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月亮河》赏析
改制后的商洛剧团,聚全团之力、集省内外艺术高手、投入重金打造的商洛花鼓现代剧《月亮河》,在千呼万唤中迎来了广大戏迷的大考!这部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全剧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商洛花鼓音乐质朴清新的韵味,描绘折射了人性最本真的光辉。它那随处弥漫、飘散的诗意和墨香,通过空灵、多味的灯光与布景传感而透出,以及众多人物构成的一个个闪光亮点,撼人心魄。该剧主体思想之深刻、故事情节之引人入胜、主要角色演唱及表演之精彩绝伦、人物形象之鲜明生动、舞美艺术之美仑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在传统现实主义一度消失,反崇高、反理想,“先锋”、“前卫”、零度感情成为时尚的当今文化思维中,无异于一股清新的风,沁人心脾。
走出剧场,微风吹拂着燥热的脸庞,一种真实而纯净的力量在身体和内心弥漫开来。我惊叹已处在杖国之年的作者,竟然还有如此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喷涌而出的创造力,他在刚刚完成大戏《红袍》的创作演出任务后,又为广大观众推出了一部力作《月亮河》。在这部戏里,作者着眼于对社会最普通人命运的思考,揭示灵魂与肉体碰撞时的痛苦挣扎,从精神层面上解剖剧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阐释自然世界与现代文明、纯朴人性与都市虚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在作者心目中,人性的本真和光辉之处正在于对金钱、世俗的摆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渴望。那种大都市中被人蔑视的愚昧、粗俗、野蛮,在作品中转化成一种自然人性美的形态而被观众认同。它热情洋溢地赞扬这些象大自然般顽强的山里人,在他们的骚动不安中展现他们野性的生命力。作品就是透过这样一个特殊而又十分巧妙的载体来折射、反思和认识现代文明,呼唤另一种被现代文明所忽视和淡漠的人所固有的纯真本性的回归。作品不仅包容着丰厚的文学审美价值,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性内涵,给人以很大的生命启迪。
商洛花鼓《月亮河》,取材于贾平凹小说《天狗》。原作的情节容量不大,不枝不蔓,而背景和氛围描写详细又清新,人物个性极其鲜明,有类似于戏剧呈现状态的典型场面存在,这些都非常适合商洛花鼓剧的舞台呈现。为了准确把握原作品的文化精神指向,着力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完成剧本内蕴的高水准形象转换,作者有创意地将原作中呈散点透视状的不同人物和故事,聚焦为全景投影式的舞台剧,并选用多维共识结构——复线并行、互为穿插的网状形态。以多场次、多时空、多转换的艺术手段,使剧中人物的情感激流,不断撞击着观众的心灵。剧作中埋下三条人物行动线:月儿同高立正略带苦味的婚姻中,以各自的那份追求和操守,惊天地泣鬼神;高立正同天狗的师徒情,体现了他们美好而博大的内心世界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月儿同天狗难以理清的万般情愫,流露出特有的韧性与牺牲精神的人性美。这三条人物行动线,互有关联、并行不悖,在剧中把握着戏剧性流程,控制着情感张弛节律,支撑起整个舞台。作者借特殊家庭的男女婚姻纠葛演绎世间百态,拷问庸常生活中的道德煎熬和精神困境、直逼人性的心灵暗区、呈现世事的无常和曾经的苦难咀嚼,强力展现人性更幽深更本真的一面。
一出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树人,任何深刻的主题思想须靠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支撑,没有立得住、站得稳的人物形象,主体思想便失去了可靠的载体。《月亮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全剧紧紧扣住一个“情”字,造就了剧情的跌宕生姿,引人入胜。
其中最善良、最感人、最成功的艺术形象是月儿,作者为此运足了笔墨。月儿是大山的女儿,她原本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顺风顺水的前行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这个幸福的家庭大厦突然坍塌。在自己的男人残废后,月儿面临着生理上,生活上的考验,这也是一个自然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面临“招夫养夫”这个遭遇法律的制约和道德评判的选择时,月儿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痛苦挣扎。究竟是按照世俗的眼光,做一个丈夫病榻前任劳任怨的贤妻典范,还是背离世俗,做一个叛逆出众、勇敢挑起家庭重担、追求新生活的女人?月儿陷入了两难境地,跌入了矛盾的激流险滩。或许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潜在的影响,或者对农村生活,农民阶层的精神状态及农民本然的生存状态的感同深受,旧观念禁锢下的伦理道枷锁紧紧的束缚住了她。然而,令人内心颤动的是,剧本对月儿苦涩的人生所采取的是平静体味的态度。没有道德评判,也没有价值评判,流动着的只有月儿特定的人生过程展示。她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平实的迈过了那道坎。用彷徨而又沉稳、坚定而又自信的步伐一直走了下去。看完这个戏,给人留下了很强烈的观剧感受:这个戏很厚重。它的气氛沉静、平实、平稳、又不激烈,但它却很有诗意。当历史的激烈、强硬逐渐被时间和理性的过滤所衰减,当我们回过头来回忆的时候,只剩下一种难忘。而这种难忘是经过提成、硫化的,它又非常深沉。就这个戏的意蕴来说,它确实留下了这种难忘。
就全剧艺术张力来说,作者构设的这种复式网状结构有着前松后紧的倾向。当“招夫养夫”成为现实后,三条人物行动线相互穿插叠加,并加快了戏剧节奏。这时戏剧行动已进入到人物心灵向外延展的时期,它依靠对月儿内心世界剖析的力度和深度来延续戏剧的生命。在这里,作者的构思极为精到,设计的一个个戏剧悬念,都成了观众所急切关注、高度期待的对象。剧中主要人物一是要面临“招夫养夫”有悖伦理道德的抉择、二是要面对怎样去尽一个做女人的责任、三是两个男人、一个妻子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复杂心路历程。这样一来,由“招夫养夫”所形成的戏剧悬念,高度地调动了观众的注意力,使演出主体与观众处在同一个创作状态之中,且演出主体所传送的信息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等等,通过受体的作用达到了最后的完成。使观众从演出中所接受的信息,与观众各自所积累的生活信息互相贯通、产生联想,迸发共鸣,并调动观众参与创作的高度热情,使观众完全沉浸在戏中,情绪随着剧情变化,甚至体验到一种参与到戏剧的虚拟感受。同时,现场观众的反应对舞台上的表演者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台下观众做出一种热烈的反应,台上的表演者会接受到这种互动的信息,更为积极的投入到角色中,使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最后达到演员、角色和观众的合一,这样就在演出主体和观众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内聚力。而这种内聚力的持续发展,就加强了观众对演出主体的关注和期待。
《月亮河》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更没有宣扬英雄人物的恢弘场面,但它能自始至终牵住观众,是因为它用情感打破了观众和演员之间无形的墙,用情感的波涛带给观众强劲的审美流冲击。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情感戏不好演。就一位演员的自觉来说,饰演剧中人物月儿的田朝霞,选择了这样一部复杂而难以表现的剧目作为突破——其饰演角色既有着与过去的极大跨度,其内涵又是对商洛花鼓表现手段新的测试,这是她对自己勇敢的挑战。田朝霞自觉跳出自己的戏路,主动选择高艺术品位的作品作为舞台表现对象,不断提高由体会人物到表现人物的能力,这种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是她奋力攀登艺术高峰的强大动力。
纵观全剧,这是一场美丽多彩的演出盛会,也是一场诱人的视觉盛宴,更是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天幕上明亮的圆月、夸张炫目的灯光,庞大的演出平台、精制细密的服装、化妆等,戏剧外貌的一切都给予临场观众绝对的感观享受。来自北京的吴艳秋导演手法果然气度非凡,当演剧落幕时,全场暴发出阵阵如雷的掌声就说明了这一切。然而,静下心来,闭目沉思,似乎又有一些美中不足。这个戏要能够走的更远,还需要站在新的高度,不断的提高打磨。在追求纯粹艺术的同时,注意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在追求布景的气势磅礴、灯光的炫目多彩时,不能忘记戏剧绝非是依赖物理功能即可感动观众心灵的艺术;当导演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处理好“以表演为中心”和“以导演意念为中心”的关系;当国内戏剧以其特殊的舞台个性不断向周边他类艺术进行发散、融合、对接、移植时,要注意舞台形式的泛化。客观的讲,《月亮河》虽然暴露出些许不足,但毫不动摇作品的成功。事实上,作者以他发自肺腑对社会最普通人满腔的热爱,赋予了作品一种独特的审美力量和时代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人格释放出特殊的力量,人性焕发出特殊的光彩,人性本真的回归和对生命之花的绚丽赞歌。
——商洛花鼓《月亮河》赏析
改制后的商洛剧团,聚全团之力、集省内外艺术高手、投入重金打造的商洛花鼓现代剧《月亮河》,在千呼万唤中迎来了广大戏迷的大考!这部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全剧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商洛花鼓音乐质朴清新的韵味,描绘折射了人性最本真的光辉。它那随处弥漫、飘散的诗意和墨香,通过空灵、多味的灯光与布景传感而透出,以及众多人物构成的一个个闪光亮点,撼人心魄。该剧主体思想之深刻、故事情节之引人入胜、主要角色演唱及表演之精彩绝伦、人物形象之鲜明生动、舞美艺术之美仑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在传统现实主义一度消失,反崇高、反理想,“先锋”、“前卫”、零度感情成为时尚的当今文化思维中,无异于一股清新的风,沁人心脾。
走出剧场,微风吹拂着燥热的脸庞,一种真实而纯净的力量在身体和内心弥漫开来。我惊叹已处在杖国之年的作者,竟然还有如此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喷涌而出的创造力,他在刚刚完成大戏《红袍》的创作演出任务后,又为广大观众推出了一部力作《月亮河》。在这部戏里,作者着眼于对社会最普通人命运的思考,揭示灵魂与肉体碰撞时的痛苦挣扎,从精神层面上解剖剧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阐释自然世界与现代文明、纯朴人性与都市虚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在作者心目中,人性的本真和光辉之处正在于对金钱、世俗的摆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渴望。那种大都市中被人蔑视的愚昧、粗俗、野蛮,在作品中转化成一种自然人性美的形态而被观众认同。它热情洋溢地赞扬这些象大自然般顽强的山里人,在他们的骚动不安中展现他们野性的生命力。作品就是透过这样一个特殊而又十分巧妙的载体来折射、反思和认识现代文明,呼唤另一种被现代文明所忽视和淡漠的人所固有的纯真本性的回归。作品不仅包容着丰厚的文学审美价值,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性内涵,给人以很大的生命启迪。
商洛花鼓《月亮河》,取材于贾平凹小说《天狗》。原作的情节容量不大,不枝不蔓,而背景和氛围描写详细又清新,人物个性极其鲜明,有类似于戏剧呈现状态的典型场面存在,这些都非常适合商洛花鼓剧的舞台呈现。为了准确把握原作品的文化精神指向,着力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完成剧本内蕴的高水准形象转换,作者有创意地将原作中呈散点透视状的不同人物和故事,聚焦为全景投影式的舞台剧,并选用多维共识结构——复线并行、互为穿插的网状形态。以多场次、多时空、多转换的艺术手段,使剧中人物的情感激流,不断撞击着观众的心灵。剧作中埋下三条人物行动线:月儿同高立正略带苦味的婚姻中,以各自的那份追求和操守,惊天地泣鬼神;高立正同天狗的师徒情,体现了他们美好而博大的内心世界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月儿同天狗难以理清的万般情愫,流露出特有的韧性与牺牲精神的人性美。这三条人物行动线,互有关联、并行不悖,在剧中把握着戏剧性流程,控制着情感张弛节律,支撑起整个舞台。作者借特殊家庭的男女婚姻纠葛演绎世间百态,拷问庸常生活中的道德煎熬和精神困境、直逼人性的心灵暗区、呈现世事的无常和曾经的苦难咀嚼,强力展现人性更幽深更本真的一面。
一出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树人,任何深刻的主题思想须靠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支撑,没有立得住、站得稳的人物形象,主体思想便失去了可靠的载体。《月亮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全剧紧紧扣住一个“情”字,造就了剧情的跌宕生姿,引人入胜。
其中最善良、最感人、最成功的艺术形象是月儿,作者为此运足了笔墨。月儿是大山的女儿,她原本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顺风顺水的前行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这个幸福的家庭大厦突然坍塌。在自己的男人残废后,月儿面临着生理上,生活上的考验,这也是一个自然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面临“招夫养夫”这个遭遇法律的制约和道德评判的选择时,月儿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痛苦挣扎。究竟是按照世俗的眼光,做一个丈夫病榻前任劳任怨的贤妻典范,还是背离世俗,做一个叛逆出众、勇敢挑起家庭重担、追求新生活的女人?月儿陷入了两难境地,跌入了矛盾的激流险滩。或许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潜在的影响,或者对农村生活,农民阶层的精神状态及农民本然的生存状态的感同深受,旧观念禁锢下的伦理道枷锁紧紧的束缚住了她。然而,令人内心颤动的是,剧本对月儿苦涩的人生所采取的是平静体味的态度。没有道德评判,也没有价值评判,流动着的只有月儿特定的人生过程展示。她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平实的迈过了那道坎。用彷徨而又沉稳、坚定而又自信的步伐一直走了下去。看完这个戏,给人留下了很强烈的观剧感受:这个戏很厚重。它的气氛沉静、平实、平稳、又不激烈,但它却很有诗意。当历史的激烈、强硬逐渐被时间和理性的过滤所衰减,当我们回过头来回忆的时候,只剩下一种难忘。而这种难忘是经过提成、硫化的,它又非常深沉。就这个戏的意蕴来说,它确实留下了这种难忘。
就全剧艺术张力来说,作者构设的这种复式网状结构有着前松后紧的倾向。当“招夫养夫”成为现实后,三条人物行动线相互穿插叠加,并加快了戏剧节奏。这时戏剧行动已进入到人物心灵向外延展的时期,它依靠对月儿内心世界剖析的力度和深度来延续戏剧的生命。在这里,作者的构思极为精到,设计的一个个戏剧悬念,都成了观众所急切关注、高度期待的对象。剧中主要人物一是要面临“招夫养夫”有悖伦理道德的抉择、二是要面对怎样去尽一个做女人的责任、三是两个男人、一个妻子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复杂心路历程。这样一来,由“招夫养夫”所形成的戏剧悬念,高度地调动了观众的注意力,使演出主体与观众处在同一个创作状态之中,且演出主体所传送的信息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等等,通过受体的作用达到了最后的完成。使观众从演出中所接受的信息,与观众各自所积累的生活信息互相贯通、产生联想,迸发共鸣,并调动观众参与创作的高度热情,使观众完全沉浸在戏中,情绪随着剧情变化,甚至体验到一种参与到戏剧的虚拟感受。同时,现场观众的反应对舞台上的表演者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台下观众做出一种热烈的反应,台上的表演者会接受到这种互动的信息,更为积极的投入到角色中,使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最后达到演员、角色和观众的合一,这样就在演出主体和观众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内聚力。而这种内聚力的持续发展,就加强了观众对演出主体的关注和期待。
《月亮河》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更没有宣扬英雄人物的恢弘场面,但它能自始至终牵住观众,是因为它用情感打破了观众和演员之间无形的墙,用情感的波涛带给观众强劲的审美流冲击。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情感戏不好演。就一位演员的自觉来说,饰演剧中人物月儿的田朝霞,选择了这样一部复杂而难以表现的剧目作为突破——其饰演角色既有着与过去的极大跨度,其内涵又是对商洛花鼓表现手段新的测试,这是她对自己勇敢的挑战。田朝霞自觉跳出自己的戏路,主动选择高艺术品位的作品作为舞台表现对象,不断提高由体会人物到表现人物的能力,这种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是她奋力攀登艺术高峰的强大动力。
纵观全剧,这是一场美丽多彩的演出盛会,也是一场诱人的视觉盛宴,更是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天幕上明亮的圆月、夸张炫目的灯光,庞大的演出平台、精制细密的服装、化妆等,戏剧外貌的一切都给予临场观众绝对的感观享受。来自北京的吴艳秋导演手法果然气度非凡,当演剧落幕时,全场暴发出阵阵如雷的掌声就说明了这一切。然而,静下心来,闭目沉思,似乎又有一些美中不足。这个戏要能够走的更远,还需要站在新的高度,不断的提高打磨。在追求纯粹艺术的同时,注意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在追求布景的气势磅礴、灯光的炫目多彩时,不能忘记戏剧绝非是依赖物理功能即可感动观众心灵的艺术;当导演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处理好“以表演为中心”和“以导演意念为中心”的关系;当国内戏剧以其特殊的舞台个性不断向周边他类艺术进行发散、融合、对接、移植时,要注意舞台形式的泛化。客观的讲,《月亮河》虽然暴露出些许不足,但毫不动摇作品的成功。事实上,作者以他发自肺腑对社会最普通人满腔的热爱,赋予了作品一种独特的审美力量和时代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人格释放出特殊的力量,人性焕发出特殊的光彩,人性本真的回归和对生命之花的绚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