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之历史比较语言学[1]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 )、德国的格里姆(J·Grimm )和葆扑(F·Bopp )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 格里姆定律" (Grimm's Law)。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维尔纳(K·Verner )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 格里姆定律" 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 维尔纳定律" ,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

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 构拟" 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这一理论的弱点是只考虑语言的分化,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统一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来他的学生施密特(J·Schmidt )用" 波浪说" 对此作了修正。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 新语法学派" 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 )和布鲁克曼(K·Brugmann ),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前面提到的" 维尔纳定律" 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 类推" 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丰富

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比较,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谱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 )、德国的格里姆(J·Grimm )和葆扑(F·Bopp )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 格里姆定律" (Grimm's Law)。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维尔纳(K·Verner )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 格里姆定律" 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 维尔纳定律" ,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

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 构拟" 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这一理论的弱点是只考虑语言的分化,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统一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来他的学生施密特(J·Schmidt )用" 波浪说" 对此作了修正。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 新语法学派" 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 )和布鲁克曼(K·Brugmann ),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前面提到的" 维尔纳定律" 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 类推" 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丰富

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比较,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谱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章

  • 中国译学研究
  • 中西译学研究 谢思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开始翻译的科学理论化进程:中国自八十年代后期,译学研究突飞猛进:整体上,中西方缺乏译学研究的双边交叉和互补.本文分析了,中西译学研究的现状,提出 ...查看


  • 研究和探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
  • 摘 要:当代的西方哲学并不单指"当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思路和产品特性时代",同时也是当代社会的发展的情况和全球的发展的相应状况的反应的理论.而且其所研究的范畴也逐渐从科学和人类的"双方面"的科学,逐 ...查看


  • 结构语言学述评
  • 结构主义语言学述评 摘要:索绪尔"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和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孤立的,只对个别字词.字音进行分散研究的"原子主义"观点.结构主义语言学在20世纪语言学 ...查看


  • 20世纪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演进
  • 20世纪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演进 李德元 王鹏 提 要 本文力图通过对20世纪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演进的梳理,凸显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的知识谱系.理论架构和学术场景,以期帮助人们了解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20世纪 西方 ...查看


  • 西方主要语言学流派
  • 西方语言学主要流派 发布时间: 2006-1-16 18:14:31 被阅览数: 2018 次 来源: 本站原创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西方语言学主要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 2.结构主义语言学 3.生成语言学 一 ...查看


  •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2学时 周学时数:2节/周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选修 开课(系)院:外国语学院 执笔人:姜兆梓 审核人:邵长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l ...查看


  • 中国符号学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_李幼蒸
  • 文艺理论研究 2009年第3期 中国符号学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 李幼蒸 摘 要:本文指出, 一般符号学或理论符号学, 并非是某种"元符号学"或"符号学哲学", 它本身可视作在 "符号学&q ...查看


  •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中国30年
  • 作者:陈建华耿海英 学习与探索 2010年01期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从最初作为清算极"左"文艺思潮,冲破"文艺从属于政治"观念束缚的一支重要力量,到80年代中期文艺批评界&qu ...查看


  • 实证主义PPT资料
  • 实证主义的影响 1 对定量型研究的影响 定量型研究以数据为基础,用数字进行论证,其哲学取向是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借鉴,在很多领域移植了定量型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形成了一种确立的研究范式. 西方社会学家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坚持由孔德和迪尔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