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文关怀在文学创作中越来越深刻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学创作的原始发生与发展都贯穿着对人的关怀。在社会历史转型期的今天,再来审视文学创作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文关怀;文学创作;意义 人文关怀是对处于历史运动中的人的发展要求、人的权利、尊严和情感的尊重与关爱,从中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态度。[1]历代伟大的作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把文学形象作为自己抒发情感,表达爱憎的艺术寄托,从而使文学形象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借以反映自己独特的人文关怀。对人生的思考和反观,是每位作家所遵循的不可抗拒的定律。作为活动,文学发生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文学就是人学。今天,审视人文关怀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 一、文学创作的发生与发展都贯穿着对人的关怀 (一)文学创作的原始发生是人对自身不自觉的关爱 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有诸种学说,通过科学的分析与判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出了文学创作的真正缘起。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讲到劳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第一基本条件,而且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是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人本身。”既然人本身就是劳动中产生的,那么作为人的活动方式之一的文学也就要以劳动作为必要前提。 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集体劳动中,需要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创作。鲁迅先生曾对此作过通俗的解释,他说“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出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了,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到‘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2]。这一论述形象地道出了文学创作发生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文学创作的原始发生来自于人类对自身不自觉的关爱。 我们在审视文学创作原始发生的过程中可以见出,人、劳动与文学创作有不容质疑的特殊关系。劳动创造了人,人进行劳动,建立起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文学,文学推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步与发展。人与文学创作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形成了动态的良性的循环。鲁迅的“杭育杭育”派是文学对人作用的重要例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作为一种独立的现象和活动,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人对自己自觉的,而自身并没有意识到的关爱,形成了一种心理的力量,它与人类自身的生理力共同改造着世界,改造着自己,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文学的原始发生与人有密切的关系,是人创造了文学,而人创造文学的目的也是为了人自身精神的愉悦,出于对自身的关爱。 (二)文学创作的发展进程中体现着对人的关怀 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一直犹如雾中高高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航向,文学创作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自己在认识客观外在的同时认识了自己,这种对自己的认识与文学创作发展同步进行。 人类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文学创作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文学关照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由最初的协调劳作发展到语言表述以及情感抒发。先民的歌唱《诗经》中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赞赏,《水浒传》中却体现着作家对农民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而当代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得更多的是对人性、人生的思考。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作家们关照的范围和对象有很大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文学的创作中越来越深刻地关注人类自我,文学中作家们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倾向。 把人作为文学创作的关注对象在公元前5―6世纪时就被提出来,许多哲学家对人的生存理念作了深入的探讨,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对人的关爱。但是中世纪的神学文化和基督教教义却一直统治着西方文化,制约着中世纪文学的发展。直到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明确地提出了人本主义思想,才把人们从神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的一种思想。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和接受过程中,对人的关爱被提高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成为批判神权反对专制的有力武器,继而成为一种文艺思潮影响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尽管文学史上有许多思潮都不同程度上背离了人本主义,但当代人本主义的复归却有力地证明了人本主义的人类文明价值。文学创作是人的创作,而文学创作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是向我们展示、揭露人类自我。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最初起点。就文学的创作而言,表现为作家通过对自我、对象情感的抒发,通过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的发展要求,人的权力,情感的关爱,体现生存价值,是作家个体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关怀。而文学研究则是文艺工作者通过文学的基本规律,剖析文学现象,自觉地向人们揭示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活动。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我们可以看出,说到底,文学艺术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条通道,是自我审美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站在另外一个高度对自身的反观,通过这面“镜子”提高自己。文学创作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生命的关键是人文关怀,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时代,离开了人,谈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悖谬。 二、人文关怀与文学创作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文关怀是文学生命力的关键,文学创作对人文关怀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文学自身的前进和发展。作为一种现象和活动,文学创作是对客观世界的忠实记录,同时,也在深刻地记录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从创作到接受,作家和读者都在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交流的主体是人们对生存状态的看法和对周围世界的看法)。通过这些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人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如果没有了这种交流,文学创作就不会有进步。这就要求文学创作必须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整个中世纪里,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的文化和文学,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它的烙印,有些作品公开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使文学的视角整体偏离了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观照,文学已经成为封建帝制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工具,文学用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禁锢人们的情感意志,文学关注的对象越来越狭隘,造成了中世纪文学的衰弱。文学就是人学,离开了作为主体存在的人来谈文学创作是无力的,所以中世纪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衰落是必然的。 十九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以后,社会中人的生存处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对自身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从各种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的自我观念得到强化,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人对自身的处境、命运、前途的思考不断深化,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表现出了新的形态。文学创作与资本主义政治,与公众生活、情感等关系日渐密切,涉及的问题表达的情绪,与社会各阶层的思考情感同步。欧洲文学跨入了新的时期,文学样式多样化,文学题材丰富化,无论是对社会问题的抒写,还是对个人生存状态的思考,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意识。特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更多的作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性深处的东西进行了挖掘,这种挖掘不仅体现出了强烈的个性意识,而且使人们在认识社会的同时,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对生存状态进行思考,并与作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文学表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学创作本身与人文关怀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创作离不开人文关怀意识,离不开对人生存体验的关爱和社会人生的思考,同样文学创作对人的关怀越深刻,就越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大仁.从人学的基本观点看文艺精神的价值取向.文艺理论研究[J].2000.2.35. [2] 鲁迅.门外文谈.鲁迅全集[M]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75.
[摘要] 人文关怀在文学创作中越来越深刻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学创作的原始发生与发展都贯穿着对人的关怀。在社会历史转型期的今天,再来审视文学创作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文关怀;文学创作;意义 人文关怀是对处于历史运动中的人的发展要求、人的权利、尊严和情感的尊重与关爱,从中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态度。[1]历代伟大的作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把文学形象作为自己抒发情感,表达爱憎的艺术寄托,从而使文学形象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借以反映自己独特的人文关怀。对人生的思考和反观,是每位作家所遵循的不可抗拒的定律。作为活动,文学发生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文学就是人学。今天,审视人文关怀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 一、文学创作的发生与发展都贯穿着对人的关怀 (一)文学创作的原始发生是人对自身不自觉的关爱 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有诸种学说,通过科学的分析与判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出了文学创作的真正缘起。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讲到劳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第一基本条件,而且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是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人本身。”既然人本身就是劳动中产生的,那么作为人的活动方式之一的文学也就要以劳动作为必要前提。 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集体劳动中,需要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创作。鲁迅先生曾对此作过通俗的解释,他说“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出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了,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到‘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2]。这一论述形象地道出了文学创作发生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文学创作的原始发生来自于人类对自身不自觉的关爱。 我们在审视文学创作原始发生的过程中可以见出,人、劳动与文学创作有不容质疑的特殊关系。劳动创造了人,人进行劳动,建立起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文学,文学推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步与发展。人与文学创作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形成了动态的良性的循环。鲁迅的“杭育杭育”派是文学对人作用的重要例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作为一种独立的现象和活动,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人对自己自觉的,而自身并没有意识到的关爱,形成了一种心理的力量,它与人类自身的生理力共同改造着世界,改造着自己,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文学的原始发生与人有密切的关系,是人创造了文学,而人创造文学的目的也是为了人自身精神的愉悦,出于对自身的关爱。 (二)文学创作的发展进程中体现着对人的关怀 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一直犹如雾中高高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航向,文学创作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自己在认识客观外在的同时认识了自己,这种对自己的认识与文学创作发展同步进行。 人类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文学创作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文学关照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由最初的协调劳作发展到语言表述以及情感抒发。先民的歌唱《诗经》中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赞赏,《水浒传》中却体现着作家对农民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而当代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得更多的是对人性、人生的思考。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作家们关照的范围和对象有很大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文学的创作中越来越深刻地关注人类自我,文学中作家们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倾向。 把人作为文学创作的关注对象在公元前5―6世纪时就被提出来,许多哲学家对人的生存理念作了深入的探讨,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对人的关爱。但是中世纪的神学文化和基督教教义却一直统治着西方文化,制约着中世纪文学的发展。直到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明确地提出了人本主义思想,才把人们从神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的一种思想。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和接受过程中,对人的关爱被提高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成为批判神权反对专制的有力武器,继而成为一种文艺思潮影响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尽管文学史上有许多思潮都不同程度上背离了人本主义,但当代人本主义的复归却有力地证明了人本主义的人类文明价值。文学创作是人的创作,而文学创作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是向我们展示、揭露人类自我。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最初起点。就文学的创作而言,表现为作家通过对自我、对象情感的抒发,通过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的发展要求,人的权力,情感的关爱,体现生存价值,是作家个体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关怀。而文学研究则是文艺工作者通过文学的基本规律,剖析文学现象,自觉地向人们揭示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活动。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我们可以看出,说到底,文学艺术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条通道,是自我审美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站在另外一个高度对自身的反观,通过这面“镜子”提高自己。文学创作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生命的关键是人文关怀,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时代,离开了人,谈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悖谬。 二、人文关怀与文学创作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文关怀是文学生命力的关键,文学创作对人文关怀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文学自身的前进和发展。作为一种现象和活动,文学创作是对客观世界的忠实记录,同时,也在深刻地记录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从创作到接受,作家和读者都在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交流的主体是人们对生存状态的看法和对周围世界的看法)。通过这些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人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如果没有了这种交流,文学创作就不会有进步。这就要求文学创作必须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整个中世纪里,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的文化和文学,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它的烙印,有些作品公开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使文学的视角整体偏离了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观照,文学已经成为封建帝制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工具,文学用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禁锢人们的情感意志,文学关注的对象越来越狭隘,造成了中世纪文学的衰弱。文学就是人学,离开了作为主体存在的人来谈文学创作是无力的,所以中世纪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衰落是必然的。 十九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以后,社会中人的生存处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对自身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从各种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的自我观念得到强化,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人对自身的处境、命运、前途的思考不断深化,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表现出了新的形态。文学创作与资本主义政治,与公众生活、情感等关系日渐密切,涉及的问题表达的情绪,与社会各阶层的思考情感同步。欧洲文学跨入了新的时期,文学样式多样化,文学题材丰富化,无论是对社会问题的抒写,还是对个人生存状态的思考,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意识。特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更多的作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性深处的东西进行了挖掘,这种挖掘不仅体现出了强烈的个性意识,而且使人们在认识社会的同时,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对生存状态进行思考,并与作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文学表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学创作本身与人文关怀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创作离不开人文关怀意识,离不开对人生存体验的关爱和社会人生的思考,同样文学创作对人的关怀越深刻,就越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大仁.从人学的基本观点看文艺精神的价值取向.文艺理论研究[J].2000.2.35. [2] 鲁迅.门外文谈.鲁迅全集[M]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