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有限公司
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员工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单位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全面覆盖。
对厂区范围的污染源、水流、员工宿舍、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3、突出重点。
对下属重点部门、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淄博市重点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汇编》
《南王镇人民政府关于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施意见》 四、适用范围。
凡属我单位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2、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3、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4、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第二章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成立我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单位有关部门组成,单位总经理担任组长,负责单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单位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副组长,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章 预测、预警
1、监测与信息收集
日常监测厂区内水、大气、危险废物,收集厂区内外对厂区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 2、报送制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单位领导小组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单位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
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领导小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送单位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上级环保单位报告,并同时报送单位主管部门。
第三章 报告方式与类型
3.1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书面报告等。
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受害面积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
第四章 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4.1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员工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厂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4.2协调指挥的分类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设立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2)发布启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指令;
(3)协调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
(4)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5)组织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6)组织对伤员的急救; (7)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8)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
第五章 应急培训与演习
一、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 (1)单位主管部门的培训。 (2)单位员工的培训。
(3)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二、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报警。 (2)疏散。 (3)火灾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3)训练和演习类型
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
xxxxxx有限公司
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员工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单位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全面覆盖。
对厂区范围的污染源、水流、员工宿舍、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3、突出重点。
对下属重点部门、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淄博市重点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汇编》
《南王镇人民政府关于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施意见》 四、适用范围。
凡属我单位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2、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3、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4、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第二章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成立我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单位有关部门组成,单位总经理担任组长,负责单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单位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副组长,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章 预测、预警
1、监测与信息收集
日常监测厂区内水、大气、危险废物,收集厂区内外对厂区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 2、报送制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单位领导小组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单位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
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领导小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送单位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上级环保单位报告,并同时报送单位主管部门。
第三章 报告方式与类型
3.1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书面报告等。
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受害面积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
第四章 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4.1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员工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厂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4.2协调指挥的分类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设立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2)发布启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指令;
(3)协调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
(4)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5)组织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6)组织对伤员的急救; (7)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8)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
第五章 应急培训与演习
一、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 (1)单位主管部门的培训。 (2)单位员工的培训。
(3)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二、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报警。 (2)疏散。 (3)火灾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3)训练和演习类型
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