,他在解释黑体辐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量子”的概念。这一排里还有提出原子结合能理论的郎之万、发明云雾室的威尔逊等,个个堪称德高望重。

第二排右起第一人是与爱因斯坦齐名的“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尼尔斯·玻尔,玻尔第一个提出量子化的氢原子模型,后来又提出过互补原理和哲学上的对应原理,他与爱因斯坦的世纪大辩论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玻尔旁边是德国大物理学家玻恩,他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再往左,是法国“革命王子”德布罗意,他提出了物质法的概念,确立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德布罗意左边,是因发现了原子的康普顿效应而著称的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再左边,则是英国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他提出了量子力学的一般形式以及表象理论,率先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创立了量子电动力学。这一排里,还有发明粒子回旋加速器的布拉格等。 第三排右起第三人,就是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的创立者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也是他提出来的。他的左边,是他的大学同学兼挚友泡利,泡利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微观粒子自旋理论(泡利矩阵)的始作俑者。两人同在索末菲门下学习时,经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而是自搞一套,老师竟也完全同意并鼓励他们这样做。右起第六人,就是量子力学的波动形式的创立者薛定谔,量子力学里薛定谔方程,就像经典力学里的牛顿运动方程一样重要。薛定谔还是最早提出生物遗传密码的人。

以上这些人物,是二十世纪物理科学的最杰出代表,他们在量子论和相对论两个方向上所做的贡献,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时空观念。在知识界可以这样说,不懂得这些思想的人,基本上可以视为落后于这个时代。

他们都先后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奖金之所以被公认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实际上正是因为在二十世纪前期,年年都授予这些人,从而确立了这项奖金的威信。

决战量子之巅


相关文章

  •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参加者的合影
  • 几乎可以肯定,世界上没有第二张照片,能像这张一样,在一幅画面内集中了如此之多的.水平如此之高的人类精英. 这张照片是1927年第亓届索尔维会议参加者的合影.索尔维是一个很像诺贝尔的人,本身既是科学家又是家底雄厚的实业家,万贯家财都捐给科学事 ...查看


  •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谈长征
  • 十八 当时有不少政治问题有待解决.从遵义会议作出决定让毛来领导,已经过去四个月了.而红军还在继续减员,只剩下两万多人了.在彝族地区以及山那边的藏族地区补充兵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时,毛已把红军安全地带到了长江上游的北岸,他再次挫败了蒋介石, ...查看


  • 红十字运动起源
  • 红十字运动起源 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历史总是在偶然与必然的轮回中选择前进的方向.红十字运动也不例外,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红十字运动的诞生 红十字运动肇始于19世纪 ...查看


  •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谈长征 1
  • 二十六 麻烦事越来越多.毛和张国焘的谈判进展很不顺利.人们不安地悄悄议论着.谣言四起.毛为了谨慎行事而预先更换了密码,并限制部队之间的通讯,以保证安全. 把部队莫名其妙地分为右路军和左路军这种作法并不成功.毛在右路,张在左路.张手下的徐向前 ...查看


  •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索尔费利诺战争
  • 一.红十字会的成立 十九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北部索尔费里诺,法.意.奥三国军队发生了激战,战后战场上尸体遍野,血染山冈,数不清的伤员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无人过问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维.他回到日内瓦后立即撰写了< ...查看


  • 长征不朽 信仰永存
  • 我始终是把长征作为一个理想壮举和信仰奇迹来读的.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长征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八十年时光流逝,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已经少有鲜活的细节,而散见于各种史料和曾经经历了长征的前辈们的回忆,以及从不同角度描述和再现长征的艺术作品,留下的 ...查看


  • 国际红十字会开启医学人道救援的历史
  • 杜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并认为应以不存歧视的态度向一切受苦的人提供救助.他首先成功地说服了索尔弗利诺的村民,照顾和对待受伤.垂死和已死去的敌方士兵像照顾己方的士兵一样,一视同仁:继而又把这个思想观念宣传给社会人士和政府官员, ...查看


  • 与大宗商品紧密相关的5种世界货币
  • 与大宗商品紧密相关的世界5种货币 一年多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于强势美元与放缓的全球需求的压力之下,财政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债务水平变得更高,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也被进一步削弱. 受大宗商品下跌影响的首个货币是澳元.据该国预算办公室数据显 ...查看


  • [剧本]建筑师 易卜生 [挪威]
  • 第三幕 [索尔尼斯住宅的宽大走廊.房屋一部分在左首,有一门通走廊.右首有一行走廊栏杆.后方,走廊尽头,一溜台阶通往花园.园中有高大古树,枝叶繁茂,覆盖着走廊和房屋边沿.在右首远方树林中,可以隐约望见新住宅的下半截和塔楼周围的一部分脚手架.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