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践研究

钱向红

一、课题的提出:

高擎爱国旗,共铸民族魂。不久前,静安区副区长陈东辉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刚刚闭幕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向世界展示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这些体育健儿的事迹,为我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他说,多年来,我们静安区以学校为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积极推进校本德育建设,狠抓青少年学生基础德育培育,深化德育教育内涵,以大教育观为指导,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职社区教师在青少年学生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教育,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最后,他指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抓手。而调研发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有60%的学生认为历史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较难,看了“没什么感觉”。在中学生中普遍认为教材中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比重较小,据对相关教材的统计,约占内容的23%左右。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开放环境中不断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在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良好素材的校史,由于知识零散,不成体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所以,我认为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校史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是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若把校史校训精神扎扎实实地渗透进、融注于、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深刻地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传承民族精神。

市西初级中学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较大的一所公立初级中学。她是经静安区委、区政府决策,在原沪西中学与市西中学初中部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二期课改不断深入,学校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连续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学校被全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命名为外国语教学实验校,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挖掘校史中的思想教育题材,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地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思想感情,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其现实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二 、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探索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教学内容和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施方法及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评价方法,增进学生“校兴我荣,校兴我益”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确定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教学内容:

◆介绍学校创立之初的背景,使学生对学校有所了解。

◆介绍学校不同时期的校址,不同时期的校名,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加深对学校的认识。 ◆介绍学校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了解各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了解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关心我们的学校,热爱我们的学校。 „„

2、研究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施途径:

◆外出参观学校旧址 ◆采访校友 ◆拜访历任校长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3、探索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评价方法:

(1)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极为单一,教师教、学生学,最后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2)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将学生参加课内、课外活动所完成的作品、搜集的资料放入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往的评价方式由于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过分重视评价结果,使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陷于片面性,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最终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策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由“行动”和“研究”合成的,其实质是解决实际问题。在课题目标确立后,我通过“研究——实施——反思——调整——反思”的过程进行研究。采用边研究边行动,边实践边总结的做法。

(四)研究对象:市西初级中学预备年级参加拓展课学习的学生 三、研究的过程:

(一)、挖掘、整理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但利用业余时间上图书馆、档案室、实地考察、上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味学校悠远多彩的历史。

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整理的部分资料:

◇市西初级中学原名沪西中学(其校址为万航渡路297号),他的前身为伯特利教会主办的伯特利中学。伯特利取自《圣经》“Bethel ”,以为“神的殿”“天的门”。

◇1923年春,中国妇女界早期留学美国且荣膺医学博士学位的石美玉博士和美国人胡遵理教士创办了这所学校。胡遵理教士是伯特立中学首任校长。这是一所接受美国伯特利教会津贴的基督教教会学校。创办时建校于南市区制造局路639号。1938年,上海“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占上海,伯特利中学迁入英租界,借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民宅继续办学,同时一部分师生迁往香港,其中部分师生继而迁往贵州毕节、独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滞留香港的部分师生返沪与上海大西路师生汇合,并迁址到极司斐尔路38号(即今万航渡路297号)

◇1951年4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私立伯特利中学,命名为“上海市沪西中学”,并派黄桀民同志为校长。4月12日为沪西中学校庆日。自此学校摆脱了教会的控制,从此走上了新生。在接办时全校有教职工19人,在校学生256人。

◇1952年12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私立灵粮中学,并入沪西中学,原址设为分部,原灵粮中学校长姚精华为分部主任。

◇当时,沪西中学在沪西地区仅次于市西中学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诸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由于教育形势的发展,1987年静安区教育局调整中学规划,决定1987年起沪西中学停止高中招生。1989年秋高中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1989年沪西中学由完全中学改为初级中学。

◇1999年7月1日,根据教育局布局规划,沪西中学更名为市西初级中学。原市西中学的部分初中教师调入市西初级中学。市西初级中学于2001年8月迁址于余姚路818号。新校舍可容纳30个班,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教学楼8200平方米。2001年6月向群中学并入我校成为市西初中的第一分部。2001年9月原一师二附小的校址成为市西初中的第二分部。2003年,武定中学并入我校,原第一分部成为我校的南部,原第二分部撤消。至此,我校校舍除了余姚路818号的总部、万航渡路154号的南部外,增加了万航渡路600号的北部、武定西路1344弄12号西部。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位于沪西商业中心曹家渡地区——余姚路818号,是一所具有一流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传承了老校长赵传家先生提出的“好学力行”的校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实践体验,自主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二期课不断深入,学校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

◇学校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的主体作用。在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构建实践型、主体化的德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校兴我荣,校兴我益”的意识。

◇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探究性学习”,为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外语教学的改革实践,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讨论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加强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改革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践能力。同时全面推广技能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了解了学校的校史后,同学都说没想到我们学校也有那么长的历史,原本以为建校才没几年。每位同学都觉得能成为一个市西初中的学子而自豪。

在了解了学校的校史之后,同学们提出挖掘校史建设校园文化。同学们说,要使市西初级中学80多年所积淀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办学传统发扬光大,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他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了校史: (1)市西初级中学办学八十多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现已发展成为静安区的窗口校。整个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壮大史,这里面所凝聚的精神、文化、传统,若将学校的发展历史挖掘为教育的素材,编辑校史纪念册,并建立精美的校园文化广场,可以对师生产生了强烈的激励和教育作用。(2)市西初级中学要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学校。这几年来,我们学校经常接待国内外访问团,暑期还派学生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学习,交流。(3)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4) “实践体验,自主发展”的校训,是学校八十多年办学经验、办学传统、办学精神的深刻总结和概括,也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教材和素材。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校兴我荣,校兴我益”的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施: 1、利用学校档案室,上网查资料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外出参观学校旧址,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我并没有让学生这么做。而是利用学校档案室的资料,以及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利用资料的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根据同学的介绍,他们用新浪、163和GOOGLE 进行市西初中、伯特利学校的资料搜索。原本以为要上网查资料,整理,最后写写论文罢了,可是在填入关键字——“市西初中、伯特利学校”后,弹出了一连串的相关资料,竟发现有关其资料有几十个网页,每页又有很多个网点。哈,这可让同学们又叫苦来又叫乐。乐的是有很多有关资料供我们参考,苦的是,那么多的资料,要看到何年何月?

先看起来在说,同学们几乎每天都泡在机房里数小时,对着电脑屏幕,眼睛发酸,头脑发胀。资料多而杂,弄的越来越没有方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研究?目的何在?如此低的效率能完成研究吗?研究完成了那又怎样?开始对自己没信心了。他们向我大叹苦经,“学校电脑多,你们几个人可以分开来查找,弄清楚一个方面,然后相互交流,将资料进行汇总”我及时启发了我们。于是根据这几天获得的资料,他们一起重新研究了网页内容的介绍,决定进行分工收集、整理,每个人负责一个版块。

有了分工,他们的搜索变的目的性明确了。不再是仅仅浏览,而是找到一个相关的网页就赶紧复制粘贴,萝卜青菜只往篮里揽就是了。经过几天的搜索,他们三个人拼起来资料足足有5、6张纸之多。

可是这些资料还是很凌乱的,前言不搭后语,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于是他们对汇总的资料进行新的整理归类。最终,取得了和好的效果。

2、让学生采访校友,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交际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正好学校请来了校友沈力平副总工程师——神舟五号的设计师,同学们利用这个机会采访了沈副总工程师,听他的童年,听他的学生时代,听他的成长历程,听他设计神舟五号的故事等等。在这过程当中,培养了学生的采访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拜访历任校长,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利用党团员师生慰问退休老党员、老教师、三老的机会,拜访了孙春美校长,孙校长讲到了学校的昨天,要我们好好把握今天,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还不时的询问学校以前的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与香港伯特利学校(市西初中前身)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实践、体会、创新等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樊乐同学的爸爸,正好在香港工作,樊乐让他父亲到实地去查看一下,拍一些照片回来,他爸爸听说我们研究的课题之后,也非常支持。只可惜的是,在写结题报告时,他父亲还没有回到上海,照片以后再补上。

现代科技很发达,同学们利用互联网跟香港伯特利学校的同学联系,相互交流彼此的学校生活、课外生活,我们同学向香港学生介绍上海的巨大变化,而香港的学生也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情况,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这也正符合学校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的理念。

(三)、探索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评价: 1、尝试过程评价: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极为单一,教师教、学生学,最后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我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评价的重心放在了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见下表),希望通过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接受“高擎爱国旗,共铸民族魂”的教育。

2、建立“学习档案袋”:

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将学生参加课内、课外活动所完成的作品、搜集的资料放入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往的评价方式由于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过分重视评价结果,使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陷于片面性,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最终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策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评价内容分为六个方面: (1)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阶段性的进步与不足

(6)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成长档案评价主要采用自评和他评方式,每单元或每月评价一次,评价结论以等级评定和质性描述相结合。

学习成长档案及评价表

四、研究的效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更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和对学校的热爱,并以自己是市西初中的学生而自豪。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多渠道收集信息,使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一定研究成效的。推动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而且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待人处世接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自己的自信心也大为增强,这都是我在本课题研究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3、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更好的体现我们学校“实践体验,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

4、本课题的实施研究对推动我校历史教研活动及增强历史教师科研意识方面起了积极的影响。每次教研活动时,我都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向组内其他老师请教,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从而对课题有关内容作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同时其他老师借鉴了课题中的某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样也获得了一些成就。

五、问题与反思

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这不仅贯穿于每节课的教学评价中,同时在单元教学评价后,把档案袋带回家,作为向家长反映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证明,也为家长进行学习评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本学期我校初一学生历史学习档案袋中主要有:各种作业,包括预习查找的资料、课堂讨论的组内发言记录、学习后的小论文作业、调查报告、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图画、自制的大事年表、收集的图片、动手自制的小制作等等。通过档案袋可以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动手能力等方面情况。这种质性的评价方式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它不是一个分数,而是具体直

观地描述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同时它真实、深入地再现了学生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关注过程的评价新理念,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到差距及努力方向。学生自己建立并管理档案,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

档案袋的使用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遇到一些困难。第一就是工作量太大,一个初中教师七个班满工作量,每个班50人,就是350个学生,档案袋从档案资料的收集、评价性的评语到收藏管理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尽管我们采取了学生自己建立并管理档案袋的办法,但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档案袋,如果不加以指导和督促,经常有些学生在需要档案袋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来。如果教师把很多精力放在档案袋工作上,无疑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二就是档案袋的存放问题。每个教师以满工作量来计算,350个档案袋放哪儿?这也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当然,这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方向。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徐华著 静安区教育学院 2、《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学历史教学法》 夏子贤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历史教育展望》 余伟民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历史教育与素质教育》赵恒烈主编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6、《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7、《求知与生存》 周军著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8、《伯特利——我们的家》 伯特利教会天梯出版社 9、《教育发展研究》 2002.7_8

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践研究

钱向红

一、课题的提出:

高擎爱国旗,共铸民族魂。不久前,静安区副区长陈东辉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刚刚闭幕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向世界展示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这些体育健儿的事迹,为我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他说,多年来,我们静安区以学校为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积极推进校本德育建设,狠抓青少年学生基础德育培育,深化德育教育内涵,以大教育观为指导,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职社区教师在青少年学生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教育,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最后,他指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抓手。而调研发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有60%的学生认为历史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较难,看了“没什么感觉”。在中学生中普遍认为教材中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比重较小,据对相关教材的统计,约占内容的23%左右。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开放环境中不断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在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良好素材的校史,由于知识零散,不成体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所以,我认为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校史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是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若把校史校训精神扎扎实实地渗透进、融注于、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深刻地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传承民族精神。

市西初级中学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较大的一所公立初级中学。她是经静安区委、区政府决策,在原沪西中学与市西中学初中部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二期课改不断深入,学校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连续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学校被全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命名为外国语教学实验校,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挖掘校史中的思想教育题材,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地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思想感情,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其现实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二 、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探索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教学内容和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施方法及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评价方法,增进学生“校兴我荣,校兴我益”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确定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教学内容:

◆介绍学校创立之初的背景,使学生对学校有所了解。

◆介绍学校不同时期的校址,不同时期的校名,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加深对学校的认识。 ◆介绍学校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了解各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了解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关心我们的学校,热爱我们的学校。 „„

2、研究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施途径:

◆外出参观学校旧址 ◆采访校友 ◆拜访历任校长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3、探索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评价方法:

(1)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极为单一,教师教、学生学,最后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2)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将学生参加课内、课外活动所完成的作品、搜集的资料放入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往的评价方式由于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过分重视评价结果,使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陷于片面性,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最终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策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由“行动”和“研究”合成的,其实质是解决实际问题。在课题目标确立后,我通过“研究——实施——反思——调整——反思”的过程进行研究。采用边研究边行动,边实践边总结的做法。

(四)研究对象:市西初级中学预备年级参加拓展课学习的学生 三、研究的过程:

(一)、挖掘、整理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但利用业余时间上图书馆、档案室、实地考察、上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味学校悠远多彩的历史。

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整理的部分资料:

◇市西初级中学原名沪西中学(其校址为万航渡路297号),他的前身为伯特利教会主办的伯特利中学。伯特利取自《圣经》“Bethel ”,以为“神的殿”“天的门”。

◇1923年春,中国妇女界早期留学美国且荣膺医学博士学位的石美玉博士和美国人胡遵理教士创办了这所学校。胡遵理教士是伯特立中学首任校长。这是一所接受美国伯特利教会津贴的基督教教会学校。创办时建校于南市区制造局路639号。1938年,上海“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占上海,伯特利中学迁入英租界,借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民宅继续办学,同时一部分师生迁往香港,其中部分师生继而迁往贵州毕节、独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滞留香港的部分师生返沪与上海大西路师生汇合,并迁址到极司斐尔路38号(即今万航渡路297号)

◇1951年4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私立伯特利中学,命名为“上海市沪西中学”,并派黄桀民同志为校长。4月12日为沪西中学校庆日。自此学校摆脱了教会的控制,从此走上了新生。在接办时全校有教职工19人,在校学生256人。

◇1952年12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私立灵粮中学,并入沪西中学,原址设为分部,原灵粮中学校长姚精华为分部主任。

◇当时,沪西中学在沪西地区仅次于市西中学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诸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由于教育形势的发展,1987年静安区教育局调整中学规划,决定1987年起沪西中学停止高中招生。1989年秋高中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1989年沪西中学由完全中学改为初级中学。

◇1999年7月1日,根据教育局布局规划,沪西中学更名为市西初级中学。原市西中学的部分初中教师调入市西初级中学。市西初级中学于2001年8月迁址于余姚路818号。新校舍可容纳30个班,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教学楼8200平方米。2001年6月向群中学并入我校成为市西初中的第一分部。2001年9月原一师二附小的校址成为市西初中的第二分部。2003年,武定中学并入我校,原第一分部成为我校的南部,原第二分部撤消。至此,我校校舍除了余姚路818号的总部、万航渡路154号的南部外,增加了万航渡路600号的北部、武定西路1344弄12号西部。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位于沪西商业中心曹家渡地区——余姚路818号,是一所具有一流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传承了老校长赵传家先生提出的“好学力行”的校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实践体验,自主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二期课不断深入,学校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

◇学校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的主体作用。在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构建实践型、主体化的德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校兴我荣,校兴我益”的意识。

◇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探究性学习”,为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外语教学的改革实践,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讨论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加强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改革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践能力。同时全面推广技能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了解了学校的校史后,同学都说没想到我们学校也有那么长的历史,原本以为建校才没几年。每位同学都觉得能成为一个市西初中的学子而自豪。

在了解了学校的校史之后,同学们提出挖掘校史建设校园文化。同学们说,要使市西初级中学80多年所积淀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办学传统发扬光大,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他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了校史: (1)市西初级中学办学八十多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现已发展成为静安区的窗口校。整个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壮大史,这里面所凝聚的精神、文化、传统,若将学校的发展历史挖掘为教育的素材,编辑校史纪念册,并建立精美的校园文化广场,可以对师生产生了强烈的激励和教育作用。(2)市西初级中学要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学校。这几年来,我们学校经常接待国内外访问团,暑期还派学生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学习,交流。(3)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4) “实践体验,自主发展”的校训,是学校八十多年办学经验、办学传统、办学精神的深刻总结和概括,也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教材和素材。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校兴我荣,校兴我益”的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实施: 1、利用学校档案室,上网查资料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外出参观学校旧址,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我并没有让学生这么做。而是利用学校档案室的资料,以及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利用资料的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根据同学的介绍,他们用新浪、163和GOOGLE 进行市西初中、伯特利学校的资料搜索。原本以为要上网查资料,整理,最后写写论文罢了,可是在填入关键字——“市西初中、伯特利学校”后,弹出了一连串的相关资料,竟发现有关其资料有几十个网页,每页又有很多个网点。哈,这可让同学们又叫苦来又叫乐。乐的是有很多有关资料供我们参考,苦的是,那么多的资料,要看到何年何月?

先看起来在说,同学们几乎每天都泡在机房里数小时,对着电脑屏幕,眼睛发酸,头脑发胀。资料多而杂,弄的越来越没有方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研究?目的何在?如此低的效率能完成研究吗?研究完成了那又怎样?开始对自己没信心了。他们向我大叹苦经,“学校电脑多,你们几个人可以分开来查找,弄清楚一个方面,然后相互交流,将资料进行汇总”我及时启发了我们。于是根据这几天获得的资料,他们一起重新研究了网页内容的介绍,决定进行分工收集、整理,每个人负责一个版块。

有了分工,他们的搜索变的目的性明确了。不再是仅仅浏览,而是找到一个相关的网页就赶紧复制粘贴,萝卜青菜只往篮里揽就是了。经过几天的搜索,他们三个人拼起来资料足足有5、6张纸之多。

可是这些资料还是很凌乱的,前言不搭后语,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于是他们对汇总的资料进行新的整理归类。最终,取得了和好的效果。

2、让学生采访校友,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交际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正好学校请来了校友沈力平副总工程师——神舟五号的设计师,同学们利用这个机会采访了沈副总工程师,听他的童年,听他的学生时代,听他的成长历程,听他设计神舟五号的故事等等。在这过程当中,培养了学生的采访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拜访历任校长,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利用党团员师生慰问退休老党员、老教师、三老的机会,拜访了孙春美校长,孙校长讲到了学校的昨天,要我们好好把握今天,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还不时的询问学校以前的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与香港伯特利学校(市西初中前身)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实践、体会、创新等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樊乐同学的爸爸,正好在香港工作,樊乐让他父亲到实地去查看一下,拍一些照片回来,他爸爸听说我们研究的课题之后,也非常支持。只可惜的是,在写结题报告时,他父亲还没有回到上海,照片以后再补上。

现代科技很发达,同学们利用互联网跟香港伯特利学校的同学联系,相互交流彼此的学校生活、课外生活,我们同学向香港学生介绍上海的巨大变化,而香港的学生也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情况,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这也正符合学校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践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发展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的理念。

(三)、探索初中历史拓展课《校史》的评价: 1、尝试过程评价: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极为单一,教师教、学生学,最后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我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评价的重心放在了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见下表),希望通过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接受“高擎爱国旗,共铸民族魂”的教育。

2、建立“学习档案袋”:

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将学生参加课内、课外活动所完成的作品、搜集的资料放入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往的评价方式由于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过分重视评价结果,使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陷于片面性,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最终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策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评价内容分为六个方面: (1)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阶段性的进步与不足

(6)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成长档案评价主要采用自评和他评方式,每单元或每月评价一次,评价结论以等级评定和质性描述相结合。

学习成长档案及评价表

四、研究的效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更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和对学校的热爱,并以自己是市西初中的学生而自豪。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多渠道收集信息,使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一定研究成效的。推动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而且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待人处世接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自己的自信心也大为增强,这都是我在本课题研究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3、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更好的体现我们学校“实践体验,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

4、本课题的实施研究对推动我校历史教研活动及增强历史教师科研意识方面起了积极的影响。每次教研活动时,我都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向组内其他老师请教,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从而对课题有关内容作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同时其他老师借鉴了课题中的某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样也获得了一些成就。

五、问题与反思

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这不仅贯穿于每节课的教学评价中,同时在单元教学评价后,把档案袋带回家,作为向家长反映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证明,也为家长进行学习评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本学期我校初一学生历史学习档案袋中主要有:各种作业,包括预习查找的资料、课堂讨论的组内发言记录、学习后的小论文作业、调查报告、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图画、自制的大事年表、收集的图片、动手自制的小制作等等。通过档案袋可以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动手能力等方面情况。这种质性的评价方式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它不是一个分数,而是具体直

观地描述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同时它真实、深入地再现了学生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关注过程的评价新理念,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到差距及努力方向。学生自己建立并管理档案,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

档案袋的使用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遇到一些困难。第一就是工作量太大,一个初中教师七个班满工作量,每个班50人,就是350个学生,档案袋从档案资料的收集、评价性的评语到收藏管理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尽管我们采取了学生自己建立并管理档案袋的办法,但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档案袋,如果不加以指导和督促,经常有些学生在需要档案袋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来。如果教师把很多精力放在档案袋工作上,无疑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二就是档案袋的存放问题。每个教师以满工作量来计算,350个档案袋放哪儿?这也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当然,这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方向。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徐华著 静安区教育学院 2、《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学历史教学法》 夏子贤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历史教育展望》 余伟民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历史教育与素质教育》赵恒烈主编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6、《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7、《求知与生存》 周军著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8、《伯特利——我们的家》 伯特利教会天梯出版社 9、《教育发展研究》 2002.7_8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事业
  • 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事业 档案管理再谱发展新篇 党跃武 (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公室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三十年前的今天,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党 ...查看


  • 档案建设汇报材料
  • 扎实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 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实践证明,规范管理是学校健康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 ...查看


  • 校庆筹备方案
  •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3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2013年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将迎来建校三十周年华诞.筹划并认真组织好30周年校庆活动,是我校总结经验.凝聚人心.展示成就的历史时刻,是全面总结学校发展历程.梳理未来发展思 ...查看


  •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实施方案12.12(报送稿)
  •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 实 施 方 案 江苏省淮北中学 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 ...查看


  • 校长论坛: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之路
  • 作者:孙国虎 发布时间:2012-01-06 点击数:106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一个集体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是集体人格的沉淀.学校文化积淀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流贯于每个人的周身血液中.它 ...查看


  • 清华大学校史馆奠基
  • 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清华大学校史馆奠基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邵默 摄影 石加东]4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举行新校史馆奠基仪式.校史馆捐赠人.清华电子系1985级校友.健坤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及夫人刘树红,校长顾秉林 ...查看


  • 教育部第三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与特色展示项目,哪些与历史学相关?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践行经典通识之道,感悟中华文明之美--北航知行文科试验班"文化游学"实践项目探索 2016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要闻版"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栏目"以<找回未远去 ...查看


  • 教育教学创新工作计划
  • 教育教学创新工作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需要的理念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领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我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 ...查看


  •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 沐圣地儒风,品文化底蕴 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济宁学院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