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语文教材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3、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答: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4、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5、你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请作简要作答。
答: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它们的情味,非靠语感不可。
二、论述题
1、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
答题思路:首先回答要点,其次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
要点: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联系实践:主要谈自己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答题思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
答题要点:
第一、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第二、 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独体字的构字率很高,是小学生以后认识合体字的基本“部件”,所以对独体字的字形教学要作细致的指导,认清笔画笔顺,掌握笔顺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认合体字时,就要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的独体字按部件分析字形,这样,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字形的习惯,还简化了识记字形的心理过程,便于记忆,也节省教学时间。
第三、 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
第四、 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第五、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第六、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4、结合你的教学经验,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答题思路:回答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要点,同时将教学实例穿插其中。
要点:一、实施自主学习,鼓励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推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成一种团队精神。三、倡导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主张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军,谁该记头功?”初步阅读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归黄盖。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黄盖的功劳来,记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黄盖的功能都与周瑜有关,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周瑜的功劳,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习一致的看法是赤壁之战周瑜、黄盖都立了大功。
三、分析题
①该阅读课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探究性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首先是教师让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不仅首先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亲自体验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②评价略。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学策略也发生着变化。教材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所以特别要发扬语文的人文性。
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
倡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同样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教学的开放,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2
作文训练计划:
2004年秋学期六年级作文授课计划
一、本学年的总体要求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句、叹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作文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课文,共安排了7课,各课的训练内容及要求如下:
1、写一则报道新闻的板报稿。
2、根据采访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3、写一篇介绍苹果的习作。
4、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5、写一篇以《菊花》为题的习作。
6、改写《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7、写一篇记事的习作。
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措施,从而让学生获得了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
三、班级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态度、兴趣、习惯等)
通过作文情况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文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乱写一气,错别字连篇,记叙文中心不突出,趋向于记流水帐,学生怕写作文,怕思考,也苦于无材料。平时摘录的优美句段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
其次,学生作文两极分化严重,好学生态度端正,能自觉收集积累材料,而基础差的学生连基本的记叙文也没掌握,表达很不完整。
总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及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四、具体措施:
(包括作文教学、读写结合、课外阅读辅导、作文辅助训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复述故事、演讲、讲故事等。
2、落实一些背诵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并及时检查效果。
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新闻记者一些课外书,并做好摘记工作,丰富语汇适时做好交流。
4、抓好作文、日记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小组评价及修改建议:(略)
参加讨论人员:
XXX 、XXX 、XXX 、…………
小组评价执笔人:XXX
2005年11月30日
作业3
一、简答题
1、 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各呈现出什么年龄特征。
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即主要依赖事务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他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思维,而不是主要依靠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和抽象趋向平衡,即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他们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
2、 如何理解口语交际的含义?
按照运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我们可以将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烟雨”,“口语交际”中的“口语”指“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指一个人的发音器官能发出某种声音,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类。言语交际是人际交际最基本的形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言语交际有四种基本类型,即人的内向交际,人际交际,群体交际,大众传播。狭义的言语交际指的是人际交际。按照信息传递方式,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口语交际即口头言语交际,指的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
3、 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是什么?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因此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另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 ,因此,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也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
4、 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第一,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第二,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第三,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第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5、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的作用;具有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
二、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答题思路:回答两个要点及相关内容,并将实际教学的做法穿插其中。
要点:第一,激发社会性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概括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七个层次的需要,并认为只有首先满足生理的需要,才能去发展安全需要及其他更高一级的需要。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第二,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按照活动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不能先提出目的,再激发他们动机,而首先必须把作文变成一项由动机支配的活动,并通过两个基本动作——产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自然地达到各项教学目的。为了实施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一是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说)成篇的文章,因为能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二是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
2、 举例论证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并举例。
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说出语法正确的完整的话来。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话语主旨,推断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采用多效策略,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
从以上对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的分析,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和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由着重要的意义。
3、 你如何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请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
一、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在教学《传说》,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家乡美丽的传说,对家乡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交谈、了解了更多的家乡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三、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4、 根据你的实践经验,应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策略?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时,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理解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要点: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视为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的理念,并倡导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反映了我国对小学语文学习教学评价认识水平的提升,同时开拓了语文教学评价实践研究的新领域。
三、分析题
答题思路:回答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要点,然后从主题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个人评论。
要点: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三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其二,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其三,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其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
评论:主要评论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是否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如何体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一定的主题,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语言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旨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该活动方案中,能根据《这就是我》这一主题确定适当的活动目标,明确该活动要达到的要求。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选择三项内容: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竞选干部及各门学科课代表、小记者面试等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风采。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展示自己的特点。活动准备计划比较完整、全面。
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活动。交流时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达的机会。选举组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我认为在准备在“小记者”的环节中,可以以表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填写,这样更加让大家清楚每个学生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结构 C 课程性质 D 课程管理
2.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 )
A18%—20% B20% —22% C23%—25% D26%
3. 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个维度是( C )
A 知识、能力、方法 B知识、过程、价值观
C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
4.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分别是阶段目标和( D )
A 年目标 B月目标 C周目标 D总目标
5. 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D )
A 2万字 B 3万字 C 4万字 D 5万字
6. 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A )
A 2500个 B 2300个 C 2100个 D 2000个以下
7. 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 C )
A 5次左右B10次左右 C 16次左右 D 20次左右
8.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 C )
A 1500个 B2500个 C 3000个 D 3500个
9. 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 C )
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B 300字的习作 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0. 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方法,被称为( B ) A 实物演示法 B 情境图示法 C 情感激发法 D媒体辅助法
11.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D )
A 70万字 B80万字 C 90万字 D 100万字
12.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是( B )
A 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B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C 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 D 让学生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13.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创设写作情境,一是参与活动,二是( D )
A 重视交流 B 再现生活 C 奇思妙想 D 角色体验
14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 D )
A 模式化的学习 B 标准化的学习 C 结论式的知识掌握 D 学生全员参与与全程体验
15.“观察—表达”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 A )
A 低年级 B 高年级 C 二年级和五年级 D 四年级和六年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从几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几个方面是(BCDE )
A教学手段 B识字与写字 C阅读 D写作 E口语交际
17. 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辩论时,教师应该(BCDE )
A抓共同处 B抓有疑处 C 抓分歧处 D抓关键处 E抓矛盾处
18. 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与以下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ABCDE )
A 时代化 B 互动化 C 基础性 D 生活化 E连贯性
19. 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包括(ACDE )
A 网上游戏 B 观察现实生活 C 专题研究 D 发表习作 E远程交流
20. 改革语文考试是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可以包括(ABCDE )
A 题型的开放 B 命题的开放 C 多套试题 D 允许多次考试 E自主展示学习成果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误,对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21.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将来实现汉语拼音化打下基础。( X )
22. 工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X )
23. 语文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应着重让学生掌握系统和完整的知识。 ( X )
24.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 X )
25.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文体意识。 ( X )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创设自主阅读的过程?
答: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
2、简述写作教学中如何强调“真情实感”?
答:在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学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言之有物,写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学会 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求他们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这些都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和文风。
3、简述在口语交际中拓展交流渠道的措施?
答: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
5、简述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实现美育?
答:美育和写字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字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美”贯穿于写字教学的全过程:1、在指导中发现美;2、在临摹中实践美;3、在讲评中鉴赏美。总之,在写字教学中应重视美育,这样学生自然能写出一手正确、端正、美观的字来。
6、简述写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培养习惯;2、加强指导(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7、简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课程标准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9、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
答:1、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连环识字等。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探究识字等等。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2、试论述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
答: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老师们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创造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1、形象化,包括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通过活动,使学生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3、情境化,能使单调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有情趣,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包括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语文教材本身就取村于自然,取材于生活,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联合。在拼音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论述口语交际的策略优化?
答:1、创设情境,激情交际兴趣。情境创设的方法有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绘制图画制作道具等等;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创高多个连贯的互动情景;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论述习作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从四方面着手:1、适当降低要求;2、少写命题作文;3、鼓励写想象文;4、大胆创作,自由抒情。(二)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1、指导观察生活;2、开展种类活动;3、进行广泛阅读。(三)弘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1、多写放胆作文;2、多奇思妙想。(四)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1、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2、再现生活情境;3、开放写作空间;4、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老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5、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的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五)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1、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2、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
5、论述阅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更新教学理念: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2、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二)培养阅读能力:1、加强朗读和诵读;2、强化体验,注重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拔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3、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三)创设自主阅读过程: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
一、新世纪的到来给现代语文教育带来哪些新启示?(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
1、信息化时代确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信息,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2、经济全球化启示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具备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态度。具备与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即文明相处,合作共事,尊重、理解与宽容,沟通、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规则与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地球村民所必需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重视热爱自己的母语,提高多民族的语文素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个性化引起语文教育多角度的思考,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确定了语文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个性化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前提(?)。
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
1、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10页- 12页)
答:课程改革有六项改革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在这些目标中,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关键性的改革。其他几项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要求课程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而协调的发展。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课程评价还要能够促进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改善,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实行的三级管理也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从各方面看出,准确把握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的关键。
2、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13页--14页)
答:文化熏陶,发展语言,启迪智慧,价值导向,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答: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
一、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新特点?(25页--27页四点)
答:1、人文性:(1)重视语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受到优秀的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应该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3)、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2、实践性:(1)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听说读写、搜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语感);(2)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3、生活化:《语文课标》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中的语文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强调在生活中的习得和积累。
4、民族化:汉语言是最奇妙的文字,汉语特别具有灵性。热爱祖国语言从热爱汉字、汉语言开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极富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科学、高效,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力的学习方式。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能进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最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5.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就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
一、新课程目标体系:
1、按九年一贯制在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2、阶段目标的结构分五大板块 ---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形成五大板块。3、设计依据: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四个学段是纵向结构,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是横向结构,构成纵横交织的平面系统。三维目标的交融使这个平面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37页---38页1、三个维度的内容2、三个维度在具体教学中体现)
答: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也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标准中是有机融合的。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琐化,是不足取的。五个板块中的目标,不把知识和能力分开,有许多目标都是整合在一起。如:第三学段“阅读”部
分的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领悟、了解了知识又能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而“领悟”、“了解”既是学习的过程,也能体现掌握知识的能力。第二,过程与方法的意义: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有些用描述的方法展现。如: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习作”部分目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有哪些调整?(42页3条)
答:不再要求直呼音节;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熟记,不要背诵;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
2、从教学策略方面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新的思考?(42页6条)
(1)时间上更灵活,可先学拼音后识字,也可以先学一段时间的字,再学拼音,起止时间不作统一规定;(2)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语境;(3)应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4)应与识字教学相结合;(5)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识字、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6)应考虑本地方言特点,明确难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教学策略更优化)
3、在课改中教师们根据新标准要求,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1)形象化: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拍手记忆法、做拼音头饰等,游戏还有找朋友、贴膏药、打扑克、找地雷等;(3)情境化: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重联合: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 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七章:识字写字教学的对比
1、识字、写字教学的地位是什么?
新课标更加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2、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52页3条)
(1)重视兴趣习惯的养成,围绕三个维度目标提出符合语文学习和儿童识字规律的目标,特别强调兴趣和习惯的培养;(2)“识”、“写”要求分开,识写分开符合语言学习的学习规律重在运用,减轻了过去识字“四全”的的繁、难、累;(3)低年级识字“多认少写”,多认少写,减轻负担,尽快凭借汉字阅读,同时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3、小学识字教学策略有哪些优化方法?
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识字,是最好的选择。(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儿歌识字(碧)、字谜识字(告、喜)、形象识字(看、影、疑)、游戏识字、连环识字;(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识字与生活结合、自己“造”字“品”)、合作识字(同方合作、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合作)、探究识字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的过程中找规律,培养识字能力(笔)。(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要拓宽识字渠道,力求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用并举,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生活处处皆语文,自制卡片课堂交流、展示,(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的方法。
4、请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试举出识字学词学句的案例?( 56页案例)
以“品”字为例:(1)你能写出几个“品”字结构的字;(2)它们的意思是与什么有关;(3)你能不能造一两个“品”结构的字,再从字典中去查一查,看古人造有这个字没有。
5、写字教学要求:(1)培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词语。(2)加强指导,指导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自评、互评、点评)。(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提高审美感受力;指导读贴,体会规律特点间架笔画,运笔特点,部件上的各种形神特点;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第八章:阅读教学的对比
1、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68页三3条)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首先体现在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没有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就不是个性化阅读;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的讲解只能是教师的阅读。(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3)阅读和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是生命的活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就是创造,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教学目标有哪些新的发展?(66页8点)
(1)注重个性体验:总目标“注重情感体验”;实施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突出阅读兴趣: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3)加强阅读积累:总目标“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160篇,课外阅读总量290篇;(4)重视能力培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提出了默读、诵读、浏览方面的发展目标;(5)尊重个体的差异:如第三学段“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描述自己的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
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6)鼓励合作交流:如第三学段要求“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7)重视习惯培养: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等,如第一三学段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8)强调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理解生词意思”。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什么?(70页--87页)
(1)更新教学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2)培养阅读能力:A 、加强朗读和诵读:正确示范、体会情感、提示缺点、读后评论、熟读成诵。B 、强化体验,注意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拨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C 、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3)创设自主阅读过程: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抓有疑处、抓分歧处、抓关键处、抓矛盾处)、开展活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4)培养良好阅读习惯:A 、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B 、培养途径:培养兴趣;具体方法(组织读书会、开展读书竞赛、办读书小报等活动);要用心读,带着问题读,充满感情的读;少做题,多读书,高效阅读;重视朗读,默读,逐步培养会精读,略读,浏览各种读书方法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和健康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卫生的读书习惯。
第九章:写作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是什么?(88页5条)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4)写作又极富有创造性;(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89页总目标、阶段目标)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3、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哪些?
(1)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适当降低要求。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鼓励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加以正确引导;从优秀作品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作。(2)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指导观察生活,水满则溢产生冲动;开展各类活动,“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多写放胆文,放开思路,彼岸行文;多奇思妙想,可从写童话、写虚构故事入手。如《假如我是太阳》出现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作文。(4)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A 、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B 、再现生活情境;C 、开放写作空间;D 、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E 、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5)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多形式展示);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在假期生活中看书写各种应用文)。
第十章:口语交际教学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比《语文教学大纲》在哪些方面更加突出?(110页时代性、互动性、基础性、生活化、关注情感态度)
时代性,口语交际的目标设定与时俱进;互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基础性,《课标》重视基础,关注基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生活化,《课标》“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连贯性,《课标》各阶段目标的设定,有联系又有梯度,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关注情感态度,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参与者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课标》非常重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
2、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哪些优化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品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以课本为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贯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班内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交流,精心组织课内交流课;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3、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111页---113页4点)
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
第十一章:崭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什么意义?(118页综合性、生活性、过程性、个性化)
过去的《大纲》从没有提过;它将更新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理念、思路与举措。综合性学习方式有以下特性:(1)、综合性:从语文学科的特质、理念、目标出发,沟通语文课与其他课,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与生活,从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生活性:开放语文课程,使封闭的语文课程转为开放走向生活,自然,社会…… (3)、过程性:重在全员参与的整个过程,问题---解决,活动----探究为载体。(4)、个性化: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非标准化模式的学习。
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哪几种方式?(119页三种方式)
(1)问题--解决-(自己提出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2)观察--表达(观察大自然,社会,并把观察所得通过书面和口头表达出来。)
(3)活动--探究(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活动,策划简单的活动)活动目标:由教师指导逐步发展到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践总结。
3、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1)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探究
a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b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说的是开发利用学习的资源和创造学习的机会。
第十二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就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 第十三章:课程评价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就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语文课程标准》全新的评价理念决定了哪些新的评价策略?(146页----151页六方面)(1)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重综合的评价;(2)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注重形成过程的评价(成长记录袋);(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4)关注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6)鼓励探索创新,优化评价方法:题型的开放、命题的开放、多套试题、允许多次考试、自主展示学习成果、多向互动性、全员参与性、学习趋动性、评价及时性。
3、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谈谈你对新教材的感悟。从三方面答:课程观念、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新教材体现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清醒的认识到要树立坚定的新课程理念,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理念新
新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四大新理念:“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新理念贯穿在教材始终,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
二、特点新
新教材体现了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新颖性、简洁性、人文性、时代性、灵活性、实践性和整合性,代表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1、新颖性
新教材既注意从我国丰富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中吸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又充分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现代意识。教材的新颖性体现在:编排新、内容新、形式新、语言新。 2、简洁性
新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繁杂的缺点,充分体现了简洁、明快的特点。在编排上既体现了《课程标准》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又体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结构简明,头绪简化,眉目清楚,内容合适,要求合理,分量适度,重点突出,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儿童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人文性
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对儿童进行初步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强调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儿童学习语
言,又能使儿童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4、时代性
纵观新教材,我们发现,时代新观念和现代意识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具体表现在:第一、每一组教材都充满了浓浓的时代气息。新教材大幅度更新了教学内容。第二、每一组教材都充分体现了当代儿童的生活特点。
5、灵活性
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体现了弹性,以增加适应性。比如,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儿童可以多认;阅读方面,选读的课文不作统一要求,可以灵活处理;实践方面,鼓励儿童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儿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
6、实践性
新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视逐步教会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7、整合性
新教材突破了语文学科中心视野,以儿童发展为本,既十分注意对儿童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包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十分重视提高儿童的思想修养、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注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法新
鉴于新教材、新理念、新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独特优势,实施新的教法,努力达到“六性”目标。
1、把握编者意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新教材之前,教师必须充分吃透教材,要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介绍,把握编者意图,包括编写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教学重点等等,使教学有的放矢。
2、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儿童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儿童语文实践的机会;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注重儿童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
3、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这是小语界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但由于时过境迁,有的教法已经不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具体施教的时候,要根据教材新特点和儿童实际,吐故纳新,优化教学
4、把握弹性尺度,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在教学内容难度方面,教材总体难度适中,但也有一定的弹性,就识字而言,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为教师施教和儿童学习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5、提倡开放教学,体现教学的灵活性:语文教学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具体施教中,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能囿于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儿童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新教材,应该具有这种新型的课程意识。
6、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新教材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通过学习,我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好好把握新教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语文教材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3、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答: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4、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5、你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请作简要作答。
答: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它们的情味,非靠语感不可。
二、论述题
1、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
答题思路:首先回答要点,其次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
要点: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联系实践:主要谈自己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答题思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
答题要点:
第一、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第二、 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独体字的构字率很高,是小学生以后认识合体字的基本“部件”,所以对独体字的字形教学要作细致的指导,认清笔画笔顺,掌握笔顺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认合体字时,就要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的独体字按部件分析字形,这样,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字形的习惯,还简化了识记字形的心理过程,便于记忆,也节省教学时间。
第三、 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
第四、 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第五、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第六、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4、结合你的教学经验,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答题思路:回答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要点,同时将教学实例穿插其中。
要点:一、实施自主学习,鼓励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推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成一种团队精神。三、倡导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主张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军,谁该记头功?”初步阅读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归黄盖。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黄盖的功劳来,记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黄盖的功能都与周瑜有关,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周瑜的功劳,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习一致的看法是赤壁之战周瑜、黄盖都立了大功。
三、分析题
①该阅读课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探究性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首先是教师让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不仅首先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亲自体验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②评价略。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学策略也发生着变化。教材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所以特别要发扬语文的人文性。
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
倡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同样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教学的开放,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2
作文训练计划:
2004年秋学期六年级作文授课计划
一、本学年的总体要求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句、叹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作文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课文,共安排了7课,各课的训练内容及要求如下:
1、写一则报道新闻的板报稿。
2、根据采访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3、写一篇介绍苹果的习作。
4、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5、写一篇以《菊花》为题的习作。
6、改写《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7、写一篇记事的习作。
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措施,从而让学生获得了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
三、班级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态度、兴趣、习惯等)
通过作文情况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文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乱写一气,错别字连篇,记叙文中心不突出,趋向于记流水帐,学生怕写作文,怕思考,也苦于无材料。平时摘录的优美句段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
其次,学生作文两极分化严重,好学生态度端正,能自觉收集积累材料,而基础差的学生连基本的记叙文也没掌握,表达很不完整。
总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及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四、具体措施:
(包括作文教学、读写结合、课外阅读辅导、作文辅助训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复述故事、演讲、讲故事等。
2、落实一些背诵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并及时检查效果。
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新闻记者一些课外书,并做好摘记工作,丰富语汇适时做好交流。
4、抓好作文、日记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小组评价及修改建议:(略)
参加讨论人员:
XXX 、XXX 、XXX 、…………
小组评价执笔人:XXX
2005年11月30日
作业3
一、简答题
1、 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各呈现出什么年龄特征。
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即主要依赖事务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他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思维,而不是主要依靠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和抽象趋向平衡,即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他们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
2、 如何理解口语交际的含义?
按照运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我们可以将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烟雨”,“口语交际”中的“口语”指“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指一个人的发音器官能发出某种声音,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类。言语交际是人际交际最基本的形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言语交际有四种基本类型,即人的内向交际,人际交际,群体交际,大众传播。狭义的言语交际指的是人际交际。按照信息传递方式,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口语交际即口头言语交际,指的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
3、 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是什么?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因此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另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 ,因此,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也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
4、 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第一,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第二,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第三,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第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5、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的作用;具有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
二、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答题思路:回答两个要点及相关内容,并将实际教学的做法穿插其中。
要点:第一,激发社会性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概括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七个层次的需要,并认为只有首先满足生理的需要,才能去发展安全需要及其他更高一级的需要。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第二,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按照活动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不能先提出目的,再激发他们动机,而首先必须把作文变成一项由动机支配的活动,并通过两个基本动作——产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自然地达到各项教学目的。为了实施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一是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说)成篇的文章,因为能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二是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
2、 举例论证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并举例。
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说出语法正确的完整的话来。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话语主旨,推断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采用多效策略,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
从以上对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的分析,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和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由着重要的意义。
3、 你如何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请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
一、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在教学《传说》,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家乡美丽的传说,对家乡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交谈、了解了更多的家乡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三、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4、 根据你的实践经验,应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策略?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时,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理解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要点: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视为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的理念,并倡导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反映了我国对小学语文学习教学评价认识水平的提升,同时开拓了语文教学评价实践研究的新领域。
三、分析题
答题思路:回答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要点,然后从主题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个人评论。
要点: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三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其二,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其三,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其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
评论:主要评论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是否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如何体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一定的主题,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语言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旨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该活动方案中,能根据《这就是我》这一主题确定适当的活动目标,明确该活动要达到的要求。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选择三项内容: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竞选干部及各门学科课代表、小记者面试等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风采。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展示自己的特点。活动准备计划比较完整、全面。
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活动。交流时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达的机会。选举组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我认为在准备在“小记者”的环节中,可以以表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填写,这样更加让大家清楚每个学生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结构 C 课程性质 D 课程管理
2.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 )
A18%—20% B20% —22% C23%—25% D26%
3. 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个维度是( C )
A 知识、能力、方法 B知识、过程、价值观
C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
4.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分别是阶段目标和( D )
A 年目标 B月目标 C周目标 D总目标
5. 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D )
A 2万字 B 3万字 C 4万字 D 5万字
6. 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A )
A 2500个 B 2300个 C 2100个 D 2000个以下
7. 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 C )
A 5次左右B10次左右 C 16次左右 D 20次左右
8.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 C )
A 1500个 B2500个 C 3000个 D 3500个
9. 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 C )
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B 300字的习作 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0. 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方法,被称为( B ) A 实物演示法 B 情境图示法 C 情感激发法 D媒体辅助法
11.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D )
A 70万字 B80万字 C 90万字 D 100万字
12.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是( B )
A 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B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C 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 D 让学生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13.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创设写作情境,一是参与活动,二是( D )
A 重视交流 B 再现生活 C 奇思妙想 D 角色体验
14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 D )
A 模式化的学习 B 标准化的学习 C 结论式的知识掌握 D 学生全员参与与全程体验
15.“观察—表达”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 A )
A 低年级 B 高年级 C 二年级和五年级 D 四年级和六年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从几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几个方面是(BCDE )
A教学手段 B识字与写字 C阅读 D写作 E口语交际
17. 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辩论时,教师应该(BCDE )
A抓共同处 B抓有疑处 C 抓分歧处 D抓关键处 E抓矛盾处
18. 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与以下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ABCDE )
A 时代化 B 互动化 C 基础性 D 生活化 E连贯性
19. 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包括(ACDE )
A 网上游戏 B 观察现实生活 C 专题研究 D 发表习作 E远程交流
20. 改革语文考试是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可以包括(ABCDE )
A 题型的开放 B 命题的开放 C 多套试题 D 允许多次考试 E自主展示学习成果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误,对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21.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将来实现汉语拼音化打下基础。( X )
22. 工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X )
23. 语文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应着重让学生掌握系统和完整的知识。 ( X )
24.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 X )
25.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文体意识。 ( X )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创设自主阅读的过程?
答: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
2、简述写作教学中如何强调“真情实感”?
答:在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学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言之有物,写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学会 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求他们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这些都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和文风。
3、简述在口语交际中拓展交流渠道的措施?
答: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
5、简述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实现美育?
答:美育和写字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字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美”贯穿于写字教学的全过程:1、在指导中发现美;2、在临摹中实践美;3、在讲评中鉴赏美。总之,在写字教学中应重视美育,这样学生自然能写出一手正确、端正、美观的字来。
6、简述写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培养习惯;2、加强指导(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7、简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课程标准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9、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
答:1、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连环识字等。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探究识字等等。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2、试论述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
答: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老师们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创造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1、形象化,包括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通过活动,使学生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3、情境化,能使单调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有情趣,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包括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语文教材本身就取村于自然,取材于生活,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联合。在拼音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论述口语交际的策略优化?
答:1、创设情境,激情交际兴趣。情境创设的方法有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绘制图画制作道具等等;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创高多个连贯的互动情景;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论述习作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从四方面着手:1、适当降低要求;2、少写命题作文;3、鼓励写想象文;4、大胆创作,自由抒情。(二)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1、指导观察生活;2、开展种类活动;3、进行广泛阅读。(三)弘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1、多写放胆作文;2、多奇思妙想。(四)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1、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2、再现生活情境;3、开放写作空间;4、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老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5、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的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五)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1、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2、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
5、论述阅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更新教学理念: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2、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二)培养阅读能力:1、加强朗读和诵读;2、强化体验,注重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拔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3、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三)创设自主阅读过程: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
一、新世纪的到来给现代语文教育带来哪些新启示?(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
1、信息化时代确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信息,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2、经济全球化启示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具备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态度。具备与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即文明相处,合作共事,尊重、理解与宽容,沟通、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规则与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地球村民所必需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重视热爱自己的母语,提高多民族的语文素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个性化引起语文教育多角度的思考,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确定了语文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个性化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前提(?)。
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
1、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10页- 12页)
答:课程改革有六项改革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在这些目标中,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关键性的改革。其他几项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要求课程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而协调的发展。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课程评价还要能够促进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改善,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实行的三级管理也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从各方面看出,准确把握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的关键。
2、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13页--14页)
答:文化熏陶,发展语言,启迪智慧,价值导向,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答: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
一、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新特点?(25页--27页四点)
答:1、人文性:(1)重视语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受到优秀的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应该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3)、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2、实践性:(1)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听说读写、搜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语感);(2)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3、生活化:《语文课标》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中的语文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强调在生活中的习得和积累。
4、民族化:汉语言是最奇妙的文字,汉语特别具有灵性。热爱祖国语言从热爱汉字、汉语言开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极富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科学、高效,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力的学习方式。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能进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最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5.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就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
一、新课程目标体系:
1、按九年一贯制在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2、阶段目标的结构分五大板块 ---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形成五大板块。3、设计依据: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四个学段是纵向结构,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是横向结构,构成纵横交织的平面系统。三维目标的交融使这个平面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37页---38页1、三个维度的内容2、三个维度在具体教学中体现)
答: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也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标准中是有机融合的。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琐化,是不足取的。五个板块中的目标,不把知识和能力分开,有许多目标都是整合在一起。如:第三学段“阅读”部
分的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领悟、了解了知识又能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而“领悟”、“了解”既是学习的过程,也能体现掌握知识的能力。第二,过程与方法的意义: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有些用描述的方法展现。如: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习作”部分目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有哪些调整?(42页3条)
答:不再要求直呼音节;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熟记,不要背诵;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
2、从教学策略方面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新的思考?(42页6条)
(1)时间上更灵活,可先学拼音后识字,也可以先学一段时间的字,再学拼音,起止时间不作统一规定;(2)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语境;(3)应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4)应与识字教学相结合;(5)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识字、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6)应考虑本地方言特点,明确难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教学策略更优化)
3、在课改中教师们根据新标准要求,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1)形象化: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拍手记忆法、做拼音头饰等,游戏还有找朋友、贴膏药、打扑克、找地雷等;(3)情境化: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重联合: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 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七章:识字写字教学的对比
1、识字、写字教学的地位是什么?
新课标更加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2、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52页3条)
(1)重视兴趣习惯的养成,围绕三个维度目标提出符合语文学习和儿童识字规律的目标,特别强调兴趣和习惯的培养;(2)“识”、“写”要求分开,识写分开符合语言学习的学习规律重在运用,减轻了过去识字“四全”的的繁、难、累;(3)低年级识字“多认少写”,多认少写,减轻负担,尽快凭借汉字阅读,同时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3、小学识字教学策略有哪些优化方法?
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识字,是最好的选择。(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儿歌识字(碧)、字谜识字(告、喜)、形象识字(看、影、疑)、游戏识字、连环识字;(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识字与生活结合、自己“造”字“品”)、合作识字(同方合作、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合作)、探究识字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的过程中找规律,培养识字能力(笔)。(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要拓宽识字渠道,力求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用并举,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生活处处皆语文,自制卡片课堂交流、展示,(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的方法。
4、请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试举出识字学词学句的案例?( 56页案例)
以“品”字为例:(1)你能写出几个“品”字结构的字;(2)它们的意思是与什么有关;(3)你能不能造一两个“品”结构的字,再从字典中去查一查,看古人造有这个字没有。
5、写字教学要求:(1)培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词语。(2)加强指导,指导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自评、互评、点评)。(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提高审美感受力;指导读贴,体会规律特点间架笔画,运笔特点,部件上的各种形神特点;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第八章:阅读教学的对比
1、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68页三3条)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首先体现在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没有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就不是个性化阅读;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的讲解只能是教师的阅读。(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3)阅读和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是生命的活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就是创造,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教学目标有哪些新的发展?(66页8点)
(1)注重个性体验:总目标“注重情感体验”;实施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突出阅读兴趣: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3)加强阅读积累:总目标“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160篇,课外阅读总量290篇;(4)重视能力培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提出了默读、诵读、浏览方面的发展目标;(5)尊重个体的差异:如第三学段“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描述自己的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
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6)鼓励合作交流:如第三学段要求“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7)重视习惯培养: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等,如第一三学段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8)强调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理解生词意思”。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什么?(70页--87页)
(1)更新教学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2)培养阅读能力:A 、加强朗读和诵读:正确示范、体会情感、提示缺点、读后评论、熟读成诵。B 、强化体验,注意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拨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C 、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3)创设自主阅读过程: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抓有疑处、抓分歧处、抓关键处、抓矛盾处)、开展活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4)培养良好阅读习惯:A 、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B 、培养途径:培养兴趣;具体方法(组织读书会、开展读书竞赛、办读书小报等活动);要用心读,带着问题读,充满感情的读;少做题,多读书,高效阅读;重视朗读,默读,逐步培养会精读,略读,浏览各种读书方法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和健康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卫生的读书习惯。
第九章:写作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是什么?(88页5条)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4)写作又极富有创造性;(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89页总目标、阶段目标)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3、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哪些?
(1)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适当降低要求。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鼓励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加以正确引导;从优秀作品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作。(2)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指导观察生活,水满则溢产生冲动;开展各类活动,“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多写放胆文,放开思路,彼岸行文;多奇思妙想,可从写童话、写虚构故事入手。如《假如我是太阳》出现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作文。(4)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A 、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B 、再现生活情境;C 、开放写作空间;D 、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E 、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5)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多形式展示);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在假期生活中看书写各种应用文)。
第十章:口语交际教学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比《语文教学大纲》在哪些方面更加突出?(110页时代性、互动性、基础性、生活化、关注情感态度)
时代性,口语交际的目标设定与时俱进;互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基础性,《课标》重视基础,关注基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生活化,《课标》“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连贯性,《课标》各阶段目标的设定,有联系又有梯度,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关注情感态度,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参与者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课标》非常重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
2、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哪些优化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品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以课本为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贯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班内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交流,精心组织课内交流课;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3、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111页---113页4点)
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
第十一章:崭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什么意义?(118页综合性、生活性、过程性、个性化)
过去的《大纲》从没有提过;它将更新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理念、思路与举措。综合性学习方式有以下特性:(1)、综合性:从语文学科的特质、理念、目标出发,沟通语文课与其他课,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与生活,从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生活性:开放语文课程,使封闭的语文课程转为开放走向生活,自然,社会…… (3)、过程性:重在全员参与的整个过程,问题---解决,活动----探究为载体。(4)、个性化: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非标准化模式的学习。
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哪几种方式?(119页三种方式)
(1)问题--解决-(自己提出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2)观察--表达(观察大自然,社会,并把观察所得通过书面和口头表达出来。)
(3)活动--探究(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活动,策划简单的活动)活动目标:由教师指导逐步发展到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践总结。
3、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1)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探究
a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b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说的是开发利用学习的资源和创造学习的机会。
第十二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就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 第十三章:课程评价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就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语文课程标准》全新的评价理念决定了哪些新的评价策略?(146页----151页六方面)(1)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重综合的评价;(2)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注重形成过程的评价(成长记录袋);(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4)关注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6)鼓励探索创新,优化评价方法:题型的开放、命题的开放、多套试题、允许多次考试、自主展示学习成果、多向互动性、全员参与性、学习趋动性、评价及时性。
3、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谈谈你对新教材的感悟。从三方面答:课程观念、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新教材体现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清醒的认识到要树立坚定的新课程理念,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理念新
新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四大新理念:“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新理念贯穿在教材始终,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
二、特点新
新教材体现了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新颖性、简洁性、人文性、时代性、灵活性、实践性和整合性,代表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1、新颖性
新教材既注意从我国丰富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中吸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又充分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现代意识。教材的新颖性体现在:编排新、内容新、形式新、语言新。 2、简洁性
新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繁杂的缺点,充分体现了简洁、明快的特点。在编排上既体现了《课程标准》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又体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结构简明,头绪简化,眉目清楚,内容合适,要求合理,分量适度,重点突出,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儿童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人文性
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对儿童进行初步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强调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儿童学习语
言,又能使儿童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4、时代性
纵观新教材,我们发现,时代新观念和现代意识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具体表现在:第一、每一组教材都充满了浓浓的时代气息。新教材大幅度更新了教学内容。第二、每一组教材都充分体现了当代儿童的生活特点。
5、灵活性
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体现了弹性,以增加适应性。比如,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儿童可以多认;阅读方面,选读的课文不作统一要求,可以灵活处理;实践方面,鼓励儿童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儿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
6、实践性
新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视逐步教会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7、整合性
新教材突破了语文学科中心视野,以儿童发展为本,既十分注意对儿童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包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十分重视提高儿童的思想修养、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注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法新
鉴于新教材、新理念、新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独特优势,实施新的教法,努力达到“六性”目标。
1、把握编者意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新教材之前,教师必须充分吃透教材,要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介绍,把握编者意图,包括编写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教学重点等等,使教学有的放矢。
2、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儿童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儿童语文实践的机会;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注重儿童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
3、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这是小语界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但由于时过境迁,有的教法已经不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具体施教的时候,要根据教材新特点和儿童实际,吐故纳新,优化教学
4、把握弹性尺度,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在教学内容难度方面,教材总体难度适中,但也有一定的弹性,就识字而言,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为教师施教和儿童学习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5、提倡开放教学,体现教学的灵活性:语文教学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具体施教中,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能囿于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儿童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新教材,应该具有这种新型的课程意识。
6、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新教材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通过学习,我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好好把握新教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