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

与同学谈地理

预习内容与指导: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一的设计。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1)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提供的四幅照片,并分析照片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各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它们各自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哪些异同?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方”,是指一个地方或区域,“水土”是指该地方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就有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换句话说,某些带有地方或地域色彩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能够折射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是基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提出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改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教材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的例子。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过度砍伐森林等→水土流失→河床加高→河堤加高→河流淤塞、泛滥→失去家园,这说明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最终自毁家园。当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衰落,不仅只有地理原因,还有其他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2.“综合地分析问题”是基于地理的方法论提出的。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有综合的眼光和思路。教材举了一个考虑城市区位因素的例子。教材有意留下了多余的问号,交给学生思考。不同的城市,区位因素可能是不同的。除了教材中指出的因素外,还可以添加其他一些因素,如政治、军事、宗教等(还可以举工厂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的例子)。

3.“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先进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诸方面。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标。这三方面持续发展,都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理学始终围绕着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展开,而协调人地关系的最终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10 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 读图1.1和1.2,明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读图1.3和图1.4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读图1.6、1.7、1.8识记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

4、 读图1.9、1.11识记地球以上的 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二、预习检测(10分钟): 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 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 。

2、地球的表面积是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的

最大的周长是 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

4、在地球以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

圆圈叫 。纬线指示 方向。

5 、 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的纬度为 ,是纬度的起始线。

6.人们规定,全球 为低纬度地区, 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三、概括与提升(8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形状: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

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四、巩固练习(12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下列有关经纬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都相等 B、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下列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示地球南北方向的直线 .B没有地轴,地球无法运动

C.凡是穿过地心且连接地面两点的轴都可以称为地轴

D.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点

3、假设你沿赤道(即地球的最大周长)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

大约需要 年。

A.3.5 B、200 C、10 D、2.2

A、是一个正圆球体 B、是一个扁球体

C、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

第二课时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2 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 经纬网定位的目的、用途。

二、概括与提升(20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1、判断南北纬度的划分方法

2、 确定南北半球

3、确定东西半

4.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必须说清地点经纬度和南北纬度。

四、巩固练习(18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中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D、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2、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 、 ; B 、 .

(2)判断A点所在东西半球: ,B点所在的南北半

球: .

(3)判断A在C的 方向。

(4)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10°E、10°N)、D(130°E、40°N)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2课时)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6 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读图1.4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读图1.18知道地球的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读图1.19知道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依据和寒、温、热三带的气候特点。

二、预习检测(10分钟): 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小时;也就是 。

2、地球不停自转, 也就不断更替。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时 ,而且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 。

3、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围绕 公转,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为 。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 的变化。

4.人们根据各地 ,把地球表面划分为 、 , ,

三、概括与提升(14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定义

方向

周期

自转产生地理现象 1.地球的运动 定义

方向

周期

公转产生地理现象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五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三、概括与提升(14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日、月、年平均气温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年变化: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

气温的分布热带

气温分布规律温带

寒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时左右。

A、2 B、8 C 、14 D、3

2、 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 里的 测得的。

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

4、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与同学谈地理

预习内容与指导: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一的设计。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1)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提供的四幅照片,并分析照片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各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它们各自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哪些异同?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方”,是指一个地方或区域,“水土”是指该地方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就有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换句话说,某些带有地方或地域色彩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能够折射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是基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提出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改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教材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的例子。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过度砍伐森林等→水土流失→河床加高→河堤加高→河流淤塞、泛滥→失去家园,这说明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最终自毁家园。当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衰落,不仅只有地理原因,还有其他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2.“综合地分析问题”是基于地理的方法论提出的。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有综合的眼光和思路。教材举了一个考虑城市区位因素的例子。教材有意留下了多余的问号,交给学生思考。不同的城市,区位因素可能是不同的。除了教材中指出的因素外,还可以添加其他一些因素,如政治、军事、宗教等(还可以举工厂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的例子)。

3.“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先进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诸方面。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标。这三方面持续发展,都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理学始终围绕着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展开,而协调人地关系的最终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10 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 读图1.1和1.2,明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读图1.3和图1.4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读图1.6、1.7、1.8识记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

4、 读图1.9、1.11识记地球以上的 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二、预习检测(10分钟): 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 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 。

2、地球的表面积是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的

最大的周长是 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

4、在地球以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

圆圈叫 。纬线指示 方向。

5 、 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的纬度为 ,是纬度的起始线。

6.人们规定,全球 为低纬度地区, 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三、概括与提升(8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形状: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

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四、巩固练习(12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下列有关经纬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都相等 B、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下列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示地球南北方向的直线 .B没有地轴,地球无法运动

C.凡是穿过地心且连接地面两点的轴都可以称为地轴

D.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点

3、假设你沿赤道(即地球的最大周长)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

大约需要 年。

A.3.5 B、200 C、10 D、2.2

A、是一个正圆球体 B、是一个扁球体

C、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

第二课时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2 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 经纬网定位的目的、用途。

二、概括与提升(20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1、判断南北纬度的划分方法

2、 确定南北半球

3、确定东西半

4.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必须说清地点经纬度和南北纬度。

四、巩固练习(18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中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D、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2、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 、 ; B 、 .

(2)判断A点所在东西半球: ,B点所在的南北半

球: .

(3)判断A在C的 方向。

(4)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10°E、10°N)、D(130°E、40°N)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2课时)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6 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读图1.4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读图1.18知道地球的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读图1.19知道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依据和寒、温、热三带的气候特点。

二、预习检测(10分钟): 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小时;也就是 。

2、地球不停自转, 也就不断更替。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时 ,而且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 。

3、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围绕 公转,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为 。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 的变化。

4.人们根据各地 ,把地球表面划分为 、 , ,

三、概括与提升(14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定义

方向

周期

自转产生地理现象 1.地球的运动 定义

方向

周期

公转产生地理现象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五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三、概括与提升(14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日、月、年平均气温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年变化: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

气温的分布热带

气温分布规律温带

寒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时左右。

A、2 B、8 C 、14 D、3

2、 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 里的 测得的。

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

4、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相关文章

  • [地理教育]"学研堂"栏目期刊审稿进度表
  • 期刊审稿进度表 (请提前审稿进度 4 个月投稿,以节为单位) 期数 初 中 高 中 (本表以人教版为例, 其它版 (本表以人教版为例, 其它版本参照 本参照此进度) 此进度) 1 7 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8 年级下册 第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三峡]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 三峡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1)不见曦( )月 (2)沿溯( )阻绝 .. (3)素湍( )绿潭 (4)飞漱( )其间 .. (5)高猿长啸( ) (6)属( )引凄异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夏水襄陵__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1新人教版
  •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 ...查看


  • 七上地理_第一章堂达标题_湘教版
  •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A 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 A. 我国新疆生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B.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 C. 近代中国人何时站起来了 D.昔日的海洋如 ...查看


  • 新人教版_2014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安排,八年级下期期末进行地理中考.八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八年级学生既无较重的学习负担,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难管.在地理学习方面 ...查看


  •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辽阔的疆域
  • §1.1辽阔的疆域 一.自学内容:国土辽阔 二.自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陆地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频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记住我国的临海.岛屿 3.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 第一章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②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①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运用有关数据计算人口密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麦积区石佛中学:潘灵仙 每次的考试都是全面灵活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正确分析判断地球上所存在和发生的事物,也是检测学生最近学生情况的方式:通过试题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地理教学.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