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点见解

关于《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 尚永琼

在写这个课题之前,我先请各位和我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我前久上“蚯蚓的实验”时,指导一位学生录制的,看了以后我们会对关于蚯蚓的运动和呼吸的有关内容有个新的认识。

以前,无论是我们大学的课本还是初中的教师用书和教辅资料对于蚯蚓的运动,都是这样描述的:蚯蚓是靠体壁的肌肉(环肌和纵肌)的收缩和舒张向前蠕动的,蚯蚓在运动时,刚毛起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鉴于此,在本学期上这个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详细的探究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过程

1、用手指轻轻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什么?

答: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有一些小突起,这叫刚毛。

2、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让蚯蚓在纸上自然爬行,把耳朵贴在纸上,仔细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

答: 较大的蚯蚓在纸上爬行时,可以听到类似硬物划过纸的“嗞”“ 嗞”“ 嗞”的声音,这

是蚯蚓爬动时,刚毛划过纸,以纸发生了摩擦,所产生的声音。

3、观察蚯蚓在纸上是怎样运动的?蚯蚓运动时身体的粗细、长短有什么变化?运动速度怎样?

答:蚯蚓在纸上做蠕动,蚯蚓运动时身体一会儿变细、变长,前端往前伸,一会儿变

短变粗,后端就往前端靠拢。运动速度有点快。

4、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的变化?

答:运动状态同上。

5、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板上的运动,并总结有什么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蚯蚓在纸上的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说明,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按照惯例,探究结束,就要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运动状态:蚯蚓在运动时,是靠体壁的肌肉(环肌和纵肌)的收缩和舒张向前蠕动的,蚯蚓在运动时,刚毛起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先是后端刚毛固定,环肌收缩,身体变细,纵肌舒张,身体变长,前端往前伸,然后是,前段刚毛固定,后端刚毛抬起,环肌舒张,身体变细,纵肌收缩,身体变短,后端向前端靠拢,这样蚯蚓就向前运动。另外,蚯蚓在纸上运动比的玻璃板上运动得快,这是因为,纸比较粗糙,刚毛能很好地将身体固定,而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由于玻璃板太光滑,蚯蚓的刚毛不能很好的固定,容易打滑,所以蚯蚓的运动速度较慢。

就在我组织学生做结果交流时,学生给了我两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这两个答案是我从大学学习生物专业到做中学生物教师的23年来,所做的上百个实验中,从没有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个意外,有几个组的学生的答案出现了意外:有两个组的同学是这样描述的:当蚯蚓的前端往前伸时,嘴里伸出了舌,吸附在纸上,然后后端向前端靠拢。另外,还有一组的同学这样描述,蚯蚓的前端往前伸时,嘴里伸出了一个吸盘,牢牢地吸附在纸上,然后后端向前段靠拢,蚯蚓就向前运动了。在解释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快时,他们的答案都差不多,它们这样描述,当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吸盘吸不住玻璃板,会往后退,然后前端再往前伸,只有吸盘吸附住玻璃板,后端才能往前端靠拢,蚯蚓才能继续运动。第二个意外是:有一个组的同学在报道观察结果时,提出,蚯蚓在向前蠕动时,环带前后几个体节的背部有液体冒出,第三个意外是:有一个组的同学在比较蚯蚓在纸上和在玻璃板上的运动状态时,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它们说,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比在纸上快。

听了他们的描述,我甚感意外,赶紧走到他们的实验桌前,和他们一起观察,结果我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一幕,确实,我看到的情景跟他们描述的一模一样。当时,我非常兴奋,因为前两个结果我不仅从没看到过,也从没听说过,第三个结果,通过我观察,我发现,是因为他们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在蚯蚓的体表抹了水,由于变量增加了,所以,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我就此,提醒学生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有一个变量,(即纸和玻璃板),其他的都必须相同,为了留下珍贵的资料,我叫学生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珍贵的视频(可惜在视频里看不出体液渗出的过程)。

说实在的,我已经忘了蚯蚓口前端这个结构的名称,但我知道,它既不是舌,也不是吸盘,我当时只好叫学生把看到的结果如实记录下来,至于前端这个结构的名称及作用,等我

下来查阅资料再告诉他们。

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蚯蚓口前端的结构叫“口前叶”,它的作用是在体腔液的压力作用下饱胀,有摄食、掘土及感觉作用,没有任何报道说它跟蚯蚓的运动有关。体液渗出是由于约自12/13节间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紧闭,遇到干燥或刺激时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身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知识结构的思考:

1、蚯蚓运动时,不仅刚毛起着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并且口前叶也起着协助运动的作用。

应该把蚯蚓的运动状态这样来描述,当蚯蚓运动时,先是后端刚毛固定,环肌收缩,身体变细,纵肌舒张,身体变长,前端往前伸,然后口前叶由于体腔液的压力增大而饱胀伸出,吸附在纸上,同时前端刚毛固定,后端刚毛抬起,环肌舒张,身体变细,纵肌收缩,身体变短,后端向前端靠拢,这样蚯蚓就向前运动。

2、蚯蚓保持体表湿润的结构不是体壁分泌的粘液,而是蚯蚓体壁干燥所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体壁干燥时,体腔液压力增大,刺激背孔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体表。

3、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提醒同学们,蚯蚓在纸上和在玻璃板上运动的实验是一个对比试验,我们只能有一个变量,及蚯蚓附着的物体不同,其余的条件都要一样,得出的结论才有科学性,因为我曾经在一个群聊天记录中也看到过类似的实验答案,有一位聊友提出问题:为什么蚯蚓在玻璃板上不能运动(很多资料都这样说,其实蚯蚓在玻璃板上也能运动,只是运动速度慢一点),而另一位聊友的答案是:蚯蚓在玻璃板上能运动,并强调是他的亲身经历,他说只要在蚯蚓的体表抹上水,蚯蚓就能运动,并且,运动的还比较快(跟我们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

二、情感态度的思考

1、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客观真实记录

在探究时,我们往往会受已有知识的束缚。根据原有的知识或思维定势去探究,这往往会使我们失去发现真理的机会,因为原有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就像我自己,蚯蚓的实验从学生时代到从教20多年,我做过的实验可以说不低于三位数,就由于受固有知识的影响,我从没有去看过蚯蚓口前端的变化,对于蚯蚓体表能保持湿润的原因,我也从没有去思考过,研究过,只是教条的告诉自己和学生,蚯蚓体表能保持湿润是由于体壁分泌粘液的缘故。我想可能其他的同仁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才没有发现口前叶在蚯蚓运动中还起着重要作用,也才没有看到蚯蚓背孔射出体腔液的过程。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客观真实的作好记录。如果学生的结果以书本知识不符,要和学生一块再仔细观察,看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要及时指出问题在哪,并和学生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学生的操作没问题,那我们就要大胆设想,是否是个新的发现。

2、激励学生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有的实验不是一次就能成功,为了得到科学的结论,往往要做出很大牺牲。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用尽毕生精力,一把雨伞,一本书,一支笔陪伴他一生,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可能耗费几十年的时间,比如:他观察土蜂用了30年的时间,观察蜣螂用了40年时间,有个故事记载他为了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一动不动,

以致被误认为是个疯子。我们虽不能向这些大科学家作出如此伟大的牺牲,但我们要得到一个科学的探究结论也需要有耐心,也需要举一反三的精神。

像我们这次所做的实验,由于是晚上做的,光线不是太好,所以,学生拍下来的视频不是太清晰,这个学生可以说是个有心人,她第二天又去挖了一条更大的蚯蚓,重新拍摄了蚯蚓运动的全过程,第二次拍下的视频比第一次拍到的视频更加清晰。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结论更接近真相。

其实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见解是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说明学生已经主动参与,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这正是符合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与主动精神一”的思想。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协同质疑,多问一问,会发现很多我们平常没有在意的问题,另外,在质疑的过程中,凡是学生会回答的都应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独立回答有困难时,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点拨下试着说,降低回答的难度后再请学生说,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从某一种方面来说,学生的质疑,还可以提醒教师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使 探究结果更接近事实真相。比如,我们做的蚯蚓运动的实验,过没有学生提出上述两个问题,那我们到现在也不能发现,口前叶参与了蚯蚓的运动,也不能亲眼看见蚯蚓背孔喷出体液的过程,这都是难得见到的两个生理过程。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有知识点的收获,也有思考方式的收获,探究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借鉴这次探究实验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争取每个探究或实验都有所收获。

关于《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 尚永琼

在写这个课题之前,我先请各位和我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我前久上“蚯蚓的实验”时,指导一位学生录制的,看了以后我们会对关于蚯蚓的运动和呼吸的有关内容有个新的认识。

以前,无论是我们大学的课本还是初中的教师用书和教辅资料对于蚯蚓的运动,都是这样描述的:蚯蚓是靠体壁的肌肉(环肌和纵肌)的收缩和舒张向前蠕动的,蚯蚓在运动时,刚毛起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鉴于此,在本学期上这个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详细的探究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过程

1、用手指轻轻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什么?

答: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有一些小突起,这叫刚毛。

2、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让蚯蚓在纸上自然爬行,把耳朵贴在纸上,仔细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

答: 较大的蚯蚓在纸上爬行时,可以听到类似硬物划过纸的“嗞”“ 嗞”“ 嗞”的声音,这

是蚯蚓爬动时,刚毛划过纸,以纸发生了摩擦,所产生的声音。

3、观察蚯蚓在纸上是怎样运动的?蚯蚓运动时身体的粗细、长短有什么变化?运动速度怎样?

答:蚯蚓在纸上做蠕动,蚯蚓运动时身体一会儿变细、变长,前端往前伸,一会儿变

短变粗,后端就往前端靠拢。运动速度有点快。

4、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的变化?

答:运动状态同上。

5、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板上的运动,并总结有什么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蚯蚓在纸上的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说明,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按照惯例,探究结束,就要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运动状态:蚯蚓在运动时,是靠体壁的肌肉(环肌和纵肌)的收缩和舒张向前蠕动的,蚯蚓在运动时,刚毛起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先是后端刚毛固定,环肌收缩,身体变细,纵肌舒张,身体变长,前端往前伸,然后是,前段刚毛固定,后端刚毛抬起,环肌舒张,身体变细,纵肌收缩,身体变短,后端向前端靠拢,这样蚯蚓就向前运动。另外,蚯蚓在纸上运动比的玻璃板上运动得快,这是因为,纸比较粗糙,刚毛能很好地将身体固定,而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由于玻璃板太光滑,蚯蚓的刚毛不能很好的固定,容易打滑,所以蚯蚓的运动速度较慢。

就在我组织学生做结果交流时,学生给了我两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这两个答案是我从大学学习生物专业到做中学生物教师的23年来,所做的上百个实验中,从没有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个意外,有几个组的学生的答案出现了意外:有两个组的同学是这样描述的:当蚯蚓的前端往前伸时,嘴里伸出了舌,吸附在纸上,然后后端向前端靠拢。另外,还有一组的同学这样描述,蚯蚓的前端往前伸时,嘴里伸出了一个吸盘,牢牢地吸附在纸上,然后后端向前段靠拢,蚯蚓就向前运动了。在解释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快时,他们的答案都差不多,它们这样描述,当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吸盘吸不住玻璃板,会往后退,然后前端再往前伸,只有吸盘吸附住玻璃板,后端才能往前端靠拢,蚯蚓才能继续运动。第二个意外是:有一个组的同学在报道观察结果时,提出,蚯蚓在向前蠕动时,环带前后几个体节的背部有液体冒出,第三个意外是:有一个组的同学在比较蚯蚓在纸上和在玻璃板上的运动状态时,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它们说,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比在纸上快。

听了他们的描述,我甚感意外,赶紧走到他们的实验桌前,和他们一起观察,结果我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一幕,确实,我看到的情景跟他们描述的一模一样。当时,我非常兴奋,因为前两个结果我不仅从没看到过,也从没听说过,第三个结果,通过我观察,我发现,是因为他们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在蚯蚓的体表抹了水,由于变量增加了,所以,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我就此,提醒学生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有一个变量,(即纸和玻璃板),其他的都必须相同,为了留下珍贵的资料,我叫学生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珍贵的视频(可惜在视频里看不出体液渗出的过程)。

说实在的,我已经忘了蚯蚓口前端这个结构的名称,但我知道,它既不是舌,也不是吸盘,我当时只好叫学生把看到的结果如实记录下来,至于前端这个结构的名称及作用,等我

下来查阅资料再告诉他们。

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蚯蚓口前端的结构叫“口前叶”,它的作用是在体腔液的压力作用下饱胀,有摄食、掘土及感觉作用,没有任何报道说它跟蚯蚓的运动有关。体液渗出是由于约自12/13节间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紧闭,遇到干燥或刺激时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身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知识结构的思考:

1、蚯蚓运动时,不仅刚毛起着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并且口前叶也起着协助运动的作用。

应该把蚯蚓的运动状态这样来描述,当蚯蚓运动时,先是后端刚毛固定,环肌收缩,身体变细,纵肌舒张,身体变长,前端往前伸,然后口前叶由于体腔液的压力增大而饱胀伸出,吸附在纸上,同时前端刚毛固定,后端刚毛抬起,环肌舒张,身体变细,纵肌收缩,身体变短,后端向前端靠拢,这样蚯蚓就向前运动。

2、蚯蚓保持体表湿润的结构不是体壁分泌的粘液,而是蚯蚓体壁干燥所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体壁干燥时,体腔液压力增大,刺激背孔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体表。

3、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提醒同学们,蚯蚓在纸上和在玻璃板上运动的实验是一个对比试验,我们只能有一个变量,及蚯蚓附着的物体不同,其余的条件都要一样,得出的结论才有科学性,因为我曾经在一个群聊天记录中也看到过类似的实验答案,有一位聊友提出问题:为什么蚯蚓在玻璃板上不能运动(很多资料都这样说,其实蚯蚓在玻璃板上也能运动,只是运动速度慢一点),而另一位聊友的答案是:蚯蚓在玻璃板上能运动,并强调是他的亲身经历,他说只要在蚯蚓的体表抹上水,蚯蚓就能运动,并且,运动的还比较快(跟我们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

二、情感态度的思考

1、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客观真实记录

在探究时,我们往往会受已有知识的束缚。根据原有的知识或思维定势去探究,这往往会使我们失去发现真理的机会,因为原有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就像我自己,蚯蚓的实验从学生时代到从教20多年,我做过的实验可以说不低于三位数,就由于受固有知识的影响,我从没有去看过蚯蚓口前端的变化,对于蚯蚓体表能保持湿润的原因,我也从没有去思考过,研究过,只是教条的告诉自己和学生,蚯蚓体表能保持湿润是由于体壁分泌粘液的缘故。我想可能其他的同仁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才没有发现口前叶在蚯蚓运动中还起着重要作用,也才没有看到蚯蚓背孔射出体腔液的过程。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客观真实的作好记录。如果学生的结果以书本知识不符,要和学生一块再仔细观察,看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要及时指出问题在哪,并和学生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学生的操作没问题,那我们就要大胆设想,是否是个新的发现。

2、激励学生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有的实验不是一次就能成功,为了得到科学的结论,往往要做出很大牺牲。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用尽毕生精力,一把雨伞,一本书,一支笔陪伴他一生,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可能耗费几十年的时间,比如:他观察土蜂用了30年的时间,观察蜣螂用了40年时间,有个故事记载他为了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一动不动,

以致被误认为是个疯子。我们虽不能向这些大科学家作出如此伟大的牺牲,但我们要得到一个科学的探究结论也需要有耐心,也需要举一反三的精神。

像我们这次所做的实验,由于是晚上做的,光线不是太好,所以,学生拍下来的视频不是太清晰,这个学生可以说是个有心人,她第二天又去挖了一条更大的蚯蚓,重新拍摄了蚯蚓运动的全过程,第二次拍下的视频比第一次拍到的视频更加清晰。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结论更接近真相。

其实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见解是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说明学生已经主动参与,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这正是符合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与主动精神一”的思想。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协同质疑,多问一问,会发现很多我们平常没有在意的问题,另外,在质疑的过程中,凡是学生会回答的都应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独立回答有困难时,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点拨下试着说,降低回答的难度后再请学生说,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从某一种方面来说,学生的质疑,还可以提醒教师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使 探究结果更接近事实真相。比如,我们做的蚯蚓运动的实验,过没有学生提出上述两个问题,那我们到现在也不能发现,口前叶参与了蚯蚓的运动,也不能亲眼看见蚯蚓背孔喷出体液的过程,这都是难得见到的两个生理过程。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有知识点的收获,也有思考方式的收获,探究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借鉴这次探究实验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争取每个探究或实验都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 蚯蚓实验报告
  • 篇一: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中. 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动物,身体上有许多环节,无眼有口. 蚯蚓的食物:腐叶和土壤. 探究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对 ...查看


  • 蚯蚓教学设计
  • <蚯蚓>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 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 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 ...查看


  •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 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组长: 成员: 教学目标: 1. 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3. 通过实验和观察,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 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4. 关于蚯 ...查看


  •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1
  •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 园 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当前课堂教改的主要目的."以能力立意"是优化课堂结构,规范课堂教学的主导原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探索:能力是在理解掌握规律性知识 ...查看


  • 第六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通过帮助学 ...查看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 ...查看


  •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
  •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郑州外国语中学 李晓燕 教材分析 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 ...查看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科版
  • 蚯蚓的选择 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4课,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生物环境的认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