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在临床的意义。方法:对临产孕妇50例及对照组健康非妊娠妇女50例进行PT、TT、APTT、FIB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孕妇 凝血检测 产前检查 DIC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育龄妇女妊娠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往往出现一些异常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凝血成分、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并容易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为了给临床和妇产科提供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有参考价值指标变化和数值,防止临产孕妇在分娩中出现意外,从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50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四项进行了检测对比分析,现将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待产孕妇50例,无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且未使用任何药物,年龄22~38岁,孕龄38~41周,其中初产妇40例,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10例。正常对照组:门诊随机抽取其他科室女性健康体检50例,年龄25~38岁。
使用试剂、仪器:①试剂:上海太阳公司生产的血凝试剂;②仪器:德国BE半自动血凝仪。方法:用专用血凝真空管(3.8%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采取临产孕妇和正常非妊娠妇女空腹肘静脉血1.8ml,3000r/分,离心15分钟,2小时内完成4项指标测定,利用光电磁珠血浆凝固法进行测定PT(秒)、APTT(秒)、TT(秒)、FIB(mg/L)4项。
判定方法:PT和TT均<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APTT<10秒以上有临床意义。FIB<400mg/L以上或>200mg/L有意义。
统计学处理:计算各项指标(X±S)和t检验。
结 果
本组50例围产期孕妇和50例非孕妇凝血4项对比,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t值3.56,4.35,3.79,29.47。P值<0.001,<0.001,<0.001,<0.001。从表中可见围产期孕妇PT、APTT,TT、均低于非孕妇的PT、APTT、TT,临产孕妇的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从统计学处理得出4项P
讨 论
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其生理特性而导致体内激素水平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液呈生理性高凝状态[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4项指标均会不同程度发生改变。经过1年来对产科住院的50例临产孕妇和门诊育龄非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比对分析,结果临产孕妇PT、APTT、TT,均低于非孕妇的PT、APTT、TT,临产孕妇的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由此可见,测定临产孕妇PT、TT、APTT、FIB凝血4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项检测不但给临床和妇产科医师提供有价值、准确的检验数值和依据,而且为预防和防止孕妇产中、产后出现大出血而导致急性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指导治疗作用。
P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 FIB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2];APTT能反映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TT测定主要反映血液中是否含有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如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症,血中FDP增高。FIB测定主要反应体内纤维蛋白原的的含量。如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梗、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等。降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等,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孕妇在怀孕期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加,这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可防止产时的过量出血。通过对临产孕妇和育龄非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临产孕妇不论初产妇还是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血浆PT、TT、APTT均明显低于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而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女性,高达400~600mg/L,约为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的2~3倍。临产产妇血浆中除凝血因子V外,其他凝血因子及PT、APTT、FIB水平较正常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我室的研究是一致的[3]。
综合以上分析,高凝状态对于维持纤维蛋白沉积于动脉以及子宫壁和胎盘绒毛间是必要的,这有助于维持胎盘的完整性[4],也有利于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迅速止血、有效地防止大出血。但高度高凝者易发展为妊高征、DIC,甚至诱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孕妇在感染、死胎、休克等因素作用下,破坏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易发生DIC。因此,对孕妇凝血4项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机制的改变,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振义.栓与止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07-308.
2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出版社,2003:159-164.
3 裘晓春.31例临产妇血浆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水平的统计分析.江西医学检验,2003,21(3):295-296.
4 托马斯.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8-559.
表1 凝血4项对比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在临床的意义。方法:对临产孕妇50例及对照组健康非妊娠妇女50例进行PT、TT、APTT、FIB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孕妇 凝血检测 产前检查 DIC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育龄妇女妊娠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往往出现一些异常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凝血成分、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并容易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为了给临床和妇产科提供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有参考价值指标变化和数值,防止临产孕妇在分娩中出现意外,从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50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四项进行了检测对比分析,现将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待产孕妇50例,无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且未使用任何药物,年龄22~38岁,孕龄38~41周,其中初产妇40例,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10例。正常对照组:门诊随机抽取其他科室女性健康体检50例,年龄25~38岁。
使用试剂、仪器:①试剂:上海太阳公司生产的血凝试剂;②仪器:德国BE半自动血凝仪。方法:用专用血凝真空管(3.8%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采取临产孕妇和正常非妊娠妇女空腹肘静脉血1.8ml,3000r/分,离心15分钟,2小时内完成4项指标测定,利用光电磁珠血浆凝固法进行测定PT(秒)、APTT(秒)、TT(秒)、FIB(mg/L)4项。
判定方法:PT和TT均<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APTT<10秒以上有临床意义。FIB<400mg/L以上或>200mg/L有意义。
统计学处理:计算各项指标(X±S)和t检验。
结 果
本组50例围产期孕妇和50例非孕妇凝血4项对比,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t值3.56,4.35,3.79,29.47。P值<0.001,<0.001,<0.001,<0.001。从表中可见围产期孕妇PT、APTT,TT、均低于非孕妇的PT、APTT、TT,临产孕妇的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从统计学处理得出4项P
讨 论
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其生理特性而导致体内激素水平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液呈生理性高凝状态[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4项指标均会不同程度发生改变。经过1年来对产科住院的50例临产孕妇和门诊育龄非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比对分析,结果临产孕妇PT、APTT、TT,均低于非孕妇的PT、APTT、TT,临产孕妇的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由此可见,测定临产孕妇PT、TT、APTT、FIB凝血4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项检测不但给临床和妇产科医师提供有价值、准确的检验数值和依据,而且为预防和防止孕妇产中、产后出现大出血而导致急性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指导治疗作用。
P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 FIB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2];APTT能反映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TT测定主要反映血液中是否含有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如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症,血中FDP增高。FIB测定主要反应体内纤维蛋白原的的含量。如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梗、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等。降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等,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孕妇在怀孕期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加,这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可防止产时的过量出血。通过对临产孕妇和育龄非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临产孕妇不论初产妇还是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血浆PT、TT、APTT均明显低于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而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女性,高达400~600mg/L,约为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的2~3倍。临产产妇血浆中除凝血因子V外,其他凝血因子及PT、APTT、FIB水平较正常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我室的研究是一致的[3]。
综合以上分析,高凝状态对于维持纤维蛋白沉积于动脉以及子宫壁和胎盘绒毛间是必要的,这有助于维持胎盘的完整性[4],也有利于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迅速止血、有效地防止大出血。但高度高凝者易发展为妊高征、DIC,甚至诱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孕妇在感染、死胎、休克等因素作用下,破坏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易发生DIC。因此,对孕妇凝血4项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机制的改变,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振义.栓与止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07-308.
2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出版社,2003:159-164.
3 裘晓春.31例临产妇血浆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水平的统计分析.江西医学检验,2003,21(3):295-296.
4 托马斯.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8-559.
表1 凝血4项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