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诚培训网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编
德信诚培训网
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
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
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
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
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
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
——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
——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
——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
益环境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6.1.3合规义务
组织应:
a)确定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
b)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
c)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
考虑这些合规义务。
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
注: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 6) 八种活动:(基于过程方法) a:设施设备、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b:原材料的获取,包括:开采; c:运行或制造过程,包括仓储; d:设施设备,组织的资产和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e:外部供方的环境绩效与运行惯例; f:产品的运送和服务的交付,包括包装; g:产品的存储、使用和使用后的处理; h:废物管理,包括再利用、翻修、再循环和处置。 --是否覆盖了受审核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是否考虑了不同时态、状态、不同影响的环境因素 ---是否考虑了能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有无漏识(尤其是产品、服务、过去、将来、紧急和相关方的环境因素) (2)评价: 1)组织是否策划、确定了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和准则;准则和方法是否合理; 2)上述准则是否考虑了与环境因素(如:类型、规模、频次)和环境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暴露时间)的相关关系或联系; 3)评价过程是否依据了评价准则、方法; 4)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是否反映了组织的重大环境影响。 (3)更新: 1)更新的时机如:新、改、扩相关(环评及三同时验收等)
2)更新的内容(323388等)是否已策划并有效实施;
3)更新信息的传达、告知、培训等是否及时、有效;
4)更新后实施效果跟踪;
(4)和法规的关联以体现合规性义务
(5)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的应用或控制是否结合目标指标和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
德信诚培训网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编
德信诚培训网
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
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
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
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
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
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
——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
——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
——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
益环境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6.1.3合规义务
组织应:
a)确定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
b)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
c)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
考虑这些合规义务。
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
注: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 6) 八种活动:(基于过程方法) a:设施设备、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b:原材料的获取,包括:开采; c:运行或制造过程,包括仓储; d:设施设备,组织的资产和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e:外部供方的环境绩效与运行惯例; f:产品的运送和服务的交付,包括包装; g:产品的存储、使用和使用后的处理; h:废物管理,包括再利用、翻修、再循环和处置。 --是否覆盖了受审核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是否考虑了不同时态、状态、不同影响的环境因素 ---是否考虑了能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有无漏识(尤其是产品、服务、过去、将来、紧急和相关方的环境因素) (2)评价: 1)组织是否策划、确定了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和准则;准则和方法是否合理; 2)上述准则是否考虑了与环境因素(如:类型、规模、频次)和环境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暴露时间)的相关关系或联系; 3)评价过程是否依据了评价准则、方法; 4)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是否反映了组织的重大环境影响。 (3)更新: 1)更新的时机如:新、改、扩相关(环评及三同时验收等)
2)更新的内容(323388等)是否已策划并有效实施;
3)更新信息的传达、告知、培训等是否及时、有效;
4)更新后实施效果跟踪;
(4)和法规的关联以体现合规性义务
(5)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的应用或控制是否结合目标指标和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