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浅谈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牛菊霞
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甘肃榆中730100
【摘要】化归思想方法是用一种联系、发展、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的方法。本文以中学数学中常见的习题为例,简单阐述
在应用化归思想方法变更问题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化归思想化归原则
1、熟悉化原则
例1.已知2x一3y=1求f(×.Y)=x2+Y2的最小值,并求出取得最小值时X.Y的值。
分析:这是求二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如果我们利用已知
分析.乍一看.此题中不知道n的值,无从下手.但根据组合数定义可知:
3n≤21+nn∈N・且38一n≤3n将一个复杂排列组合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解不等式的问题.求出
n的僮。再求解简单的组合数的问题。
解.由题意可知.n∈N・
条件,将y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则可将f《X,Y)=x2+Y2转化为一
元二次函数,从而将问题化归为熟悉的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另一种思考方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方程2x一3y=1表示一条直线.f(X,Y)=x2+Y2表示该直线上一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于是问题化归为求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不论用哪种思考方法.转化后的新问题我们都比较熟悉,求解也就变得容易起来。
c;:1+C。3n。。。=C,2。8_,37
n∈N・且38一n≤3n.解不等式得n=10
以上两例都是把结论分解威几个简单部分.即把比较复杂的问
3n≤21+n
解法1:由2x一3一,得y=丁
._.f(x,y)=x2+Y2
=x。+(2z—1)2
2J—l
题转化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各个击破.逐步完成证明。
3直观化原则
例5若×2+y2≤5.求证(X一2)2十(y+1)2≤20
分析:问题的特征表现出与两点间距离有关。可是可以从“形”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数”的问题。为此.可作出半径为5的圆.则满足题设的X、Y可看作圆O内(含圆周)的点P(X.Y)。于是
:13×:一4x+一1
9
9
9
=13(x一2)2+1
9
13
13
庀i鬲丐石丽F是点P到圆周上点A(2.一1)的距离.直径AB2√面,
而圆上的任一点P(X,Y)到A的距离均不大于直径AB,故4(x-2)2-/-(y十112≤420
鼹:满足题设的X、Y可看作圆0.X2+y2=5内(含圆周)的点P(X.Y到A(2.一1)的距离是√“一2)24-(y1L1)2
并且点A(2.一1)恰好在圆0X2+y2=5的圆周上,
故点P到圆0上一点A(2.一1)的距离一定小于等于圆的直径
.‘.f(X,Y)=x2+Y2的最小值为西
2
3
此时x=西,y=一西
解法2原点直线2x一3y=1的距离是:
bx
2—0x
3一II
d=专i石『I=丽
.‘.f(x,y)mm=d。=订
卜;
AB
由E≥解得h
即√“一2)2+u十1)2≤2压
两边平方
(x一2)2+(y+1)2≤20
例2.求函数y=x+4+√i≯的最值。
分析:显然Ixl≤√;.令x=49.令x=V;coso,0∈[o.万】。
1/"
例6.m为怎样的实数时.方程X2_4lxl+5=m有四个不相等的
实数根。
分析:解含绝对值的函数.往往循着直观化原则.鲜画出函数图像.然后从图像上直观得出结论。
于是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y=瓜sin(p+百)+4的最值.
而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是我们熟悉的。
解:令x=压cos0.0∈【0,7/"l,则y=压cos0+4+占j忑巧
整理得
解:作函数y=X2—41x1+5的图像(如图1)
由图像直接可知.当1<m<5时,方程有X2-41xl+5=m四个互
不相等的实数根。
y=俪sin(口+詈)+4,而詈≤p+;≤等
万
一
所以.当p=百,即x:5扪-o时,y。,4+俪
当日=7Z",即x=一压时.y一=4一压
\f\|
\/
\/
图1
2、简单化原则
例3
设a>b>c>O,求证
a
2屯“c“>a“屯…C”6
分析:直接证明本题.不易人手。如果从结论的特点出发,把它分解为a甘>a弩.寸cc>b~C.c。a。>c6a。三个不等式来推证.便容易成功。
证明:由题设a>b>c>0..’.i>1.a—b>0从而(i)l_5>1,即a'b5>gb。同理0cc>bc一.c。a。>c。a。三式相乘.即得证。
直观化原则是指在变更问题时.要注意把比较抽象的问题化归为
比较直观的问题.以便形象地把握问题所及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l《数学原则概论》车文博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中学数学教育学》章士藻著江苏教育出版社.f31《中学数学教学》安徽省数学学会安徽教育学院
例4.求c;:一十ci:。。的值。
75
2010.
8
万方数据
浅谈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牛菊霞
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甘肃,榆中,730100中国科技纵横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2010(16)
参考文献(3条)
1. 安徽省数学学会 中学数学教学2. 章士藻 中学数学教育学3. 车文博 数学原则概论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kjzh201016067.aspx
教育教学
浅谈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牛菊霞
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甘肃榆中730100
【摘要】化归思想方法是用一种联系、发展、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的方法。本文以中学数学中常见的习题为例,简单阐述
在应用化归思想方法变更问题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化归思想化归原则
1、熟悉化原则
例1.已知2x一3y=1求f(×.Y)=x2+Y2的最小值,并求出取得最小值时X.Y的值。
分析:这是求二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如果我们利用已知
分析.乍一看.此题中不知道n的值,无从下手.但根据组合数定义可知:
3n≤21+nn∈N・且38一n≤3n将一个复杂排列组合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解不等式的问题.求出
n的僮。再求解简单的组合数的问题。
解.由题意可知.n∈N・
条件,将y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则可将f《X,Y)=x2+Y2转化为一
元二次函数,从而将问题化归为熟悉的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另一种思考方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方程2x一3y=1表示一条直线.f(X,Y)=x2+Y2表示该直线上一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于是问题化归为求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不论用哪种思考方法.转化后的新问题我们都比较熟悉,求解也就变得容易起来。
c;:1+C。3n。。。=C,2。8_,37
n∈N・且38一n≤3n.解不等式得n=10
以上两例都是把结论分解威几个简单部分.即把比较复杂的问
3n≤21+n
解法1:由2x一3一,得y=丁
._.f(x,y)=x2+Y2
=x。+(2z—1)2
2J—l
题转化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各个击破.逐步完成证明。
3直观化原则
例5若×2+y2≤5.求证(X一2)2十(y+1)2≤20
分析:问题的特征表现出与两点间距离有关。可是可以从“形”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数”的问题。为此.可作出半径为5的圆.则满足题设的X、Y可看作圆O内(含圆周)的点P(X.Y)。于是
:13×:一4x+一1
9
9
9
=13(x一2)2+1
9
13
13
庀i鬲丐石丽F是点P到圆周上点A(2.一1)的距离.直径AB2√面,
而圆上的任一点P(X,Y)到A的距离均不大于直径AB,故4(x-2)2-/-(y十112≤420
鼹:满足题设的X、Y可看作圆0.X2+y2=5内(含圆周)的点P(X.Y到A(2.一1)的距离是√“一2)24-(y1L1)2
并且点A(2.一1)恰好在圆0X2+y2=5的圆周上,
故点P到圆0上一点A(2.一1)的距离一定小于等于圆的直径
.‘.f(X,Y)=x2+Y2的最小值为西
2
3
此时x=西,y=一西
解法2原点直线2x一3y=1的距离是:
bx
2—0x
3一II
d=专i石『I=丽
.‘.f(x,y)mm=d。=订
卜;
AB
由E≥解得h
即√“一2)2+u十1)2≤2压
两边平方
(x一2)2+(y+1)2≤20
例2.求函数y=x+4+√i≯的最值。
分析:显然Ixl≤√;.令x=49.令x=V;coso,0∈[o.万】。
1/"
例6.m为怎样的实数时.方程X2_4lxl+5=m有四个不相等的
实数根。
分析:解含绝对值的函数.往往循着直观化原则.鲜画出函数图像.然后从图像上直观得出结论。
于是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y=瓜sin(p+百)+4的最值.
而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是我们熟悉的。
解:令x=压cos0.0∈【0,7/"l,则y=压cos0+4+占j忑巧
整理得
解:作函数y=X2—41x1+5的图像(如图1)
由图像直接可知.当1<m<5时,方程有X2-41xl+5=m四个互
不相等的实数根。
y=俪sin(口+詈)+4,而詈≤p+;≤等
万
一
所以.当p=百,即x:5扪-o时,y。,4+俪
当日=7Z",即x=一压时.y一=4一压
\f\|
\/
\/
图1
2、简单化原则
例3
设a>b>c>O,求证
a
2屯“c“>a“屯…C”6
分析:直接证明本题.不易人手。如果从结论的特点出发,把它分解为a甘>a弩.寸cc>b~C.c。a。>c6a。三个不等式来推证.便容易成功。
证明:由题设a>b>c>0..’.i>1.a—b>0从而(i)l_5>1,即a'b5>gb。同理0cc>bc一.c。a。>c。a。三式相乘.即得证。
直观化原则是指在变更问题时.要注意把比较抽象的问题化归为
比较直观的问题.以便形象地把握问题所及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l《数学原则概论》车文博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中学数学教育学》章士藻著江苏教育出版社.f31《中学数学教学》安徽省数学学会安徽教育学院
例4.求c;:一十ci:。。的值。
75
2010.
8
万方数据
浅谈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牛菊霞
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甘肃,榆中,730100中国科技纵横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2010(16)
参考文献(3条)
1. 安徽省数学学会 中学数学教学2. 章士藻 中学数学教育学3. 车文博 数学原则概论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kjzh20101606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