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47年5月中旬,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孟良崮战役,是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役。这一成功战例,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分割围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本文拟从孟良崮的指导思想、决策过程、作战部署和战术战法等方面,论述陈毅、粟裕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民解放军战术思想的。
【关键词】孟良崮;战术;共产党;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第74师
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正式开始。4月上旬,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临沂至兖州的公路,占领鲁南解放区后,三个兵团分别由临沂、泰安、泗水向鲁中山区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寻找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敌军总兵力达25万余人,为了避免在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兵力方7万余人,与国民党军兵力相比居于劣势。在华野处于内线防御,敌军处于外线的严重形势面前,陈、粟等华野首长决定仍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但鉴于山东战场的新形势,必须以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去调动、分散敌军,以创造各个歼敌的战机。
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主动出击,与敌进行了几次接触和作战,陈、粟也曾几次定下歼敌的决心,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了敌第72师主力外,其余大量歼敌的计划均未实现。原因是敌人接受了屡次被歼的教训,改变了战法,不轻易为我调动。对于敌军大兵团多路稳进的新战法,华野一时还不能适应。5月初,正当陈、粟拟以3个纵队南下鲁南、苏北,进一步调动敌军之际,中央发来两电,指示华野进一步向东北方向后退,诱敌深入,相机歼敌。电报指示:第一,对稳步推进的重兵集团,切勿急躁轻敌;第二,必须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运动战中发现敌之弱点,相机歼之;第三,必须高度集中兵力,经常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主力于机动位置,以便能及时抓住战机,不失时机地投入战斗。陈、粟等华野领导人认真研究了中央军委的指示,总结了前一段作战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明确的作战指导思想,决定华野主力撤到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让敌放胆前进;第一、第七纵队停止南下,已南下之第六纵队继续隐伏于鲁南,准备配合主力作战。
华野主力东移后,大大迷惑了敌人,使蒋介石、陈诚产生了错误判断,他们误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野主力决战之目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敌人的戒备心理,促使敌军冒进。尤其是南线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贸然改变稳扎稳打的战法,命令其先头部队向华野出击,这就为华野分割歼敌提供了条件,战机终于出现了。一个多月来,华野按照陈毅提出的“耍龙灯”的办法,进行高度机动回旋的运动战,时南时北,忽东忽西,或进或退,往返驰骋,诱使敌军往返行军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极大地消耗、迷惑了敌人,终于导致敌人判断失误,为华野造成有利战机。
5月10日,陈、粟得悉汤恩伯第一兵团的第7军及48师先头部队进占了苗家区、界湖,并有续犯沂水的消息。鉴于该敌位于第一兵团之最右翼,比较暴露,便于华野分割围歼,粟裕一面进行作战的准备,一面密切观察战场的形势,寻找更合适的战机。11日晚,华野司令部获悉了敌军的行动计划和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粟裕据此对敌情作出准确判断:敌人己决定向华野发起全线进攻,其部署显然是以第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强大的两翼和后续兵团的掩护下,对我军实施中央突破,矛头直指华野指挥机关所在地坦埠。根据敌人的行动企图和进攻态势,粟裕决定放弃歼灭右翼之敌的计划,改打中路强敌第74师。按照常规战法,应当先打较为弱小、侧翼或孤立之敌,而这次却舍弱打强,直取中军,这在人民军队以往战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之所以采取这种异乎寻常的作战方法,是考虑到作为中路先锋的第74师前进的态势必然要突出一些。这样一来,该部与其左右邻就会出现一定的间隙,这恰恰为我军带来有利战机。华野可以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以“猛虎掏心”的战法从敌军间隙中插入战场纵深,把第74师与其友邻部队分割开来,迅速将其全歼。第74师是蒋介石的“王牌”军,如果能全歼该部,不仅可以立即改变战场态势,而且会在政治上、心理上对敌人产生重大影响,能起到威慑敌军,沮丧敌人士气,鼓舞我军斗志的重要作用。因此,首歼第74师,能获得最有利的战役效果。
华野围歼第74师,是一着险棋。第一,从总兵力对比来看,华野在数量、武器装备方面居于劣势。第二,从74师的实力来看,该部是国民党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兵员3万余人,全部美械装备,经过美国军官的训练,具有相当高的指挥、战术、技术水平,战斗力较强。第三,从战场的态势来看,华野处于外线敌军的重兵包围之中。一旦第74师遭到我军攻击,援军很快会靠拢,对我军形成包围之势,华野将会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
孟良崮战役的作战方案是:采取正面反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坚决狙击各路援军的办法将整编第74师从敌军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战役定于5月13日黄昏发起,用两三天的时间把第74师全部消灭在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为此,陈、粟作了周密部署,以第四、第九两个纵队从正面狙击第74师的进攻:以第一、第八两个纵队从第74师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令第六纵队从平邑南兼程北上,攻占垛庄,断绝第74师的退路。到15日拂晓,上述5个纵队全部完成任务,封闭了对第74师的合围口。但是,孟良崮战役的战场态势非常特殊,华野以5个纵队包围着第74师,敌军却有10个整编师(军)包围着华野。
当蒋介石听到第74师被围后,认为临近的部队能够迅速增援,不仅能解第74师之围,反而有歼灭华野主力之可能。于是,他一面命令张灵甫把师指挥部移到孟良崮上,居高临下,固守待援,把华野主力吸引于自己周围,一面调动10个整编师(军)火速增援第74师,妄图内外夹击,聚歼华野主力于蒙阴以东、汶河两岸地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要取得战役胜利,取决于围歼第74师能否迅速解决战斗,也取决于阻援部队能否挡住敌人援军。担任主攻的部队逐次夺取第74师控制的制高点,不断缩小包围圈。担任阻援的部队凭借既设的野战工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至5月16日下午,第74师据守的最后山头孟良崮被华野攻占,敌3.2万余众悉数被歼,张灵甫亦被击毙。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攻坚部队与阻援部队密切配合的结果。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独具特色的速决歼灭战。孟良崮战役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指挥角度讲,主要是陈毅、粟裕从山东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军委指示的结果。
【摘 要】1947年5月中旬,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孟良崮战役,是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役。这一成功战例,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分割围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本文拟从孟良崮的指导思想、决策过程、作战部署和战术战法等方面,论述陈毅、粟裕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民解放军战术思想的。
【关键词】孟良崮;战术;共产党;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第74师
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正式开始。4月上旬,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临沂至兖州的公路,占领鲁南解放区后,三个兵团分别由临沂、泰安、泗水向鲁中山区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寻找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敌军总兵力达25万余人,为了避免在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兵力方7万余人,与国民党军兵力相比居于劣势。在华野处于内线防御,敌军处于外线的严重形势面前,陈、粟等华野首长决定仍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但鉴于山东战场的新形势,必须以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去调动、分散敌军,以创造各个歼敌的战机。
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主动出击,与敌进行了几次接触和作战,陈、粟也曾几次定下歼敌的决心,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了敌第72师主力外,其余大量歼敌的计划均未实现。原因是敌人接受了屡次被歼的教训,改变了战法,不轻易为我调动。对于敌军大兵团多路稳进的新战法,华野一时还不能适应。5月初,正当陈、粟拟以3个纵队南下鲁南、苏北,进一步调动敌军之际,中央发来两电,指示华野进一步向东北方向后退,诱敌深入,相机歼敌。电报指示:第一,对稳步推进的重兵集团,切勿急躁轻敌;第二,必须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运动战中发现敌之弱点,相机歼之;第三,必须高度集中兵力,经常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主力于机动位置,以便能及时抓住战机,不失时机地投入战斗。陈、粟等华野领导人认真研究了中央军委的指示,总结了前一段作战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明确的作战指导思想,决定华野主力撤到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让敌放胆前进;第一、第七纵队停止南下,已南下之第六纵队继续隐伏于鲁南,准备配合主力作战。
华野主力东移后,大大迷惑了敌人,使蒋介石、陈诚产生了错误判断,他们误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野主力决战之目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敌人的戒备心理,促使敌军冒进。尤其是南线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贸然改变稳扎稳打的战法,命令其先头部队向华野出击,这就为华野分割歼敌提供了条件,战机终于出现了。一个多月来,华野按照陈毅提出的“耍龙灯”的办法,进行高度机动回旋的运动战,时南时北,忽东忽西,或进或退,往返驰骋,诱使敌军往返行军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极大地消耗、迷惑了敌人,终于导致敌人判断失误,为华野造成有利战机。
5月10日,陈、粟得悉汤恩伯第一兵团的第7军及48师先头部队进占了苗家区、界湖,并有续犯沂水的消息。鉴于该敌位于第一兵团之最右翼,比较暴露,便于华野分割围歼,粟裕一面进行作战的准备,一面密切观察战场的形势,寻找更合适的战机。11日晚,华野司令部获悉了敌军的行动计划和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粟裕据此对敌情作出准确判断:敌人己决定向华野发起全线进攻,其部署显然是以第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强大的两翼和后续兵团的掩护下,对我军实施中央突破,矛头直指华野指挥机关所在地坦埠。根据敌人的行动企图和进攻态势,粟裕决定放弃歼灭右翼之敌的计划,改打中路强敌第74师。按照常规战法,应当先打较为弱小、侧翼或孤立之敌,而这次却舍弱打强,直取中军,这在人民军队以往战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之所以采取这种异乎寻常的作战方法,是考虑到作为中路先锋的第74师前进的态势必然要突出一些。这样一来,该部与其左右邻就会出现一定的间隙,这恰恰为我军带来有利战机。华野可以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以“猛虎掏心”的战法从敌军间隙中插入战场纵深,把第74师与其友邻部队分割开来,迅速将其全歼。第74师是蒋介石的“王牌”军,如果能全歼该部,不仅可以立即改变战场态势,而且会在政治上、心理上对敌人产生重大影响,能起到威慑敌军,沮丧敌人士气,鼓舞我军斗志的重要作用。因此,首歼第74师,能获得最有利的战役效果。
华野围歼第74师,是一着险棋。第一,从总兵力对比来看,华野在数量、武器装备方面居于劣势。第二,从74师的实力来看,该部是国民党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兵员3万余人,全部美械装备,经过美国军官的训练,具有相当高的指挥、战术、技术水平,战斗力较强。第三,从战场的态势来看,华野处于外线敌军的重兵包围之中。一旦第74师遭到我军攻击,援军很快会靠拢,对我军形成包围之势,华野将会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
孟良崮战役的作战方案是:采取正面反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坚决狙击各路援军的办法将整编第74师从敌军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战役定于5月13日黄昏发起,用两三天的时间把第74师全部消灭在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为此,陈、粟作了周密部署,以第四、第九两个纵队从正面狙击第74师的进攻:以第一、第八两个纵队从第74师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令第六纵队从平邑南兼程北上,攻占垛庄,断绝第74师的退路。到15日拂晓,上述5个纵队全部完成任务,封闭了对第74师的合围口。但是,孟良崮战役的战场态势非常特殊,华野以5个纵队包围着第74师,敌军却有10个整编师(军)包围着华野。
当蒋介石听到第74师被围后,认为临近的部队能够迅速增援,不仅能解第74师之围,反而有歼灭华野主力之可能。于是,他一面命令张灵甫把师指挥部移到孟良崮上,居高临下,固守待援,把华野主力吸引于自己周围,一面调动10个整编师(军)火速增援第74师,妄图内外夹击,聚歼华野主力于蒙阴以东、汶河两岸地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要取得战役胜利,取决于围歼第74师能否迅速解决战斗,也取决于阻援部队能否挡住敌人援军。担任主攻的部队逐次夺取第74师控制的制高点,不断缩小包围圈。担任阻援的部队凭借既设的野战工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至5月16日下午,第74师据守的最后山头孟良崮被华野攻占,敌3.2万余众悉数被歼,张灵甫亦被击毙。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攻坚部队与阻援部队密切配合的结果。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独具特色的速决歼灭战。孟良崮战役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指挥角度讲,主要是陈毅、粟裕从山东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军委指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