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春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 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 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 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满分:2 分
2.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满分:2 分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因为它是( ) A.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B. 科学之科学
C. 人类思想史上不可逾越的顶峰 D. 包罗万象的科学体系
满分:2 分
4. 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 )
A. 劳动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形式 B. 劳动过程具有的一般性质 C. 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受自然的制约
D. 劳动过程中劳动客体受自然的制约 满分:2 分
5. 实践是指( )
A. 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物质性活动 B. 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 C. 人们自发的本能活动 D. 人们都具有的精神性的活动
满分:2 分
6. 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本质是一种“虚无”。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____。
A. 只承认现象的客观性,否认了本质的客观性 B. 只承认本质的客观性,否认了现象的客观性 C. 既否认了现象的客观性,又否认了本质的客观性 D. 既肯定了感觉的客观性,又肯定了物的客观性 满分:2 分
7. 运动就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空间和位置的变化,这是(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黑格尔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8. 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 )。
A. 某些杰出人物的意志 B.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 满分:2 分
9.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满分:2 分
1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满分:2 分
11.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____。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满分:2 分
12. 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A. 绝对信仰 B. 根本怀疑 C. 坚持和发展 D. 一切照办
满分:2 分
13.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
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满分:2 分
14. 阶级的产生是____。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 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满分:2 分
15. “天行有常,不为尧亡”。这是一种( )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满分:2 分
16.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歌手演唱歌曲 B. 农民收割水稻 C. 球员参加比赛 D. 法官审理案件 满分:2 分
17. 人性决定于( )
A. 先天禀赋 B. 遗传因素 C. 家庭出身
D. 社会实践 满分:2 分
18.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____。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满分:2 分
19. “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用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满分:2 分
21.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满分:2 分
2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满分:2 分
23. 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满分:2 分
24.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满分:2 分
25.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
A. 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 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 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 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满分:2 分
26. 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观点认为意识是( )
A. 纯粹是自然界运动过程的产物 B.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C. 纯粹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 D. 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 满分:2 分
27.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外力的推动 B. 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 C. 事物的内部矛盾 D. 矛盾双方的互相联结
满分:2 分
28.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是( )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关注社会 D. 与时俱进
满分:2 分
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满分:2 分
30. 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
A. 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 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
满分:2 分
31.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____。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拆衷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满分:2 分
32. 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
A. 人们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B. 人们取得产品的方式和多寡 C. 人们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 D.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满分:2 分
33. 任何政治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了( )
A. 权力 B. 地位 C. 名誉 D. 经济利益
满分:2 分
34. 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个事实说明( )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C.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D. 设计构思是工程师头脑自生的。 满分:2 分
35. 新生事物就是( ) A. 新出现的事物
B. 具有新形式的事物 C. 新奇的事物
D.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满分:2 分
36. 科学证明,人脑是( )。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满分:2 分
37.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____。 A. 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 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满分:2 分
38.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____。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满分:2 分
39.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人口生产区别于物质生产的特点有( )
A. 人口生产的周期长
B. 人口生产通过婚姻关系、组织家庭进行 C. 人口生产是为了人类世代延续 D. 人口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 满分:2 分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具有
伟大的意义()。
A. 使社会历史理论科学化 B. 使唯物主义彻底化
C. 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为科学
D. 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满分:2 分
3.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
A. 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 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
C. 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D. 人的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满分:2 分
4. 量变形式基本可分为()。
A. 数量增减引起质变
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上引起的质变
C. 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
D. 数量的积累引起质变
满分:2 分
5.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C.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源
D. 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满分:2 分
6.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C.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源
D. 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满分:2 分
7. 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A. 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
国家统一,氏族不统一
C. 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D. 国家是氏族的最终发展形态
满分:2 分
8.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____。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满分:2 分
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____。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满分:2 分
10. ()是人性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A. 劳动
B. 自然属性
C. 自觉的意识
D. 社会属性
满分:2 分
15春福师《哲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 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 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 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 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满分:2 分
2.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满分:2 分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因为它是( ) A.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B. 科学之科学
C. 人类思想史上不可逾越的顶峰 D. 包罗万象的科学体系
满分:2 分
4. 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 )
A. 劳动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形式 B. 劳动过程具有的一般性质 C. 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受自然的制约
D. 劳动过程中劳动客体受自然的制约 满分:2 分
5. 实践是指( )
A. 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物质性活动 B. 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 C. 人们自发的本能活动 D. 人们都具有的精神性的活动
满分:2 分
6. 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本质是一种“虚无”。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____。
A. 只承认现象的客观性,否认了本质的客观性 B. 只承认本质的客观性,否认了现象的客观性 C. 既否认了现象的客观性,又否认了本质的客观性 D. 既肯定了感觉的客观性,又肯定了物的客观性 满分:2 分
7. 运动就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空间和位置的变化,这是(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黑格尔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8. 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 )。
A. 某些杰出人物的意志 B.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 满分:2 分
9.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满分:2 分
1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满分:2 分
11.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____。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满分:2 分
12. 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A. 绝对信仰 B. 根本怀疑 C. 坚持和发展 D. 一切照办
满分:2 分
13.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
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满分:2 分
14. 阶级的产生是____。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 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满分:2 分
15. “天行有常,不为尧亡”。这是一种( )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满分:2 分
16.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歌手演唱歌曲 B. 农民收割水稻 C. 球员参加比赛 D. 法官审理案件 满分:2 分
17. 人性决定于( )
A. 先天禀赋 B. 遗传因素 C. 家庭出身
D. 社会实践 满分:2 分
18.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____。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满分:2 分
19. “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用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满分:2 分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满分:2 分
21.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满分:2 分
2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满分:2 分
23. 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满分:2 分
24.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满分:2 分
25.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
A. 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 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 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 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满分:2 分
26. 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观点认为意识是( )
A. 纯粹是自然界运动过程的产物 B.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C. 纯粹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 D. 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 满分:2 分
27.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外力的推动 B. 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 C. 事物的内部矛盾 D. 矛盾双方的互相联结
满分:2 分
28.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是( )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关注社会 D. 与时俱进
满分:2 分
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满分:2 分
30. 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
A. 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 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
满分:2 分
31.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____。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拆衷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满分:2 分
32. 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
A. 人们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B. 人们取得产品的方式和多寡 C. 人们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 D.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满分:2 分
33. 任何政治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了( )
A. 权力 B. 地位 C. 名誉 D. 经济利益
满分:2 分
34. 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个事实说明( )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C.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D. 设计构思是工程师头脑自生的。 满分:2 分
35. 新生事物就是( ) A. 新出现的事物
B. 具有新形式的事物 C. 新奇的事物
D.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满分:2 分
36. 科学证明,人脑是( )。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满分:2 分
37.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____。 A. 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 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满分:2 分
38.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____。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满分:2 分
39.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人口生产区别于物质生产的特点有( )
A. 人口生产的周期长
B. 人口生产通过婚姻关系、组织家庭进行 C. 人口生产是为了人类世代延续 D. 人口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 满分:2 分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具有
伟大的意义()。
A. 使社会历史理论科学化 B. 使唯物主义彻底化
C. 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为科学
D. 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满分:2 分
3.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
A. 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 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
C. 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D. 人的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满分:2 分
4. 量变形式基本可分为()。
A. 数量增减引起质变
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上引起的质变
C. 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
D. 数量的积累引起质变
满分:2 分
5.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C.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源
D. 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满分:2 分
6.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C.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源
D. 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满分:2 分
7. 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A. 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
国家统一,氏族不统一
C. 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D. 国家是氏族的最终发展形态
满分:2 分
8.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____。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满分:2 分
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____。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满分:2 分
10. ()是人性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A. 劳动
B. 自然属性
C. 自觉的意识
D. 社会属性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