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失败的四个根本原因

中国教育改革失败的四个根本原因

2009-03-08 0748

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了,一直是失败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四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好,光在表面问题上做文章。

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它的“人才”概念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教育改革永远不能成功。

所以,中国教育改革要解决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概念:“有知识的人不是人才,有创造能力的人是人才”。

爱迪生、霍元甲、牛顿有创造能力,是人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创造出来了企业,是人才;刘邦、朱元璋能当皇帝,更是人才。

爱迪生、霍元甲、牛顿是人才都可以理解,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没有多少知识,在学习上不如别人,刘邦是一个小混混,没有什么知识,朱元璋没有上过学,没有知识,为什么他们都是人才,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不仅仅是指创造知识的能力,只要能创造出来东西,都是有创造能力;所以,知识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创造能力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中国老一代革命家中有许多人都是泥腿子出身,没有什么知识,为什么他们是人才,就是因为他们有创造能力;而国民党的将领都是有知识的,军事知识一套又一套,绝妙的军事“计谋”用了一个又一个,在战场上就是打不过弱小的共产党军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是有知识,而不是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第二个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创造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创造能力不是从知识那里来的,知识不能给人创造能力,但是,一旦人有了创造能力,知识就可以让人的创造能力爆发式发展。

那么,人的创造能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思考中得到的;人一旦思考了,人就可以产生智慧,智慧产生创造能力,所以,人的创造能力是由智慧产生的,有智慧的人有创造能力,无智慧的人无创造能力。

思考不是“想一想”,而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要创造一个东西;对于数学,“有了疑难问题,不要问老师,不要问同学,自己把它抠出来”,这是思考;对于语文,让孩子去创作一个小小说,而不是写作文,这是思考。

学习知识无法让人产生智慧,只有思考才能让人产生智慧。

中国当代最有智慧的人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革命的时候,知识也不是最多的人,却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不是从知识中来的,是从思考中来的,所以,中国革命才能一直走着正确的道路。

后来,毛泽东犯了错误,就是太相信了一些知识,是知识让他犯了错误。

中国教育改革第三个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孩子没有知识,怎么去思考”这个错误的观点。

正是孩子有了知识,已经明白了这个事情,就不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只有在孩子还没有这个知识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去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教育不是给孩子知识,你一给孩子知识,孩子都知道了答案,只要把答案说出来就成功了,就不用去思考,也无法去思考了。

让孩子思考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知识,所以,大人不能告诉孩子这个知识;无答案的问题,大人都不能解决,又怎么可以让孩子去思考解决?

中国教育改革第四个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思考问题太浪费时间”这个错误观点。

好钢用在刀刃上,孩子必须在思考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智慧。 得到知识是容易的、快速的,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但是,孩子得不到智慧。

一定要让孩子得到智慧后,再让孩子得到大量的知识,知识就可以让孩子的创造能力爆发式发展。

对于孩子,知识是智慧的扼杀者,孩子先有了这个知识,他已经明白了这个答案,他就永远失去了让这个知识变成智慧的机会。

智慧是一棵苹果树,只要思考,苹果树都可以成长,苹果树一旦长大,人都可以变成有智慧的人。

中国教育改革失败的四个根本原因

2009-03-08 0748

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了,一直是失败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四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好,光在表面问题上做文章。

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它的“人才”概念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教育改革永远不能成功。

所以,中国教育改革要解决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概念:“有知识的人不是人才,有创造能力的人是人才”。

爱迪生、霍元甲、牛顿有创造能力,是人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创造出来了企业,是人才;刘邦、朱元璋能当皇帝,更是人才。

爱迪生、霍元甲、牛顿是人才都可以理解,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没有多少知识,在学习上不如别人,刘邦是一个小混混,没有什么知识,朱元璋没有上过学,没有知识,为什么他们都是人才,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不仅仅是指创造知识的能力,只要能创造出来东西,都是有创造能力;所以,知识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创造能力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中国老一代革命家中有许多人都是泥腿子出身,没有什么知识,为什么他们是人才,就是因为他们有创造能力;而国民党的将领都是有知识的,军事知识一套又一套,绝妙的军事“计谋”用了一个又一个,在战场上就是打不过弱小的共产党军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是有知识,而不是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第二个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创造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创造能力不是从知识那里来的,知识不能给人创造能力,但是,一旦人有了创造能力,知识就可以让人的创造能力爆发式发展。

那么,人的创造能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思考中得到的;人一旦思考了,人就可以产生智慧,智慧产生创造能力,所以,人的创造能力是由智慧产生的,有智慧的人有创造能力,无智慧的人无创造能力。

思考不是“想一想”,而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要创造一个东西;对于数学,“有了疑难问题,不要问老师,不要问同学,自己把它抠出来”,这是思考;对于语文,让孩子去创作一个小小说,而不是写作文,这是思考。

学习知识无法让人产生智慧,只有思考才能让人产生智慧。

中国当代最有智慧的人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革命的时候,知识也不是最多的人,却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不是从知识中来的,是从思考中来的,所以,中国革命才能一直走着正确的道路。

后来,毛泽东犯了错误,就是太相信了一些知识,是知识让他犯了错误。

中国教育改革第三个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孩子没有知识,怎么去思考”这个错误的观点。

正是孩子有了知识,已经明白了这个事情,就不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只有在孩子还没有这个知识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去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教育不是给孩子知识,你一给孩子知识,孩子都知道了答案,只要把答案说出来就成功了,就不用去思考,也无法去思考了。

让孩子思考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知识,所以,大人不能告诉孩子这个知识;无答案的问题,大人都不能解决,又怎么可以让孩子去思考解决?

中国教育改革第四个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思考问题太浪费时间”这个错误观点。

好钢用在刀刃上,孩子必须在思考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智慧。 得到知识是容易的、快速的,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但是,孩子得不到智慧。

一定要让孩子得到智慧后,再让孩子得到大量的知识,知识就可以让孩子的创造能力爆发式发展。

对于孩子,知识是智慧的扼杀者,孩子先有了这个知识,他已经明白了这个答案,他就永远失去了让这个知识变成智慧的机会。

智慧是一棵苹果树,只要思考,苹果树都可以成长,苹果树一旦长大,人都可以变成有智慧的人。


相关文章

  • 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 作者:李喜所 <河北学刊> 200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K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1)03-0074-06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不仅表现在维新变法.议会 ...查看


  •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
  •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 一.历史背景: 1898年(农历戊戌年)进行的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的 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 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6. ...查看


  • 第一单元 知识点归纳
  • 第一单元 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鸦片战争 1. 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1)是清政府的腐朽落后:2)为开辟国外市场:3)为走私鸦片.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3. 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4. 结束标 ...查看


  • 浅谈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
  • 南昌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想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了孤军南下策略,陷入了被敌人围追堵截的困境,最终寡不敌众,以失败告终.二是对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 ...查看


  • 八年级历史整理
  • 历史整理 八上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背景 二.原因 1.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1839.6.3-6.25) 鸦片走私受抵制 2. 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查看


  • 从[圆明园]看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两千年前阿房宫在一片火海中消失,两千年后圆明园亦在一片火海中陨落,到底是什么毁灭了这座万园之园,毁灭了这座东方的凡尔赛宫! 从1840年开始,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1 ...查看


  • 也谈清末新政的失败
  • 也谈清末新政的失败 --与萧功秦先生商榷 李 工 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导致辛亥革命的清末新政成了学界热议的话题,许多文章试图 从清末新政及其失败中找出足以为训的东西,以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日中国继续前行 .例如上海的萧功秦先生连发< ...查看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知识整合 注:有些改革因属选修内容或未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在此不作介绍. [高考动态] 改革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或多或少涉及这一问题.2002年文科综合卷以&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