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问题,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它们转换为金字塔的形式
判定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一定努力得到的结果和希望得到的结果之间是否有差距;
由某一特定情境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巴巴拉〃明托称之为非期望结果(R1);
期望得到的结果,巴巴拉〃明托把其称为期望结果(R2); 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比如销售下降,R1),想得到其他结果(比如销售增长,R2),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从R1到R2。
1.[界定问题]有没有/可不可能有问题?
2.[界定问题]它在哪里?
3.[寻找原因]为什么存在?
4.[解决办法]我们能做什么?
5.[解决办法]我们应该做什么?
问题界定框架需要你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l .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境[切入点/序幕+困扰事件])
2.我们不喜欢它什么?(R1)
3.我们想要的是什么?(R2)
需要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对各个方面进行彻底分类; 困扰事件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所描绘的相对稳定的情境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R1);
困扰事件的起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从问题界定到找到解决方案,还要经过对问题的实际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分析问题的标准程序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比较好的方法是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来指导分析和引导思维;
现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收集数据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提出各种假设--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各种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的结论-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1, 强迫自己思考问题产生的各种可能原因(这种技巧叫做
外展推理),
收集资料以证明是这些原因或不是这些原因 2,
你必须认真研究问题所在领域的结构,即界定问题框架中的序幕或切入点;
使用诊断框架帮助你设想客户产生问题的领域的状况。这种设想最终
会揭示出你的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
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
结构性分析的方法只有三种:划分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分类;
1.画一幅系统的现况或理想状况的图,能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通过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
2.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3.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进行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
该结构/系统导致R1。它的现状如何?(即公司的现状)
该结构/系统导致R1。从逻辑上分析,它在过去是什么样?(即你过去一直做的)
理想中的结构/系统导致预期的R2。它应该是什么样?(即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做的)
使用逻辑树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它有以下步骤: 1.有没有问题?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界定问题,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它们转换为金字塔的形式
判定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一定努力得到的结果和希望得到的结果之间是否有差距;
由某一特定情境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巴巴拉〃明托称之为非期望结果(R1);
期望得到的结果,巴巴拉〃明托把其称为期望结果(R2); 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比如销售下降,R1),想得到其他结果(比如销售增长,R2),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从R1到R2。
1.[界定问题]有没有/可不可能有问题?
2.[界定问题]它在哪里?
3.[寻找原因]为什么存在?
4.[解决办法]我们能做什么?
5.[解决办法]我们应该做什么?
问题界定框架需要你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l .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境[切入点/序幕+困扰事件])
2.我们不喜欢它什么?(R1)
3.我们想要的是什么?(R2)
需要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对各个方面进行彻底分类; 困扰事件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所描绘的相对稳定的情境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R1);
困扰事件的起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从问题界定到找到解决方案,还要经过对问题的实际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分析问题的标准程序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比较好的方法是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来指导分析和引导思维;
现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收集数据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提出各种假设--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各种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的结论-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1, 强迫自己思考问题产生的各种可能原因(这种技巧叫做
外展推理),
收集资料以证明是这些原因或不是这些原因 2,
你必须认真研究问题所在领域的结构,即界定问题框架中的序幕或切入点;
使用诊断框架帮助你设想客户产生问题的领域的状况。这种设想最终
会揭示出你的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
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
结构性分析的方法只有三种:划分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分类;
1.画一幅系统的现况或理想状况的图,能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通过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
2.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3.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进行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
该结构/系统导致R1。它的现状如何?(即公司的现状)
该结构/系统导致R1。从逻辑上分析,它在过去是什么样?(即你过去一直做的)
理想中的结构/系统导致预期的R2。它应该是什么样?(即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做的)
使用逻辑树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它有以下步骤: 1.有没有问题?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