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

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

萧迪

摘要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以下只能是在个人视角下对时代精神进行一定的角度的概括。首先国家突飞猛进,大国崛起振奋人心,国强则民自信、昂然向上!当然大我中华在获得无上荣光的同时,也经历了峥嵘岁月;

只要我们中国的十三亿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无往不胜!事实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华夏民族、炎黄的子孙,我们倍感骄傲与自

豪。无论什么时代,这都是我们骨髓里的时代底气和豪情!当然我们

也不能无视那些现实的问题:社会风气日下,令人担忧!我们呼吁,

人心优善,拥有美好的人世间!

关键词

大国崛起峥嵘岁月中华文化社会风气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

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时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

那时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

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想天堂,我们都径直奔想另一条路—

—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同现今这个时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就连它那叫嚷的最凶

的权威人士当中,有些也坚持认为,不管他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字来表示

它的程度。”——这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对他所经历的那

一个辉煌的产业革命时代所发出的由衷感慨。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们这个全新的科学技术时代,革新变化风急电掣之速

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工业革命所不能比拟的。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时代的时代

精神,就是在快速的人类发展节奏中找到自我、认清自我,而不至于一路奔波却

不知奔向何物,穷极一身却荒唐了一生,亦或是本末倒置,舍弃了真正的有价值

去追求拼搏并无意义的东西!

时代精神是一个宏观辽阔的话题,应涵盖各个方面,必须经由专业全面的调

研,在一个很高高度的视角下,高度提炼方才可能概述其一二。我个人自然无法

企及,因此我的题目是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以免辱没高深的“时代精神”四

字。个人视角也就是个人这个年龄,圈子,所识所闻下的认知,读者看来或许也

能别是一番情味!一代人和一代人会因为时代的沟壑印记着不同的标签。我们这

年轻的一代,正好历经了国内快速的经济腾飞期,格局建设日新月异,我们感受

了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巨大变迁,我们不但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是在学习

无穷无尽的新产生的科技文明。我们这一代像高速列车,呼啸而过瞬间就经历那

么多的历程,让人目不暇接!此时的我们更应该在风口急流中认清自我,不能随

波逐流茫然一生,荒唐了一生。

我们现在人人都在拼搏奋斗,学生为了高分好学校得拼命地学习,年轻人奔

波于好房好车好条件然后好配偶,中年人要赚更多的钱、晋升更高的位,老年人

在淡定中挣扎、无助中期望。这或许是国家兴盛,快速发展的巨大力量引擎,人

人奋斗则国家这首巨轮岂能不昂然屹立,巍巍向前!当我们在拼搏奋斗中迷失自

我时,当我们埋怨命乖时搴时,回想一下当今时代之前的前辈们的艰难足迹,我

们没有理由不昂扬向上,张开双臂迎接这幸福多彩的时代生活。自己的忧郁烦恼

或许是由于个人的急利、贪婪、攀比、愤世态度所造就的,这是时代精神下的一

些个人的消极一面,不应因此一片落叶而错过了整个春天!

大国崛起

我们忘不了,60多年前开国大典时那振奋人心的时刻;忘不了,中国的两

弹一星的跨时代跃进等等; 更忘不了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那扬眉吐气的时刻。

满怀自豪和信心的中国人如今不论在国际政治舞台,还是在经济舞台上,都取得

了核心大国的地位和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也起到举

足轻重的作用。

这几十年年,共和国既收获了无上的荣光,也经历了峥嵘岁月。最令我难忘

的就是08年,多少欣喜但也不乏忧愁。2008年,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开幕被世人瞩目,十三亿华夏儿女的梦想圆满的实现!北京奥

运会代表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着美好的家园,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携

手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更是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都,正在

迈进现代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和谐社会,也表达出了人民幸福的坚定

信念。正当国人沉侵在祖国在各个领域带来的喜讯时,正当中国一步步坚挺的迈

向康庄大道时,08年突如其来的雪灾、地震等灾害给我们国家沉重的打击,也

正是这沉重的打击,使得全世界的华人华侨更为紧密团结,万众一心,齐心共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催的伟大民族、也是一个不怕挑战的民族、还是一个从来

不向困难屈服的民族。08年的冰冻灾害我们走过来了,08年“3.14”之乱我们

走过来了,08年汶川的地震我们走过来了„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越需要奉

献、镇定、信心、勇气、和我们的爱心。只要我们中国的十三亿人民齐心协力、

万众一心、无往不胜。这也是当今时代的声音!

华夏文明 想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亦称之为华夏文明,被称之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身为华夏民族、炎黄的子孙,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无论什么时代,这都是

我们骨髓里的时代底气和豪情!

我国是人类最早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从黄帝、

炎帝到中华民族这条有着5000年历史的长河里,有着无数的发明创造,无数的

文人雅士,无数熠熠生辉的文化艺术。古有指南针、火药.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四大发明,今有神州5号载人航天技术;古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有宏伟壮

观的三峡工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唐诗宋词,异彩纷呈,科学技术,灿

烂辉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我国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突飞猛进。中国,这个原来一穷二白

的,处于挨打地位的落后国家今天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

的世界经济大国,赢得了世人的赞叹,再加上香港澳门回归;中国申奥成功,雅

典奥运健儿凯旋而归„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而骄傲!我是炎黄子孙,我是文明古

国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继续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立振兴中华之志,把爱

国之情化为效国之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负面问题

当然我们在当下国家富强,追求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振奋人心的时刻,也不能

无视那些现实的问题。实现中国梦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但必须面对这些道路上

存在的荆棘和难题。真正的智者需要直面惨淡的负面现状:(1)教育公平了,社

会才能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

均衡发展,基本上做到了不管贫富如何悬殊,孩子们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有书读。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中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生。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差异,

仍然造成了教育的众多不公平。其不公平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区和城

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

严重不均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存在问题。“孩子,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什么

都不要管。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2)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

殊的中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现如今,路边的擦鞋摊,富人的孩

子可以坐着享受现成的服务,而穷人的孩子只能随着打工的父母漂泊在某个城市。(3)贪污与腐败。贪污与腐败一直是这个社会的一颗毒瘤,自从市场经济确立以来,这颗毒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与整个社会风气、制度建设,执行和监督不力都有直接的关系。(4)就业难。随着高教育的扩招,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毕业,但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民工的工作环境更是堪忧,每年一两个亿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在城市做着最低贱最卑微的工作,拿着最微薄的薪水,还遭城里人的白眼,他们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

风气日下 在诸多问题中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其实是:社会风气日下! 这是当今时代精神的负面噪音!就像在阳光普照下的太平盛世中飘荡的乌云怪风,令人深恶痛绝!

市场经济,渗透到每个国人的大脑中,在社会日益竞争化,功利化,物质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义与公平,诚信与关爱正在日益丧失,我们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失去,但新的主流价值标准和信仰还没有建立。道德在沦丧。毛泽东说过“制度好了,坏人也不会做坏事,制度坏了,好人也会做坏事”。这充分说明道德的沦丧是从制度不公开始的。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各项经济指标迅猛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国人有目共赌,世界为之瞩目。但是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能掩盖目前社会道德水平下滑的客观事实。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令人不安的问题,社会风气变坏,问题严重,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拜金主义思潮污染整个社会。在经济手段管理下的社会生活中,“一切向钱看”成了当今时尚。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导致许多人信仰危机、精神颓废,迷失了基本的生活方向和目标。不少人盲目崇拜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自我放纵、自我沉沦。他们以金钱多寡论成败,私欲膨胀、社会责任感丧失。

二是社会管理层问题严重,腐败充斥着社会各个层面。自上而下的为官不正、不廉,导致了社会风气败坏。争官、跑官、买官、卖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现象屡见不鲜、禁而不止。同时,腐败之风也侵入了普通百姓之家,即使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他也乐意去尝试一下腐败的滋味。

三是社会生活中人伦秩序混乱,人间亲情疏淡。在社会管理层中,不少人领导不象领导、下属不象下属,人前称兄道弟、背后勾心斗角;表面服从领导、背后阳奉阴违;热衷表面文章,全无信义可言。在一些家庭中,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爷爷象孙子,孙子象爷爷...... 。人伦颠倒、不讲孝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人对自己的父母恶语相加、拳脚相向,全然不懂“孝”为何物„„。

四是社会环境精神污染严重,后代教育前景堪忧。黄、赌、毒的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泛滥成灾。许多人忧心地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后代会变成什么样子?

五是信任危机、人心浮躁。社会生活中,人与人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很多人觉得生活缺乏安全感,担心一不留神,自己就会上当受骗。

六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不少人不堪生活重负而产生逆反心理。

今天的人们究竟怎么了?国家的大学越办越多;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更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人们为什么就是教育不好呢?难道中国人真的素质低下、顽劣不堪吗?绝对不是。那么问题的根子究竟在哪里?

问题在思想,实质在理论,根子在教育 !

静心思考目前的问题,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问题在思想,实质在理论,根子在教育。真正的原因在于,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拿出一套可以完全征服人心的理论。试想:你的说教不能令人心服,怎么能稳治人心?何来教育效果!

一些领导人会认为,我国的社会教育方向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可行的;我们的努力是坚持不懈、持之以衡的。那么为什么收效甚微呢?难道不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理论是否存在缺陷吗?

当我打开古圣贤的《道德经》、《论语》、《大学》、《弟子规》,认真细读之后,把今天的教育理论与古圣先贤的经典进行对比时,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人性教育的缺失。可以说许多年来,我们的社会教育中已经少有人性教育的内容了,由此导致了不少人根本不知道人何以为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他曾以神奇的力量凝聚了中华炎黄子孙56个兄弟民族的伟大团结,创造了中国5000年华夏文明和持续发展。这样的文化精神和成就令世界瞩目、让众多国家赞叹。成功的背后必有合理的理论支撑。这种理论必然符合基本的自然规律,符合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最典型的育人古典非儒学莫属。中国儒学察人性、崇孝道、重人伦,遵道而化人。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思想,则是中国社会治世法则方面的学问。儒学先贤们观天地、察国情、熟社会、知民意,方有“和为贵”中庸思想的产生、和“三纲、五常”、“修、齐、治、平”之治世经论问世。

儒学祖先孔子曾求师于老子李聃,研究太极阴阳之理。在周游列国的数年中,孔子观社会、察民情,认识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是从最基础的家庭开始的。人类从一个家,发展为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以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人类最基本的联系在家庭,最主要的关系是亲情。合理的人伦关系,是维系人类生命共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人与人的互相关心和帮助,家将不家、国必不国。由此逐步形成了孔子独具特色的中华儒学伦理思想。他认为,人的教育必须从人心开始,从家庭开始。孔子在他的《三字经》、《弟子规》、《中庸》、《大学》等儒学经典中大力提倡“德为人之本、善为德之本,孝为善之本”,以世代相传的儒学教育,鼎力开启着华夏国人仁慈善良的人性之门。儒学先贤们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从“心”开始的。所谓人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家安、事业兴、社会稳。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工程必须从个人的修身开始。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首先看这个人的自身修为如何。而自身修为的好坏又首先体现在他对家庭的治理上。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就不可能为社会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不仅是属于自己的,也是同时属于自己亲人的,属于社会的。任何人也都不是只为自己活着,是同时为亲人和这个社会活着的。被人爱护、关心,是做人的权利;爱他人,关心帮助他人,是做人的义务。爱亲人、爱朋友、爱所有关爱自己和需要自己关爱的人,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客观义务和责任。所以中国古人强调修身、修心,学习人伦纲常之理以明世理、识人情,知感恩、尽责任。一个明世理又满怀仁爱之心的人,才会忠君爱国、孝敬父母、慈爱子孙、关爱他人。社会启用这样的人,他才能够把自己的仁爱之心撒向人间、造福社会。

如果人人都能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中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必将发生大幅度的跨越。全社会遵道敬贤的结果,必然迎来民正风清、国泰民安的繁荣盛世。人类教育的首要任务当是人性教育。因为人类的质量一旦下降到了一般动物的层次,只懂物竟天择、弱肉强食的竞争,那么人类社会高科技发展的明天,是否就会变成人类的末日?可能有人认为,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提起这样的话题,是多么的可笑和苍白无力。其实不然。我认为人的教育需要认识和运用人道规律,只要发现了规律,充分运用这些规律教化人民,人心可救、社会可医,人类社会也定会进入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纵观华夏文明史,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是一个治心、治人、治国的,智慧合理的系统工程。只有这种体系完整的系统理论,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人心治、善道昌,恶道抑、社会安,是华夏文明5000年持续发展的治世良方。针对民风日下的境况,这也是时代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中国热带动马克思热,环球时报, 2016-05-01

【2】西方媒体出现反思中国模式新动向,环球时报, 2016-05-01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中宣部,人民出版社,2016

【4】《晚晴集》,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北京出版社,2012

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

萧迪

摘要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以下只能是在个人视角下对时代精神进行一定的角度的概括。首先国家突飞猛进,大国崛起振奋人心,国强则民自信、昂然向上!当然大我中华在获得无上荣光的同时,也经历了峥嵘岁月;

只要我们中国的十三亿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无往不胜!事实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华夏民族、炎黄的子孙,我们倍感骄傲与自

豪。无论什么时代,这都是我们骨髓里的时代底气和豪情!当然我们

也不能无视那些现实的问题:社会风气日下,令人担忧!我们呼吁,

人心优善,拥有美好的人世间!

关键词

大国崛起峥嵘岁月中华文化社会风气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

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时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

那时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

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想天堂,我们都径直奔想另一条路—

—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同现今这个时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就连它那叫嚷的最凶

的权威人士当中,有些也坚持认为,不管他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字来表示

它的程度。”——这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对他所经历的那

一个辉煌的产业革命时代所发出的由衷感慨。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们这个全新的科学技术时代,革新变化风急电掣之速

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工业革命所不能比拟的。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时代的时代

精神,就是在快速的人类发展节奏中找到自我、认清自我,而不至于一路奔波却

不知奔向何物,穷极一身却荒唐了一生,亦或是本末倒置,舍弃了真正的有价值

去追求拼搏并无意义的东西!

时代精神是一个宏观辽阔的话题,应涵盖各个方面,必须经由专业全面的调

研,在一个很高高度的视角下,高度提炼方才可能概述其一二。我个人自然无法

企及,因此我的题目是个人视角下的时代精神,以免辱没高深的“时代精神”四

字。个人视角也就是个人这个年龄,圈子,所识所闻下的认知,读者看来或许也

能别是一番情味!一代人和一代人会因为时代的沟壑印记着不同的标签。我们这

年轻的一代,正好历经了国内快速的经济腾飞期,格局建设日新月异,我们感受

了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巨大变迁,我们不但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是在学习

无穷无尽的新产生的科技文明。我们这一代像高速列车,呼啸而过瞬间就经历那

么多的历程,让人目不暇接!此时的我们更应该在风口急流中认清自我,不能随

波逐流茫然一生,荒唐了一生。

我们现在人人都在拼搏奋斗,学生为了高分好学校得拼命地学习,年轻人奔

波于好房好车好条件然后好配偶,中年人要赚更多的钱、晋升更高的位,老年人

在淡定中挣扎、无助中期望。这或许是国家兴盛,快速发展的巨大力量引擎,人

人奋斗则国家这首巨轮岂能不昂然屹立,巍巍向前!当我们在拼搏奋斗中迷失自

我时,当我们埋怨命乖时搴时,回想一下当今时代之前的前辈们的艰难足迹,我

们没有理由不昂扬向上,张开双臂迎接这幸福多彩的时代生活。自己的忧郁烦恼

或许是由于个人的急利、贪婪、攀比、愤世态度所造就的,这是时代精神下的一

些个人的消极一面,不应因此一片落叶而错过了整个春天!

大国崛起

我们忘不了,60多年前开国大典时那振奋人心的时刻;忘不了,中国的两

弹一星的跨时代跃进等等; 更忘不了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那扬眉吐气的时刻。

满怀自豪和信心的中国人如今不论在国际政治舞台,还是在经济舞台上,都取得

了核心大国的地位和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也起到举

足轻重的作用。

这几十年年,共和国既收获了无上的荣光,也经历了峥嵘岁月。最令我难忘

的就是08年,多少欣喜但也不乏忧愁。2008年,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开幕被世人瞩目,十三亿华夏儿女的梦想圆满的实现!北京奥

运会代表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着美好的家园,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携

手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更是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都,正在

迈进现代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和谐社会,也表达出了人民幸福的坚定

信念。正当国人沉侵在祖国在各个领域带来的喜讯时,正当中国一步步坚挺的迈

向康庄大道时,08年突如其来的雪灾、地震等灾害给我们国家沉重的打击,也

正是这沉重的打击,使得全世界的华人华侨更为紧密团结,万众一心,齐心共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催的伟大民族、也是一个不怕挑战的民族、还是一个从来

不向困难屈服的民族。08年的冰冻灾害我们走过来了,08年“3.14”之乱我们

走过来了,08年汶川的地震我们走过来了„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越需要奉

献、镇定、信心、勇气、和我们的爱心。只要我们中国的十三亿人民齐心协力、

万众一心、无往不胜。这也是当今时代的声音!

华夏文明 想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亦称之为华夏文明,被称之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身为华夏民族、炎黄的子孙,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无论什么时代,这都是

我们骨髓里的时代底气和豪情!

我国是人类最早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从黄帝、

炎帝到中华民族这条有着5000年历史的长河里,有着无数的发明创造,无数的

文人雅士,无数熠熠生辉的文化艺术。古有指南针、火药.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四大发明,今有神州5号载人航天技术;古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有宏伟壮

观的三峡工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唐诗宋词,异彩纷呈,科学技术,灿

烂辉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我国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突飞猛进。中国,这个原来一穷二白

的,处于挨打地位的落后国家今天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

的世界经济大国,赢得了世人的赞叹,再加上香港澳门回归;中国申奥成功,雅

典奥运健儿凯旋而归„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而骄傲!我是炎黄子孙,我是文明古

国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继续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立振兴中华之志,把爱

国之情化为效国之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负面问题

当然我们在当下国家富强,追求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振奋人心的时刻,也不能

无视那些现实的问题。实现中国梦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但必须面对这些道路上

存在的荆棘和难题。真正的智者需要直面惨淡的负面现状:(1)教育公平了,社

会才能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

均衡发展,基本上做到了不管贫富如何悬殊,孩子们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有书读。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中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生。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差异,

仍然造成了教育的众多不公平。其不公平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区和城

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

严重不均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存在问题。“孩子,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什么

都不要管。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2)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

殊的中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现如今,路边的擦鞋摊,富人的孩

子可以坐着享受现成的服务,而穷人的孩子只能随着打工的父母漂泊在某个城市。(3)贪污与腐败。贪污与腐败一直是这个社会的一颗毒瘤,自从市场经济确立以来,这颗毒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与整个社会风气、制度建设,执行和监督不力都有直接的关系。(4)就业难。随着高教育的扩招,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毕业,但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民工的工作环境更是堪忧,每年一两个亿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在城市做着最低贱最卑微的工作,拿着最微薄的薪水,还遭城里人的白眼,他们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

风气日下 在诸多问题中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其实是:社会风气日下! 这是当今时代精神的负面噪音!就像在阳光普照下的太平盛世中飘荡的乌云怪风,令人深恶痛绝!

市场经济,渗透到每个国人的大脑中,在社会日益竞争化,功利化,物质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义与公平,诚信与关爱正在日益丧失,我们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失去,但新的主流价值标准和信仰还没有建立。道德在沦丧。毛泽东说过“制度好了,坏人也不会做坏事,制度坏了,好人也会做坏事”。这充分说明道德的沦丧是从制度不公开始的。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各项经济指标迅猛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国人有目共赌,世界为之瞩目。但是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能掩盖目前社会道德水平下滑的客观事实。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令人不安的问题,社会风气变坏,问题严重,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拜金主义思潮污染整个社会。在经济手段管理下的社会生活中,“一切向钱看”成了当今时尚。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导致许多人信仰危机、精神颓废,迷失了基本的生活方向和目标。不少人盲目崇拜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自我放纵、自我沉沦。他们以金钱多寡论成败,私欲膨胀、社会责任感丧失。

二是社会管理层问题严重,腐败充斥着社会各个层面。自上而下的为官不正、不廉,导致了社会风气败坏。争官、跑官、买官、卖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现象屡见不鲜、禁而不止。同时,腐败之风也侵入了普通百姓之家,即使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他也乐意去尝试一下腐败的滋味。

三是社会生活中人伦秩序混乱,人间亲情疏淡。在社会管理层中,不少人领导不象领导、下属不象下属,人前称兄道弟、背后勾心斗角;表面服从领导、背后阳奉阴违;热衷表面文章,全无信义可言。在一些家庭中,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爷爷象孙子,孙子象爷爷...... 。人伦颠倒、不讲孝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人对自己的父母恶语相加、拳脚相向,全然不懂“孝”为何物„„。

四是社会环境精神污染严重,后代教育前景堪忧。黄、赌、毒的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泛滥成灾。许多人忧心地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后代会变成什么样子?

五是信任危机、人心浮躁。社会生活中,人与人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很多人觉得生活缺乏安全感,担心一不留神,自己就会上当受骗。

六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不少人不堪生活重负而产生逆反心理。

今天的人们究竟怎么了?国家的大学越办越多;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更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人们为什么就是教育不好呢?难道中国人真的素质低下、顽劣不堪吗?绝对不是。那么问题的根子究竟在哪里?

问题在思想,实质在理论,根子在教育 !

静心思考目前的问题,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问题在思想,实质在理论,根子在教育。真正的原因在于,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拿出一套可以完全征服人心的理论。试想:你的说教不能令人心服,怎么能稳治人心?何来教育效果!

一些领导人会认为,我国的社会教育方向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可行的;我们的努力是坚持不懈、持之以衡的。那么为什么收效甚微呢?难道不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理论是否存在缺陷吗?

当我打开古圣贤的《道德经》、《论语》、《大学》、《弟子规》,认真细读之后,把今天的教育理论与古圣先贤的经典进行对比时,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人性教育的缺失。可以说许多年来,我们的社会教育中已经少有人性教育的内容了,由此导致了不少人根本不知道人何以为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他曾以神奇的力量凝聚了中华炎黄子孙56个兄弟民族的伟大团结,创造了中国5000年华夏文明和持续发展。这样的文化精神和成就令世界瞩目、让众多国家赞叹。成功的背后必有合理的理论支撑。这种理论必然符合基本的自然规律,符合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最典型的育人古典非儒学莫属。中国儒学察人性、崇孝道、重人伦,遵道而化人。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思想,则是中国社会治世法则方面的学问。儒学先贤们观天地、察国情、熟社会、知民意,方有“和为贵”中庸思想的产生、和“三纲、五常”、“修、齐、治、平”之治世经论问世。

儒学祖先孔子曾求师于老子李聃,研究太极阴阳之理。在周游列国的数年中,孔子观社会、察民情,认识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是从最基础的家庭开始的。人类从一个家,发展为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以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人类最基本的联系在家庭,最主要的关系是亲情。合理的人伦关系,是维系人类生命共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人与人的互相关心和帮助,家将不家、国必不国。由此逐步形成了孔子独具特色的中华儒学伦理思想。他认为,人的教育必须从人心开始,从家庭开始。孔子在他的《三字经》、《弟子规》、《中庸》、《大学》等儒学经典中大力提倡“德为人之本、善为德之本,孝为善之本”,以世代相传的儒学教育,鼎力开启着华夏国人仁慈善良的人性之门。儒学先贤们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从“心”开始的。所谓人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家安、事业兴、社会稳。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工程必须从个人的修身开始。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首先看这个人的自身修为如何。而自身修为的好坏又首先体现在他对家庭的治理上。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就不可能为社会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不仅是属于自己的,也是同时属于自己亲人的,属于社会的。任何人也都不是只为自己活着,是同时为亲人和这个社会活着的。被人爱护、关心,是做人的权利;爱他人,关心帮助他人,是做人的义务。爱亲人、爱朋友、爱所有关爱自己和需要自己关爱的人,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客观义务和责任。所以中国古人强调修身、修心,学习人伦纲常之理以明世理、识人情,知感恩、尽责任。一个明世理又满怀仁爱之心的人,才会忠君爱国、孝敬父母、慈爱子孙、关爱他人。社会启用这样的人,他才能够把自己的仁爱之心撒向人间、造福社会。

如果人人都能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中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必将发生大幅度的跨越。全社会遵道敬贤的结果,必然迎来民正风清、国泰民安的繁荣盛世。人类教育的首要任务当是人性教育。因为人类的质量一旦下降到了一般动物的层次,只懂物竟天择、弱肉强食的竞争,那么人类社会高科技发展的明天,是否就会变成人类的末日?可能有人认为,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提起这样的话题,是多么的可笑和苍白无力。其实不然。我认为人的教育需要认识和运用人道规律,只要发现了规律,充分运用这些规律教化人民,人心可救、社会可医,人类社会也定会进入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纵观华夏文明史,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是一个治心、治人、治国的,智慧合理的系统工程。只有这种体系完整的系统理论,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人心治、善道昌,恶道抑、社会安,是华夏文明5000年持续发展的治世良方。针对民风日下的境况,这也是时代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中国热带动马克思热,环球时报, 2016-05-01

【2】西方媒体出现反思中国模式新动向,环球时报, 2016-05-01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中宣部,人民出版社,2016

【4】《晚晴集》,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北京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 论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研究视角
  • 2010年5月 第3期(第25卷,总第129期) 法学论坛 LegalForum May. ,2010 No. 3(Vol. 25,Ser. No. 129) [比较借鉴] 论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研究视角 张进军 (聊城大学法学院,山东聊城2 ...查看


  • [社会学概论]笔记一
  • 第一章:社会学导言 本章指导 一.学习目的 让同学们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以及学习它的意义,了解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它的主要理论,把握社会学这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它对社会的贡献. 二.课前准备 1.阅读参考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查看


  •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
  •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 作者:倪赤丹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摘要: 社会支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社会支持的不足及缺乏是造成个人与社会问题的基本情境. ...查看


  • 金门大桥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①事物看上去怎样,取决于你观看的方式,这个道理既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一幅广受欢迎的画作和一个饱满且有意义的人生,依靠的都是保持一种正确的视角. ②我的一幅风景画--<金门大桥>,描绘的是横卧 ...查看


  •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读文化消费
  •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供支配,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陶冶与品格提升,注重文化的消费与熏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解读文化消费,以便对文化消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文化消 ...查看


  • 社会控制体系中的个人定义
  • 社会控制体系就像一个"差序格局":最外层是政治和法律体制,往里一层是道德.风俗及礼仪等矫正机构,再往里一层则是职业系统,最里边一层是初级群体和私人生活圈子,而个人处于社会控制体系的中心.□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真正意义就是 ...查看


  • 电影经典 同济大学选修课论文
  • 同济大学公选课期末考核小论文 课号:07993203 课名:电影经典 考试考查:考查 年级_____专业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 一:主论题(60分) 萨莉波特和其他女导演不同的身份是什么?她的导演风格 ...查看


  • 如何从民法视角治理网络谣言
  • 法学讲堂 如何从民法视角治理网络谣言 王叶刚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24日   15 版) 谣言现象古已有之,在网络社会之前,谣言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事件日益频发,其 ...查看


  • 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诚信体系构建研究 1
  • 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诚信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王爽 朱志红 王维国 姜炜 杨舒婷 张帆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首先探析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接着剖析大学生诚信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