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比较伟U度分析
■
◆
离”的公司制企业法人体制下,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行使包括剩余索取权在内的股东权。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贝U由董事会或其他经营人员(如经理)行使。
在非营利组织中。“出资人”(如捐赠人、财政拨款)对于出资的财产不享有对该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经营、管理的权利。非营利组织名义上拥有各种
财产,是财产所有者,而实际管理权和控
文绪武博士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上海200433)
制权由董事及其他管理人员行使。受益人不占有财产,名义上也不享有对该财产的所有权,但他享有作为所有权很重要的一部分权能的剩余索取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受益人是全体公众,剩余索取权的
主体是公众。作为所有者的“出资人”和
用,其方式不是强制力或暴力的使用,而
内容摘要:非营利性组织与营利性的公司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治理理论存在逻辑上的悖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三权分离”、委托一代理关系冲突、激励不相客等特殊问题,使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法制化势在必行。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悖论
离”治理
“三权分
是向他们表达了一种可以听见的“声音”,这种“声音”表达了对个人的关怀,从而保持这种民主体制的社会合法性。如果没有这种可依赖的制度协调过程,政治秩序就会与个人价值观及现实相脱离。如果没有了道德基础。政治秩序就失去了合法性。而为了恢复政治秩序。就需要强力而不是一致同意,从而民主也就不复存在。这种协调不能是偶然的、零星的,必须有一种制度结构。
作为管理者的董事基于非营利组织财产不得分配的约束条件对组织的财产没有剩余索取权。“三权分离”由此产生。“三权分离”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治理较以“两权分离”为基础的公司;台理变得更加复杂。各国实践产生的混乱与大量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件便是最好的佐证。非营利
¨
营利组织通常指政府之外的不以
一卜一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我国也
组织的违法、违规现象在我国也大量存在。
(二)委托一代理关系冲突
代理理论认为,如果关系的双方都是
1广有称之为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
社会团体、独立部门、公民社会或第三部门等。这一概念首先在美国出现,后被广泛使用。各国均有类似的组织,但名称大相径庭,在英国往往称为“慈善组织”和“自愿组织”,法国乃至欧盟有“社会经济组织”等。
治理悖论及比较制度分析
尽管非营利组织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在世界范围内,总体上看不论是学者、法院、立法机构还是政府对它的关注远不如对公司这一营利性实体的关注。对非营利组织的研
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是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为中心。然而。对委托人或代理人来说,想
不费分文就确保代理人将做出按委托人观
点来看的最优决策,一般是不可能的。在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及功能非营利性组织有以下特征非营利性,
指非营利性组织的利润不能分配给所有者
究总体上不仅落后于公司理论,而且也落在了实践的后面。理论研究的欠缺有时还使得非营利组织在实际运作中不知所措。
从非营利组织的宗旨与复杂多样的功能看,对其董事与管理人员的要求理应更高。但几乎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总体上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远远比不上对于公司董事与管理人员的监督,他们在做出有关决定时也无有效的参与,所以,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有效性更低。事实上的悖论就是,非营利组织接受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转移、税收上的优惠待遇、其他补贴、私人捐赠及自愿者的服务,然而,他们所受的责任约束却很少。那么一个“无效治理”的非营利组织怎能很好地实现其宗旨呢?
(一)“三权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前提。在“两权分
大多数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都将
承受实在的监督和签约活动的费用(金钱的和非金钱的)。因为代理人不太可能完全
和管理者,必须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民
间性,即体制上独立于政府,不是政府的一部分;组织性,即组织内部有章程,有规则、负责人及经常性的活动,不同于非正式的、临时性的聚会;公益性,即组织的目的是公益的;自愿性,这一部门包括了构成称之为“市民社会”的所有自愿性组织,从而与政府部门及企业相区别。
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不可低估。例如,有学者认为,非营利组织对美国代议制民主的贡献是关键性的,这体现在三方面:教育人们学习如何自治,劝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与礼貌,协调个人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起到了平衡作用。非营利组织能够约束或阻止政府和企业权力的过度使
以自身行为为委托人服务,所以委托人就
有必要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以阻止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就引起了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自我约束成本以及委托人的福禾U损失。
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以其所在组织的开支追求个人福利或逃避责任当然不符合委
托人的利益。非营利组织的代理关系冲突在这一点上与公司中存在的代理相同,只不过由于利润最大化并非营利组织的“所有者”主要目的的事实加重了这一问题。譬
如,委托人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捐助财物时当然不期望他们的财物用于jE营利组织
宣称的用途之外,捐赠人存在一种利他的
日蟊墨囫D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fi5
万方数据
加,是一个混杂系统,可以把线性的和非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里合可以表现在: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不断线性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应用;而对于的相似是一种广义的相似。即这些方法是融合,交通管理与经济学不断融合,交通管微观交通运输系统来说,则是典型的复以空间、时间、结构、性质等的相似为基理与心理学、历史学、法学、统计学、生态杂系统、具有类组织特性,微观交通运输本点的。这类方法主要包括相似学、全息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不断融合。
商
系统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学、模型理论、比较学、周期学、系统动难以测知的类的组织运作模式,使得传力学等。
统的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可(三)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1.许国志.系统科学【M1.上海:上海以借鉴席酉民提出的“问题导向”基础上的多学科方法
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理查德LJ达夫特,雷蒙德A.诺
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双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该系统伊.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规则的互动耦合机制。
不单单是一个运输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经社.2004
(二)重视应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
济、心理、文化、法律等诸多因素,所以在3.郭菊娥,席酉民.我国管理科学●
方法
管理方法上既要重视自然科学的方法,也
研究的回顾与发展展望.fJl管理工程学
交通运输系统必须重视复杂性科学方要采取社会科学的方法。这种多学科的融
报,2004.118(31
法的应用。复杂系统的管理应该满足四个原则: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与公司相比,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首
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进动机。这些动机由于不会增加他们的收入先是没有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虽然其他方而,复杂性科学的具体理论工具主要是微和福利,所以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激励也面的竞争也有加强的趋势,但这种竞争对于分方程和形式逻辑,除此之外的理论工具就会大大降低。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的利董事行为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它不是最终还包括: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技术、综合益同样也是模糊的。当然,很多人是为公的决定因素。而且,当管理绩效不是基于可集成技术、整体优化技术、计算智能、非共福利而工作,但很多人也在受其所在位观察的标准(如利润多少或股票价格等)时,线性科学、数理逻辑和计算机模拟等。其置所驱动。比如,慈善机构的董事们往往管理才能就不会有效引导董事的良好行为。中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变与组织的建立者有不同的慈善思想。这种反映公司每一个行为的财务分析报告在非营量(名义变量、序变量)的量化(多维尺度、广情况使得传统的代理问题更加复杂,也增利组织中也存在明显不足。在非营利组织也义量化等)、经验概率的确定(从最简单的加了由此而来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
不存在控制权市场,从而董事们无论绩效如指数平滑法、线性回归法、移动平衡法等(三)激励不相容
何,也不会面临接管或代理权争夺的风险。
到非线性回归法,再到新的研究,如数据公司董事行为有效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挖掘、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智能挖掘等)、场与管理人才市场的强有力竞争。提供类似结论及启示
主观概率的改进(知识库、德尔菲法)、案例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之间竞争的存在、公司董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非营利组织研究(典型性调查)和先验信息集成(贝叶斯事为谋取职位和名望的竞争都会促使董事们可以有效地沟通政府和企业、社会之间的公式)等。
勤勉地履行义务。股东作为公司财产的剩余关系,为政府转变职能奠定一定的基础。非以系统自组织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索取者的事实,使得公司股票价格反映公司营利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这一方法论的理论核心是系统的运动、发经营绩效、报酬激励及股东强有力的监督成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展和演化问题,尤其是揭示自然界中大量为可能。公司董事与管理人员通常拥有公司市场失灵、为无利可图的公共事业提供资系统自发形成具有充分组织性的有序结构的股票作为报酬的一部分,从而把他们的收金以及提供不宜由政府介入的公共福利等。的内在机制。这类方法论包括耗散结构理入与公司经营绩效联系起来。股东可以通过因此,它本身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新三论”和超循环股票价格的波动监督公司的绩效,当股东不与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鉴于非营利论等。一般认为,“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科满意公司的绩效时,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和剩组织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治理上存在的学的方法论基础。
余索取者一般会有动力进行监督。股东的投特殊性,把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纳入法制化以非线性科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o『非票选举权、代理权之争及公司收购的潜在风
轨道,采取措施促进其发挥积极作用,防线性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非线险给董事们带来了压力,他们会担b失去在
止其消极作用势在必行。
鼻
性数学系统和自然现象的非线性系统为研公司的职位。股东的投票选举权是更换、振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非线性科学作董事会的持续过程,而代理权之争与公司的方法可以说是实验数学、真实实验和新收购推动董事与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履行义1.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型分析方法的综合,因此更具方法论意义。务。在一个竞争性的管理者市场中,当企业
2.Barbara
K.Bucholtz.Reflections
on
非线性科学主要包括混池理论、分形几何的报酬系统不对管理人员的经营实绣撇出反
theRoleofNonprofitAssociations
in
a
ReD—
理论、非线性数学理论、孤立子理论及非应时,企业将失去管理者,而且越好的管理resentative
Democracy.Cornell
Iournal
of
系统论等。
者走得越早。
LawandPublicPolicy.1998
58青生时代I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8年4期
万方数据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文绪武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商业时代
COMMERCIAL TIMES2008,""(4)0次
参考文献(2条)
1. 王建芹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 2005
2. Barbara K.Bucholtz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Nonprofit Associations in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1998
相似文献(2条)
1.学位论文 陆明远 “社会自主”与“国家主导”的悖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研究 2005
政府在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不同是决定中国非营利组织有别于西方非营利组织的一个基本因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的产物,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时间还比较短,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组织结构、财政状况、人员构成、职能发挥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并构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独特的“官民二重性”。因此,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理论探讨,仅仅局限于“公民社会”理论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理论是不够的,因此,引入其他的分析框架进行补充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引入其他分析框架的目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解释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的政治权力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上对中国非营利组织进行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实施具体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笔者认为现有理论仍然缺少对两个基本问题的解释:首先,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政府主导型”改革,很多改革措施的开展是通过党和政府强力推动的。因此,现有理论忽略了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各项环境背后的根本制度背景进行探讨,即,中国的政治权力系统作为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最为根本的制度支持,在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其次,现实中,应该作为民间力量代表的中国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产生和发展所依托的政府扶持的特殊性,其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中都带有明显的政府意志,具体表现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化”现象,更像是“第二政府”。现有理论一直缺乏对中国非营利组织产生的更为直接、具体原因的分析。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行政化”问题一直都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笔者认为,“行政化”现象正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制度环境影响的体现,“行政化”现象正是引入“国家主义”这一新的分析方法来解释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在现存制度下继续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才是本文所希望解决的根本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国家主义”的分析方法中得到较为合理的解答。
2.学位论文 徐斌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界定:一个经济学分析 2004
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各国的实践表明: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然而由于长期的计划体制束缚,中国文化主要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出现,因此文化产业在半个世纪以来发展缓慢.党的十六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把握其实质性内涵,是实现中国文化事业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的前提.中国学者明确以营利性作为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到底哪些文化产品能够赢利,哪些文化产品不能够赢利,尚缺乏深入地分析.西方学者对企业、政府以及非营利组织存在广泛的讨论,但却少有在文化领域中,结合文化产品的特征加以具体分析的文献.有鉴于此,该文从理论上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要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首先必须知道文化与文化产品是什么,因为文化与文化产品的性质决定其提供方式.作为一种产品,文化不失其一般性——商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文化又具有其特殊性——意识形态性.以公共经济学为指导,该文将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分解为几个方面:外部效应、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难以衡量和价值难以确定等.并且指出外部效应与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构成了文化产品特殊性的主要方面.在此之后,该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文化行业的内涵与外延做了自己的判断.根据对文化产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分析,从一个文化悖论开始,该文引出了文化产品的两种提供方式,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特别指出当一种文化产品由两者共同提供时,以其比重来判断其事业或者产业属性不失为一种方法.随后,该文分别讨论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等.在详细"追究"事业与产业概念的基础上,作者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作了自己的定义.在这里,该文以西方社会研究的三分法为基础,将文化领域划分为企业、政府以及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并进行了相关的评述.在此之后,该文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自差异做了一个比较.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sd200804028.aspx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e5f7293d-a630-4e87-b4d7-9e360094bdef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2日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比较伟U度分析
■
◆
离”的公司制企业法人体制下,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行使包括剩余索取权在内的股东权。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贝U由董事会或其他经营人员(如经理)行使。
在非营利组织中。“出资人”(如捐赠人、财政拨款)对于出资的财产不享有对该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经营、管理的权利。非营利组织名义上拥有各种
财产,是财产所有者,而实际管理权和控
文绪武博士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上海200433)
制权由董事及其他管理人员行使。受益人不占有财产,名义上也不享有对该财产的所有权,但他享有作为所有权很重要的一部分权能的剩余索取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受益人是全体公众,剩余索取权的
主体是公众。作为所有者的“出资人”和
用,其方式不是强制力或暴力的使用,而
内容摘要:非营利性组织与营利性的公司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治理理论存在逻辑上的悖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三权分离”、委托一代理关系冲突、激励不相客等特殊问题,使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法制化势在必行。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悖论
离”治理
“三权分
是向他们表达了一种可以听见的“声音”,这种“声音”表达了对个人的关怀,从而保持这种民主体制的社会合法性。如果没有这种可依赖的制度协调过程,政治秩序就会与个人价值观及现实相脱离。如果没有了道德基础。政治秩序就失去了合法性。而为了恢复政治秩序。就需要强力而不是一致同意,从而民主也就不复存在。这种协调不能是偶然的、零星的,必须有一种制度结构。
作为管理者的董事基于非营利组织财产不得分配的约束条件对组织的财产没有剩余索取权。“三权分离”由此产生。“三权分离”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治理较以“两权分离”为基础的公司;台理变得更加复杂。各国实践产生的混乱与大量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件便是最好的佐证。非营利
¨
营利组织通常指政府之外的不以
一卜一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我国也
组织的违法、违规现象在我国也大量存在。
(二)委托一代理关系冲突
代理理论认为,如果关系的双方都是
1广有称之为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
社会团体、独立部门、公民社会或第三部门等。这一概念首先在美国出现,后被广泛使用。各国均有类似的组织,但名称大相径庭,在英国往往称为“慈善组织”和“自愿组织”,法国乃至欧盟有“社会经济组织”等。
治理悖论及比较制度分析
尽管非营利组织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在世界范围内,总体上看不论是学者、法院、立法机构还是政府对它的关注远不如对公司这一营利性实体的关注。对非营利组织的研
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是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为中心。然而。对委托人或代理人来说,想
不费分文就确保代理人将做出按委托人观
点来看的最优决策,一般是不可能的。在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及功能非营利性组织有以下特征非营利性,
指非营利性组织的利润不能分配给所有者
究总体上不仅落后于公司理论,而且也落在了实践的后面。理论研究的欠缺有时还使得非营利组织在实际运作中不知所措。
从非营利组织的宗旨与复杂多样的功能看,对其董事与管理人员的要求理应更高。但几乎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总体上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远远比不上对于公司董事与管理人员的监督,他们在做出有关决定时也无有效的参与,所以,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有效性更低。事实上的悖论就是,非营利组织接受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转移、税收上的优惠待遇、其他补贴、私人捐赠及自愿者的服务,然而,他们所受的责任约束却很少。那么一个“无效治理”的非营利组织怎能很好地实现其宗旨呢?
(一)“三权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前提。在“两权分
大多数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都将
承受实在的监督和签约活动的费用(金钱的和非金钱的)。因为代理人不太可能完全
和管理者,必须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民
间性,即体制上独立于政府,不是政府的一部分;组织性,即组织内部有章程,有规则、负责人及经常性的活动,不同于非正式的、临时性的聚会;公益性,即组织的目的是公益的;自愿性,这一部门包括了构成称之为“市民社会”的所有自愿性组织,从而与政府部门及企业相区别。
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不可低估。例如,有学者认为,非营利组织对美国代议制民主的贡献是关键性的,这体现在三方面:教育人们学习如何自治,劝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与礼貌,协调个人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起到了平衡作用。非营利组织能够约束或阻止政府和企业权力的过度使
以自身行为为委托人服务,所以委托人就
有必要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以阻止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就引起了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自我约束成本以及委托人的福禾U损失。
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以其所在组织的开支追求个人福利或逃避责任当然不符合委
托人的利益。非营利组织的代理关系冲突在这一点上与公司中存在的代理相同,只不过由于利润最大化并非营利组织的“所有者”主要目的的事实加重了这一问题。譬
如,委托人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捐助财物时当然不期望他们的财物用于jE营利组织
宣称的用途之外,捐赠人存在一种利他的
日蟊墨囫D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fi5
万方数据
加,是一个混杂系统,可以把线性的和非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里合可以表现在: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不断线性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应用;而对于的相似是一种广义的相似。即这些方法是融合,交通管理与经济学不断融合,交通管微观交通运输系统来说,则是典型的复以空间、时间、结构、性质等的相似为基理与心理学、历史学、法学、统计学、生态杂系统、具有类组织特性,微观交通运输本点的。这类方法主要包括相似学、全息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不断融合。
商
系统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学、模型理论、比较学、周期学、系统动难以测知的类的组织运作模式,使得传力学等。
统的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可(三)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1.许国志.系统科学【M1.上海:上海以借鉴席酉民提出的“问题导向”基础上的多学科方法
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理查德LJ达夫特,雷蒙德A.诺
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双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该系统伊.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规则的互动耦合机制。
不单单是一个运输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经社.2004
(二)重视应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
济、心理、文化、法律等诸多因素,所以在3.郭菊娥,席酉民.我国管理科学●
方法
管理方法上既要重视自然科学的方法,也
研究的回顾与发展展望.fJl管理工程学
交通运输系统必须重视复杂性科学方要采取社会科学的方法。这种多学科的融
报,2004.118(31
法的应用。复杂系统的管理应该满足四个原则: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与公司相比,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首
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进动机。这些动机由于不会增加他们的收入先是没有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虽然其他方而,复杂性科学的具体理论工具主要是微和福利,所以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激励也面的竞争也有加强的趋势,但这种竞争对于分方程和形式逻辑,除此之外的理论工具就会大大降低。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的利董事行为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它不是最终还包括: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技术、综合益同样也是模糊的。当然,很多人是为公的决定因素。而且,当管理绩效不是基于可集成技术、整体优化技术、计算智能、非共福利而工作,但很多人也在受其所在位观察的标准(如利润多少或股票价格等)时,线性科学、数理逻辑和计算机模拟等。其置所驱动。比如,慈善机构的董事们往往管理才能就不会有效引导董事的良好行为。中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变与组织的建立者有不同的慈善思想。这种反映公司每一个行为的财务分析报告在非营量(名义变量、序变量)的量化(多维尺度、广情况使得传统的代理问题更加复杂,也增利组织中也存在明显不足。在非营利组织也义量化等)、经验概率的确定(从最简单的加了由此而来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
不存在控制权市场,从而董事们无论绩效如指数平滑法、线性回归法、移动平衡法等(三)激励不相容
何,也不会面临接管或代理权争夺的风险。
到非线性回归法,再到新的研究,如数据公司董事行为有效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挖掘、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智能挖掘等)、场与管理人才市场的强有力竞争。提供类似结论及启示
主观概率的改进(知识库、德尔菲法)、案例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之间竞争的存在、公司董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非营利组织研究(典型性调查)和先验信息集成(贝叶斯事为谋取职位和名望的竞争都会促使董事们可以有效地沟通政府和企业、社会之间的公式)等。
勤勉地履行义务。股东作为公司财产的剩余关系,为政府转变职能奠定一定的基础。非以系统自组织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索取者的事实,使得公司股票价格反映公司营利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这一方法论的理论核心是系统的运动、发经营绩效、报酬激励及股东强有力的监督成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可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展和演化问题,尤其是揭示自然界中大量为可能。公司董事与管理人员通常拥有公司市场失灵、为无利可图的公共事业提供资系统自发形成具有充分组织性的有序结构的股票作为报酬的一部分,从而把他们的收金以及提供不宜由政府介入的公共福利等。的内在机制。这类方法论包括耗散结构理入与公司经营绩效联系起来。股东可以通过因此,它本身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新三论”和超循环股票价格的波动监督公司的绩效,当股东不与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鉴于非营利论等。一般认为,“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科满意公司的绩效时,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和剩组织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治理上存在的学的方法论基础。
余索取者一般会有动力进行监督。股东的投特殊性,把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纳入法制化以非线性科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o『非票选举权、代理权之争及公司收购的潜在风
轨道,采取措施促进其发挥积极作用,防线性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非线险给董事们带来了压力,他们会担b失去在
止其消极作用势在必行。
鼻
性数学系统和自然现象的非线性系统为研公司的职位。股东的投票选举权是更换、振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非线性科学作董事会的持续过程,而代理权之争与公司的方法可以说是实验数学、真实实验和新收购推动董事与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履行义1.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型分析方法的综合,因此更具方法论意义。务。在一个竞争性的管理者市场中,当企业
2.Barbara
K.Bucholtz.Reflections
on
非线性科学主要包括混池理论、分形几何的报酬系统不对管理人员的经营实绣撇出反
theRoleofNonprofitAssociations
in
a
ReD—
理论、非线性数学理论、孤立子理论及非应时,企业将失去管理者,而且越好的管理resentative
Democracy.Cornell
Iournal
of
系统论等。
者走得越早。
LawandPublicPolicy.1998
58青生时代I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8年4期
万方数据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文绪武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商业时代
COMMERCIAL TIMES2008,""(4)0次
参考文献(2条)
1. 王建芹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 2005
2. Barbara K.Bucholtz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Nonprofit Associations in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1998
相似文献(2条)
1.学位论文 陆明远 “社会自主”与“国家主导”的悖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研究 2005
政府在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不同是决定中国非营利组织有别于西方非营利组织的一个基本因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的产物,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时间还比较短,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组织结构、财政状况、人员构成、职能发挥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并构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独特的“官民二重性”。因此,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理论探讨,仅仅局限于“公民社会”理论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理论是不够的,因此,引入其他的分析框架进行补充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引入其他分析框架的目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解释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的政治权力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上对中国非营利组织进行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实施具体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笔者认为现有理论仍然缺少对两个基本问题的解释:首先,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政府主导型”改革,很多改革措施的开展是通过党和政府强力推动的。因此,现有理论忽略了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各项环境背后的根本制度背景进行探讨,即,中国的政治权力系统作为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最为根本的制度支持,在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其次,现实中,应该作为民间力量代表的中国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产生和发展所依托的政府扶持的特殊性,其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中都带有明显的政府意志,具体表现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化”现象,更像是“第二政府”。现有理论一直缺乏对中国非营利组织产生的更为直接、具体原因的分析。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行政化”问题一直都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笔者认为,“行政化”现象正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制度环境影响的体现,“行政化”现象正是引入“国家主义”这一新的分析方法来解释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在现存制度下继续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才是本文所希望解决的根本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国家主义”的分析方法中得到较为合理的解答。
2.学位论文 徐斌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界定:一个经济学分析 2004
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各国的实践表明: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然而由于长期的计划体制束缚,中国文化主要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出现,因此文化产业在半个世纪以来发展缓慢.党的十六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把握其实质性内涵,是实现中国文化事业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的前提.中国学者明确以营利性作为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到底哪些文化产品能够赢利,哪些文化产品不能够赢利,尚缺乏深入地分析.西方学者对企业、政府以及非营利组织存在广泛的讨论,但却少有在文化领域中,结合文化产品的特征加以具体分析的文献.有鉴于此,该文从理论上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要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首先必须知道文化与文化产品是什么,因为文化与文化产品的性质决定其提供方式.作为一种产品,文化不失其一般性——商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文化又具有其特殊性——意识形态性.以公共经济学为指导,该文将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分解为几个方面:外部效应、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难以衡量和价值难以确定等.并且指出外部效应与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构成了文化产品特殊性的主要方面.在此之后,该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文化行业的内涵与外延做了自己的判断.根据对文化产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分析,从一个文化悖论开始,该文引出了文化产品的两种提供方式,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特别指出当一种文化产品由两者共同提供时,以其比重来判断其事业或者产业属性不失为一种方法.随后,该文分别讨论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等.在详细"追究"事业与产业概念的基础上,作者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作了自己的定义.在这里,该文以西方社会研究的三分法为基础,将文化领域划分为企业、政府以及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并进行了相关的评述.在此之后,该文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自差异做了一个比较.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sd200804028.aspx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e5f7293d-a630-4e87-b4d7-9e360094bdef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