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4期
V ol 127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 al o f Chang chun N ormal University (Human 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7月Jul 12008
关于高校职称改革诸问题的探讨
王 冲, 崔贵军
(长春师范学院人事处, 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我国高校职称改革工作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多年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同
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从强化岗位管理、加大职称聘任制力度入手, 制定科学合理的
考核办法, 使职称聘任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 职称;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8) 04-0154-04
高等学校的职称评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 直接关系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落实, 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成效。如何使高等院校职称评聘工作与我国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使职称评聘工作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职称改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建国以来职称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我国的职称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自解放初期至20世纪50、60年代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当时, 国家规定统一的技术职务级别, 单位根据需要和机构编制确定技术职务, 并任命人员, 提升职务就可增加工资。到了60年代初期, 由于国家经济困难, 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 这种需要增加工资的职务任命制度基本停顿下来。第二阶段是自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这个时期的职称评定特点和做法是:一是按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成果, 经评委会评审, 政府主管部门授予职称, 是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二是评职称没有岗位限制。三是只要评上相应的职称, 不需聘任职务, 不用履行职责。四是与待遇不挂钩。五是终身享有。到了1983年9月, 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定工作, 进行全面整顿, 并研究改革方案。第三阶段是1986年开始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其主要做法是:专业技术职务是在企事业单位中与行政管理职务相并行的一种职务系列, 有明确的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相应的工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针对以往职称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而出台的人事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评审、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以及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从1995年起, 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转入到探索实行职称系列分级分类管理、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过渡探索阶段。共有注册建筑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药师、注册会计师、执业医师、执业律师等24个专业岗位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试行工作。
我国职称工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 都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而前进和发展的, 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用人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体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特别是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我国职称工作正由过去的以职务聘任为主的工作定位转向建立和发展科学的、多层次的、规范的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制度及体系的方向发展。
[收稿日期]2008-03-11
[作者简介]王 冲(1980-) , 男, 吉林长春人, 长春师范学院实习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 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
154
第27卷第4期
V ol 127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 al o f Chang chun N ormal University (Human 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7月Jul 12008
关于高校职称改革诸问题的探讨
王 冲, 崔贵军
(长春师范学院人事处, 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我国高校职称改革工作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多年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同
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从强化岗位管理、加大职称聘任制力度入手, 制定科学合理的
考核办法, 使职称聘任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 职称;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8) 04-0154-04
高等学校的职称评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 直接关系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落实, 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成效。如何使高等院校职称评聘工作与我国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使职称评聘工作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职称改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建国以来职称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我国的职称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自解放初期至20世纪50、60年代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当时, 国家规定统一的技术职务级别, 单位根据需要和机构编制确定技术职务, 并任命人员, 提升职务就可增加工资。到了60年代初期, 由于国家经济困难, 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 这种需要增加工资的职务任命制度基本停顿下来。第二阶段是自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这个时期的职称评定特点和做法是:一是按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成果, 经评委会评审, 政府主管部门授予职称, 是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二是评职称没有岗位限制。三是只要评上相应的职称, 不需聘任职务, 不用履行职责。四是与待遇不挂钩。五是终身享有。到了1983年9月, 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定工作, 进行全面整顿, 并研究改革方案。第三阶段是1986年开始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其主要做法是:专业技术职务是在企事业单位中与行政管理职务相并行的一种职务系列, 有明确的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相应的工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针对以往职称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而出台的人事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评审、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以及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从1995年起, 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转入到探索实行职称系列分级分类管理、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过渡探索阶段。共有注册建筑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药师、注册会计师、执业医师、执业律师等24个专业岗位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试行工作。
我国职称工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 都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而前进和发展的, 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用人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体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特别是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我国职称工作正由过去的以职务聘任为主的工作定位转向建立和发展科学的、多层次的、规范的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制度及体系的方向发展。
[收稿日期]2008-03-11
[作者简介]王 冲(1980-) , 男, 吉林长春人, 长春师范学院实习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 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