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
中牟一高
一.单选题
第十三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山东寿光开幕。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都供不应求,市场面向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其他地区。据此回答第1题。
1.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主要是改善了(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土壤条件 D.空气湿度条件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2~4题。
2.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x y z B.x z y
C.z x y D.z y x
3.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价格 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 D.技术水平
4.若y为乳畜业,则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宜优先接近
A.市场 B.技术 C.原料 D.劳动力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据此完成第5~6题。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南橘北枳”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6.用上述农产品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其区位选择类型是 ( )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图1表示甲到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图2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完成7~8题。
7.图1中的甲农业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8.图2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图1中( )
A.甲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B.乙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C.戊农业类型的经济特色一致
D.己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9~10题。
9.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水果罐头制造 B.高级服装制造 C.石油化工 D.有色金属冶炼
10.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D.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下图是某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图,图中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10米。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城市的风频图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最不宜在R地布局的是( ) A.化工厂 B.家具厂 C.自来水厂 D.食品厂
13.影响该市商业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河流 C.地形 D.市场
下图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两种要素的成本变化曲线图”,这两种要素都只与离
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有关。据此回答14~15题。
14.a、b分别表示的是( )
A.运费、土地成本 B.劳动力成本、运费
C.劳动力成本、科技成本 D.科技成本、土地成本
15.如果综合考虑a、b两要素的综合成本,该工业部门的
工厂应布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据此回答16~18题。
16.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 ( )
A.占领市场 B.靠近原料地 C.获得廉价劳动力 D.保证能源供应
17.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早方式是 ( )
A.设立工厂 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 D.设立研发中心
18.该公司直接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甲国,可能是因为甲国 ( )
①建厂成本低 ②消费文化差异 ③接近原料地 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读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b到a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 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地租价格逐步下降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21~22题。
21.19世纪,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
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22.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运费成本因素,在布
局上最适宜的选择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下图中三城市的城市人口均在500万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 )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甲市和乙市
24.从1982~2000年,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丙市人口总数最多
B.甲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C.乙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
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市
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
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6.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的一项数据,是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值为105±2)。下图为“我国近期出生人口性别比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7~28题。
27.1982~2008年之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一直持续增长 B.增速在不断减慢
C.增速在不断加快 D.呈现波动增长
28.下列措施与控制出生性别比关系不大的是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B.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C.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D.健全孕产妇跟踪服务和B超使用登记制度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②十年期间,人
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
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
主要原因是(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读图,回答31~32题。
31.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0年
32.针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右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回答33~34题。
33.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
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34.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B.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二、综合题
35、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
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
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
有利气候条件。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
中牟一高
一.单选题
第十三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2012年4月20日在山东寿光开幕。寿光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都供不应求,市场面向全国的大小城市甚至世界其他地区。据此回答第1题。
1.寿光反季节蔬菜大棚主要是改善了(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土壤条件 D.空气湿度条件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2~4题。
2.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x y z B.x z y
C.z x y D.z y x
3.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价格 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 D.技术水平
4.若y为乳畜业,则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宜优先接近
A.市场 B.技术 C.原料 D.劳动力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据此完成第5~6题。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南橘北枳”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6.用上述农产品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其区位选择类型是 ( )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图1表示甲到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图2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完成7~8题。
7.图1中的甲农业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8.图2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图1中( )
A.甲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B.乙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C.戊农业类型的经济特色一致
D.己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9~10题。
9.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水果罐头制造 B.高级服装制造 C.石油化工 D.有色金属冶炼
10.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D.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下图是某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图,图中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10米。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城市的风频图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最不宜在R地布局的是( ) A.化工厂 B.家具厂 C.自来水厂 D.食品厂
13.影响该市商业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河流 C.地形 D.市场
下图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两种要素的成本变化曲线图”,这两种要素都只与离
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有关。据此回答14~15题。
14.a、b分别表示的是( )
A.运费、土地成本 B.劳动力成本、运费
C.劳动力成本、科技成本 D.科技成本、土地成本
15.如果综合考虑a、b两要素的综合成本,该工业部门的
工厂应布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据此回答16~18题。
16.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 ( )
A.占领市场 B.靠近原料地 C.获得廉价劳动力 D.保证能源供应
17.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早方式是 ( )
A.设立工厂 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 D.设立研发中心
18.该公司直接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甲国,可能是因为甲国 ( )
①建厂成本低 ②消费文化差异 ③接近原料地 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读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b到a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 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地租价格逐步下降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21~22题。
21.19世纪,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
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22.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运费成本因素,在布
局上最适宜的选择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下图中三城市的城市人口均在500万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 )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甲市和乙市
24.从1982~2000年,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丙市人口总数最多
B.甲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C.乙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
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市
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
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6.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的一项数据,是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值为105±2)。下图为“我国近期出生人口性别比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7~28题。
27.1982~2008年之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一直持续增长 B.增速在不断减慢
C.增速在不断加快 D.呈现波动增长
28.下列措施与控制出生性别比关系不大的是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B.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C.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D.健全孕产妇跟踪服务和B超使用登记制度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②十年期间,人
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
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
主要原因是(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读图,回答31~32题。
31.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0年
32.针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右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回答33~34题。
33.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
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34.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B.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二、综合题
35、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
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
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
有利气候条件。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DBCB 6—10 ADBCD 11—15 BADAB 16—20 ABCAD 21—25 BBCBD 26—30 DAADB 31—34 ABDB
二、综合题
35、(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