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茅盾所倡导的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人生,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用理性思维提升作品内蕴的深刻性,影响了现代文学史,就是在今天,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矛盾 创作视角 艺术手法 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7月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代表着整整一代人,作品中的故事、环境、人物等基本因素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的我们,这也就是茅盾小说的重要价值所在。 一、茅盾作品的创作视角 1、上海题材。茅盾是自觉地进行上海题材创作的作家,《幻火》、《动摇》都是以上海为背景的创作,出版于一九二二年的《子夜》,更因为其视野的开阔、取材的独特、反映的深广、结构的宏伟等特点,成为左翼都市文学的巅峰产品,并突破了早期左翼文学创作,成为二十年代乃至以后都市文学创作的典范。他写出了上海等地的城市文明、青春气息、革命情绪等,描写了当时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失败所产生的思想苦闷,以及在苦闷彷徨中走向政治革命的历程。具体而言,长篇小说《子夜》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叙述中心,与其相关的上海各阶层人物,统统被阶级分析方法裁定为不同的阶级阵营与阶层群落。民族工业家、买办资本家、革命者、青年知识分子、政客、地主、工人、交际花等构成上海滩复杂的社会面貌,呈现出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状态。 2、经济视角。茅盾擅长从经济视角来创作小说,注重从经济的角度再现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是现代中国极少的擅长从经济角度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春蚕》中的老通宝是老一代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具有中国传统农民所拥有的韧性和精神,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这无疑是对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成灾”悲惨事实的真实写照。《子夜》以上海为中心,力求反映中国社会的全貌。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优秀的资本家,他有魄力,有胆量,多谋善断,富于冒险。尽管如此,但他最后还是破产了。《林家铺子》是茅盾创作的一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小说,它以强烈的经济意识,切入旧中国乡镇商业经济的现实,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林老板的生存困境,对当代的类似于他的中小商业者的生存和商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小人物的刻画。茅盾善于从人性视角开掘人物性格,表现人性中的善良、同情、谅解、愧悔等诸种复杂因素,也能大大丰富人物的性格表现。如《子夜》、《腐蚀》、农村三部曲、《当铺前》、《水藻行》等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刻划都有血有肉,而且也给人们以发人深思的伦理思考。但这并非都是阶级眼光,而是有着人性复杂性的深刻透视,表现着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除了时代性、社会性因素外,还从普遍的国民性弱点、落后的文化习俗等视角切人,写出普通农民自身的人性弱点和精神弱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低层人民遭受物质贫困和精神荒芜的同情和关怀,其所表现的人道情怀是显而易见的。把握这个特点,就能对茅盾的创作作出并不单一的评判,就能揭示其作品表现人的精神丰富性的深刻内涵。 二、矛盾作品的艺术手法 1、现实主义。茅盾的现实主义是以反映社会历史的外部变动(主要是社会政治变动)为宗旨,以社会解放和政治革命的需要为基本价值标准观照和表现人生的,因而茅盾小说集中追求的是外部社会表现的广阔性。茅盾反映在广阔社会背景上发生的社会历史变动的愿望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幻灭》《动摇》《追求》是三个中篇,但茅盾把三个中篇结合成《蚀》的统一的形式,也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完整地反映了革命前、革命中和革命英雄主义失败后这样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情绪的波动和起伏,这里的结构的完整性,就是一个历史过程的完整性。茅盾的这种创作思想,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生着急遽的外部变动的历史条件下,努力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努力思索中国的现实社会问题及其发展前景的强烈主观愿望。 2、结构独树一帜。为了最大限度地反映丰富复杂的时代生活,多方面地展示广阔的时代风貌,茅盾在小说结构方面尝试创新,为增强文学的时代性、社会性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结构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采用了有助于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比如,《子夜》以广阔时代画面的成功刻画倍受读者称赞,它人物众多,事件繁复,支线林立,矛盾交错,从农民暴动到工人罢工,从交易所的公债投机到资本家内部的倾轧,从军阀混战到红军挺进,从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到各种“儒林外史式”人物的表演,可以说,包蕴了极其繁复的时代生活。如此独特的文体风格,固然取决于茅盾深厚的艺术功力,却也反映出他力图用小说创作表现广阔时代的自觉意识和对小说时代性的自觉追求。 3、擅长心理描写。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不仅手法多样,而且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他与作品中的人物曾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和命运遭际,所以,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总之,茅盾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心理描写大师,从他一系列的作品中可看到心理描写手法上明显的发展轨迹。茅盾在心理描写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综上所述,无论是创作还是文学批评,茅盾运用社会政治视角,对现实中的社会压迫、经济剥削、阶级平争、民族救之等做冷静的、客观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范式,它表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参考文献: [1] 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 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摘 要: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茅盾所倡导的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人生,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用理性思维提升作品内蕴的深刻性,影响了现代文学史,就是在今天,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矛盾 创作视角 艺术手法 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7月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代表着整整一代人,作品中的故事、环境、人物等基本因素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的我们,这也就是茅盾小说的重要价值所在。 一、茅盾作品的创作视角 1、上海题材。茅盾是自觉地进行上海题材创作的作家,《幻火》、《动摇》都是以上海为背景的创作,出版于一九二二年的《子夜》,更因为其视野的开阔、取材的独特、反映的深广、结构的宏伟等特点,成为左翼都市文学的巅峰产品,并突破了早期左翼文学创作,成为二十年代乃至以后都市文学创作的典范。他写出了上海等地的城市文明、青春气息、革命情绪等,描写了当时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失败所产生的思想苦闷,以及在苦闷彷徨中走向政治革命的历程。具体而言,长篇小说《子夜》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叙述中心,与其相关的上海各阶层人物,统统被阶级分析方法裁定为不同的阶级阵营与阶层群落。民族工业家、买办资本家、革命者、青年知识分子、政客、地主、工人、交际花等构成上海滩复杂的社会面貌,呈现出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状态。 2、经济视角。茅盾擅长从经济视角来创作小说,注重从经济的角度再现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是现代中国极少的擅长从经济角度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春蚕》中的老通宝是老一代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具有中国传统农民所拥有的韧性和精神,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这无疑是对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成灾”悲惨事实的真实写照。《子夜》以上海为中心,力求反映中国社会的全貌。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优秀的资本家,他有魄力,有胆量,多谋善断,富于冒险。尽管如此,但他最后还是破产了。《林家铺子》是茅盾创作的一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小说,它以强烈的经济意识,切入旧中国乡镇商业经济的现实,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林老板的生存困境,对当代的类似于他的中小商业者的生存和商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小人物的刻画。茅盾善于从人性视角开掘人物性格,表现人性中的善良、同情、谅解、愧悔等诸种复杂因素,也能大大丰富人物的性格表现。如《子夜》、《腐蚀》、农村三部曲、《当铺前》、《水藻行》等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刻划都有血有肉,而且也给人们以发人深思的伦理思考。但这并非都是阶级眼光,而是有着人性复杂性的深刻透视,表现着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除了时代性、社会性因素外,还从普遍的国民性弱点、落后的文化习俗等视角切人,写出普通农民自身的人性弱点和精神弱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低层人民遭受物质贫困和精神荒芜的同情和关怀,其所表现的人道情怀是显而易见的。把握这个特点,就能对茅盾的创作作出并不单一的评判,就能揭示其作品表现人的精神丰富性的深刻内涵。 二、矛盾作品的艺术手法 1、现实主义。茅盾的现实主义是以反映社会历史的外部变动(主要是社会政治变动)为宗旨,以社会解放和政治革命的需要为基本价值标准观照和表现人生的,因而茅盾小说集中追求的是外部社会表现的广阔性。茅盾反映在广阔社会背景上发生的社会历史变动的愿望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幻灭》《动摇》《追求》是三个中篇,但茅盾把三个中篇结合成《蚀》的统一的形式,也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完整地反映了革命前、革命中和革命英雄主义失败后这样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情绪的波动和起伏,这里的结构的完整性,就是一个历史过程的完整性。茅盾的这种创作思想,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生着急遽的外部变动的历史条件下,努力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努力思索中国的现实社会问题及其发展前景的强烈主观愿望。 2、结构独树一帜。为了最大限度地反映丰富复杂的时代生活,多方面地展示广阔的时代风貌,茅盾在小说结构方面尝试创新,为增强文学的时代性、社会性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结构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采用了有助于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比如,《子夜》以广阔时代画面的成功刻画倍受读者称赞,它人物众多,事件繁复,支线林立,矛盾交错,从农民暴动到工人罢工,从交易所的公债投机到资本家内部的倾轧,从军阀混战到红军挺进,从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到各种“儒林外史式”人物的表演,可以说,包蕴了极其繁复的时代生活。如此独特的文体风格,固然取决于茅盾深厚的艺术功力,却也反映出他力图用小说创作表现广阔时代的自觉意识和对小说时代性的自觉追求。 3、擅长心理描写。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不仅手法多样,而且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他与作品中的人物曾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和命运遭际,所以,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总之,茅盾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心理描写大师,从他一系列的作品中可看到心理描写手法上明显的发展轨迹。茅盾在心理描写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综上所述,无论是创作还是文学批评,茅盾运用社会政治视角,对现实中的社会压迫、经济剥削、阶级平争、民族救之等做冷静的、客观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范式,它表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参考文献: [1] 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 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