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安全评估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普通生物学是高等生物类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系统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反映近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和发展动向,不仅是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医学、农林牧、食品、环境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学好普通生物学将为学习这些学科奠定基础,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普通生物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生物分子、细胞的结构功能、个体生物学(高等动植物的结构、功能、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学的发展现状。 强调结构和机能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以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和过程,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生命科学的分支与相互关系。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吴相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普通生物学教学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66学时,实验学时为24学时),共分36章。本课程大体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从2章到5章,主要内容为细胞与生物大分子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从6章到16章,主要内容为动物的形态和功能;第三部分从17章到19章,主要内容为植物的形态与功能;第四部分从20章到24章,主要内容为遗传与变异;第五部分从25章到31章,主要内容为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进化;第六部分从32章到36章,主要内容为生态学和动物的行为。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掌握】
1.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物命名的二名法及生物的分类阶元、五界分类系统。
【熟悉】
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在所学课程中的地位, 明确学习目的。
1
【了解】
1.生物学的发展概况、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思想。
2.生物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3.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的密切关系。
第一篇 细胞与生物大分子(8学时)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1学时)
【掌握】
1.水的特性与生理意义。
2.碳架、大分子与小分子间转换的化学反应。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单体结构特点与大分子的功能。
【熟悉】
组成生命的元素及四种主要元素的原子结构。
【了解】
蛋白质、核酸的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2学时)
【掌握】
1.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2.细胞核、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生物膜结构组成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
4.物质的跨膜转运的方式、原理。
【熟悉】
细胞骨架的组成。
【了解】
细胞连接的种类。
第四章 细胞代谢(3学时)
【掌握】
1.吸能反应、放能反应、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酶反应的特点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3.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发生部位、结果及合成ATP 的机制。
4.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
【熟悉】
各种分子分解与合成的过程。
【了解】
1.发酵作用、细胞呼吸的大致过程。
2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五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学时)
【掌握】
1.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全能性的基本概念。
2.细胞周期的分期与有丝分裂期各期的特点。
3.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4.细胞分化的本质及组合调控的原理。
5.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干细胞、细胞衰老、细胞凋亡。
第二篇 动物的形态和功能(20学时)
第六章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学时)
1.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2.高等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高等动物的器官与整体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维持动物的正常活动与内部、外部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 营养与消化(2学时)
1.营养素、消化、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2.异养生物人与动物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及主要食物来源。
3.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胃与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消化功能异常的现象
第八章 血液与循环(2学时)
1.基本概念: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凝集原、凝集素、血压、心动周期。
2.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3.ABO 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
3 【熟悉】【了解】【掌握】【熟悉】【了解】【掌握】【了解】【掌握】
4.人血液循环系统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5.血液循环的功能。
【熟悉】
心脏的结构。
【了解】
心血管疾病。
第九章 呼吸:气体交换(1学时)
【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特别是肺的结构及其功能。
2.呼吸的整个过程和呼吸的原理。
【了解】
1.呼吸运动的调节的过程。
2.呼吸系统的疾病。
第十章 内环境的控制(2学时)
【掌握】
1.恒温动物、变温动物、排泄的基本概念。
2.参与排泄的器官及其作用。
3.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特别是肾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4.尿的形成过程。
5.肝在稳态中的作用。
【熟悉】
体温调节的过程与机理。
【了解】
1.尿形成的调节。
2.泌尿系统疾病及救治。
第十一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学时)
【掌握】
1.基本概念:免疫、免疫应答、干扰素、抗原、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2.淋巴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人体对病原体防御的三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机理。
5.抗体的基本结构、种类与功能。
【熟悉】
人体对病原体防御第二道防线的内容。
4
【了解】
过敏反应、免疫接种、单克隆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与化学调节—体液调节(1学时)
【掌握】
1.激素、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
2.激素的作用、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3.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的作用。
【熟悉】
脊椎动物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了解】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甲状旁腺、性腺的作用。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3学时)
【掌握】
1.神经冲动、突触、反射、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冲动产生的机理。
3.人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4.大脑皮层运动区、躯体感觉区的分布与功能特点。
【熟悉】
1.内脏神经的功能特点。
2.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特点。
【了解】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化、大脑皮层的电活动特点。
第十四章 感觉器官与感觉(2学时)
【掌握】
1.感觉、适应的基本概念。
2.感觉的一般特性。
3.眼球的结构与眼折光系统功能及感光功能。
【熟悉】
耳的基本结构与听觉产生的机制、过程。
【了解】
化学感受器与皮肤感受器的功能。
第十五章 动物如何与运动(1学时)
【掌握】
1.肌纤维、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的基本概念。
5
2.肌肉的结构种类、骨骼肌肉细胞的结构与肌肉细胞收缩的机理。
【熟悉】
1.人类骨骼的组成、骨的结构和成分、骨骼的功能。
2.运动需要骨骼与肌肉的协调作用的机理。
【了解】
骨骼的种类、运动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生殖与胚胎发育(3学时)
【掌握】
1.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受精、分娩的基本概念。
2.睾丸、卵巢的结构与功能。
3.精子、卵子产生、受精的过程。
【熟悉】
卵巢、子宫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内分泌的关系。
【了解】
人的生殖系统、性传播疾病及生育控制、不孕症与生殖技术。
第三篇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8学时)
第十七章 植物的结构、生殖和发育(3学时)
【掌握】
1.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根、茎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的概念、过程。
3.被子植物双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熟悉】
1.有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的结构。
2.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形成过程。
3.种子、果实的形成过程和种子的萌发过程。。
【了解】
1.世代交替的概念。
2.果实的基本类型。
3.植物的营养繁殖。
第十八章 植物的营养(2学时)
【掌握】
1.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进入根木质部的途径。
2.水分沿导管上运的蒸腾作用-内聚力-张力机制。
3.糖分等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的机制——压流模型。
6
【熟悉】
1.叶的气孔的结构、功能和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
2.凯氏带在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过程中的作用。
3.植物从土壤中获得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机制。
【了解】
1.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常见的缺素症状。
2.真菌和细菌对植物营养的特殊作用、异养植物的类型。
第十九章 植物的调控系统(3学时)
【掌握】
1.目前已发现的5类植物激素及其功能、应用。
2.植物的生物钟现象及其光敏素理论。
3.植物对抗入侵病原体的可能机制。
【熟悉】
1.植物的膨胀运动和3种向性运动。
2.开花与光周期的关系。
【了解】
1.植物激素发现的历史。
2.生物胁迫及植物防御植食动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第四篇 遗传与变异(6学时)
第二十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3学时)
【掌握】
1.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联会、性连锁基因、伴性遗传、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染色体图等基本概念。
2.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的本质、规律。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熟悉】
1.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生物学意义。
2.性连锁遗传规律的主要内容。
3.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
【了解】
1.孟德尔定律的拓展类型(不完全显性;复等位基因;一因多效)。
2.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3.利用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7
第二十一章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3学时)
【掌握】
1.遗传物质DNA 、RNA 的基本组成与区别,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
2.DNA 半保留复制、转录、翻译的实质与特点、大致过程。
3.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4.遗传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熟悉】
1.mRNA 、rRNA 、tRNA 的作用。
2.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的基本类型。
【了解】
1.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的直接证据。
2.tRNA 的结构特点。
3.突变的诱发、DNA 损伤。
4.中心法则的发展概况。
第二十二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自学)
第二十三章 重组DNA 技术(自学)
第二十四章 人类基因组(自学)
第五篇 生物进化(6学时)
第二十五章 达尔文学说与微观进化(3学时)
【掌握】
1.达尔文学说的核心理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2.进化、自然选择、基因库、基因频率、群体、群体的遗传结构、微观进化等基本概念。
3.群体的Hardy-Weinberg 平衡及其必需条件。
【熟悉】
微观进化的5大影响因素及自然选择的3种主要模式。
【了解】
进化理论的创立的历史和证据。
第二十六章 物种形成(1学时)
【掌握】
1.物种的基本概念。
2.物种形成的条件。
【熟悉】
8
物种形成的方式。
第二十七章 宏观进化与系统发育(2学时)
【掌握】
1.宏观进化的基本概念。
2.宏观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进化趋势。
【了解】
1.研究宏观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
2.生物的系统发育。
第六篇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10学时)
第二十八章 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3学时)
【掌握】
1.生命的化学进化的5个主要阶段。
2.原核生物的主要特点和代表生物。
3.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周期。
4.原生生物的主要结构特点、类群和原生动物、藻类的主要特点。
【熟悉】
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的起源。
【了解】
1.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重要性。
2.类病毒及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二十九章 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2学时)
【掌握】
1.植物的生活史。
2.植物四大类群的结构与进化特点。
【熟悉】
真菌的结构特点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
1.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关系。
2.真菌三大主要类群的生活史。
第三十章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4学时)
【掌握】
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进化特征和主要类群。
2.脊索动物门的三大共同特征。
9
3.脊椎动物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熟悉】
动物进化的趋势。
【了解】
1.动物界的系统进化和地理分布。
2.我国的动物资源和特有动物。
第三十一章 人类的进化(1学时)
【掌握】
1.人类的分类地位及与类人猿的近亲关系。
2.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
【了解】
1.人与猿解剖性状差别。
2.人类文化发展的阶段。
第七篇 生态学和动物的行为(6学时)
第三十二章 生物与环境(1学时)
【掌握】
1.生态学、环境、生态因子、生物的耐受性法则等基本概念。
2.水、阳光、温度等对生物的影响。
【了解】
生态因子的种类、Liebig 的最小因子法则。
第三十三章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1学时)
【掌握】
种群、种群的重要参数-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基本概念。
【熟悉】
标志重捕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了解】
种群的数量动态及种群的数量调节,对种群的结构、变化、调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十四章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1学时)
【掌握】
1.群落、群落演替、顶级群落的基本概念。
2.群落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3.地球上的主要陆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了解】
10
1.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2.群落演替的大致过程。
第三十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3学时)
【掌握】
1.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初级生产量、生物量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功能类群的功能、特点。 3.食物链、食物网的组成。 4.营养级与消费级的区别。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 【熟悉】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物质水、碳、氮循环的大致过程。 【了解】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11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安全评估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课是普通生物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熟悉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为后续专业实验课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解,使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实验内容及 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小组人数为2人,每个实验时间均为4学时,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3.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所记录的现象和数据、绘图、使用的仪器和负责的清洁工作, 经指导教师检查,符合要求,方可离开实验室。
4.每次实验完毕,应及时整理出实验报告,交指导老师评阅。
5.教学实验除验证课堂理论外,并要求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熟悉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 术。
三、实验教材
《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编写,广东药学院(自编教材)。 四、实验考核
1.实验总评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0%。 2.实验总评成绩(2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实验成绩:实验考核占5% ,实验平时成绩占15%(包括实验教学过程成绩占5%、实验报告成绩占10%)。
(1)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占5%
主要考核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方面。
(2)实验报告成绩:占10%
主要考核实验报告格式是否正确、原理是否论述清楚、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绘图是否准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是否符合逻辑,实验报告字迹是否清楚等方面。
(3)实验考核:占5%
实验考核成绩(5%)包括实验操作3%,实验报告占2%(具体考核办法见附录《普通生物学实验技能考核表》)。 五、实验项目表
12
13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安全评估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普通生物学是高等生物类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系统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反映近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和发展动向,不仅是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医学、农林牧、食品、环境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学好普通生物学将为学习这些学科奠定基础,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普通生物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生物分子、细胞的结构功能、个体生物学(高等动植物的结构、功能、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学的发展现状。 强调结构和机能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以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和过程,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生命科学的分支与相互关系。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吴相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普通生物学教学总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66学时,实验学时为24学时),共分36章。本课程大体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从2章到5章,主要内容为细胞与生物大分子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从6章到16章,主要内容为动物的形态和功能;第三部分从17章到19章,主要内容为植物的形态与功能;第四部分从20章到24章,主要内容为遗传与变异;第五部分从25章到31章,主要内容为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进化;第六部分从32章到36章,主要内容为生态学和动物的行为。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掌握】
1.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物命名的二名法及生物的分类阶元、五界分类系统。
【熟悉】
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在所学课程中的地位, 明确学习目的。
1
【了解】
1.生物学的发展概况、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思想。
2.生物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3.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的密切关系。
第一篇 细胞与生物大分子(8学时)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1学时)
【掌握】
1.水的特性与生理意义。
2.碳架、大分子与小分子间转换的化学反应。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单体结构特点与大分子的功能。
【熟悉】
组成生命的元素及四种主要元素的原子结构。
【了解】
蛋白质、核酸的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2学时)
【掌握】
1.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2.细胞核、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生物膜结构组成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
4.物质的跨膜转运的方式、原理。
【熟悉】
细胞骨架的组成。
【了解】
细胞连接的种类。
第四章 细胞代谢(3学时)
【掌握】
1.吸能反应、放能反应、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酶反应的特点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3.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发生部位、结果及合成ATP 的机制。
4.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
【熟悉】
各种分子分解与合成的过程。
【了解】
1.发酵作用、细胞呼吸的大致过程。
2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五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学时)
【掌握】
1.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全能性的基本概念。
2.细胞周期的分期与有丝分裂期各期的特点。
3.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4.细胞分化的本质及组合调控的原理。
5.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干细胞、细胞衰老、细胞凋亡。
第二篇 动物的形态和功能(20学时)
第六章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学时)
1.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2.高等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高等动物的器官与整体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维持动物的正常活动与内部、外部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 营养与消化(2学时)
1.营养素、消化、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2.异养生物人与动物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及主要食物来源。
3.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胃与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消化功能异常的现象
第八章 血液与循环(2学时)
1.基本概念: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凝集原、凝集素、血压、心动周期。
2.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3.ABO 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
3 【熟悉】【了解】【掌握】【熟悉】【了解】【掌握】【了解】【掌握】
4.人血液循环系统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5.血液循环的功能。
【熟悉】
心脏的结构。
【了解】
心血管疾病。
第九章 呼吸:气体交换(1学时)
【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特别是肺的结构及其功能。
2.呼吸的整个过程和呼吸的原理。
【了解】
1.呼吸运动的调节的过程。
2.呼吸系统的疾病。
第十章 内环境的控制(2学时)
【掌握】
1.恒温动物、变温动物、排泄的基本概念。
2.参与排泄的器官及其作用。
3.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特别是肾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4.尿的形成过程。
5.肝在稳态中的作用。
【熟悉】
体温调节的过程与机理。
【了解】
1.尿形成的调节。
2.泌尿系统疾病及救治。
第十一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学时)
【掌握】
1.基本概念:免疫、免疫应答、干扰素、抗原、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2.淋巴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人体对病原体防御的三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机理。
5.抗体的基本结构、种类与功能。
【熟悉】
人体对病原体防御第二道防线的内容。
4
【了解】
过敏反应、免疫接种、单克隆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与化学调节—体液调节(1学时)
【掌握】
1.激素、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
2.激素的作用、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3.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的作用。
【熟悉】
脊椎动物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了解】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甲状旁腺、性腺的作用。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3学时)
【掌握】
1.神经冲动、突触、反射、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冲动产生的机理。
3.人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4.大脑皮层运动区、躯体感觉区的分布与功能特点。
【熟悉】
1.内脏神经的功能特点。
2.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特点。
【了解】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化、大脑皮层的电活动特点。
第十四章 感觉器官与感觉(2学时)
【掌握】
1.感觉、适应的基本概念。
2.感觉的一般特性。
3.眼球的结构与眼折光系统功能及感光功能。
【熟悉】
耳的基本结构与听觉产生的机制、过程。
【了解】
化学感受器与皮肤感受器的功能。
第十五章 动物如何与运动(1学时)
【掌握】
1.肌纤维、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的基本概念。
5
2.肌肉的结构种类、骨骼肌肉细胞的结构与肌肉细胞收缩的机理。
【熟悉】
1.人类骨骼的组成、骨的结构和成分、骨骼的功能。
2.运动需要骨骼与肌肉的协调作用的机理。
【了解】
骨骼的种类、运动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生殖与胚胎发育(3学时)
【掌握】
1.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受精、分娩的基本概念。
2.睾丸、卵巢的结构与功能。
3.精子、卵子产生、受精的过程。
【熟悉】
卵巢、子宫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内分泌的关系。
【了解】
人的生殖系统、性传播疾病及生育控制、不孕症与生殖技术。
第三篇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8学时)
第十七章 植物的结构、生殖和发育(3学时)
【掌握】
1.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根、茎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的概念、过程。
3.被子植物双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熟悉】
1.有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的结构。
2.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形成过程。
3.种子、果实的形成过程和种子的萌发过程。。
【了解】
1.世代交替的概念。
2.果实的基本类型。
3.植物的营养繁殖。
第十八章 植物的营养(2学时)
【掌握】
1.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进入根木质部的途径。
2.水分沿导管上运的蒸腾作用-内聚力-张力机制。
3.糖分等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的机制——压流模型。
6
【熟悉】
1.叶的气孔的结构、功能和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
2.凯氏带在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过程中的作用。
3.植物从土壤中获得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机制。
【了解】
1.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常见的缺素症状。
2.真菌和细菌对植物营养的特殊作用、异养植物的类型。
第十九章 植物的调控系统(3学时)
【掌握】
1.目前已发现的5类植物激素及其功能、应用。
2.植物的生物钟现象及其光敏素理论。
3.植物对抗入侵病原体的可能机制。
【熟悉】
1.植物的膨胀运动和3种向性运动。
2.开花与光周期的关系。
【了解】
1.植物激素发现的历史。
2.生物胁迫及植物防御植食动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第四篇 遗传与变异(6学时)
第二十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3学时)
【掌握】
1.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联会、性连锁基因、伴性遗传、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染色体图等基本概念。
2.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的本质、规律。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熟悉】
1.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生物学意义。
2.性连锁遗传规律的主要内容。
3.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
【了解】
1.孟德尔定律的拓展类型(不完全显性;复等位基因;一因多效)。
2.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3.利用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7
第二十一章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3学时)
【掌握】
1.遗传物质DNA 、RNA 的基本组成与区别,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
2.DNA 半保留复制、转录、翻译的实质与特点、大致过程。
3.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4.遗传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熟悉】
1.mRNA 、rRNA 、tRNA 的作用。
2.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的基本类型。
【了解】
1.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的直接证据。
2.tRNA 的结构特点。
3.突变的诱发、DNA 损伤。
4.中心法则的发展概况。
第二十二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自学)
第二十三章 重组DNA 技术(自学)
第二十四章 人类基因组(自学)
第五篇 生物进化(6学时)
第二十五章 达尔文学说与微观进化(3学时)
【掌握】
1.达尔文学说的核心理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2.进化、自然选择、基因库、基因频率、群体、群体的遗传结构、微观进化等基本概念。
3.群体的Hardy-Weinberg 平衡及其必需条件。
【熟悉】
微观进化的5大影响因素及自然选择的3种主要模式。
【了解】
进化理论的创立的历史和证据。
第二十六章 物种形成(1学时)
【掌握】
1.物种的基本概念。
2.物种形成的条件。
【熟悉】
8
物种形成的方式。
第二十七章 宏观进化与系统发育(2学时)
【掌握】
1.宏观进化的基本概念。
2.宏观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进化趋势。
【了解】
1.研究宏观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
2.生物的系统发育。
第六篇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10学时)
第二十八章 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3学时)
【掌握】
1.生命的化学进化的5个主要阶段。
2.原核生物的主要特点和代表生物。
3.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周期。
4.原生生物的主要结构特点、类群和原生动物、藻类的主要特点。
【熟悉】
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的起源。
【了解】
1.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重要性。
2.类病毒及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二十九章 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2学时)
【掌握】
1.植物的生活史。
2.植物四大类群的结构与进化特点。
【熟悉】
真菌的结构特点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
1.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关系。
2.真菌三大主要类群的生活史。
第三十章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4学时)
【掌握】
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进化特征和主要类群。
2.脊索动物门的三大共同特征。
9
3.脊椎动物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熟悉】
动物进化的趋势。
【了解】
1.动物界的系统进化和地理分布。
2.我国的动物资源和特有动物。
第三十一章 人类的进化(1学时)
【掌握】
1.人类的分类地位及与类人猿的近亲关系。
2.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
【了解】
1.人与猿解剖性状差别。
2.人类文化发展的阶段。
第七篇 生态学和动物的行为(6学时)
第三十二章 生物与环境(1学时)
【掌握】
1.生态学、环境、生态因子、生物的耐受性法则等基本概念。
2.水、阳光、温度等对生物的影响。
【了解】
生态因子的种类、Liebig 的最小因子法则。
第三十三章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1学时)
【掌握】
种群、种群的重要参数-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基本概念。
【熟悉】
标志重捕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了解】
种群的数量动态及种群的数量调节,对种群的结构、变化、调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十四章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1学时)
【掌握】
1.群落、群落演替、顶级群落的基本概念。
2.群落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3.地球上的主要陆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了解】
10
1.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2.群落演替的大致过程。
第三十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3学时)
【掌握】
1.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初级生产量、生物量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功能类群的功能、特点。 3.食物链、食物网的组成。 4.营养级与消费级的区别。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 【熟悉】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物质水、碳、氮循环的大致过程。 【了解】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11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安全评估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课是普通生物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熟悉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为后续专业实验课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解,使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实验内容及 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小组人数为2人,每个实验时间均为4学时,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3.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所记录的现象和数据、绘图、使用的仪器和负责的清洁工作, 经指导教师检查,符合要求,方可离开实验室。
4.每次实验完毕,应及时整理出实验报告,交指导老师评阅。
5.教学实验除验证课堂理论外,并要求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熟悉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 术。
三、实验教材
《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编写,广东药学院(自编教材)。 四、实验考核
1.实验总评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0%。 2.实验总评成绩(2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实验成绩:实验考核占5% ,实验平时成绩占15%(包括实验教学过程成绩占5%、实验报告成绩占10%)。
(1)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占5%
主要考核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方面。
(2)实验报告成绩:占10%
主要考核实验报告格式是否正确、原理是否论述清楚、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绘图是否准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是否符合逻辑,实验报告字迹是否清楚等方面。
(3)实验考核:占5%
实验考核成绩(5%)包括实验操作3%,实验报告占2%(具体考核办法见附录《普通生物学实验技能考核表》)。 五、实验项目表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