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声再响起时,盼你如期而至
2016-09-10
12:43上课铃声再响起,盼你如期而至来自人民日报
1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今年十二岁,刚上初一的老弟有些委屈地说:“哥,我不想军训。”一瞬间,百感交集。我忽然想起十多年前,同样是开学的日子,父亲特意为我下厨,做了一道冬瓜虾仁,还笑着告诉我,多吃可以耳聪目明。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师,至死都是。
他当年成绩优异,从农村考入大学。家境贫寒,他十八岁便参加工作,当了二十多年的高中数学老师。后来他身患结肠癌,学生们自发捐款,折下的千纸鹤挂满我家墙壁。病重时,父亲望着我说:“长大,照顾好你妈。”也就在那时,我第一次看见他流下热泪。
父亲去世时,老弟只有五岁。关于父亲的事,他大半不记得了。
现在的我还时常梦见,父亲骑着那辆凤凰牌自行车,我在后座靠着他坚实的身躯,在从书店回家的下坡路上奔驰如飞,我们父子俩迎风大笑。
有一次,我骑车载着老弟。他坐在后座上,忽然说了一句:“我长大要买一栋大房子,给老妈住。”我在上坡路用力踩着踏板,顿时鼻子一酸,泪流满面,不住点头重复着:“好,好,好……”
真希望,父亲能看着我们长大。
如今我总在想,如果我和老弟能算得上是好人,那多半要感谢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师,直到今天,他都让我更坚强,更有力量。
2
大学毕业的谢师宴上,有个老师拿着酒杯,感慨了一句:“我们一起相处了四年,现在你们都毕业了,只有我留下。”
我蓦然明白,“教师”原来是个太残忍的职业。一届又一届,送旧再迎新。师与生的缘分,其实只有几年时限。而每一次学生毕业,都是老师们又一次心如刀割。
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懂得老师对他的好?有多少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耐心?有多少学生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不屑一顾?这样的真心,又有多少学生能记得?
田洪柏老师,在只有7名学生的山区学校里,与大山为伴,教书已有30多年。“要让孩子走出大山”,是他初握教鞭时立下的铮铮誓言。
陆永康老师,他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几十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蒋国珍老师,直到今年去世,累计捐款了40余万元,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余人。然而,蒋国珍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异常节俭,一条毛巾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分三餐下饭,穿破烂衣,点煤油灯,几百元就能过一年。
做学生的时候,大概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一直与同学友好相处,而对老师,则更多敬畏。虽然偶尔在心底也对个别老师有些怨念不满,但岁月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早已涤荡走了一切不愉快。
现在的我,只记得了每一位老师的好。
3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时光荏苒,人心善变。少年意气过后,我也逐渐变成了一个“俗不可耐”的人。曾经读书时的纯粹、对世界的好奇,还有诸多梦想,似乎都变得不切实际。
也许棱角被磨平、爪牙被削去、热血被冷却,但我仍时常怀念——耳边,总回响起TA的教诲声。
TA告诉我,做人做事,要勇于创新,生活的小处藏有大观。细枝末节里,看似平淡无奇,也能发现不同凡响的地方。在这个平淡无奇、理所当然的世界上,请保持朝着洞口大喊“喂,你是谁呀”的好奇。
TA告诉我,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站在一日三餐、波澜不惊的生活面前,依然可以在脑袋里掘地三尺,寻找名为“因为……所以……”的宝石。
TA告诉我,守得安静,才有精进。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当我们如蜗牛般缓慢却笃定地爬行时,也别忘了头顶星空和脚下尘土都与我们同在。
TA告诉我,面对现实,放松自己的身心,适当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去欣赏路边的风景。停驻在朝九晚五的十字路口,依然会在某个时刻灵光一闪,疑惑风从哪里来、雨到哪里去。
TA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更远的星辰大海。驾驭自己的命运,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一生路远,有谁能一尘不染,保证自己体有完肤?韶华易逝,意气会消沉,心潮将平静,野望不持久。但定会有人,照亮你前行的路;为你,殚精竭虑、细致入微。
4
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叫父母一声“老师”。
有次长假结束,我要回工作地。汽车开动的时候,母亲站在月台微笑着挥手。我也向她招手,叫她。只是母亲没有注意到,仍是微笑挥手直到汽车开远。这时我才发现,车窗上都贴着隔光膜,她根本看不见我。她朝着漆黑的车窗挥手,只是相信我会看到她。
一瞬间,我的胸口似被重击,闷痛不已:我们一家人聚少离多,却是再也凑不齐了。现在每周末给母亲打电话,我总要问老弟最近读了什么书、看过哪些电影。而我常觉得遗憾,老弟本应该更加幸福。
小时候,我喜欢下课铃声,只要在父亲的教室门口稍等一会儿,就能拉着他的大手,我们父子俩一起回家。不知道老弟眼中,能否看到那样高大坚实的臂膀。
后来父亲躺在病床上,经过化疗的他头发掉光,皮包骨头,甚至无法说话,却还会翻看学生们为他写下的留言簿,艰难地露出一丝微笑。
我如今常觉得懊恼,我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可是我还差得太远。改日回家,我要翻一翻父亲的书柜,也许把那些教案上的灰尘拂去,就又能听见他唤我的名字了。
毕竟,不只有我在等他。
上课铃声再响起时,盼你如期而至
2016-09-10
12:43上课铃声再响起,盼你如期而至来自人民日报
1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今年十二岁,刚上初一的老弟有些委屈地说:“哥,我不想军训。”一瞬间,百感交集。我忽然想起十多年前,同样是开学的日子,父亲特意为我下厨,做了一道冬瓜虾仁,还笑着告诉我,多吃可以耳聪目明。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师,至死都是。
他当年成绩优异,从农村考入大学。家境贫寒,他十八岁便参加工作,当了二十多年的高中数学老师。后来他身患结肠癌,学生们自发捐款,折下的千纸鹤挂满我家墙壁。病重时,父亲望着我说:“长大,照顾好你妈。”也就在那时,我第一次看见他流下热泪。
父亲去世时,老弟只有五岁。关于父亲的事,他大半不记得了。
现在的我还时常梦见,父亲骑着那辆凤凰牌自行车,我在后座靠着他坚实的身躯,在从书店回家的下坡路上奔驰如飞,我们父子俩迎风大笑。
有一次,我骑车载着老弟。他坐在后座上,忽然说了一句:“我长大要买一栋大房子,给老妈住。”我在上坡路用力踩着踏板,顿时鼻子一酸,泪流满面,不住点头重复着:“好,好,好……”
真希望,父亲能看着我们长大。
如今我总在想,如果我和老弟能算得上是好人,那多半要感谢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师,直到今天,他都让我更坚强,更有力量。
2
大学毕业的谢师宴上,有个老师拿着酒杯,感慨了一句:“我们一起相处了四年,现在你们都毕业了,只有我留下。”
我蓦然明白,“教师”原来是个太残忍的职业。一届又一届,送旧再迎新。师与生的缘分,其实只有几年时限。而每一次学生毕业,都是老师们又一次心如刀割。
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懂得老师对他的好?有多少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耐心?有多少学生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不屑一顾?这样的真心,又有多少学生能记得?
田洪柏老师,在只有7名学生的山区学校里,与大山为伴,教书已有30多年。“要让孩子走出大山”,是他初握教鞭时立下的铮铮誓言。
陆永康老师,他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几十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蒋国珍老师,直到今年去世,累计捐款了40余万元,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余人。然而,蒋国珍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异常节俭,一条毛巾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分三餐下饭,穿破烂衣,点煤油灯,几百元就能过一年。
做学生的时候,大概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一直与同学友好相处,而对老师,则更多敬畏。虽然偶尔在心底也对个别老师有些怨念不满,但岁月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早已涤荡走了一切不愉快。
现在的我,只记得了每一位老师的好。
3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时光荏苒,人心善变。少年意气过后,我也逐渐变成了一个“俗不可耐”的人。曾经读书时的纯粹、对世界的好奇,还有诸多梦想,似乎都变得不切实际。
也许棱角被磨平、爪牙被削去、热血被冷却,但我仍时常怀念——耳边,总回响起TA的教诲声。
TA告诉我,做人做事,要勇于创新,生活的小处藏有大观。细枝末节里,看似平淡无奇,也能发现不同凡响的地方。在这个平淡无奇、理所当然的世界上,请保持朝着洞口大喊“喂,你是谁呀”的好奇。
TA告诉我,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站在一日三餐、波澜不惊的生活面前,依然可以在脑袋里掘地三尺,寻找名为“因为……所以……”的宝石。
TA告诉我,守得安静,才有精进。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当我们如蜗牛般缓慢却笃定地爬行时,也别忘了头顶星空和脚下尘土都与我们同在。
TA告诉我,面对现实,放松自己的身心,适当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去欣赏路边的风景。停驻在朝九晚五的十字路口,依然会在某个时刻灵光一闪,疑惑风从哪里来、雨到哪里去。
TA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更远的星辰大海。驾驭自己的命运,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一生路远,有谁能一尘不染,保证自己体有完肤?韶华易逝,意气会消沉,心潮将平静,野望不持久。但定会有人,照亮你前行的路;为你,殚精竭虑、细致入微。
4
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叫父母一声“老师”。
有次长假结束,我要回工作地。汽车开动的时候,母亲站在月台微笑着挥手。我也向她招手,叫她。只是母亲没有注意到,仍是微笑挥手直到汽车开远。这时我才发现,车窗上都贴着隔光膜,她根本看不见我。她朝着漆黑的车窗挥手,只是相信我会看到她。
一瞬间,我的胸口似被重击,闷痛不已:我们一家人聚少离多,却是再也凑不齐了。现在每周末给母亲打电话,我总要问老弟最近读了什么书、看过哪些电影。而我常觉得遗憾,老弟本应该更加幸福。
小时候,我喜欢下课铃声,只要在父亲的教室门口稍等一会儿,就能拉着他的大手,我们父子俩一起回家。不知道老弟眼中,能否看到那样高大坚实的臂膀。
后来父亲躺在病床上,经过化疗的他头发掉光,皮包骨头,甚至无法说话,却还会翻看学生们为他写下的留言簿,艰难地露出一丝微笑。
我如今常觉得懊恼,我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可是我还差得太远。改日回家,我要翻一翻父亲的书柜,也许把那些教案上的灰尘拂去,就又能听见他唤我的名字了。
毕竟,不只有我在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