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史名词解释: 1.863计划: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实施发展国家科技事业的计划,全称《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国家与地区相继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尤里卡计划,发展高新科技。为紧跟世界先进科技水平,1986年3月,中国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实施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863计划。该计划提出了生物科技、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奋斗目标,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科技的进步。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把双百方针作为我国发展科学,文化,艺术的重要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长期的正确方针。
3.一国两制:为实现国家统一,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第一次公开使用“一国两制”的说法。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的联产到人,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跟以前生产管理方式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显著的特点是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党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该决议,该决议对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官方的全面总结和基本评价。该决议和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两个最为重要最为权威的内部历史文献,都起到了对有争议的党内历史问题做出结论、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等一系列作用。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因而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7.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新华社全文转发全国。这片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和结论。此文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为全国认真的拨乱反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8.两个凡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提出和实行的错误方针。1977年2月7日,根据华国锋的意见,《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其中公开提出“凡事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此方针在实质上是要把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延续下来。
9.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7日在上海发表的公报。主要内容: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声明: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国方面声明:中华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等;美国方面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确认从台湾撤走所有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目标。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0.二月抗争: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公开反抗和斗争。2月11日和16日,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叶剑英,陈毅,李先念,徐向前等围绕“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该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与张春桥一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会后,张春桥、姚文元、王力整理了会议记录,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在听了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汇报后,对这些老同志深感不满。从2月25日起至3月18日,中央多次开会,江青、康生、陈伯达又在政治局生活会上,以“资产阶级复辟逆流”为罪名,连续七次组织对这些同志进行批判和围攻,指责他们的抗争是“二月逆流”。随后,中央政治局停止了活动,中央文革小组基本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
11.《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的一项通知。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4月由康生、陈伯达起草,4月24日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基本通过,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并下发到县委。《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原“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旗,揭露和批判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该通知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发起的标志,也成为十年文革的纲领性文件。
12.《二月提纲》:1966年2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共中央的汇报文件。全称《五人小组向中央的汇报提纲》,由于其成文时间而得名。1966年2月3日,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在人民大会堂讨论关于批判吴晗的问题,根据会议讨论,拟订了一个汇报提纲。《二月提纲》主要是为了把已开始的对《海瑞罢官》的批判限制在学术范围内,但不久,这提纲受到毛泽东的批判。昭示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五一六通知”首先就推翻了二月提纲。
1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1965年在城乡开展的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又称四清运动。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3年到1965年,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目前从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规定(草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为指导运动的文件。起初以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的“小四清”为主,后来发展到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四方面,统称四清运动。运动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初期。
14.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15.大跃进运动:是1958-1960年全国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运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会议之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6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的运动逐渐停止。
16.《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十大关系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准备。
17.四马分肥: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企业的赎买方式。1956年之前,国家规定私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全年盈余按以下四方面分配:国家税金约为30%,企业公积金约为10%-30%,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5%,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25%,即四马分肥。1956年,私营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规定,原私营企业家不再参加原企业的盈余分配,而是按其拥有的股额由国家付给年息,一律按年息五厘付给。原订付定息7年,后又延长3年,1966年9月停付。
18.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无视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轰炸我国安东等地,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志愿军于10月19日到达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2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12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的同盟条约。同年4月11日生效,有效期30年。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采取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的重新侵略;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在签约的同时,中苏双方在互换照会中声明,1945年8月14日中苏缔结的相当的条约与协定均市区效力。条约期满后,未再延长。
22.一边倒: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由于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执行的是扶蒋反共、助蒋内战、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把“一边倒”方针公之于世。
当代史名词解释: 1.863计划: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实施发展国家科技事业的计划,全称《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国家与地区相继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尤里卡计划,发展高新科技。为紧跟世界先进科技水平,1986年3月,中国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实施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863计划。该计划提出了生物科技、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奋斗目标,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科技的进步。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把双百方针作为我国发展科学,文化,艺术的重要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长期的正确方针。
3.一国两制:为实现国家统一,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第一次公开使用“一国两制”的说法。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的联产到人,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跟以前生产管理方式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显著的特点是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党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该决议,该决议对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官方的全面总结和基本评价。该决议和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两个最为重要最为权威的内部历史文献,都起到了对有争议的党内历史问题做出结论、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等一系列作用。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因而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7.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新华社全文转发全国。这片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和结论。此文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为全国认真的拨乱反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8.两个凡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提出和实行的错误方针。1977年2月7日,根据华国锋的意见,《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其中公开提出“凡事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此方针在实质上是要把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延续下来。
9.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7日在上海发表的公报。主要内容: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声明: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国方面声明:中华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等;美国方面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确认从台湾撤走所有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目标。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0.二月抗争: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公开反抗和斗争。2月11日和16日,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叶剑英,陈毅,李先念,徐向前等围绕“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该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与张春桥一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会后,张春桥、姚文元、王力整理了会议记录,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在听了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汇报后,对这些老同志深感不满。从2月25日起至3月18日,中央多次开会,江青、康生、陈伯达又在政治局生活会上,以“资产阶级复辟逆流”为罪名,连续七次组织对这些同志进行批判和围攻,指责他们的抗争是“二月逆流”。随后,中央政治局停止了活动,中央文革小组基本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
11.《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的一项通知。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4月由康生、陈伯达起草,4月24日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基本通过,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并下发到县委。《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原“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旗,揭露和批判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该通知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发起的标志,也成为十年文革的纲领性文件。
12.《二月提纲》:1966年2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共中央的汇报文件。全称《五人小组向中央的汇报提纲》,由于其成文时间而得名。1966年2月3日,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在人民大会堂讨论关于批判吴晗的问题,根据会议讨论,拟订了一个汇报提纲。《二月提纲》主要是为了把已开始的对《海瑞罢官》的批判限制在学术范围内,但不久,这提纲受到毛泽东的批判。昭示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五一六通知”首先就推翻了二月提纲。
1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1965年在城乡开展的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又称四清运动。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3年到1965年,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目前从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规定(草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为指导运动的文件。起初以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的“小四清”为主,后来发展到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四方面,统称四清运动。运动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初期。
14.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15.大跃进运动:是1958-1960年全国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运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会议之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6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的运动逐渐停止。
16.《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十大关系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准备。
17.四马分肥: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企业的赎买方式。1956年之前,国家规定私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全年盈余按以下四方面分配:国家税金约为30%,企业公积金约为10%-30%,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5%,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25%,即四马分肥。1956年,私营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规定,原私营企业家不再参加原企业的盈余分配,而是按其拥有的股额由国家付给年息,一律按年息五厘付给。原订付定息7年,后又延长3年,1966年9月停付。
18.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无视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轰炸我国安东等地,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志愿军于10月19日到达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2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12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的同盟条约。同年4月11日生效,有效期30年。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采取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的重新侵略;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在签约的同时,中苏双方在互换照会中声明,1945年8月14日中苏缔结的相当的条约与协定均市区效力。条约期满后,未再延长。
22.一边倒: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由于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执行的是扶蒋反共、助蒋内战、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把“一边倒”方针公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