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衔接刍议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邹欣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初中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而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给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由于初高中对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对语文语法有淡化、弱化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对目前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衔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意义非凡。
一、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各种语法知识散见于七、八、九年级教材的附录中。
4、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仿句、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都能按中教室的要求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二)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法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教材共有五个模块,课文80篇(课),其中古诗文有32篇(课),占40%,且难度较大。
二、初高中学生学情的比较
1、初中学生学情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占优势。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不强。因此,他们大多能够严格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初中考查的知识以识记为主。在强大的中考压力下,初中语文的学习一般是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所以,对中考不做要求的语法这一块的学习,几乎属于真空状态。这造成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病句修改、语法等题型,基础知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好。
2、高中学生学情
学生进入高一就表现出对语文积累性特点认识不够,对语文的投入比较少;书写不规范,字体不工整;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对一些题型还不适应,如仿写,改病句等;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高中老师抱怨初中老师没有尽到责任,究其实是课标并不要求中考考查语法知识。另外,不少在中考中取得优秀成绩学生,出现了学习语文的茫然、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淡化了语文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语文在他们心目中“沦落”为副科。以前奉行的“多读,多记,多练”的学习法宝似乎不再灵验。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是多么重要。
三、 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衔接的实践
(一)教法的衔接
语法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学习很难对语法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况且语法知识在高考中也没有直接考查的考题,所以造成一些有功利性思想的学生重视度不够。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要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大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情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感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学法的衔接
初高中学生学法上的差异(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综合性的高要求,消化周期的延长等) 要求高中语文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为了适应过去,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高中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
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知识体系的差异(初、高中的跨度太大,人为造成的不衔接) 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并尽量熟悉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了解初中学生对语法的学习状况,制定出新课前关于语法的复习计划,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渗透。做到对高初中语文教材“心中有数”,特别是初中教材上已经安排,但中考不考查相关的语法知识(如词语分类、短语结构、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高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语法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四)心理及思维衔接
语文学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所以现实中学生很难做到对语文的投入“细水长流”。这就要求教师:一是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多一些分层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学好语文语法的信心;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可个别谈心,可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心理差距,对语文语法教学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心理基础;三是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深层激励,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四是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责任,找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让学生走出低谷,重树学好语文语法的信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要追求大语文概念,但大并不排斥精细,它们是看似对立实际统一的两个不同方面。语文教学既然是一门学科,就非得要一种程序性的操作策略作为工具,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种工具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传知识”走向“传方法”,从“师生互动”,走向学生的“独立而可持续”的学习。所以,语文语法的衔接教学,看似小菜一碟,却不容忽视。
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衔接刍议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邹欣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初中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而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给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由于初高中对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对语文语法有淡化、弱化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对目前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衔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意义非凡。
一、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各种语法知识散见于七、八、九年级教材的附录中。
4、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仿句、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都能按中教室的要求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二)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法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教材共有五个模块,课文80篇(课),其中古诗文有32篇(课),占40%,且难度较大。
二、初高中学生学情的比较
1、初中学生学情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占优势。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不强。因此,他们大多能够严格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初中考查的知识以识记为主。在强大的中考压力下,初中语文的学习一般是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所以,对中考不做要求的语法这一块的学习,几乎属于真空状态。这造成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病句修改、语法等题型,基础知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好。
2、高中学生学情
学生进入高一就表现出对语文积累性特点认识不够,对语文的投入比较少;书写不规范,字体不工整;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对一些题型还不适应,如仿写,改病句等;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高中老师抱怨初中老师没有尽到责任,究其实是课标并不要求中考考查语法知识。另外,不少在中考中取得优秀成绩学生,出现了学习语文的茫然、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淡化了语文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语文在他们心目中“沦落”为副科。以前奉行的“多读,多记,多练”的学习法宝似乎不再灵验。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是多么重要。
三、 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衔接的实践
(一)教法的衔接
语法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学习很难对语法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况且语法知识在高考中也没有直接考查的考题,所以造成一些有功利性思想的学生重视度不够。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要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大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情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感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学法的衔接
初高中学生学法上的差异(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综合性的高要求,消化周期的延长等) 要求高中语文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为了适应过去,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高中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
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知识体系的差异(初、高中的跨度太大,人为造成的不衔接) 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并尽量熟悉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了解初中学生对语法的学习状况,制定出新课前关于语法的复习计划,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渗透。做到对高初中语文教材“心中有数”,特别是初中教材上已经安排,但中考不考查相关的语法知识(如词语分类、短语结构、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高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语法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四)心理及思维衔接
语文学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所以现实中学生很难做到对语文的投入“细水长流”。这就要求教师:一是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多一些分层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学好语文语法的信心;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可个别谈心,可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心理差距,对语文语法教学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心理基础;三是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深层激励,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四是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责任,找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让学生走出低谷,重树学好语文语法的信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要追求大语文概念,但大并不排斥精细,它们是看似对立实际统一的两个不同方面。语文教学既然是一门学科,就非得要一种程序性的操作策略作为工具,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种工具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传知识”走向“传方法”,从“师生互动”,走向学生的“独立而可持续”的学习。所以,语文语法的衔接教学,看似小菜一碟,却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