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单元

写人记事文章阅读指导

班级: 姓名:

【出题点】

1.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3.理解关键语句含义;理解词语的本义和文中意思。

4.理解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的作用。

5.评价人物。

【技巧指导】

1. 划分层次、段落: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2.概括主内、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

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3.为文章拟标题:

方法一:(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方法二: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4.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

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

感染力、说服力。

(5)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9.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

用。

二、在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 总提、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

渲染、呼应、照应、对比。

10.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A、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11.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读具体语境,上下文。

12.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也有往后找的;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一)一筐苹果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公路上,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

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着。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

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

箩筐翻倒,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里慌张地拾起这个,滚了那个,眼看,

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来。七手八脚地

拾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眉头。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走到

她身边,微笑着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

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

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司机和行人看到这情景,都急忙跑过来和

孩子们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

谢,帮助拾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 雨,还在飘飘洒洒,公路又恢复了宁静。运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望着远去的汽车溅起的水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1. 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小姑娘拾苹果。

B小姑娘的苹果撒了一地,放学的孩子们帮助她拾苹果,小姑娘很感谢他们。

C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

帮忙拾苹果。

D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

帮忙拾苹果,小姑娘心里很不平静。

2.第4自然段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她在焦虑什么,请结合

上下文内容写一写。(2分)

3. 第6自然段中“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中的“这一切”是

指: (2分)

4.文章第4自然段中写小男孩用了 描写、 描写和 描写。(3分)

5.短文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1分)

A具体、准确 B生动、形象 C简洁、深刻 D加强语气

6.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1分)

7.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二)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

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

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

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

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

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

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

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

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

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

间将他包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

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uō)了捋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紧紧

包裹。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 从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父亲 的复杂心情。(2分)

2. 第⑦自然段中“寝食难安”原本的意思是 ,在文中具

体指 (3分)

3. 第⑧自然段中“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间将他包围。”这句中“潮水”指 ,

这是因为 。(2分)

4. 父亲的“选择”在文中指的是 。(2分)

5.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6.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出理由。(2分)

(三)深夜,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

很渺茫。我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

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

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漆漆的楼房,激动地说:“弟

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

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

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

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

地拿起旁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

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到

我脸上。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

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地

叩响了房门。 没有回音,我又使劲地敲了敲。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

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奇怪,她并

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姐姐那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相依为命

辗转反侧

2. “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姐姐送书给“我”

是为了让“我” ( )

①苦恼时读读书,用读书的方法来消遣解闷。

②振作起来,身残志坚。 ③分散精力,不要老想着伤痛,减轻“我”内心的痛苦。

3.“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之所以要感谢那夜晚

的灯光,是因为( )

①那夜晚的灯光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我”在姑娘身残志坚品格的激励下重新找回了

生活的信心。

②那夜晚的灯光使“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残疾姑娘。

③夜晚的灯光一直亮着,它每天伴着睡不着觉的“我”到天亮。

4.结合第6自然段内容,理解“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这句话的意思。

(1)“那一刻”是指:

(2)“起了个念头”是指:

5.文章为什么以“深夜,那盏灯”为题?

6.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难忘的人

①新加坡留学生活已经过去很久了,我至今难忘我的房东先生。

②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

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的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

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但是,让我们来看一

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

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

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过鱼、

肉、鸡、鸭等荤菜。 ③他是个守财奴吗?答案是否定的。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了解到,他每年都大量捐款

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④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

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

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⑤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

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

他也捡起来整理好,放在人家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

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⑥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羞愧。于是,我

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⑦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来扔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

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个矿泉水瓶子,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

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⑧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后来,我才知

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

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⑨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房东先生教会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新加坡

房东先生令我至今难忘。

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2分)

[A] 我的新加坡房东先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总是无私地帮助中国留学生。

[B] 我的房东富有,但是很吝啬,每个周末都要出门捡垃圾。

[C] 生活吝啬的房东总是慷慨地帮助别人,每个周末他都要出门捡垃圾,让我很感动,

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D] 我的房东总是无私地帮助中国留学生,一个周末的上午他邀请我出门散步,实际是

捡垃圾。

2. “例行公事”原本的意思是 ,在第⑧自然段中具体是

指 。(2分)

3.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1分)

[A] 引出下文 [B] 点明中心 [C]总结全段 [D]加强语气

4. 第⑥自然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惊讶”是因

为 ,“犹豫”是因为 ,而“脸红”则是因为 。 (3分)

5.第⑦自然段中写房东先生用了 描写、 描写和 描写。

(3分)

6. 第⑨自然段中“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房东先生教会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

东西”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次与房东先生一起散步,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B]与房东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使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C]房东先生唱的儿歌,我从来没听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D]我从没做过定期出门捡垃圾的事,这种感觉很新奇,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7.从全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房东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出理由。(2分)

8.本文的结构是 。(1分)

(五)天使的翅膀

有一个小男孩,他背上有两道明显的伤痕。这两道伤痕,从他的劲部一直延伸到腰部,

很难看。小男孩非常讨厌自己,非常害怕换衣服。每次上体育课,他都会一个人偷偷地躲在

角落里。 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有这么可怕的

缺陷。

可是,时间长了,他背上的疤痕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好可怕呀!” “你的背上好恐

怖!”同学嘲笑的话语很伤人。小男孩哭了,难过地躲在角落里脱下了上衣。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了,几个同学马上跑到老师身边,比划着小男孩的背。

老师慢慢地走向小男孩,指着小男孩背上那两道明显的疤痕,绘声绘色地说道:“这是一个传说,每个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小天使变成的,有的天使变成小孩时,很快就把他们美丽的翅膀脱下来了,有的小天使动作比较慢,来不及脱下他的翅膀!这个时候,那个天使变成的小孩,就会在背上留下两道疤痕„„”

“那这就是天使的翅膀呀!”同学们指着小男孩的背部纷纷发出惊叹。

“对呀!”老师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

突然,一个小女孩天真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抚摸一下小天使的翅膀?”

“这要问问小天使肯不肯啊?”老师微笑着小男孩眨了眨眼睛。

小男孩呆呆地站着,原本流泪的双眼此时此刻停止了流泪。

小男孩鼓起勇气,羞怯地说:“好!”

女孩轻轻地摸了摸他背上的疤痕,高兴地叫了起来:“啊,好棒!我摸到了天使的翅膀

了!” 女孩这么一喊,所有的小朋友都有拼命地跟随着喊:“我也要摸摸小天使的翅膀!”小男孩又哭了。

从那以后,小男孩渐渐长大,再也没有讨厌过自己,他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重振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再也没有躲在墙角里换衣服。高中时他还参加全市的游泳比赛,得了亚军。工作以后,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永远深深地感谢自己的老师。他相信,他背上的那两道疤痕,是被老师的爱心所祝福的“天使的翅膀”。

1. 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他用背部对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

(2)他用背部紧贴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

(3)他用背部贴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的是小男孩两次哭泣,请写出他两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小男孩为什么“永远深深感谢自己的老师”?

写人记事文章阅读指导

班级: 姓名:

【出题点】

1.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3.理解关键语句含义;理解词语的本义和文中意思。

4.理解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的作用。

5.评价人物。

【技巧指导】

1. 划分层次、段落: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2.概括主内、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

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3.为文章拟标题:

方法一:(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方法二: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4.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

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

感染力、说服力。

(5)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9.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

用。

二、在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 总提、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

渲染、呼应、照应、对比。

10.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A、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11.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读具体语境,上下文。

12.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也有往后找的;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一)一筐苹果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公路上,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

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着。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

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

箩筐翻倒,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里慌张地拾起这个,滚了那个,眼看,

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来。七手八脚地

拾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眉头。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走到

她身边,微笑着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

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

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司机和行人看到这情景,都急忙跑过来和

孩子们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

谢,帮助拾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 雨,还在飘飘洒洒,公路又恢复了宁静。运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望着远去的汽车溅起的水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1. 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小姑娘拾苹果。

B小姑娘的苹果撒了一地,放学的孩子们帮助她拾苹果,小姑娘很感谢他们。

C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

帮忙拾苹果。

D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

帮忙拾苹果,小姑娘心里很不平静。

2.第4自然段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她在焦虑什么,请结合

上下文内容写一写。(2分)

3. 第6自然段中“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中的“这一切”是

指: (2分)

4.文章第4自然段中写小男孩用了 描写、 描写和 描写。(3分)

5.短文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1分)

A具体、准确 B生动、形象 C简洁、深刻 D加强语气

6.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1分)

7.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二)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

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

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

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

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

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

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

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

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

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

间将他包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

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uō)了捋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紧紧

包裹。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 从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父亲 的复杂心情。(2分)

2. 第⑦自然段中“寝食难安”原本的意思是 ,在文中具

体指 (3分)

3. 第⑧自然段中“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间将他包围。”这句中“潮水”指 ,

这是因为 。(2分)

4. 父亲的“选择”在文中指的是 。(2分)

5.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6.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出理由。(2分)

(三)深夜,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

很渺茫。我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

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

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漆漆的楼房,激动地说:“弟

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

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

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

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

地拿起旁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

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到

我脸上。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

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地

叩响了房门。 没有回音,我又使劲地敲了敲。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

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奇怪,她并

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姐姐那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相依为命

辗转反侧

2. “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姐姐送书给“我”

是为了让“我” ( )

①苦恼时读读书,用读书的方法来消遣解闷。

②振作起来,身残志坚。 ③分散精力,不要老想着伤痛,减轻“我”内心的痛苦。

3.“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之所以要感谢那夜晚

的灯光,是因为( )

①那夜晚的灯光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我”在姑娘身残志坚品格的激励下重新找回了

生活的信心。

②那夜晚的灯光使“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残疾姑娘。

③夜晚的灯光一直亮着,它每天伴着睡不着觉的“我”到天亮。

4.结合第6自然段内容,理解“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这句话的意思。

(1)“那一刻”是指:

(2)“起了个念头”是指:

5.文章为什么以“深夜,那盏灯”为题?

6.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难忘的人

①新加坡留学生活已经过去很久了,我至今难忘我的房东先生。

②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

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的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

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但是,让我们来看一

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

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

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过鱼、

肉、鸡、鸭等荤菜。 ③他是个守财奴吗?答案是否定的。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了解到,他每年都大量捐款

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④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

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

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⑤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

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

他也捡起来整理好,放在人家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

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⑥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羞愧。于是,我

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⑦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来扔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

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个矿泉水瓶子,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

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⑧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后来,我才知

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

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⑨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房东先生教会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新加坡

房东先生令我至今难忘。

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2分)

[A] 我的新加坡房东先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总是无私地帮助中国留学生。

[B] 我的房东富有,但是很吝啬,每个周末都要出门捡垃圾。

[C] 生活吝啬的房东总是慷慨地帮助别人,每个周末他都要出门捡垃圾,让我很感动,

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D] 我的房东总是无私地帮助中国留学生,一个周末的上午他邀请我出门散步,实际是

捡垃圾。

2. “例行公事”原本的意思是 ,在第⑧自然段中具体是

指 。(2分)

3.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1分)

[A] 引出下文 [B] 点明中心 [C]总结全段 [D]加强语气

4. 第⑥自然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惊讶”是因

为 ,“犹豫”是因为 ,而“脸红”则是因为 。 (3分)

5.第⑦自然段中写房东先生用了 描写、 描写和 描写。

(3分)

6. 第⑨自然段中“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房东先生教会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

东西”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次与房东先生一起散步,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B]与房东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使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C]房东先生唱的儿歌,我从来没听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D]我从没做过定期出门捡垃圾的事,这种感觉很新奇,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7.从全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房东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出理由。(2分)

8.本文的结构是 。(1分)

(五)天使的翅膀

有一个小男孩,他背上有两道明显的伤痕。这两道伤痕,从他的劲部一直延伸到腰部,

很难看。小男孩非常讨厌自己,非常害怕换衣服。每次上体育课,他都会一个人偷偷地躲在

角落里。 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有这么可怕的

缺陷。

可是,时间长了,他背上的疤痕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好可怕呀!” “你的背上好恐

怖!”同学嘲笑的话语很伤人。小男孩哭了,难过地躲在角落里脱下了上衣。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了,几个同学马上跑到老师身边,比划着小男孩的背。

老师慢慢地走向小男孩,指着小男孩背上那两道明显的疤痕,绘声绘色地说道:“这是一个传说,每个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小天使变成的,有的天使变成小孩时,很快就把他们美丽的翅膀脱下来了,有的小天使动作比较慢,来不及脱下他的翅膀!这个时候,那个天使变成的小孩,就会在背上留下两道疤痕„„”

“那这就是天使的翅膀呀!”同学们指着小男孩的背部纷纷发出惊叹。

“对呀!”老师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

突然,一个小女孩天真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抚摸一下小天使的翅膀?”

“这要问问小天使肯不肯啊?”老师微笑着小男孩眨了眨眼睛。

小男孩呆呆地站着,原本流泪的双眼此时此刻停止了流泪。

小男孩鼓起勇气,羞怯地说:“好!”

女孩轻轻地摸了摸他背上的疤痕,高兴地叫了起来:“啊,好棒!我摸到了天使的翅膀

了!” 女孩这么一喊,所有的小朋友都有拼命地跟随着喊:“我也要摸摸小天使的翅膀!”小男孩又哭了。

从那以后,小男孩渐渐长大,再也没有讨厌过自己,他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重振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再也没有躲在墙角里换衣服。高中时他还参加全市的游泳比赛,得了亚军。工作以后,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永远深深地感谢自己的老师。他相信,他背上的那两道疤痕,是被老师的爱心所祝福的“天使的翅膀”。

1. 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他用背部对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

(2)他用背部紧贴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

(3)他用背部贴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的是小男孩两次哭泣,请写出他两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小男孩为什么“永远深深感谢自己的老师”?


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
  • 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七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过渡阶段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在六年级层进式编写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了表现广阔的社 ...查看


  •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25
  • 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八年级 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 ...查看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1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嘉兴教育学院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 ...查看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嘉兴教育学院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 ...查看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一中 郭晓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 ...查看


  • 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分析
  • 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 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 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成长.祖国.名人.文化艺术.探险.动物.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q ...查看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查看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查看


  • 初二上期语文语文教学计划
  • 初二上期语文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 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 现代文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