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举国同庆。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日子。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60年时间有如白驹过隙。但对于一个国家和其人民而言,60年已经是个“甲子轮回”。其间承载的成败得失、规律法则以及人生况味、喜怒哀乐,自不可弹指间一挥而过。在这浓情喜庆的时刻,该怎样看待和理解中国60年走过的道路?又该如何清醒地认知和把握未来的方向?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应当从其最初的出发点入手。60年前的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期间,毛泽东为奠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了如下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一百来字的简短碑文。书写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历经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就是60年来中国道路的出发点。只有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也只有在这个历史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60年来的中国道路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的分量。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形容说,搞经济特区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其实,经历了一百多年浴血奋斗,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仍然千方百计要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杀出血路”――这注定了是一段极不平凡的探索之旅、艰辛之旅、崎岖之旅。我们历经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的彷徨、挫折与磨难,有过“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失误以及惨痛教训,但是,我们终于从落后挨打变为自立自强,从封闭自守转折为改革开放,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的不发达状态,迅速成长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完成历史性跨越,并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60年后回头看,中国“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这是曾经遭受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奋起直追世界潮流的60年,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懈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的60年。中国人戮力“杀出血路”探索得来的中国道路,又是一段激越之旅、传奇之旅、复兴之旅,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影响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如今,中国又站在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和历史起点上,所有的成就都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答案只能来自今天的选择。我们必须认清。虽然中国的发展是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但中国正步入改革深水区,来自体制深层次的矛盾。成为制约现代化发展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清,60年来的中国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可以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中国探索自主发展道路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宏阔背景下展开的――即便是在遭受“封锁”的特定时期,中国也没有对世界发展的大势滔滔视而不见,没有关起门来自得其“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更是大胆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以自己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为人类文明成果注入新的血液和营养,增添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内容和新样式。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今后仍然要继续探索自主发展之路,中国的道路决不偏离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保证了这一点,中国就能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在世界大家庭中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并从世界的发展进步中获取应有的份额和收益。 60年来中国道路的意义。还在于更加迫切地昭示了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性。在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个引人注目而意蕴深远的政治宣示,切实保障这四项人民权利,应当是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今后的中国道路上,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通过以保障人民权利为重点内容的民主法治建设,使人民真正以主人公姿态投身中国道路的探索,以实践主体的身份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分担成本、分享成果,以此极大地增强人民对国家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人民对改革的认同感和身为改革参与者的责任感。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自由和解放最终必须落实为每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每个中国人都全面、充分地行使各项权利,自由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定能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开创出无限宽广的未来。
金秋送爽,举国同庆。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日子。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60年时间有如白驹过隙。但对于一个国家和其人民而言,60年已经是个“甲子轮回”。其间承载的成败得失、规律法则以及人生况味、喜怒哀乐,自不可弹指间一挥而过。在这浓情喜庆的时刻,该怎样看待和理解中国60年走过的道路?又该如何清醒地认知和把握未来的方向?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应当从其最初的出发点入手。60年前的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期间,毛泽东为奠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了如下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一百来字的简短碑文。书写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历经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就是60年来中国道路的出发点。只有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也只有在这个历史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60年来的中国道路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的分量。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形容说,搞经济特区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其实,经历了一百多年浴血奋斗,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仍然千方百计要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杀出血路”――这注定了是一段极不平凡的探索之旅、艰辛之旅、崎岖之旅。我们历经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的彷徨、挫折与磨难,有过“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失误以及惨痛教训,但是,我们终于从落后挨打变为自立自强,从封闭自守转折为改革开放,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的不发达状态,迅速成长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完成历史性跨越,并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60年后回头看,中国“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这是曾经遭受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奋起直追世界潮流的60年,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懈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的60年。中国人戮力“杀出血路”探索得来的中国道路,又是一段激越之旅、传奇之旅、复兴之旅,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影响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如今,中国又站在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和历史起点上,所有的成就都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答案只能来自今天的选择。我们必须认清。虽然中国的发展是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但中国正步入改革深水区,来自体制深层次的矛盾。成为制约现代化发展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清,60年来的中国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可以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中国探索自主发展道路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宏阔背景下展开的――即便是在遭受“封锁”的特定时期,中国也没有对世界发展的大势滔滔视而不见,没有关起门来自得其“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更是大胆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以自己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为人类文明成果注入新的血液和营养,增添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内容和新样式。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今后仍然要继续探索自主发展之路,中国的道路决不偏离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保证了这一点,中国就能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在世界大家庭中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并从世界的发展进步中获取应有的份额和收益。 60年来中国道路的意义。还在于更加迫切地昭示了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性。在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个引人注目而意蕴深远的政治宣示,切实保障这四项人民权利,应当是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今后的中国道路上,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通过以保障人民权利为重点内容的民主法治建设,使人民真正以主人公姿态投身中国道路的探索,以实践主体的身份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分担成本、分享成果,以此极大地增强人民对国家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人民对改革的认同感和身为改革参与者的责任感。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自由和解放最终必须落实为每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每个中国人都全面、充分地行使各项权利,自由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定能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开创出无限宽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