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8-7-23 11:38:04 2599【字体:小 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

屋顶 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

[各式各样的屋顶]

屋坡的相交处一般都出屋脊。两坡顶有一条正脊(有时两坡圆转相接,无正脊,称为卷棚或元宝脊),有时在两坡左右端各砌出1条上下方向、装饰性的垂脊;四坡顶有一条正脊和 4条斜向的戗脊;歇山顶有9条屋脊,即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攒尖顶只有戗脊,数目为4~8条,随平面形状而定;圆形攒尖顶没有屋脊。各种屋顶戗脊前段收小的部分又称为岔脊。各脊脊端或脊上常有轮廓高起的装饰,如正脊的吻兽(亦称鸱尾、鸱吻或正吻),垂脊和戗脊上的垂兽、戗兽,岔脊上的许多仙人走兽等。早期屋脊多为瓦片垒物,明清时期普遍采用各种专门的脊件。

屋顶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庑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歇山顶性格华丽活泼,一般用于配殿;攒尖顶多用于亭、塔;悬山和硬山顶多用于住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对于屋顶的形制及其装饰都有许多等级化的规定,明清时期尤为严格。屋顶的形式、高度,脊饰的形象、尺寸和数目,以及所用材料的颜色均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超越。

梁架 指木结构房屋的上部骨架,就其结构方式可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大类型。抬梁式是在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放置大梁,大梁上再叠置几层缩短的梁,各短梁的两端梁下置垫木或短柱,支承在下一层梁上。最上的短梁称平梁,正中立短柱。在相邻两片梁架之间,于正中短柱柱头和各梁梁头用沿开间方向的檩子连接起来,即构成一“间”。檩下可能还施用垫板和木枋。穿斗式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柱高均直达各檩,用以支承檩子;柱间用长枋横向贯穿,两片梁架之间除檩子外又用逗枋和纤子连系起来。抬梁式常用于北方建筑,也用于南方的较高级建筑;穿斗式多用于南方一般房屋。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8-7-23 11:38:04 2599【字体:小 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

屋顶 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

各式各样的屋顶]

屋坡的相交处一般都出屋脊。两坡顶有一条正脊(有时两坡圆转相接,无正脊,称为卷棚或元宝脊),有时在两坡左右端各砌出1条上下方向、装饰性的垂脊;四坡顶有一条正脊和 4条斜向的戗脊;歇山顶有9条屋脊,即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攒尖顶只有戗脊,数目为4~8条,随平面形状而定;圆形攒尖顶没有屋脊。各种屋顶戗脊前段收小的部分又称为岔脊。各脊脊端或脊上常有轮廓高起的装饰,如正脊的吻兽(亦称鸱尾、鸱吻或正吻),垂脊和戗脊上的垂兽、戗兽,岔脊上的许多仙人走兽等。早期屋脊多为瓦片垒物,明清时期普遍采用各种专门的脊件。

屋顶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庑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歇山顶性格华丽活泼,一般用于配殿;攒尖顶多用于亭、塔;悬山和硬山顶多用于住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对于屋顶的形制及其装饰都有许多等级化的规定,明清时期尤为严格。屋顶的形式、高度,脊饰的形象、尺寸和数目,以及所用材料的颜色均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超越。

梁架 指木结构房屋的上部骨架,就其结构方式可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大类型。抬梁式是在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放置大梁,大梁上再叠置几层缩短的梁,各短梁的两端梁下置垫木或短柱,支承在下一层梁上。最上的短梁称平梁,正中立短柱。在相邻两片梁架之间,于正中短柱柱头和各梁梁头用沿开间方向的檩子连接起来,即构成一“间”。檩下可能还施用垫板和木枋。穿斗式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柱高均直达各檩,用以支承檩子;柱间用长枋横向贯穿,两片梁架之间除檩子外又用逗枋和纤子连系起来。抬梁式常用于北方建筑,也用于南方的较高级建筑;穿斗式多用于南方一般房屋。

对梁架的艺术加工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把梁作成月梁形式,即梁的上下表面均被削成向上微微拱起的弧线,同时对梁间垫木、短柱的轮廓也作各种艺术加工。如做 成瓜形、驼峰形等。梁和短柱接头常用木雕饰。

②在梁表面雕刻更多的花饰,主要见于清代建筑,有的花饰仅 施于梁端,有的则通身满雕,有过于繁琐的倾向。

③在梁上绘制彩画。

[斗拱]

斗拱 置于檐下柱枋之上,以层层称为拱或昂的短木向外挑出以支承屋檐或梁头,各层短木之间起支垫作用的小木块称为斗或升,总体即为斗拱。斗拱依其部位或时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宋代称置于一般柱头、转斜角柱头和阑额上的斗拱为柱头铺作、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清代则分别称为柱头科、转角科和平身科等。

最早的斗拱形象见于西周青铜器命簋上所用的栌斗,在战国青铜器刻纹中也有成组的斗拱。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明器、石阙和墓室中都表现有成组的斗拱,多为柱头铺作。唐代斗拱已达到成熟阶段,已有补间铺作,大多只有一朵,比柱头铺作简单。唐代建筑出檐深远,斗拱雄大疏朗,表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宋代补间铺作加多,形制趋于复杂,与柱头铺作基本相同,斗拱尺度变小,反映了此时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和装饰作用的加强。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更为退化,装饰作用几乎已成了斗拱的唯一功能。明清的平身科斗拱增加到四~六攒,甚至更多,尺度变小,斗拱的形象也变复杂,如用45°方向的斜拱互相搭连,形成网状,称为如意斗拱,或将斗拱组合成螺旋形网的样子,用于藻井周围。 翼角起翘 屋顶起翘的转角,由其形式很像鸟翼,故称翼角。在屋顶转角处为了承托两个方向的屋面,使用了一条45°方向的角梁,角梁比椽子粗大,为了使接近角梁的檐子与角梁上皮取平,于是在靠近角梁的椽下,使用长三角形的垫木把椽子逐渐抬高,屋檐的轮廓线也就向上翘起,即为起翘。通常为使造型更加完美,角部又向 外伸出,称为出翘。

角翘的起源可能与斗拱的发展有关。唐代以前,斗拱很大,出跳深远,角梁(相当于45°的椽子)处仍使用不太粗大的构件,通常也就没有起翘。唐代建筑仍以无起翘为主,但也有起翘的做法。宋代以后,斗拱出跳渐短,椽子负荷加大,转角处重量特大,45°椽子普遍演化为粗大的角梁,起翘随之普及。

举折与举架 确定屋架高度和屋面坡度的技术作法。宋代称为举折,清代称为举架。屋面坡度按照建筑等第和屋面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举折的具体作法是,先按前后最外一条桁(即檩)的距离定脊高度,再从上而下分段按各段举高1/10、1/20、1/40„„依此下折而定 每椽的斜度。举架的作法是将房屋的椽子,从檐部开始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斜度,通常规定,第一条椽子的斜度为50%,然后依次为70%、80%、90%对比,工匠简称为五举、七举、八举、九举。举折与举架的作法使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可以掩饰屋面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凹凸误差,也可使屋面形成优美的凹曲面,大大减弱了屋顶的沉重感。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8-7-23 11:38:04 2599【字体:小 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

屋顶 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

[各式各样的屋顶]

屋坡的相交处一般都出屋脊。两坡顶有一条正脊(有时两坡圆转相接,无正脊,称为卷棚或元宝脊),有时在两坡左右端各砌出1条上下方向、装饰性的垂脊;四坡顶有一条正脊和 4条斜向的戗脊;歇山顶有9条屋脊,即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攒尖顶只有戗脊,数目为4~8条,随平面形状而定;圆形攒尖顶没有屋脊。各种屋顶戗脊前段收小的部分又称为岔脊。各脊脊端或脊上常有轮廓高起的装饰,如正脊的吻兽(亦称鸱尾、鸱吻或正吻),垂脊和戗脊上的垂兽、戗兽,岔脊上的许多仙人走兽等。早期屋脊多为瓦片垒物,明清时期普遍采用各种专门的脊件。

屋顶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庑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歇山顶性格华丽活泼,一般用于配殿;攒尖顶多用于亭、塔;悬山和硬山顶多用于住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对于屋顶的形制及其装饰都有许多等级化的规定,明清时期尤为严格。屋顶的形式、高度,脊饰的形象、尺寸和数目,以及所用材料的颜色均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超越。

梁架 指木结构房屋的上部骨架,就其结构方式可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大类型。抬梁式是在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放置大梁,大梁上再叠置几层缩短的梁,各短梁的两端梁下置垫木或短柱,支承在下一层梁上。最上的短梁称平梁,正中立短柱。在相邻两片梁架之间,于正中短柱柱头和各梁梁头用沿开间方向的檩子连接起来,即构成一“间”。檩下可能还施用垫板和木枋。穿斗式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柱高均直达各檩,用以支承檩子;柱间用长枋横向贯穿,两片梁架之间除檩子外又用逗枋和纤子连系起来。抬梁式常用于北方建筑,也用于南方的较高级建筑;穿斗式多用于南方一般房屋。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几种的房屋结构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8-7-23 11:38:04 2599【字体:小 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

屋顶 有5种基本形式,即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两面坡两端不悬出的硬山顶;四面坡的庑殿顶;上截为悬山或硬山,下截为庑殿的歇山顶、攒尖顶,其出现时间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秦汉时出现了悬山顶和类似攒尖的屋顶,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汇于一点,东汉以后才产生了真正的攒尖顶和歇山顶;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采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悬山顶和硬山顶外,其他形式的屋顶还可做成重檐的形式。

各式各样的屋顶]

屋坡的相交处一般都出屋脊。两坡顶有一条正脊(有时两坡圆转相接,无正脊,称为卷棚或元宝脊),有时在两坡左右端各砌出1条上下方向、装饰性的垂脊;四坡顶有一条正脊和 4条斜向的戗脊;歇山顶有9条屋脊,即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攒尖顶只有戗脊,数目为4~8条,随平面形状而定;圆形攒尖顶没有屋脊。各种屋顶戗脊前段收小的部分又称为岔脊。各脊脊端或脊上常有轮廓高起的装饰,如正脊的吻兽(亦称鸱尾、鸱吻或正吻),垂脊和戗脊上的垂兽、戗兽,岔脊上的许多仙人走兽等。早期屋脊多为瓦片垒物,明清时期普遍采用各种专门的脊件。

屋顶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庑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歇山顶性格华丽活泼,一般用于配殿;攒尖顶多用于亭、塔;悬山和硬山顶多用于住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对于屋顶的形制及其装饰都有许多等级化的规定,明清时期尤为严格。屋顶的形式、高度,脊饰的形象、尺寸和数目,以及所用材料的颜色均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超越。

梁架 指木结构房屋的上部骨架,就其结构方式可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大类型。抬梁式是在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放置大梁,大梁上再叠置几层缩短的梁,各短梁的两端梁下置垫木或短柱,支承在下一层梁上。最上的短梁称平梁,正中立短柱。在相邻两片梁架之间,于正中短柱柱头和各梁梁头用沿开间方向的檩子连接起来,即构成一“间”。檩下可能还施用垫板和木枋。穿斗式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柱高均直达各檩,用以支承檩子;柱间用长枋横向贯穿,两片梁架之间除檩子外又用逗枋和纤子连系起来。抬梁式常用于北方建筑,也用于南方的较高级建筑;穿斗式多用于南方一般房屋。

对梁架的艺术加工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把梁作成月梁形式,即梁的上下表面均被削成向上微微拱起的弧线,同时对梁间垫木、短柱的轮廓也作各种艺术加工。如做 成瓜形、驼峰形等。梁和短柱接头常用木雕饰。

②在梁表面雕刻更多的花饰,主要见于清代建筑,有的花饰仅 施于梁端,有的则通身满雕,有过于繁琐的倾向。

③在梁上绘制彩画。

[斗拱]

斗拱 置于檐下柱枋之上,以层层称为拱或昂的短木向外挑出以支承屋檐或梁头,各层短木之间起支垫作用的小木块称为斗或升,总体即为斗拱。斗拱依其部位或时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宋代称置于一般柱头、转斜角柱头和阑额上的斗拱为柱头铺作、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清代则分别称为柱头科、转角科和平身科等。

最早的斗拱形象见于西周青铜器命簋上所用的栌斗,在战国青铜器刻纹中也有成组的斗拱。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明器、石阙和墓室中都表现有成组的斗拱,多为柱头铺作。唐代斗拱已达到成熟阶段,已有补间铺作,大多只有一朵,比柱头铺作简单。唐代建筑出檐深远,斗拱雄大疏朗,表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宋代补间铺作加多,形制趋于复杂,与柱头铺作基本相同,斗拱尺度变小,反映了此时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和装饰作用的加强。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更为退化,装饰作用几乎已成了斗拱的唯一功能。明清的平身科斗拱增加到四~六攒,甚至更多,尺度变小,斗拱的形象也变复杂,如用45°方向的斜拱互相搭连,形成网状,称为如意斗拱,或将斗拱组合成螺旋形网的样子,用于藻井周围。 翼角起翘 屋顶起翘的转角,由其形式很像鸟翼,故称翼角。在屋顶转角处为了承托两个方向的屋面,使用了一条45°方向的角梁,角梁比椽子粗大,为了使接近角梁的檐子与角梁上皮取平,于是在靠近角梁的椽下,使用长三角形的垫木把椽子逐渐抬高,屋檐的轮廓线也就向上翘起,即为起翘。通常为使造型更加完美,角部又向 外伸出,称为出翘。

角翘的起源可能与斗拱的发展有关。唐代以前,斗拱很大,出跳深远,角梁(相当于45°的椽子)处仍使用不太粗大的构件,通常也就没有起翘。唐代建筑仍以无起翘为主,但也有起翘的做法。宋代以后,斗拱出跳渐短,椽子负荷加大,转角处重量特大,45°椽子普遍演化为粗大的角梁,起翘随之普及。

举折与举架 确定屋架高度和屋面坡度的技术作法。宋代称为举折,清代称为举架。屋面坡度按照建筑等第和屋面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举折的具体作法是,先按前后最外一条桁(即檩)的距离定脊高度,再从上而下分段按各段举高1/10、1/20、1/40„„依此下折而定 每椽的斜度。举架的作法是将房屋的椽子,从檐部开始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斜度,通常规定,第一条椽子的斜度为50%,然后依次为70%、80%、90%对比,工匠简称为五举、七举、八举、九举。举折与举架的作法使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可以掩饰屋面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凹凸误差,也可使屋面形成优美的凹曲面,大大减弱了屋顶的沉重感。


相关文章

  • 中国建筑史重点
  •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 同佛光寺大殿.独乐寺成为中国古建中的三颗明珠.北方四宝之一 (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是我国现存唯一最早.最完整的木塔 概况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 建成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平面:八边形:底 ...查看


  • 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
  • 051017房屋建筑学(民用建筑) 一. 何谓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并说明其要求 答: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即建筑结构支撑系统就是在建筑的结构上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比如墙承重的建筑物支撑系统就为墙体,而柱承重的建筑物支撑系统则是柱网.建筑结构主要是根据 ...查看


  • 建筑学论文
  • 建筑学的含义: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 ...查看


  • 中国建筑史考试试卷题库
  •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查看


  • 关于风格格
  •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③亲切宜人的住宅型 ...查看


  • 中国建筑史论文
  • 中国建筑史及其发展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姓名:杨海军 学号:[1**********]2 班级:2011级土木工程4班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对现今建筑的走势影响,特 ...查看


  •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 福建土楼一般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它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 ...查看


  • [建筑艺术的特点]
  •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难点:能让学生 ...查看


  •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意蕴
  •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意蕴 文/戴孝军 张金平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时又显得碍手碍脚.过于拥挤,便于群体风格和美学意蕴,这种建筑风格和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结构.屋顶造型.色组合的出现.群体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