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3、19
文言文相当于半门外语,由于时间的差异古人的语言与现在有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字词意义的改变上和句式的改变上。
1、章惇(d ūn )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抵( ) ②仞( ) ③甚( )
2、翻译:
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相濡以沫)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 )词,解释为( )。
【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很,十分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冒着。
补充:乌台诗案为苏轼鸣不平,但苏轼重新被启用后,章惇被苏辙弹劾,被贬地方,章
惇怀恨在心。尽管苏轼不计前嫌,在科举考试中录用其子张援为第一,章惇复出后对苏轼兄弟以及和苏轼交好的朋友进行报复,致使苏轼仕途更为艰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俯( ) ②修( ) ③亦( ) ④赋( ) ⑤卒( ) ⑥盖( )
2、翻译:
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在长江②李白病得很厉害(病危)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补充:相传杜甫晚年十分贫穷,得到太守接济,因吃了太多牛肉而死。
为表示对古代文人的尊敬,我们一般避免直呼其名,而称他们的字,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例如:李白,字太白,我们就称其为“李太白”;陶渊明,字元亮;王维,字摩诘;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辛弃疾,字幼安等。
3、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不肖( ) ②且( ) ③恻然( ) ④稍( )
⑤怪( ) ⑥颇( ) ⑦徐( )
2、翻译:
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 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4、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将军视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署( ) ②适( ) ③对( ) ④夸( )
2、翻译: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 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诗词库: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背景: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贬黄州,携友人前往沙湖道中遇雨。此时将苏轼豪放的性格展现地淋漓尽致。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3、19
文言文相当于半门外语,由于时间的差异古人的语言与现在有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字词意义的改变上和句式的改变上。
1、章惇(d ūn )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抵( ) ②仞( ) ③甚( )
2、翻译:
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相濡以沫)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 )词,解释为( )。
【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很,十分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冒着。
补充:乌台诗案为苏轼鸣不平,但苏轼重新被启用后,章惇被苏辙弹劾,被贬地方,章
惇怀恨在心。尽管苏轼不计前嫌,在科举考试中录用其子张援为第一,章惇复出后对苏轼兄弟以及和苏轼交好的朋友进行报复,致使苏轼仕途更为艰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俯( ) ②修( ) ③亦( ) ④赋( ) ⑤卒( ) ⑥盖( )
2、翻译:
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在长江②李白病得很厉害(病危)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补充:相传杜甫晚年十分贫穷,得到太守接济,因吃了太多牛肉而死。
为表示对古代文人的尊敬,我们一般避免直呼其名,而称他们的字,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例如:李白,字太白,我们就称其为“李太白”;陶渊明,字元亮;王维,字摩诘;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辛弃疾,字幼安等。
3、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不肖( ) ②且( ) ③恻然( ) ④稍( )
⑤怪( ) ⑥颇( ) ⑦徐( )
2、翻译:
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 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4、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将军视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署( ) ②适( ) ③对( ) ④夸( )
2、翻译: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 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诗词库: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背景: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贬黄州,携友人前往沙湖道中遇雨。此时将苏轼豪放的性格展现地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