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临沂大学

•2沂蒙精神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临沂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崇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战工会遗址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青驼镇的青驼寺。1940年7月至8月26日,山东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黎玉等二十三人为委员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山东省最高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白石屋位于沂蒙山区的费县马头崖乡,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

•常活动、驻扎的地方。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

九曲镇前河湾村。1945年10月,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北进,将军部设在此处长达一年之久,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召开了华野前委会议。会上,陈毅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重要报告。1947年2月,我军撤出后,敌机对其进行了轰炸,房屋大部被毁。现仅存8间,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桌椅、书橱、马槽等文物保护完好。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

九曲镇前河湾村。1945年10月,陈

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北进,将军部

设在此处长达一年之久,并在这里

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

召开了华野前委会议。会上,陈毅

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重

要报告。1947年2月,我军撤出后,

敌机对其进行了轰炸,房屋大部被

毁。现仅存8间,为市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陈毅、粟裕、张云逸等

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桌椅、书橱、马槽等文物保护完好。

在报八中一位驻局中

此》路共座,地旧共

领,年军山,现中址山

导罗山东房有心位东

指荣月东分屋当,于分

挥恒日纵局年属沂局

山、创队在间山省水旧

东徐刊在此东级县址

抗向《此办分文王中

战前大成公局物庄共

。等众立,办保乡山元日,期公护政东帅于间年楼单府分193911•24,1938-1939

•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该旧址

座落于莒南县大店镇第二中学

后院内,原为大店庄氏家族的

“旧堂”所在地,为四合院结

构。1945年-1946年曾作为山东

省战工会、山东军区和八路军

115师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办公

场所。罗荣恒、黎玉、朱瑞等

领导人都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

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政府

在此成立。1995年被辟为山东

省政府旧址展览馆,被省府列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谁说女子不如男

•沂蒙“红嫂”沂蒙山区至今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解放战争中,一位在孟良崮战役中受伤的战士因失血过多,昏迷在野外,被一位挖野菜的年轻大嫂发现,大嫂在野外没有水,进村弄水,太远,也怕敌人发现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奶汁去救活伤员。战士觉得她是自己的母亲,是高尚无私而伟大的母亲在自己的身边。

在战争时期,沂蒙山区的妇女中涌现出一大批支前模范,“红嫂”仅是其中的一个。“红嫂”和这些模范妇女的出现是沂蒙山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此为原型,写出小说《红嫂》,在全国引起轰动,并被改编成芭蕾舞剧《沂蒙颂》,在舞台上演出。•

巾帼不让须眉

•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已病故)。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沂蒙精神

特色

•爱党爱军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

民面对这些困难没有屈服,说实话,办实事,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表现了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豪迈志气,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

2开拓奋进

•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临沂的不断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形成了革命战争年代“立场坚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基调。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一一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

3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至人们把诚实能干作为沂蒙人的代名词。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几乎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因而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的农业先进地区;进入八十年代,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九十年代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小康村脱颖而出,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这一切都表明,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4无私奉献

•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他们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正是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孕育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也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红色文化

临沂大学

•2沂蒙精神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临沂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崇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战工会遗址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青驼镇的青驼寺。1940年7月至8月26日,山东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黎玉等二十三人为委员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山东省最高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白石屋位于沂蒙山区的费县马头崖乡,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

•常活动、驻扎的地方。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

九曲镇前河湾村。1945年10月,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北进,将军部设在此处长达一年之久,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召开了华野前委会议。会上,陈毅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重要报告。1947年2月,我军撤出后,敌机对其进行了轰炸,房屋大部被毁。现仅存8间,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桌椅、书橱、马槽等文物保护完好。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

九曲镇前河湾村。1945年10月,陈

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北进,将军部

设在此处长达一年之久,并在这里

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

召开了华野前委会议。会上,陈毅

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重

要报告。1947年2月,我军撤出后,

敌机对其进行了轰炸,房屋大部被

毁。现仅存8间,为市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陈毅、粟裕、张云逸等

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桌椅、书橱、马槽等文物保护完好。

在报八中一位驻局中

此》路共座,地旧共

领,年军山,现中址山

导罗山东房有心位东

指荣月东分屋当,于分

挥恒日纵局年属沂局

山、创队在间山省水旧

东徐刊在此东级县址

抗向《此办分文王中

战前大成公局物庄共

。等众立,办保乡山元日,期公护政东帅于间年楼单府分193911•24,1938-1939

•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该旧址

座落于莒南县大店镇第二中学

后院内,原为大店庄氏家族的

“旧堂”所在地,为四合院结

构。1945年-1946年曾作为山东

省战工会、山东军区和八路军

115师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办公

场所。罗荣恒、黎玉、朱瑞等

领导人都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

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政府

在此成立。1995年被辟为山东

省政府旧址展览馆,被省府列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谁说女子不如男

•沂蒙“红嫂”沂蒙山区至今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解放战争中,一位在孟良崮战役中受伤的战士因失血过多,昏迷在野外,被一位挖野菜的年轻大嫂发现,大嫂在野外没有水,进村弄水,太远,也怕敌人发现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奶汁去救活伤员。战士觉得她是自己的母亲,是高尚无私而伟大的母亲在自己的身边。

在战争时期,沂蒙山区的妇女中涌现出一大批支前模范,“红嫂”仅是其中的一个。“红嫂”和这些模范妇女的出现是沂蒙山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此为原型,写出小说《红嫂》,在全国引起轰动,并被改编成芭蕾舞剧《沂蒙颂》,在舞台上演出。•

巾帼不让须眉

•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已病故)。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沂蒙精神

特色

•爱党爱军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

民面对这些困难没有屈服,说实话,办实事,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表现了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豪迈志气,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

2开拓奋进

•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临沂的不断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形成了革命战争年代“立场坚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基调。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一一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

3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至人们把诚实能干作为沂蒙人的代名词。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几乎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因而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的农业先进地区;进入八十年代,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九十年代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小康村脱颖而出,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这一切都表明,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4无私奉献

•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他们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正是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孕育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也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相关文章

  • 体育市场营销与策划
  • 前言 10月22日,临沂大学第一届大学生红色运动会在学校体育场隆重开幕.应 邀出席开幕式的有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副主任公冶民,山东省体育局 副局长王杰,临沂市副市长左沛廷.中国(临沂·莒南)首届红色运动会创始人 张凯.该校领导丁凤云 ...查看


  • 第21期学生党课培训内容及思考题
  • 临沂大学 学生党课培训内容及思考题 第一讲 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必讲) 1.党的性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 ...查看


  •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评价探析
  • 2008年12月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lofShenyangInstituteofAeronauticalEngineering Dec.2008 第25卷第6期 V01.25No.6 文章编号:1007-1385(2008)0 ...查看


  • 临沂市市况
  •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东部连接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地跨东经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 ...查看


  • 最新临沂导游词范文3篇
  • 临沂市旅游局根据各个景区不同的特点把其分为四大类,用16各字概括就是"红色风情.绿色沂蒙.文韬武略.地质奇观."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最新临沂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最新临沂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做 ...查看


  • 临沂大学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及途径
  • 临沂大学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及途径 广告设计与制作4班 [1**********]3 庞天翔 摘要: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确保 ...查看


  • 缅怀临沂老区先烈传承红色沂蒙精神
  • 地处蒙山麓,沂水畔的山东省临沂市,是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因为这座诸葛亮.王羲之的出生地.<孙子兵法>竹简发现地的历史名城,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沂蒙精神的发祥地. 前不久,乘参加国家工信部在临沂市的毗邻潍坊市召开的全国中心城市工业经 ...查看


  • 河东文化产业激活县域发展
  • 2013-12-20 11:46:57 来源:临沂在线 作者:夏洪雷 李振 浏览次数:1419 <红高粱>剧组拍摄场景. 临沂在线讯(夏洪雷 李振)"演员.灯光.音响各就各位,预备,开拍--",12月17日, ...查看


  • 传承红色精神敢于担当责任
  • 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但当 七月五号,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排浩浩荡荡的大队伍在临沂大学出发了,这是学校里组织的最壮大的活动之一--红色育人工程"下基地".我们经过宽阔笔直的大马路,路过蜿蜒曲折的小山路,客车向目的地奔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