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2亿人心理有问题

●抑郁、焦虑、失眠名列前三位

●白领、农民工、独生子女是典型受困扰人群

美国执业心理医生张源侠

编者按:一年转眼即逝,如此年复一年,似乎越过越快,然而这种感觉不是错觉,是目前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事情。农民工大规模进入城市、市场经济下白领阶层的涌现、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面临着新型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的妥当解决,既是形势所迫,更是个人健康所需。为此,我们特别奉献本文,以唤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并为人们提供一些求助的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无疑更加大了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每个人的切身问题。

中国有2亿人心理有问题

中国人到底有哪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研究员认为,精神问题和自杀(通常为精神疾病的结果)是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一类疾病。

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精神病学会分类与诊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发言人之一陈彦方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则强调,中国人心理问题的范围实际比自杀要宽得多,如失学、下岗、婚姻问题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其人数是精神疾病和自杀人数总和的10倍以上。

由于中国政府最近一次组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是在1993年,这12年间全国范围的心理问题数据并没有官方数字。但根据陈教授的研究经验和以下一组数字来看,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1993年,卫生部的调查表明,中国有1600万重性精神病人,但实际上,保守估计,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是患有心理疾病人数的10倍以上。也就是说,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有1.6亿。现在具体数字如何,还有待明年卫生部做实地的全国性调查。

●今年举行的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披露,估计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但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费立鹏研究员报告,目前有超过5%的中国人口(6600万)患有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全国每年在综合医院急诊治疗的、企图自杀的病人至少100万;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或精神科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3亿。他们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什么在困扰中国人的心理

10年来,困扰中国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陈教授介绍说,中国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地区没有显著差别,名列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忧郁)、焦虑、失眠。中国人患抑郁症、焦虑症的人数分别占到总人数的5%,而在抑郁症患者中,会有10%—15%的人自杀。患失眠症的占到总人数的4.2%。至于患有普通抑郁、焦虑和失眠的人,就更可观了。陈教授给出了一组合理的估计数据:中国人一生中有过抑郁的人占到30%以上,焦虑的占到30%以上,失眠者则在42%以上。台湾所做的一次权威调查则表明,仅台湾一地,一生中有过抑郁情绪的就占到台湾地区总人数的30%。

在地域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有南北差异,北方人主要是饮酒问题,南方人是吸毒问题。北方人酒精成瘾问题严重,与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养成了饮酒御寒的习惯有关,也与酒文化有关。日本人、韩国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下班去饮酒的文化,酒精成瘾的现象比中国还严重;相比之下,我国白领压力大、失眠时,多选择吃些安定药等药物。

而南方由于距离金三角等毒品集散地近,吸毒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

三大典型人群的心理分析

陈彦方教授认为,中国患心理问题的人数可能还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给社会带来巨变,人口流动、都市化、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独生子女家庭等,都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

陈教授分析了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三类人群的情况,即:农民工、白领、独生子女。

中国的农民正在大规模从贫困地区进入相对富裕的城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以北京为例,北京很多问题是外来人口造成的,比如难管理、偷窃(自行车、井盖等)、破坏厕所、公园等公共设施。许多只是发泄性的破坏行为。所以,政府强调要靠法律、道德、心理卫生各方面的综合治理。陈教授说,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我想要,我自己挣”、“我有我的尊严”、“我要人家尊重我,我先要自重”。

都市化造就了大批白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忧郁。面临激烈的竞争、业绩的压力,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总是有不愉快的时候、有时缓不过劲儿来、失眠、女的月经紊乱、男的出现性的障碍、以前爱好的活动现在却提不起精神等。这都是忧郁(抑郁)的表现。陈教授说,对此,要学会自我心理按摩、自我解脱。本来工作效率已经很高,压力已经很大,那么不妨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该做的,就歇一歇吧”,“别人处处设防、跟我过不去,我一定不要再跟自己过不去。”不要让自己总处于恶劣情绪中,那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恶劣情绪对自己是有害的。

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正在进入社会。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过分自我,不懂感恩。陈教授说:“现在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的,但只谈个人的需要,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需要。病人被治好后,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而不知感恩。独生子女把得到爱当作自然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责任。长大了,需要与别人竞争与合作时,出现不适应。有的心安理得地退回到父母身边,成为‘啃老族’。所以,我想送给孩子们一句话:要想人人为我,须先我为人人。爷爷奶奶给我爱,我给他们爱没有?”

人们为何不看心理医生

目前,有几个问题,影响着人们寻求心理帮助。首先是观念问题。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问题一直被作为政治思想问题来对待,精神病问题则用西方的医院药物监禁法来治疗。结果民众的精神心理问题被断裂成两截,严重的精神病成为羞耻的代名词,心理问题则被认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而被广泛压抑。

其次,专业人员少,业务水平不高,也阻碍了人们去看心理医生。有鉴于此,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指示:精神卫生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要求培训专业人员,加强识别精神问题的能力。

劳动部、卫生部、人事部随后开始的心理咨询师的认证工作,也催生了国内第一批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北京华夏赛科公司及所属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国内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尽管它已经培训出了1万多名心理咨询师,全国的心理咨询师总计达到了2万名,但以目前不断增长的心理问题趋势来看,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三、心理干预形式单调。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首先想到的似乎只有心理热线、心理诊所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心理医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行为,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等形式广受欢迎。此外,美国还把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基本服务项目,纳入民众的医疗保健体系。美国发给赤贫阶层的公费医疗卡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因此在美国住在收容所的无业游民,也可以享受心理治疗的待遇。此外,美国100人以上企业90%以上为员工购买了心理咨询服务(EAP),这就使尽可能多的人可以免费享受到心理帮助。

第四,新兴的的精神专科门诊、心理门诊收费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看心理医生。据了解,中国心理诊所的收费通常在100—300元每50分钟。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有些难以接受。

但在美国,其心理治疗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付费,医疗保险和私人付费,医疗保险的45分钟付费从35美元到120美元不等。私人付费一般在100—200美元。

心理问题开始引起各界重视

这两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弱势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实施了干预措施,如,政府开设了自杀干预热线;医院被要求开设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加紧进行;学校、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在大力推进……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付心理问题的途径。

一些民间机构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2004年,华夏赛科公司率先引进了在欧美国家十分成熟的EAP项目,致力于向国内企业和驻华外企员工推荐心理服务。华夏赛科公司董事长苏晓明先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企业为此支付的费用摊到员工头上每人每月只有10几元,比医疗保险低得多,却能有效解决员工的家庭困扰、孩子问题、工作心情等心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由企业买单、员工免费享受的方式,解决了中国人不愿主动看心理问题的困境,是让心理咨询服务大规模走进中国大众的最佳途径。总之,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自己去关爱,去维护。

来源: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抑郁、焦虑、失眠名列前三位

●白领、农民工、独生子女是典型受困扰人群

美国执业心理医生张源侠

编者按:一年转眼即逝,如此年复一年,似乎越过越快,然而这种感觉不是错觉,是目前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事情。农民工大规模进入城市、市场经济下白领阶层的涌现、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面临着新型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的妥当解决,既是形势所迫,更是个人健康所需。为此,我们特别奉献本文,以唤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并为人们提供一些求助的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无疑更加大了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每个人的切身问题。

中国有2亿人心理有问题

中国人到底有哪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研究员认为,精神问题和自杀(通常为精神疾病的结果)是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一类疾病。

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精神病学会分类与诊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发言人之一陈彦方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则强调,中国人心理问题的范围实际比自杀要宽得多,如失学、下岗、婚姻问题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其人数是精神疾病和自杀人数总和的10倍以上。

由于中国政府最近一次组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是在1993年,这12年间全国范围的心理问题数据并没有官方数字。但根据陈教授的研究经验和以下一组数字来看,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1993年,卫生部的调查表明,中国有1600万重性精神病人,但实际上,保守估计,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是患有心理疾病人数的10倍以上。也就是说,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有1.6亿。现在具体数字如何,还有待明年卫生部做实地的全国性调查。

●今年举行的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披露,估计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但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费立鹏研究员报告,目前有超过5%的中国人口(6600万)患有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全国每年在综合医院急诊治疗的、企图自杀的病人至少100万;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或精神科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3亿。他们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什么在困扰中国人的心理

10年来,困扰中国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陈教授介绍说,中国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地区没有显著差别,名列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忧郁)、焦虑、失眠。中国人患抑郁症、焦虑症的人数分别占到总人数的5%,而在抑郁症患者中,会有10%—15%的人自杀。患失眠症的占到总人数的4.2%。至于患有普通抑郁、焦虑和失眠的人,就更可观了。陈教授给出了一组合理的估计数据:中国人一生中有过抑郁的人占到30%以上,焦虑的占到30%以上,失眠者则在42%以上。台湾所做的一次权威调查则表明,仅台湾一地,一生中有过抑郁情绪的就占到台湾地区总人数的30%。

在地域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有南北差异,北方人主要是饮酒问题,南方人是吸毒问题。北方人酒精成瘾问题严重,与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养成了饮酒御寒的习惯有关,也与酒文化有关。日本人、韩国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下班去饮酒的文化,酒精成瘾的现象比中国还严重;相比之下,我国白领压力大、失眠时,多选择吃些安定药等药物。

而南方由于距离金三角等毒品集散地近,吸毒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

三大典型人群的心理分析

陈彦方教授认为,中国患心理问题的人数可能还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给社会带来巨变,人口流动、都市化、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独生子女家庭等,都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

陈教授分析了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三类人群的情况,即:农民工、白领、独生子女。

中国的农民正在大规模从贫困地区进入相对富裕的城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以北京为例,北京很多问题是外来人口造成的,比如难管理、偷窃(自行车、井盖等)、破坏厕所、公园等公共设施。许多只是发泄性的破坏行为。所以,政府强调要靠法律、道德、心理卫生各方面的综合治理。陈教授说,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我想要,我自己挣”、“我有我的尊严”、“我要人家尊重我,我先要自重”。

都市化造就了大批白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忧郁。面临激烈的竞争、业绩的压力,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总是有不愉快的时候、有时缓不过劲儿来、失眠、女的月经紊乱、男的出现性的障碍、以前爱好的活动现在却提不起精神等。这都是忧郁(抑郁)的表现。陈教授说,对此,要学会自我心理按摩、自我解脱。本来工作效率已经很高,压力已经很大,那么不妨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该做的,就歇一歇吧”,“别人处处设防、跟我过不去,我一定不要再跟自己过不去。”不要让自己总处于恶劣情绪中,那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恶劣情绪对自己是有害的。

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正在进入社会。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过分自我,不懂感恩。陈教授说:“现在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的,但只谈个人的需要,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需要。病人被治好后,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而不知感恩。独生子女把得到爱当作自然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责任。长大了,需要与别人竞争与合作时,出现不适应。有的心安理得地退回到父母身边,成为‘啃老族’。所以,我想送给孩子们一句话:要想人人为我,须先我为人人。爷爷奶奶给我爱,我给他们爱没有?”

人们为何不看心理医生

目前,有几个问题,影响着人们寻求心理帮助。首先是观念问题。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问题一直被作为政治思想问题来对待,精神病问题则用西方的医院药物监禁法来治疗。结果民众的精神心理问题被断裂成两截,严重的精神病成为羞耻的代名词,心理问题则被认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而被广泛压抑。

其次,专业人员少,业务水平不高,也阻碍了人们去看心理医生。有鉴于此,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指示:精神卫生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要求培训专业人员,加强识别精神问题的能力。

劳动部、卫生部、人事部随后开始的心理咨询师的认证工作,也催生了国内第一批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北京华夏赛科公司及所属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国内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尽管它已经培训出了1万多名心理咨询师,全国的心理咨询师总计达到了2万名,但以目前不断增长的心理问题趋势来看,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三、心理干预形式单调。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首先想到的似乎只有心理热线、心理诊所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心理医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行为,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等形式广受欢迎。此外,美国还把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基本服务项目,纳入民众的医疗保健体系。美国发给赤贫阶层的公费医疗卡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因此在美国住在收容所的无业游民,也可以享受心理治疗的待遇。此外,美国100人以上企业90%以上为员工购买了心理咨询服务(EAP),这就使尽可能多的人可以免费享受到心理帮助。

第四,新兴的的精神专科门诊、心理门诊收费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看心理医生。据了解,中国心理诊所的收费通常在100—300元每50分钟。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有些难以接受。

但在美国,其心理治疗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付费,医疗保险和私人付费,医疗保险的45分钟付费从35美元到120美元不等。私人付费一般在100—200美元。

心理问题开始引起各界重视

这两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弱势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实施了干预措施,如,政府开设了自杀干预热线;医院被要求开设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加紧进行;学校、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在大力推进……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付心理问题的途径。

一些民间机构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2004年,华夏赛科公司率先引进了在欧美国家十分成熟的EAP项目,致力于向国内企业和驻华外企员工推荐心理服务。华夏赛科公司董事长苏晓明先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企业为此支付的费用摊到员工头上每人每月只有10几元,比医疗保险低得多,却能有效解决员工的家庭困扰、孩子问题、工作心情等心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由企业买单、员工免费享受的方式,解决了中国人不愿主动看心理问题的困境,是让心理咨询服务大规模走进中国大众的最佳途径。总之,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自己去关爱,去维护。

来源: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相关文章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 ...查看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摘要:章颐年是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上海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旗帜性人物之一.他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早期,以大夏大学为平台,首次在国内相继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创办了国内第一 ...查看


  • 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治疗
  • 一.沙盘游戏治疗的形成及完善 沙盘游戏疗法,是国际上运用非常广泛的心理疗法,在欧洲.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地区及国家影响深刻,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技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沙盘游戏疗法推广如此广泛,除了其疗效的显著,也因为心理治疗师们前 ...查看


  • [心理咨询的理论应用与实践研究]目录
  • 目 录 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心理咨询实践应用 一.弗洛伊德理论观点及应用 (一)理论观点 1.关于心理结构 2.关于人格结构 3. 性欲与心理发展学说 4.关于心理动力 5.关于两种本能应对 6. 焦虑理论 7. 自我防御机制 (二)咨 ...查看


  • 心理咨询师就业前景
  • 心理咨询师就业前景 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 consultant):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工作内容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 ...查看


  •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分析和未来前景
  • 导读: 中国的心理咨询主要的方式,是面对面的谈话的方式,陪伴来访者,帮助来访者疏解情绪,分析情况理清思路,教给来访者应对情绪问题的技巧,必要的时候给予转介或者借助周边的力量.对于大多数心理患者来说,这是一种主流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是国际 ...查看


  • 浅析员工援助计划(EAP)在压力管理中的作用
  • 浅析员工援助计划(EAP)在压力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素霞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2期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而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 ...查看


  • 外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
  • ·3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8卷第1期 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 2010,Vol18,No.1 外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 周晓琴¹ 方兰琴¹ 蒋 武º 程灶火¹ [摘要] 目 ...查看


  •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_徐大真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第27卷 第1期 2007年2月 (Philos.&Soc.Sci.Edit.)Vol.27No.1Feb.2007·心理学研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