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优秀班主任的18句经典语录 1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首先,我们的精力无法平衡每个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比发言重要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2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3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4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5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6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7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10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11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12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13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14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15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6让孩子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学习很随便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17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18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熬夜做作业的孩子并非刻苦但也不笨,只是回家后没人监督,才导致学习没有效率。
(二)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会成功 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学校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但是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我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
她深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
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
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三)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可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良多„„ 有一篇文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创造了孩子,并以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供养着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的溺爱,孩子不懂回报,即便走上社会也会遭遇碰壁,甚至可能无法无天!孩子感恩的对象,莫过于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写到这儿,我又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多次要钱未果,留日“海归”持刀弑母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寄来的7000元人民币来支撑。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能力。 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还有一些大学生,上几年大学,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家长们省吃俭用,有的家长不惜举债。
然而,很多学生比着买高档服装、手机、名牌鞋袜、电脑等。还有的大学生花高价租赁公寓住,泡网吧、下馆子、花父母的钱,一点也不心疼,仿佛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着。
其实,
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
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
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关爱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他们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去寻找甜中甜。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给的快乐。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得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一) 优秀班主任的18句经典语录 1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首先,我们的精力无法平衡每个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比发言重要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2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3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4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5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6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7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10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11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12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13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14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15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6让孩子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学习很随便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17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18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熬夜做作业的孩子并非刻苦但也不笨,只是回家后没人监督,才导致学习没有效率。
(二)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会成功 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学校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但是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我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
她深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
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
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三)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可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良多„„ 有一篇文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创造了孩子,并以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供养着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的溺爱,孩子不懂回报,即便走上社会也会遭遇碰壁,甚至可能无法无天!孩子感恩的对象,莫过于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写到这儿,我又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多次要钱未果,留日“海归”持刀弑母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寄来的7000元人民币来支撑。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能力。 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还有一些大学生,上几年大学,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家长们省吃俭用,有的家长不惜举债。
然而,很多学生比着买高档服装、手机、名牌鞋袜、电脑等。还有的大学生花高价租赁公寓住,泡网吧、下馆子、花父母的钱,一点也不心疼,仿佛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着。
其实,
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
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
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关爱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他们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去寻找甜中甜。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给的快乐。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得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