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_防震减灾

“珍爱生命 防震减灾”教案

桃红坡明德小学

武丽婷

“珍爱生命 防震减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和自救的方法。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方面: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行为方面:当地震来临时,懂得自救和救人。 教学重点:认识地震,地震时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组织学生观看VCD《汶川大地震纪实》、《地震奥秘》等光盘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谁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地震属于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既然发生了这样的厄运,我们必须面对。

(播放‚地震和张衡地动仪‛动画导入)

一、认识地震(播放‘地震和张衡地动仪’动画导入) 1、充满活力的地球--地震、海啸和火山 2、认识地震从了解地球开始(地球的结构) 3、地震的成因( 点击看动画)

4、什么是地震?(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 它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地震的破坏力如此之大,使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它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开展相应的防震减灾的综合实践活动,普及地震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是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5、我国地震伤亡人数对比? 6、地震的种类

7、地震小常识(1)、(2)、(3)、(4) 8、恐怖的地震(板块篇)(点击看动画) 9、历史上的几个主要震灾

二、地震发生前会出现哪些迹象?(点击看视频)

1、地震前兆(1)、(2)、(3)、(4) 2、如何识别地震前兆 三、地震应急措施和常识 1、地震自救奇迹

2、恐怖的地震(逃生篇)点击这里看动画 3、避震要点

4、地震时你该怎么做? 5、地震自救方法 最新自救建议(1) 最新自救建议(2) 最新自救建议(3)

室内避震/学校避震/家庭避震/做好家庭防震准备/抓住震前十几秒钟/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街上行走避震/户外如何应急?

6、在野外怎样避震 7、如果被压怎么办?

8、地震时遇到特殊情况什么办? 四、 1、学校避震 2、家庭避震:

(1)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2)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3、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4、街上行走 5、户外如何应急? 6、户外避震有六招 7、在野外怎样避震 8、如果被压怎么办?

9、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10、四川汶川地震自救二十例 五、震后怎么办? 1、震后自救(1)、(2) 2、大震后如何自救?

3、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4、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5、做好防震准备,平时的准备工作

六、怎样识地震遥言和平时要做好哪些地震准备?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七、本课小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图片,实际演练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珍爱生命 防震减灾”教案

桃红坡明德小学

武丽婷

“珍爱生命 防震减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和自救的方法。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方面: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行为方面:当地震来临时,懂得自救和救人。 教学重点:认识地震,地震时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组织学生观看VCD《汶川大地震纪实》、《地震奥秘》等光盘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谁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地震属于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既然发生了这样的厄运,我们必须面对。

(播放‚地震和张衡地动仪‛动画导入)

一、认识地震(播放‘地震和张衡地动仪’动画导入) 1、充满活力的地球--地震、海啸和火山 2、认识地震从了解地球开始(地球的结构) 3、地震的成因( 点击看动画)

4、什么是地震?(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 它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地震的破坏力如此之大,使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它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开展相应的防震减灾的综合实践活动,普及地震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是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5、我国地震伤亡人数对比? 6、地震的种类

7、地震小常识(1)、(2)、(3)、(4) 8、恐怖的地震(板块篇)(点击看动画) 9、历史上的几个主要震灾

二、地震发生前会出现哪些迹象?(点击看视频)

1、地震前兆(1)、(2)、(3)、(4) 2、如何识别地震前兆 三、地震应急措施和常识 1、地震自救奇迹

2、恐怖的地震(逃生篇)点击这里看动画 3、避震要点

4、地震时你该怎么做? 5、地震自救方法 最新自救建议(1) 最新自救建议(2) 最新自救建议(3)

室内避震/学校避震/家庭避震/做好家庭防震准备/抓住震前十几秒钟/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街上行走避震/户外如何应急?

6、在野外怎样避震 7、如果被压怎么办?

8、地震时遇到特殊情况什么办? 四、 1、学校避震 2、家庭避震:

(1)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2)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3、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4、街上行走 5、户外如何应急? 6、户外避震有六招 7、在野外怎样避震 8、如果被压怎么办?

9、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10、四川汶川地震自救二十例 五、震后怎么办? 1、震后自救(1)、(2) 2、大震后如何自救?

3、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4、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5、做好防震准备,平时的准备工作

六、怎样识地震遥言和平时要做好哪些地震准备?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七、本课小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图片,实际演练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相关文章

  • 珍爱生命.中队活动案例
  • "珍爱生命.防震减灾"主题队会设计方案 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 黄春香 一.设计理念 本班学生对发生地震自我防护的意识较淡薄,因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首先采用播放地震纪实视频营造气氛设定情境,提出如何守护自己生命的话题.接着用 ...查看


  • [防震减灾,珍爱生命]国旗下讲话稿
  • 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突如其来,一瞬时,山崩地裂,家园损毁,生命消逝.因此,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被设为全 ...查看


  • 防震减灾知识讲解: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 防震减灾 珍爱生命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在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查看


  • 防震自救珍爱生命
  • 防震自救 珍爱生命 实验小学六(4)班 李聪 "下面,我宣布,森林小学正式开始招生啦!"羊校长的开幕宣布,让刚刚建成的森林小学热闹了起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争先恐后的报名了. 开学后的一天,同学们都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 ...查看


  • 减灾防灾工作总结
  • "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安全教育周活动情况总结 XX小学 为了努力营造全校师生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我校在开展"加强 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 教育.群防群治 ...查看


  • 地震知识竞赛
  • "防震减灾"地震知识竞赛策划书 一. 活动主题:纪念5.12,防震减灾地震知识竞赛 二 .活动目的: 5.12 无法忘记的数字.2011年这一天的到来好似揭开痛苦的伤疤,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生活依旧继续,生命依旧继续,我 ...查看


  • 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 防灾减灾周活动小结 为了牢记历史,珍惜生命,根据上级<关于做好2016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和有关指示精神,我园坚持"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举行了主题为"防灾减灾从我做起&qu ...查看


  • 地震来了我不怕于静
  •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 保定市实验小学 于静 2014年11月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 制作人:于静 一.课程简介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课程就是一门面 ...查看


  • 安全工作汇报2011
  • 磨子潭镇中心学校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校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各 项工作之首,强化措施.齐抓共管,充分营造"事事讲安全,人人创平安"的和谐氛围,安全工作卓有成效. 一.充分贯彻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