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钰楠
合作学习是指一种小型的不同水平的小组学习协助教学活动。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协助下, 经由同学互动的学习过程, 彼此协助, 完成个人与小组的学习目标;教师依据小组的学习成果与效果,给予团体奖励。文献探讨显示,当前学校采用合作学习的情形不甚普遍。小组学习目前并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流活动,教师主导仍为课堂主要教学模式,而且普遍应用在低年级和阅读教学上。
由于我国小学教育实行大班级和包班制度,合作学习可能更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鉴于一对一和个别化教学对学生颇有成效,因此对特定学生实施特定学科的个别化教学是值得研究与施行的。对于忙碌的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师而言,合理实施个别化小组活动有利于实现减轻教师教学任务和达到高效课堂的双赢目标。
一、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这是实施小组分层合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然后出示句型卡片,指导朗读如下句型:Let me see.Not at all. Come here .Is this your „? Yes ,it is .No ,it isn´t.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指导学生利用实物操练句型:
T :Is this your pen?
S1: Yes ,it is.
T:Here you are.
S1:Thank you.
T:Not at all.
练习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表演。我发现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每个人都努力地参与,比我预想的效果更好。汇报时同学们还会加上动作表情,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S1: Is this your book?
S2:Yes, it is.
S2:Sure.
类似这样的练习活动,要经常放手让学生去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小组成员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一种模式,还在于它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的操作上主要体现在分组上。合作学习目前已有数种分组方式,其中较著名的,较为流行的首推STAD (Students Teams Achievement Divison,即“学生小组成就分组法”)。这种分组方式的小组通常由四人(也可多至八人,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两名是中等生。这种分组形式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准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的学生,是整个班级的一个缩影。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和兴趣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如把不爱发言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喜欢发言的或性格外向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小组内、这种“组内差异,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为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如4A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能听懂、会说、会读并会写句型:Where´my „? Is this /that your /his /her „? Yes ,it is .No ,it isn´t .② 能够认读并会表演E 部分对话内容。对于优秀生,这两个目标都能轻
易达到,但中差生可能需要帮助。因此在组内学习,可以请一位学生结合图片进行示范操练,然后两位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图片模仿示范练习,其余组员边听边看;随后学生两人(一位成绩较好,一位中等)练习图片上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话。如果所问的是自己的物品,可有感情地回答Yes,it is. Thank you. Where do you find it?引导差生扩展对话。如果所问的不是自己的物品,可用No,it isn´t. Perhaps it´s Sally´s. You can ask her.
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教师提问而得以表述的,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而明确自己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因此形成小组任务十分重要。优秀的小组任务应该具有这些特点:使任务从熟悉的内容开始, 然后再进入新知识, 因为当小组成员将新知识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时,他们就会从个人的理解中找出比较深入的答案。
如4A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在学习D 部分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先将一个色彩鲜明的小球放在不同的位置,用Where´s my ball? 提问,让学生根据小球的位置,说出相应的介词词组,如:on the desk ,in/on the bag,in/on the book „以此来复习介词词组。示范两组后,接下来,请一位学生用Where´s my „? 的句型进行提问,如回答错误,游戏接着进行,一直到回答正确为止,并说“Yes, it is on the desk ,in/on the bag,in/on the book. ”再由回答正确的同学发问,将游戏进行下去。等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后,将游戏放到小组学习中进行,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练习,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物品相互问答。
对于小组学习知识目标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知识形成的整体性和知识发展的科学性等方面来进行。然而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需要具有交流和表达等方面的社交能力。因此能力目标评价应该包括这两方面。当小组过程成为合作学习评价的重点时,教师可以着重考察:(1)学生是否介入或有多少时间用于知识学习;(2)小组成员能否互相合作、共同分析、互相争论并分享相关知识信息;
(3)学生如何正确完成指定的小组任务和个人作业。
文/李钰楠
合作学习是指一种小型的不同水平的小组学习协助教学活动。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协助下, 经由同学互动的学习过程, 彼此协助, 完成个人与小组的学习目标;教师依据小组的学习成果与效果,给予团体奖励。文献探讨显示,当前学校采用合作学习的情形不甚普遍。小组学习目前并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流活动,教师主导仍为课堂主要教学模式,而且普遍应用在低年级和阅读教学上。
由于我国小学教育实行大班级和包班制度,合作学习可能更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鉴于一对一和个别化教学对学生颇有成效,因此对特定学生实施特定学科的个别化教学是值得研究与施行的。对于忙碌的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师而言,合理实施个别化小组活动有利于实现减轻教师教学任务和达到高效课堂的双赢目标。
一、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这是实施小组分层合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然后出示句型卡片,指导朗读如下句型:Let me see.Not at all. Come here .Is this your „? Yes ,it is .No ,it isn´t.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指导学生利用实物操练句型:
T :Is this your pen?
S1: Yes ,it is.
T:Here you are.
S1:Thank you.
T:Not at all.
练习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表演。我发现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每个人都努力地参与,比我预想的效果更好。汇报时同学们还会加上动作表情,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S1: Is this your book?
S2:Yes, it is.
S2:Sure.
类似这样的练习活动,要经常放手让学生去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小组成员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一种模式,还在于它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的操作上主要体现在分组上。合作学习目前已有数种分组方式,其中较著名的,较为流行的首推STAD (Students Teams Achievement Divison,即“学生小组成就分组法”)。这种分组方式的小组通常由四人(也可多至八人,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两名是中等生。这种分组形式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准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的学生,是整个班级的一个缩影。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和兴趣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如把不爱发言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喜欢发言的或性格外向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小组内、这种“组内差异,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为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如4A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能听懂、会说、会读并会写句型:Where´my „? Is this /that your /his /her „? Yes ,it is .No ,it isn´t .② 能够认读并会表演E 部分对话内容。对于优秀生,这两个目标都能轻
易达到,但中差生可能需要帮助。因此在组内学习,可以请一位学生结合图片进行示范操练,然后两位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图片模仿示范练习,其余组员边听边看;随后学生两人(一位成绩较好,一位中等)练习图片上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话。如果所问的是自己的物品,可有感情地回答Yes,it is. Thank you. Where do you find it?引导差生扩展对话。如果所问的不是自己的物品,可用No,it isn´t. Perhaps it´s Sally´s. You can ask her.
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教师提问而得以表述的,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而明确自己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因此形成小组任务十分重要。优秀的小组任务应该具有这些特点:使任务从熟悉的内容开始, 然后再进入新知识, 因为当小组成员将新知识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时,他们就会从个人的理解中找出比较深入的答案。
如4A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在学习D 部分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先将一个色彩鲜明的小球放在不同的位置,用Where´s my ball? 提问,让学生根据小球的位置,说出相应的介词词组,如:on the desk ,in/on the bag,in/on the book „以此来复习介词词组。示范两组后,接下来,请一位学生用Where´s my „? 的句型进行提问,如回答错误,游戏接着进行,一直到回答正确为止,并说“Yes, it is on the desk ,in/on the bag,in/on the book. ”再由回答正确的同学发问,将游戏进行下去。等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后,将游戏放到小组学习中进行,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练习,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物品相互问答。
对于小组学习知识目标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知识形成的整体性和知识发展的科学性等方面来进行。然而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需要具有交流和表达等方面的社交能力。因此能力目标评价应该包括这两方面。当小组过程成为合作学习评价的重点时,教师可以着重考察:(1)学生是否介入或有多少时间用于知识学习;(2)小组成员能否互相合作、共同分析、互相争论并分享相关知识信息;
(3)学生如何正确完成指定的小组任务和个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