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药物组成 :法半夏、陈皮、白芥子各 10g ,茯苓、紫苏子、炒莱菔子、瓜蒌皮、葶苈子各 15g ,炙甘草 6g。
三子养亲汤
本方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物所组成。
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难治的疾病。西医治疗药物以 β2 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为主。然而 ,β2 受体激动剂存在着快速减敏、肺功能降低、反应性支气管痉挛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虽然可从多个环节改善变应性炎症 ,但全身副作用更大[1]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其独特的优势。 1997- 0 3~ 2 0 0 0 - 0 3,笔者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支气管哮喘 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36例中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 8~ 2 0岁 18例 ,2 0~ 30岁 8例 ,30~ 4 0岁 6例 ,>4 0岁 4例 ;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30年。均经抗生素、激素、平喘药治疗乏效 ,故求中医诊治。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 ] 的诊断标准执行。1 3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哮证及喘证的辨证分型标准[3 ] 。
2 治疗方法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物组成 :法半夏、陈皮、白芥子各 10g ,茯苓、紫苏子、炒莱菔子、瓜蒌皮、葶苈子各 15g ,炙甘草 6g。
热哮者加鱼腥草 30g。
【摘要】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方法2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19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平喘、祛痰以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6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 %,对照组总有效率94.4 %,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对症】 哮喘;小儿;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证,以发作性哮鸣、气喘,伴咳嗽及痰声为特征。笔者于2005—2006年间收治门诊哮喘患儿280例,其中19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0例中男108例,女82例;6月以内17例,6月至1岁68例,2~3岁52例,4~7岁者47例,8~14岁者6例。对照组90例中男51例,女39例;6月以内12例,6月至1岁45例,2~3岁24例,4~7岁者7例,8~14岁2例。2组患儿病情轻重程度基本相同。发病后最短1 d就诊,最长1周就诊。其中伴腹泻53例,伴发热85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1]
(1)发病年龄在14岁以内;(2)多数骤然发病或在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很快出现气喘、哮鸣以及咳嗽;(3)呼吸、心律加快,三凹征明显,以显著性呼吸困难为主,听诊双肺大量哮鸣音或伴细小密集的小水泡音,重症病例可出现面色灰白、汗多、手足冷、口唇紫绀等症;(4)急性期胸部X线检查多有小点状阴影或有肺纹理增粗增重及不同程度肺气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1)抗生素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塞肟钠等。(2)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炎琥宁等。(3)平喘药物:如氨茶碱、舒喘灵等。(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5)祛痰药物:如溴己新、非拉根止咳糖浆等。(6)对其他并发症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苍术10 g、半夏10 g、陈皮10 g、紫苏子10 g、葶苈子10g、白芥子10 g、茯苓10 g、麻黄6 g、细辛5 g、五味子6g、紫菀10 g、炒莱菔子10 g、甘草3 g。水煎服,1日1剂,少量多服。治疗6 d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1~3 d,哮鸣、气喘消失,呼吸平稳,双肺哮鸣音消失。有效:用药4~6 d,哮鸣、气喘基本消失,呼吸困难显著改善,双肺哮鸣音基本消失。无效:用药6 d之后,哮鸣、气喘、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改善不明显。
4 讨论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其病因为吸入异常之物或感染邪毒以及气候、运动、精神、饮食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导致支气管痉挛而发作。本病包括西医学所谓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等,原因是由于肺内小气管狭窄、肿胀及肺内气道平滑肌收缩,感染或过敏,引起肺内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及毛细支气管壁的肿胀[3]。
哮喘多发于冬春之季,多由风寒袭肺、宣降失调,气滞痰壅所致。寒与痰相合,结滞为阴凝之邪,阻塞气道,而致气道不畅。小儿肺脏娇嫩,肺气不足,则运化水湿失司,湿聚为痰,所以须用温散之品,才能散邪开结,复宣降之机,平喘憋之候。麻黄、半夏、细辛、紫菀、白芥子、葶苈子散结降浊,温化寒痰平喘;苍术、陈皮、茯苓理气调胃,燥湿化痰,健脾宁心;五味子能收肺气以定喘,敛心气以生津;紫苏子、炒莱菔子增强定喘化痰的作用;甘草补中益气,缓和诸药。综观全方起到利气化痰、治肺定喘、燥湿健脾之功。使肺中风寒解散,壅寒宣通,痰热得泄,气喘可平,促使病情迅速好转。
Earls360馨醫堂∕编辑∕整理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药物组成 :法半夏、陈皮、白芥子各 10g ,茯苓、紫苏子、炒莱菔子、瓜蒌皮、葶苈子各 15g ,炙甘草 6g。
三子养亲汤
本方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物所组成。
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难治的疾病。西医治疗药物以 β2 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为主。然而 ,β2 受体激动剂存在着快速减敏、肺功能降低、反应性支气管痉挛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虽然可从多个环节改善变应性炎症 ,但全身副作用更大[1]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其独特的优势。 1997- 0 3~ 2 0 0 0 - 0 3,笔者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支气管哮喘 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36例中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 8~ 2 0岁 18例 ,2 0~ 30岁 8例 ,30~ 4 0岁 6例 ,>4 0岁 4例 ;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30年。均经抗生素、激素、平喘药治疗乏效 ,故求中医诊治。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 ] 的诊断标准执行。1 3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哮证及喘证的辨证分型标准[3 ] 。
2 治疗方法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物组成 :法半夏、陈皮、白芥子各 10g ,茯苓、紫苏子、炒莱菔子、瓜蒌皮、葶苈子各 15g ,炙甘草 6g。
热哮者加鱼腥草 30g。
【摘要】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方法2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19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平喘、祛痰以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6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 %,对照组总有效率94.4 %,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对症】 哮喘;小儿;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证,以发作性哮鸣、气喘,伴咳嗽及痰声为特征。笔者于2005—2006年间收治门诊哮喘患儿280例,其中19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0例中男108例,女82例;6月以内17例,6月至1岁68例,2~3岁52例,4~7岁者47例,8~14岁者6例。对照组90例中男51例,女39例;6月以内12例,6月至1岁45例,2~3岁24例,4~7岁者7例,8~14岁2例。2组患儿病情轻重程度基本相同。发病后最短1 d就诊,最长1周就诊。其中伴腹泻53例,伴发热85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1]
(1)发病年龄在14岁以内;(2)多数骤然发病或在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很快出现气喘、哮鸣以及咳嗽;(3)呼吸、心律加快,三凹征明显,以显著性呼吸困难为主,听诊双肺大量哮鸣音或伴细小密集的小水泡音,重症病例可出现面色灰白、汗多、手足冷、口唇紫绀等症;(4)急性期胸部X线检查多有小点状阴影或有肺纹理增粗增重及不同程度肺气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1)抗生素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塞肟钠等。(2)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炎琥宁等。(3)平喘药物:如氨茶碱、舒喘灵等。(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5)祛痰药物:如溴己新、非拉根止咳糖浆等。(6)对其他并发症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苍术10 g、半夏10 g、陈皮10 g、紫苏子10 g、葶苈子10g、白芥子10 g、茯苓10 g、麻黄6 g、细辛5 g、五味子6g、紫菀10 g、炒莱菔子10 g、甘草3 g。水煎服,1日1剂,少量多服。治疗6 d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1~3 d,哮鸣、气喘消失,呼吸平稳,双肺哮鸣音消失。有效:用药4~6 d,哮鸣、气喘基本消失,呼吸困难显著改善,双肺哮鸣音基本消失。无效:用药6 d之后,哮鸣、气喘、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改善不明显。
4 讨论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其病因为吸入异常之物或感染邪毒以及气候、运动、精神、饮食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导致支气管痉挛而发作。本病包括西医学所谓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等,原因是由于肺内小气管狭窄、肿胀及肺内气道平滑肌收缩,感染或过敏,引起肺内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及毛细支气管壁的肿胀[3]。
哮喘多发于冬春之季,多由风寒袭肺、宣降失调,气滞痰壅所致。寒与痰相合,结滞为阴凝之邪,阻塞气道,而致气道不畅。小儿肺脏娇嫩,肺气不足,则运化水湿失司,湿聚为痰,所以须用温散之品,才能散邪开结,复宣降之机,平喘憋之候。麻黄、半夏、细辛、紫菀、白芥子、葶苈子散结降浊,温化寒痰平喘;苍术、陈皮、茯苓理气调胃,燥湿化痰,健脾宁心;五味子能收肺气以定喘,敛心气以生津;紫苏子、炒莱菔子增强定喘化痰的作用;甘草补中益气,缓和诸药。综观全方起到利气化痰、治肺定喘、燥湿健脾之功。使肺中风寒解散,壅寒宣通,痰热得泄,气喘可平,促使病情迅速好转。
Earls360馨醫堂∕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