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作者:徐跃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9期

摘 要:实践是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活动。实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实践的内在矛盾性集中体现在客观物质实在性和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矛盾之中。实践的这一矛盾,首先导致了人和自然的分化;而又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运行机制中的主观目的、工具、实践结果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使这个被分化的世界又重新统一起来。可以说,正是由于实践的介入,才有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由此,实践又被赋予了世界观意义。

关键词:实践;分化;统一;内在矛盾性;运行机制;世界观意义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37-04

实践是“为天地立心”的活动,即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重建世界。之所以把天然统一的世界分化又统一,原因就在于,那个原本统一的天然世界是一个纯粹自在的自然界,它走的是自己的路,从来不会主动的理睬人或满足人的需要。人所需要的一切虽然最终来自于自然界,但又不是自然界直接赐予的,反过来说,自然提供的大量资料却大多数不是人所直接需要的。这是人和自然界之间最深刻的矛盾。正是这个内在矛盾性促使人去从事分化和统一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肯定实践是分化世界和统一世界相结合的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核心。

一、实践是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的统一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必须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2]。”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统一的,但这种统一并不是动物式地对外在自然的单纯适应,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与自然界交互作用的过程。“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3]。”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中,人类既在创造自身的历史,同时也在塑造自然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既是社会与自然不断交互作用的途径,同时又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这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是人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

实践本质就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客体的感性的物质活动。这个定义包涵两点:(1)实践是人特有的主体性活动。也可以说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它由主体发动,并且是为了主体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性表明了自主性和创造性,统称自觉能动性。(2)实践是在主体之外进行的对象性活动。任何实践都有其指向对象,这个对象叫做客体。客体具有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为使其成为“唯我”之物,主体只能运用自然力。借助物质力量对物质对象施加物质影响,这种对象性决定了它是感性的物质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作者:徐跃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9期

摘 要:实践是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活动。实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实践的内在矛盾性集中体现在客观物质实在性和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矛盾之中。实践的这一矛盾,首先导致了人和自然的分化;而又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运行机制中的主观目的、工具、实践结果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使这个被分化的世界又重新统一起来。可以说,正是由于实践的介入,才有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由此,实践又被赋予了世界观意义。

关键词:实践;分化;统一;内在矛盾性;运行机制;世界观意义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37-04

实践是“为天地立心”的活动,即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重建世界。之所以把天然统一的世界分化又统一,原因就在于,那个原本统一的天然世界是一个纯粹自在的自然界,它走的是自己的路,从来不会主动的理睬人或满足人的需要。人所需要的一切虽然最终来自于自然界,但又不是自然界直接赐予的,反过来说,自然提供的大量资料却大多数不是人所直接需要的。这是人和自然界之间最深刻的矛盾。正是这个内在矛盾性促使人去从事分化和统一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肯定实践是分化世界和统一世界相结合的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核心。

一、实践是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的统一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必须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2]。”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统一的,但这种统一并不是动物式地对外在自然的单纯适应,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与自然界交互作用的过程。“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3]。”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中,人类既在创造自身的历史,同时也在塑造自然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既是社会与自然不断交互作用的途径,同时又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这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是人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

实践本质就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客体的感性的物质活动。这个定义包涵两点:(1)实践是人特有的主体性活动。也可以说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它由主体发动,并且是为了主体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性表明了自主性和创造性,统称自觉能动性。(2)实践是在主体之外进行的对象性活动。任何实践都有其指向对象,这个对象叫做客体。客体具有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为使其成为“唯我”之物,主体只能运用自然力。借助物质力量对物质对象施加物质影响,这种对象性决定了它是感性的物质活动。


相关文章

  • 经验论与唯理论:生活德育的哲学之争
  • 作者:吕丽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7-0042-04 从理论上看,鲁洁先生所建构的生活论的德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涉及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存在方式. ...查看


  • 教育的实践哲学
  • 作者:宁虹 教育研究 2007年12期 现象学教育学,这个名称已经表明了它与现象学的联系.可以说,所谓现象学教育学,就是以现象学的态度和方式所建构的教育理论.在现象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中,现象学所带给教育学的,绝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方法,也绝不仅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意义
  •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 ...查看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意义的有感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意义的有感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 ...查看


  • 哲学的当代境界
  • 作者:丛大川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03期 哲学还能生存下去吗?哲学真的该终结了吗?当代哲人们在自我拷问. 其实,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个"哲学危机"或"哲学终结"问题总要被人们提出,但哲学不仅生存 ...查看


  • 康德的自由观
  • 试论康德的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自由概念不仅是理解康德哲学的钥匙,而且是理解其全部哲学的关键所在.康德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由,并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自由来体现人之为人的本体品格.自由之所以居于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是因为它 ...查看


  • 哲学重要概念
  • 一.哲学重要概念总结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查看


  • 考研政治哲学
  •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各自的含义 3. 马克 ...查看


  • 2014年成人[专升本政治]复习题
  • (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