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
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
发生的历史联系上。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
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其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
的衰落。
农民阶级虽然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农民起义有其理由和正义性,“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这就是农民起义的胆量和气魄,也体现了其动机和理想追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的矛头是清政府,规模最大,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扫荡大半个中国,
规模大,历时长,影响深远,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清朝的统治秩序进
行了空前猛烈的扫荡,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在太平天国攻克之区,“官宦人家,呼之为妖
头,杀之必尽”,经过太平天国的打击,清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削弱,同时也促使清统治集团
分化,催生了洋务派。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
气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对外
国殖民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国建立独立、平等、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坚持民族尊
严,维护主权完整,严禁鸦片,根本上否定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们英勇
顽强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
阻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企图的作用。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
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
有显著的影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就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以洪秀全为
榜样,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此外太平天国还主张对外开放,表示愿意与各国友好交往,发展正当的外交、外贸关系;
赞成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洪秀全表示赞成,在“兴舟辑之利”,“兴器四技
艺”,“兴银行”,“兴宝藏”等旁都批了“钦定此策是也”,“此策是也”等,表明太平天国的
领袖们思想深处是有接受资本主义的要求的,尽管这种思想倾向很微弱,还不可能左右当时
的历史进程。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中外反革命势
力相结合,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了农民革命。洪仁玕牺牲前也认识到这
点,他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独可长久支持”
其实,内因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因为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太平在国利用宗教发动起义,在初期起了重大作用,但宗教是对世界歪曲的反映,它最
终会麻痹革命者的斗志。宗教为洪秀全罗致了不少狂热的信徒,不惜牺牲一切以从,但在后
期,他陷入宗教迷信不能自拔,他强调诸事均有天父、天兄作主担当,太平一统即将到来。
但何以久久未能实现,屡屡丧师失地?不惟一般人不再盲从,甚而他的高级将领的信心亦生
动摇。而他本人似乎反陷溺愈深,极力使自己神化,一心依赖神力,忽视现实,失去理智,
无异自愚。
第二,太平天国领导未能制定一套适合时宜的政策、策略和革命纲领,不能形成革
命的大联合。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改革方案,但前者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实际,都无法付诸实践。太平天国利用宗教对传统
文化予以严厉批判(捣偶像,折孔子牌位,焚书),使本土文化严重扭曲,激起知识分子的
反目。曾国藩书《讨粤檄文》,打出卫道的旗帜,许多读书人加入湘军。
第三,太平天国领袖在军事策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去消灭清王朝的
有生军事力量,最后反而被清军各个击破。
太平军出广西,越湖南,攻武汉,取金陵,威震中外,军队达百万之众,此时应全
力北上进攻北京。可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却陶醉于初步取得的胜利,对彼己力量对比
作了错误的估计,并没有集中全力去消灭清朝的有生军事力量,而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
作出了不符合客观条件的既北伐又西征的战略决策,在无法实施战略协同的两个方向同
时出击,结果北伐军全部覆灭,西征军也付出重大代价,坐失了消灭清王朝的有利时机
和战略上的主动权。太平军的军事失误还有:兵力分散,各自为战,缺乏集中统一的指
挥;偏重于城市攻防战,忽视在机动作战中大量歼敌有生力量;忽视军队的提高与巩固
工作;后期又困守天京坐待失败。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既不认真研究敌人,也不努力提高
自己的战略修养,以致战略指导上逊于敌人,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建立政权后,领导集团的腐败日益严重。如确立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大兴土
木,追求腐朽生活方式;任人唯亲,滥封王爵等等。这说明太平天国领袖封建等级思想、宗
派思想的严重性,奢侈腐化、贪图享受以及追求个人权力,最终导致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
和严重分裂。一位英国人说,南京无丝毫兴盛气象,绝不为人民设想,专恃劫掠为生,而又
十分腐化,吸食鸦片及饮酒、赌博之风盛行。执掌朝政的蒙得恩,就是一个烟瘾极大的人。
天京内讧后,洪氏兄弟首先封王,其次为陈玉成、李秀成,至1861年前期,仍仅十人左右。
此后愈封愈滥,多至二千七百余人。当时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各王拥兵自重,
称霸一方,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挥军旅的局面。
太平天国是中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
从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十四年的时间就
覆灭了,这引起后人无尽的深思。
那就是腐败。从中也可以得出另一个启示,
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
命运动,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局限性,其政权制度并没有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想。
太平天国的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
度必判尊严”,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舆马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要受到严惩。官
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轿,
东王乘四十八人大轿,连基层小官两司马也乘四人抬轿。诸王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所有官
民都必须回避或跪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倘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严
惩。与领导人的严重腐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太平天国在所占地区实行的是一种近于严酷的
统治管理,其特点是把军事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广到民间、社会,其社会结构是以军事组织
为核心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一元化。
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在县以下的地方,其基层组织单位是
“两”,每25家为一“两”,由“两司马”管理。两司马之上设有卒长、旅帅、师帅、军
帅、监军、总制等官职,总制管一郡,相当于清朝统治时期的府。一个县约分五军,一军
13156家,每家出一人为伍卒,组成一军,寓兵于农,“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
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由于土地归公,所以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自留口粮外,
一律都要上缴,由两司马支配,甚至农民的生活也要受两司马的监督和支配。这种政策遭到
农民的强烈抵制,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前期封王表 对联:
杨秀清 落后不知下落。 天
南王七千岁, 以
罪诛,爵除。 胡
以晃 子胡万胜袭爵,称幼豫王七千岁。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巨额赔款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各地群众反抗斗争风起云
涌。-----阶级矛盾的激化,还有就是自然灾害的严重
③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理论基础: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
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
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
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组织准备: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
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
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
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
心。创立拜上帝会,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改造与利用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时间:1853年冬 洪秀全
2、内容
(1)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
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圣库制度
(2)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3、目的 :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即“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4、评价
(1)性质: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2)积极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
想结晶,调动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积极性。
(3)消极: 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从根本上说,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个平均主义的方
案一旦实施,就是将小私有、小生产、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完美的方式而将其固定化,
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具有落后性;同时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在
实践中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三、颁布《资政新篇》
(1)时间、作者: 1859年、洪仁轩
(2)内容 :
①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文教:开设新式学堂等。
4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
(3)评价:
①积极: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②局限:但它不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异同: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 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失败的积极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②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4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止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 ○
5扫荡了清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
教训: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资料:“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
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回答:①材料中的“妖”指的是什么?
指清王朝
②“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上原因,是由于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
战争。
北伐、西征和天京保卫战
名 称 北 伐 西 征 天京保卫战 时 间
目 的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断绝清政府财源,
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主要将领 林凤祥,李开芳 敕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意 义
打乱围攻天京计划 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地 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
区,巩固天京大本营 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
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
发生的历史联系上。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
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其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
的衰落。
农民阶级虽然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农民起义有其理由和正义性,“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这就是农民起义的胆量和气魄,也体现了其动机和理想追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的矛头是清政府,规模最大,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扫荡大半个中国,
规模大,历时长,影响深远,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清朝的统治秩序进
行了空前猛烈的扫荡,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在太平天国攻克之区,“官宦人家,呼之为妖
头,杀之必尽”,经过太平天国的打击,清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削弱,同时也促使清统治集团
分化,催生了洋务派。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
气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对外
国殖民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国建立独立、平等、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坚持民族尊
严,维护主权完整,严禁鸦片,根本上否定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们英勇
顽强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
阻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企图的作用。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
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
有显著的影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就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以洪秀全为
榜样,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此外太平天国还主张对外开放,表示愿意与各国友好交往,发展正当的外交、外贸关系;
赞成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洪秀全表示赞成,在“兴舟辑之利”,“兴器四技
艺”,“兴银行”,“兴宝藏”等旁都批了“钦定此策是也”,“此策是也”等,表明太平天国的
领袖们思想深处是有接受资本主义的要求的,尽管这种思想倾向很微弱,还不可能左右当时
的历史进程。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中外反革命势
力相结合,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了农民革命。洪仁玕牺牲前也认识到这
点,他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独可长久支持”
其实,内因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因为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太平在国利用宗教发动起义,在初期起了重大作用,但宗教是对世界歪曲的反映,它最
终会麻痹革命者的斗志。宗教为洪秀全罗致了不少狂热的信徒,不惜牺牲一切以从,但在后
期,他陷入宗教迷信不能自拔,他强调诸事均有天父、天兄作主担当,太平一统即将到来。
但何以久久未能实现,屡屡丧师失地?不惟一般人不再盲从,甚而他的高级将领的信心亦生
动摇。而他本人似乎反陷溺愈深,极力使自己神化,一心依赖神力,忽视现实,失去理智,
无异自愚。
第二,太平天国领导未能制定一套适合时宜的政策、策略和革命纲领,不能形成革
命的大联合。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改革方案,但前者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实际,都无法付诸实践。太平天国利用宗教对传统
文化予以严厉批判(捣偶像,折孔子牌位,焚书),使本土文化严重扭曲,激起知识分子的
反目。曾国藩书《讨粤檄文》,打出卫道的旗帜,许多读书人加入湘军。
第三,太平天国领袖在军事策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去消灭清王朝的
有生军事力量,最后反而被清军各个击破。
太平军出广西,越湖南,攻武汉,取金陵,威震中外,军队达百万之众,此时应全
力北上进攻北京。可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却陶醉于初步取得的胜利,对彼己力量对比
作了错误的估计,并没有集中全力去消灭清朝的有生军事力量,而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
作出了不符合客观条件的既北伐又西征的战略决策,在无法实施战略协同的两个方向同
时出击,结果北伐军全部覆灭,西征军也付出重大代价,坐失了消灭清王朝的有利时机
和战略上的主动权。太平军的军事失误还有:兵力分散,各自为战,缺乏集中统一的指
挥;偏重于城市攻防战,忽视在机动作战中大量歼敌有生力量;忽视军队的提高与巩固
工作;后期又困守天京坐待失败。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既不认真研究敌人,也不努力提高
自己的战略修养,以致战略指导上逊于敌人,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建立政权后,领导集团的腐败日益严重。如确立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大兴土
木,追求腐朽生活方式;任人唯亲,滥封王爵等等。这说明太平天国领袖封建等级思想、宗
派思想的严重性,奢侈腐化、贪图享受以及追求个人权力,最终导致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
和严重分裂。一位英国人说,南京无丝毫兴盛气象,绝不为人民设想,专恃劫掠为生,而又
十分腐化,吸食鸦片及饮酒、赌博之风盛行。执掌朝政的蒙得恩,就是一个烟瘾极大的人。
天京内讧后,洪氏兄弟首先封王,其次为陈玉成、李秀成,至1861年前期,仍仅十人左右。
此后愈封愈滥,多至二千七百余人。当时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各王拥兵自重,
称霸一方,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挥军旅的局面。
太平天国是中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
从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十四年的时间就
覆灭了,这引起后人无尽的深思。
那就是腐败。从中也可以得出另一个启示,
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
命运动,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局限性,其政权制度并没有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想。
太平天国的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
度必判尊严”,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舆马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要受到严惩。官
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轿,
东王乘四十八人大轿,连基层小官两司马也乘四人抬轿。诸王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所有官
民都必须回避或跪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倘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严
惩。与领导人的严重腐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太平天国在所占地区实行的是一种近于严酷的
统治管理,其特点是把军事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广到民间、社会,其社会结构是以军事组织
为核心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一元化。
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在县以下的地方,其基层组织单位是
“两”,每25家为一“两”,由“两司马”管理。两司马之上设有卒长、旅帅、师帅、军
帅、监军、总制等官职,总制管一郡,相当于清朝统治时期的府。一个县约分五军,一军
13156家,每家出一人为伍卒,组成一军,寓兵于农,“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
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由于土地归公,所以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自留口粮外,
一律都要上缴,由两司马支配,甚至农民的生活也要受两司马的监督和支配。这种政策遭到
农民的强烈抵制,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前期封王表 对联:
杨秀清 落后不知下落。 天
南王七千岁, 以
罪诛,爵除。 胡
以晃 子胡万胜袭爵,称幼豫王七千岁。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巨额赔款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各地群众反抗斗争风起云
涌。-----阶级矛盾的激化,还有就是自然灾害的严重
③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理论基础: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
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
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
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组织准备: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
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
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
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
心。创立拜上帝会,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改造与利用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时间:1853年冬 洪秀全
2、内容
(1)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
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圣库制度
(2)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3、目的 :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即“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4、评价
(1)性质: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2)积极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
想结晶,调动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积极性。
(3)消极: 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从根本上说,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个平均主义的方
案一旦实施,就是将小私有、小生产、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完美的方式而将其固定化,
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具有落后性;同时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在
实践中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三、颁布《资政新篇》
(1)时间、作者: 1859年、洪仁轩
(2)内容 :
①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文教:开设新式学堂等。
4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
(3)评价:
①积极: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②局限:但它不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异同: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 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失败的积极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②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4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止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 ○
5扫荡了清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
教训: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资料:“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
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回答:①材料中的“妖”指的是什么?
指清王朝
②“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上原因,是由于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
战争。
北伐、西征和天京保卫战
名 称 北 伐 西 征 天京保卫战 时 间
目 的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断绝清政府财源,
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主要将领 林凤祥,李开芳 敕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意 义
打乱围攻天京计划 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地 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
区,巩固天京大本营 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