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管理届有一个经典的分粥故事,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粥,最后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分粥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却关系到每个吃粥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管理者,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故事告诉我们,这就是制度的力量,一个具有
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当中有多么重要。
在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同样能对单位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和单位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单位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消极怠工。实际上单位是一个有机系统,对于单位仍然是拉动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主体地位不变。单位应从完善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入手,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工作对产业经济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能力。针对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要加强制度建设来为产业提供保障。这样看来,要建立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制度太重要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单位的制度决定了单位的竞争力,而作为单位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制度,就是为单位竞争力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假如内部审计是单位的“免疫系统”的话,那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就是筑牢“免疫系统”重要的一道防线。
一、单位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现行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缺少对每个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审计工作记录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完全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在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也没有从各种方法的设计原则入手,缺乏实施的依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求审计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人、每项工作必须为其他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保障,而不是孤立的。一些单位未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其中,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也是现实中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行为不规范,随意为之;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
之。要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审计制度,加快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可以有效完善单位全面质量控制制度
完善全面质量控制制度是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根本。全面质量控制制度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导、咨询、业务承接、监控等。制定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要使其有效且切合实际。首先要考虑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的委派要与其实际能力相适应,做到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用规章制度规范和管理工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并采取措施保证各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奖罚分明。确保所有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三)进一步规范单位项目质量控制制度
规范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关键。审计人员要在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督导人员应当在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情况下,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对每一个业务项目都必须从头严抓,按操作程序做好每一步,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传达指导意见,监督审计全过程,了解出现的重要会计和审计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严格执行复核
制度,任何一级都要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层层把关,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质量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健全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才能为实施审计工作提供保障。制度执行保障效益,审计工作管理从实质上说是一系列审计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制度是一个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必将导致管理的混乱,而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其目标。单位通过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不断完善并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正常运作,以促进企业良性成长与发展。
二、建设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督促单位审计部门和人员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促进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状况是单位内部审计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可以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防御员”作用。同时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可以查找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促进了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客观评价,反映
了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调动了单位管理层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二) 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表现为完成既定目标所耗费资源的多少。成本效益原则是内部审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需要在对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先审计风险较大的活动领域,但不能片面简化、压缩单个项目的审计步骤。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始终如一、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自我控制和审计主管监督,保证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保证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按时、按质、按量、按计划完成审计任务,才能避免窝工、怠工、返工等无效、浪费行为的发生,尽可能地节约费用开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所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理解管理原则,深入领会会计学、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和信息技术等。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寻找差距,明确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通过接受持续教育、进行培训、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来
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三)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实施具体项目审计之前,首先应当熟悉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了解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其次,要精心编制审计计划,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要注意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初步评价,进行审计风险识别,正确认识风险,找出风险点,分析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各种因素,来确定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以便发现审计计划的不足之处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最后,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配备审计力量,并明确工作责任,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审计方案周密制定之后,就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实施审计。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到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送达审计决定等,每一环节都应严格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环环相接,不漏不乱。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尤其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进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建设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有助于促进单位产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价值。此目标也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终极目标。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防止内部审计工作出现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单位达到预期经营目的。质量控制并不只是活动终了时的审核,而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单位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单位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单位的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促进单位产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气象学家洛伦兹曾提出一个“蝴蝶效应”的重要理论,
大意是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看似荒谬和极端的理论,却说明事物发展对初始条件具有极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而蝴蝶效应则告诉了我们,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引发极大的不良后果。
正如蝴蝶效应一样,作为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如果建立的不合理、不健全、不完善,将会影响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而有可能影响整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最终将导致单位承受巨大的损失。总之,建设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非常之关键,而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也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既定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从而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管理届有一个经典的分粥故事,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粥,最后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分粥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却关系到每个吃粥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管理者,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故事告诉我们,这就是制度的力量,一个具有
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当中有多么重要。
在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同样能对单位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和单位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单位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消极怠工。实际上单位是一个有机系统,对于单位仍然是拉动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主体地位不变。单位应从完善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入手,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工作对产业经济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能力。针对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要加强制度建设来为产业提供保障。这样看来,要建立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制度太重要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单位的制度决定了单位的竞争力,而作为单位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制度,就是为单位竞争力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假如内部审计是单位的“免疫系统”的话,那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就是筑牢“免疫系统”重要的一道防线。
一、单位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现行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缺少对每个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审计工作记录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完全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在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也没有从各种方法的设计原则入手,缺乏实施的依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求审计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人、每项工作必须为其他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保障,而不是孤立的。一些单位未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其中,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也是现实中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行为不规范,随意为之;而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
之。要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审计制度,加快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可以有效完善单位全面质量控制制度
完善全面质量控制制度是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根本。全面质量控制制度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导、咨询、业务承接、监控等。制定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要使其有效且切合实际。首先要考虑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的委派要与其实际能力相适应,做到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用规章制度规范和管理工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并采取措施保证各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奖罚分明。确保所有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三)进一步规范单位项目质量控制制度
规范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是建设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关键。审计人员要在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督导人员应当在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情况下,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对每一个业务项目都必须从头严抓,按操作程序做好每一步,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传达指导意见,监督审计全过程,了解出现的重要会计和审计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严格执行复核
制度,任何一级都要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层层把关,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质量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健全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才能为实施审计工作提供保障。制度执行保障效益,审计工作管理从实质上说是一系列审计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制度是一个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必将导致管理的混乱,而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其目标。单位通过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不断完善并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正常运作,以促进企业良性成长与发展。
二、建设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督促单位审计部门和人员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促进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状况是单位内部审计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可以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防御员”作用。同时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可以查找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促进了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客观评价,反映
了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调动了单位管理层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二) 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表现为完成既定目标所耗费资源的多少。成本效益原则是内部审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需要在对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先审计风险较大的活动领域,但不能片面简化、压缩单个项目的审计步骤。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始终如一、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通过自我控制和审计主管监督,保证实施既定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保证工作底稿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按时、按质、按量、按计划完成审计任务,才能避免窝工、怠工、返工等无效、浪费行为的发生,尽可能地节约费用开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所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理解管理原则,深入领会会计学、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和信息技术等。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寻找差距,明确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通过接受持续教育、进行培训、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等形式来
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三)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实施具体项目审计之前,首先应当熟悉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了解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其次,要精心编制审计计划,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要注意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初步评价,进行审计风险识别,正确认识风险,找出风险点,分析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各种因素,来确定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以便发现审计计划的不足之处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最后,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配备审计力量,并明确工作责任,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审计方案周密制定之后,就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实施审计。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到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送达审计决定等,每一环节都应严格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环环相接,不漏不乱。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尤其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进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建设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有助于促进单位产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价值。此目标也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终极目标。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防止内部审计工作出现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单位达到预期经营目的。质量控制并不只是活动终了时的审核,而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单位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单位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单位的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促进单位产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气象学家洛伦兹曾提出一个“蝴蝶效应”的重要理论,
大意是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看似荒谬和极端的理论,却说明事物发展对初始条件具有极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而蝴蝶效应则告诉了我们,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引发极大的不良后果。
正如蝴蝶效应一样,作为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如果建立的不合理、不健全、不完善,将会影响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而有可能影响整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最终将导致单位承受巨大的损失。总之,建设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非常之关键,而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也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既定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从而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