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铝金属材料知识点

第11节 铝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一.铝和铝合金

1.认识铝及其化合物

(1)铝的物理性质

铝的物理性质(熔点:660.4℃;沸点2467℃、密度2.7g·cm3,导电性、传热性和延展性) —

(2)铝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①铝箔的燃烧。

②铝热反应。

③铝和盐酸的反应。

④铝和硝酸汞溶液的反应(实验前要用砂纸擦去铝条表面的氧化膜;注意不要将硝酸汞溶液随意洒落,产生的汞要用硫磺覆盖。产生“毛刷”状物质为Al2O3)。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30%)的反应(实验前要用砂纸擦去铝条表面的氧化膜)。

●得出结论:

①与非金属反应:4Al +3O

2Al2O3 (迁移到S、Cl2等)

②与某些化合物反应:2Al +Fe2O

Al2O3 +2Fe (迁移到Fe3O4等)

③与酸反应:2Al +6HCl === 2AlCl3 +3H2↑ (迁移到稀H2SO4等)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2Al +3Hg(NO3)2 ===2Al(NO3)3 +3Hg (迁移到CuSO4等)

⑤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2NaOH +6H2O === 2Na[Al(OH)4] + 3H2↑(迁移到KOH等) 四羟基合铝酸钠

结论:分析以上五个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得出铝具有强还原性的结论 ...

(3)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进行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要事先用砂纸擦去其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什么?

①Al2O3: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Al2O3+6H+ ===2Al3+ +3H2O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Al2O3+2OH +3H2O ===2[Al(OH)4]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铝制品盛放酸梅汤和碱水等物质?

②Al(OH)3:

制备:铝盐和氨水反应(实验探索)。

如Al2(SO4)3 +6NH3·H2O ===2Al(OH)3 ↓+3(NH4)2SO4

AlCl3 +3 NH3·H2O ===2Al(OH)3 ↓+3 NH4 lCl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铝盐和强碱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性质(实验探索——在两份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Al(OH)3+3H+ ===2Al3+ +3H2O

Al(OH)3+OH ===[Al(OH)4]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2.铝合金及其制品

(1)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铝及其合金的用途:

————1.长期食用铝含量过高的膨化食品,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引起神经系统病变。摄入过量的铝,还能引发软骨症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铝对人体有害,故禁止使用铝锅等饮具

B.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因此铝元素超标对人体无影响

C.膨化食品中的铝元素超标可能来自添加剂明矾

D.土壤的主要成分是Al2O3·2SiO2·2H2O,因此粮食中含有较多的铝元素,人过多食用含铝元素的食品显然也没有影响

A.铝和铁在常温下遇硫酸或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B.金属钠除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以保存在汽油中

C.湿法冶炼就是指金属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金属钠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D.涂油层、电镀金属层、制合金等都是保护金属的措施

3.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H+

3·2O===Al(OH)3↓+3NH4

B.铁片放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3Fe+8H++2NO-+3===3Fe2+2NO2↑+4H2O

C.将铝片放入过量NaOH溶液中:

2Al+2OH-+2H-

2O===2AlO2+3H2↑

D.偏铝酸钠与过量盐酸反应:

AlO-++2+4H===Al3+2H2O

参考答案:CDB

第2课时

二.金属与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铁、铬、锰)以外的其他金属材料。

1. 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1)钢铁的制备

铁矿石→生铁→普通钢→特种钢。

如:3CO +Fe高温

2O3 ===2 Fe +3CO2↑

(生铁—铁的合金)

生铁(含碳较多,含硅、锰、硫、磷等杂质)降碳;调硅、锰;去硫、磷 普通钢

加入铬、镍 特种钢(不锈钢)。

(2)钢铁的用途:

2. 几种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

(1)金、银、铜的性质

①金属光泽:Au——黄色;Ag——银白色;Cu——紫红色。

②延展性:Au >Ag>Cu ③传热性: Ag>Cu>Au ④导电性:Ag>Cu>Au

⑤化学活动性:Cu>Ag>Au

铜的弱还原性:2 Cu +O2 +H2O +CO2 ===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

2 Cu +O2

2S

(2)金、银、铜的用途

①金的用途:

②银的用途: ③铜的用途:

小结:

●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用途。

●新型金属材料(钛、铀、镅等)的开发。

练习:

1.将物质X逐渐加入(或通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参考答案:1、C

( )

第11节 铝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一.铝和铝合金

1.认识铝及其化合物

(1)铝的物理性质

铝的物理性质(熔点:660.4℃;沸点2467℃、密度2.7g·cm3,导电性、传热性和延展性) —

(2)铝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①铝箔的燃烧。

②铝热反应。

③铝和盐酸的反应。

④铝和硝酸汞溶液的反应(实验前要用砂纸擦去铝条表面的氧化膜;注意不要将硝酸汞溶液随意洒落,产生的汞要用硫磺覆盖。产生“毛刷”状物质为Al2O3)。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30%)的反应(实验前要用砂纸擦去铝条表面的氧化膜)。

●得出结论:

①与非金属反应:4Al +3O

2Al2O3 (迁移到S、Cl2等)

②与某些化合物反应:2Al +Fe2O

Al2O3 +2Fe (迁移到Fe3O4等)

③与酸反应:2Al +6HCl === 2AlCl3 +3H2↑ (迁移到稀H2SO4等)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2Al +3Hg(NO3)2 ===2Al(NO3)3 +3Hg (迁移到CuSO4等)

⑤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2NaOH +6H2O === 2Na[Al(OH)4] + 3H2↑(迁移到KOH等) 四羟基合铝酸钠

结论:分析以上五个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得出铝具有强还原性的结论 ...

(3)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进行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要事先用砂纸擦去其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什么?

①Al2O3: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Al2O3+6H+ ===2Al3+ +3H2O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Al2O3+2OH +3H2O ===2[Al(OH)4]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铝制品盛放酸梅汤和碱水等物质?

②Al(OH)3:

制备:铝盐和氨水反应(实验探索)。

如Al2(SO4)3 +6NH3·H2O ===2Al(OH)3 ↓+3(NH4)2SO4

AlCl3 +3 NH3·H2O ===2Al(OH)3 ↓+3 NH4 lCl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铝盐和强碱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性质(实验探索——在两份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Al(OH)3+3H+ ===2Al3+ +3H2O

Al(OH)3+OH ===[Al(OH)4]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2.铝合金及其制品

(1)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铝及其合金的用途:

————1.长期食用铝含量过高的膨化食品,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引起神经系统病变。摄入过量的铝,还能引发软骨症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铝对人体有害,故禁止使用铝锅等饮具

B.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因此铝元素超标对人体无影响

C.膨化食品中的铝元素超标可能来自添加剂明矾

D.土壤的主要成分是Al2O3·2SiO2·2H2O,因此粮食中含有较多的铝元素,人过多食用含铝元素的食品显然也没有影响

A.铝和铁在常温下遇硫酸或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B.金属钠除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以保存在汽油中

C.湿法冶炼就是指金属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金属钠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D.涂油层、电镀金属层、制合金等都是保护金属的措施

3.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H+

3·2O===Al(OH)3↓+3NH4

B.铁片放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3Fe+8H++2NO-+3===3Fe2+2NO2↑+4H2O

C.将铝片放入过量NaOH溶液中:

2Al+2OH-+2H-

2O===2AlO2+3H2↑

D.偏铝酸钠与过量盐酸反应:

AlO-++2+4H===Al3+2H2O

参考答案:CDB

第2课时

二.金属与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铁、铬、锰)以外的其他金属材料。

1. 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1)钢铁的制备

铁矿石→生铁→普通钢→特种钢。

如:3CO +Fe高温

2O3 ===2 Fe +3CO2↑

(生铁—铁的合金)

生铁(含碳较多,含硅、锰、硫、磷等杂质)降碳;调硅、锰;去硫、磷 普通钢

加入铬、镍 特种钢(不锈钢)。

(2)钢铁的用途:

2. 几种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

(1)金、银、铜的性质

①金属光泽:Au——黄色;Ag——银白色;Cu——紫红色。

②延展性:Au >Ag>Cu ③传热性: Ag>Cu>Au ④导电性:Ag>Cu>Au

⑤化学活动性:Cu>Ag>Au

铜的弱还原性:2 Cu +O2 +H2O +CO2 ===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

2 Cu +O2

2S

(2)金、银、铜的用途

①金的用途:

②银的用途: ③铜的用途:

小结:

●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用途。

●新型金属材料(钛、铀、镅等)的开发。

练习:

1.将物质X逐渐加入(或通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参考答案:1、C

( )


相关文章

  •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 . 必修加选修)化学>,以下简称高中化学新教材,锦州市各高中已经使用这套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了更好地贯彻新大纲.使用好新教材,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化学新教材知识体系 ...查看


  • 高二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2)
  • 高二历史(文科)月考质量分析 北师大万宁附中高二历史备课组 苏保平 一.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 考试内容:选修一全一册.第Ⅰ卷历史选择题有25小题,共50分:第Ⅱ卷历史非选择题有3题,共50分.题目设计以材料型为主,材料的呈现方式有文字资料等, ...查看


  •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题试卷分析
  •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题试卷分析 高二年级文科历史第一次月考和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为了了解近一段以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搞好下一个阶段的历史教学,特地进行本次试卷分析. 一.试题概况: 本次历史考试题题量适中,对所学知识考得比较细,题型和卷面设 ...查看


  • 高二的重要性 1
  • 励志文章(十三) 高二的重要性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获取知识主要是 ...查看


  • 高二地理教学总结小结,反思
  • 上学期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个班的地理课.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 ...查看


  • 高二下期历史试卷分析
  • 鹤壁市2014-15学年下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浚县一中高二历史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型.其中,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6 ...查看


  •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10
  • 高二历史模块三学案(10)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本课目标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 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 ...查看


  • 高二生物上册教学视频高二课程
  • 高二生物上册教学视频 高二生物上册教学视频 课程分类:高二课程 主讲: 更新时间:2013-12-02 22:15 播放量:6 分享到:0 播放列表 高二生物上册01a 高二生物上册01b 高二生物上册02a 高二生物上册02b 高二生物上 ...查看


  •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
  • 2016学年度高二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 组长:王伟 一.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明确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