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1-28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理 由:
国家《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要“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任何单位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具备一个职业化的管理团队,目的是让有限的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于是职业经理人等相继出现,但是人们对职业化医院院长却知之甚少。虽然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医院院长职业化问题,可人们一般还是按照传统观念认为,医院院长都是由医院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发展而来。事实上西方国家早已开始了医院院长的职业化进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试点阶段,很有必要学习借鉴国际上医院院长职业化有益经验,推进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
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医院院长毕业于公共卫生、法律、商学、经济学等管理专业,院长需要获得MBA、MHA和MPA学位,而且必须经过卫生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反观我国,大多数医院高中层管理者主要源于专业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由专家来当院长、当管理者。有的院长还兼任业务科室主任,扮演着“二合一”或“三合一”的角色,既要管理医院,又要出专家门诊、上手术台、搞科研、带研究生,往往穷于应付,有的甚至“主业搞业务,业余做管理”,使得我国医院的管理出现很多“硬伤”,比如经营管理粗放,成本控制不理想,激励、控制措施不到位等。
事实上,院长的本职工作不是技术和科研,而是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比一般专业技术更复杂的科学。职业化的院长在医院管理团队中处于核心地位,他的管理应是职业化的领导、组织、监督和技术控制。需要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医院工作的全部流程,有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样才能使医院的发展有动力、有活力。
医院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世界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医院是最复杂的社会组织”。医院除了医、药、护、技各项专业业务之外,还有行政、后勤等;在当前政府投入很少或基本不投入的情况下,医院经营任务十分繁重;医院对上有十几个“婆婆”,对下有各类职工,需要处理好医患、上下、内外等多种关系;医院知识分子众多,需要满足各类人员的各种要求;医院处在改革过渡时期,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因素特别繁杂,这些都需要院长去应对,去处理。加上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职工群众也都把医院发展的希望寄托在院长身上,从这一点上说,我国比西方法制健全的国家更加需要院长职业化。
办 法:
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要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医院必须要取消行政级别,院长的选拔方式也不能行政任命,而是通过现代化用人的机制产生;院长的任职年龄不能再参照公务员执行,而应实行任期制;院长的待遇不能再发档案工资,而应实行年薪制等。
二是要设立医院管理职称。目前,公立医院的院长多数都有专业技术职称,因为公立医院院长实行档案工资,只有聘任专业技术职称,才能享受到一定的待遇。
三是要加强对医院院长的职业化培训。当前,公立医院院长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当上院长的,且大多由上级任命,缺乏管理知识。在改革医院院长选拔准入机制的同时,应加强对医院院长的职业化培训。
四是要明确规定公立医院院长不得兼任业务科室主任。为了保证医院院长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医院管理,应明确规定公立医院院长不得兼任临床或业务科室主任。
五是要加强对公立医院院长的考核监管。目前卫生主管部门对院长管理能力的考核做得比较少,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和监管体系。院长职业化后,卫生行政机关和医院理事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应加大对院长的考核监管力度。制定考核监管标准,定期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制挂钩,以规范院长的执业行为,激励调动院长的管理积极性。
议案组意见:
建议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请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审议提出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1-28 0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理 由:
国家《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要“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任何单位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具备一个职业化的管理团队,目的是让有限的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于是职业经理人等相继出现,但是人们对职业化医院院长却知之甚少。虽然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医院院长职业化问题,可人们一般还是按照传统观念认为,医院院长都是由医院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发展而来。事实上西方国家早已开始了医院院长的职业化进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试点阶段,很有必要学习借鉴国际上医院院长职业化有益经验,推进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
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医院院长毕业于公共卫生、法律、商学、经济学等管理专业,院长需要获得MBA、MHA和MPA学位,而且必须经过卫生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反观我国,大多数医院高中层管理者主要源于专业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由专家来当院长、当管理者。有的院长还兼任业务科室主任,扮演着“二合一”或“三合一”的角色,既要管理医院,又要出专家门诊、上手术台、搞科研、带研究生,往往穷于应付,有的甚至“主业搞业务,业余做管理”,使得我国医院的管理出现很多“硬伤”,比如经营管理粗放,成本控制不理想,激励、控制措施不到位等。
事实上,院长的本职工作不是技术和科研,而是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比一般专业技术更复杂的科学。职业化的院长在医院管理团队中处于核心地位,他的管理应是职业化的领导、组织、监督和技术控制。需要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医院工作的全部流程,有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样才能使医院的发展有动力、有活力。
医院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世界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医院是最复杂的社会组织”。医院除了医、药、护、技各项专业业务之外,还有行政、后勤等;在当前政府投入很少或基本不投入的情况下,医院经营任务十分繁重;医院对上有十几个“婆婆”,对下有各类职工,需要处理好医患、上下、内外等多种关系;医院知识分子众多,需要满足各类人员的各种要求;医院处在改革过渡时期,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因素特别繁杂,这些都需要院长去应对,去处理。加上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职工群众也都把医院发展的希望寄托在院长身上,从这一点上说,我国比西方法制健全的国家更加需要院长职业化。
办 法:
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要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要真正实现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医院必须要取消行政级别,院长的选拔方式也不能行政任命,而是通过现代化用人的机制产生;院长的任职年龄不能再参照公务员执行,而应实行任期制;院长的待遇不能再发档案工资,而应实行年薪制等。
二是要设立医院管理职称。目前,公立医院的院长多数都有专业技术职称,因为公立医院院长实行档案工资,只有聘任专业技术职称,才能享受到一定的待遇。
三是要加强对医院院长的职业化培训。当前,公立医院院长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当上院长的,且大多由上级任命,缺乏管理知识。在改革医院院长选拔准入机制的同时,应加强对医院院长的职业化培训。
四是要明确规定公立医院院长不得兼任业务科室主任。为了保证医院院长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医院管理,应明确规定公立医院院长不得兼任临床或业务科室主任。
五是要加强对公立医院院长的考核监管。目前卫生主管部门对院长管理能力的考核做得比较少,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和监管体系。院长职业化后,卫生行政机关和医院理事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应加大对院长的考核监管力度。制定考核监管标准,定期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制挂钩,以规范院长的执业行为,激励调动院长的管理积极性。
议案组意见:
建议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请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审议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