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认识
【摘要】安全生产方针是党和国家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煤矿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当前煤炭行业生产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本文结合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预防管理等来谈谈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关键词】安全第一、预防管理等来谈谈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我区是一个产煤大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我们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从事煤矿作业的人都知道,顶板灾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它危及到井下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我们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极不稳定,地质灾害严重,加上整体装备质量较低,采煤方式落后,新工艺,新技术在我区还未能普遍推广使用。这给我们的煤矿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煤矿生产形势严峻。同时,井下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人力资源质量极不平衡,真正具有安全管理的人员太少,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新工缺乏岗前培训,在生产中盲目蛮干,违章作业,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资料统计,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高达75%的比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
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思想,实事求是,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顶板事故容易发生在哪此地方呢?一般来说:
1、在掘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的掘进头,巷道的交叉口地点,巷道开口的地方,过老巷的地点,地质构造变化大的地方,原来冒落过的地带以及维修老巷时,都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2、在回采工作面,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方,靠近煤壁的局部地点,采煤工作面两端上下安全出口,回信放顶线的地点以及作业面不按作业规支护,或支护过稀顶破碎局部能够冒落的地点。
根据以上提到的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地点,我们又如何加强顶板安全管理呢?首先,我们要端正我们的思想,认识到事故危害性造成的巨大损失,明确我们的职责。
其次,加强安全管理,预防整套入的发生。
1、在掘进工作面,按照《安全规程》的规定,空顶距离距迎头不超过一米,放炮后,严格实行敲帮问顶制度,把松动和易落的煤炭块清理完毕,消除危险因素。作业时必须挂前控支护,遇有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缩小棚距,背帮按顶必须牢实。2、在巷道交叉口处,开口要选择在顶板比较完好的地方。放炮作业摧倒的棚子,必须先支护,如不能及时
恢复支护的,必须先打好临时支护。3、过老巷临近贯穿时,对贯穿地点10米内,必须对老巷进行维修,加强支护好,避免贯穿时导致大面积冒落,增加工作量,浪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影响生产。对有折梁断柱的地方维修,必须先支护新支架,再拆老支架。
在回采工作面:1、加强对上下安全出品的管理,靠近煤壁口的高度不低于1.6米,安全出口 处不得有任何杂物堆放,保障安全出口顺利畅通。上下安全出口从煤壁线往巷道方向打20米的超前双排支柱。2、支护必须合格,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排距不得超过一米,柱距不得超过0.6米。3、放炮后严格敲帮问顶制度,清理好煤壁,挑掸伪顶,预防煤壁片帮伤和伪顶冒落伤人,发生事故。4、加魔王放顶必须先支后回,人必须站在安全的地方,远距离放水回魔王,同时注意窜矸伤人。5、不准使用不合格的柱子,支柱要有足够的支滨撑力。
再次,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虑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持证上岗作业。对新工人必须进行不少于72小时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且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认职工掌握一些井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做到人人都能自学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了解“三不生产”“四不放过”
的原则,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认识到安全是每一位,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了解到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安全第一,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要不断地查找隐患,做到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事故防治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恶性事故,真正达到巡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目的,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根本方针。
综上所述,要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方针,就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坚持煤矿安全方针的标准,坚持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煤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安全管理的原则,贯彻落实好这个方针,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就能科学地搞好安全,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
2008年5月23日
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认识
【摘要】安全生产方针是党和国家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煤矿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当前煤炭行业生产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本文结合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预防管理等来谈谈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关键词】安全第一、预防管理等来谈谈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我区是一个产煤大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我们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从事煤矿作业的人都知道,顶板灾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它危及到井下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我们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极不稳定,地质灾害严重,加上整体装备质量较低,采煤方式落后,新工艺,新技术在我区还未能普遍推广使用。这给我们的煤矿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煤矿生产形势严峻。同时,井下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人力资源质量极不平衡,真正具有安全管理的人员太少,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新工缺乏岗前培训,在生产中盲目蛮干,违章作业,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资料统计,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高达75%的比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
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思想,实事求是,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顶板事故容易发生在哪此地方呢?一般来说:
1、在掘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的掘进头,巷道的交叉口地点,巷道开口的地方,过老巷的地点,地质构造变化大的地方,原来冒落过的地带以及维修老巷时,都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2、在回采工作面,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方,靠近煤壁的局部地点,采煤工作面两端上下安全出口,回信放顶线的地点以及作业面不按作业规支护,或支护过稀顶破碎局部能够冒落的地点。
根据以上提到的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地点,我们又如何加强顶板安全管理呢?首先,我们要端正我们的思想,认识到事故危害性造成的巨大损失,明确我们的职责。
其次,加强安全管理,预防整套入的发生。
1、在掘进工作面,按照《安全规程》的规定,空顶距离距迎头不超过一米,放炮后,严格实行敲帮问顶制度,把松动和易落的煤炭块清理完毕,消除危险因素。作业时必须挂前控支护,遇有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缩小棚距,背帮按顶必须牢实。2、在巷道交叉口处,开口要选择在顶板比较完好的地方。放炮作业摧倒的棚子,必须先支护,如不能及时
恢复支护的,必须先打好临时支护。3、过老巷临近贯穿时,对贯穿地点10米内,必须对老巷进行维修,加强支护好,避免贯穿时导致大面积冒落,增加工作量,浪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影响生产。对有折梁断柱的地方维修,必须先支护新支架,再拆老支架。
在回采工作面:1、加强对上下安全出品的管理,靠近煤壁口的高度不低于1.6米,安全出口 处不得有任何杂物堆放,保障安全出口顺利畅通。上下安全出口从煤壁线往巷道方向打20米的超前双排支柱。2、支护必须合格,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排距不得超过一米,柱距不得超过0.6米。3、放炮后严格敲帮问顶制度,清理好煤壁,挑掸伪顶,预防煤壁片帮伤和伪顶冒落伤人,发生事故。4、加魔王放顶必须先支后回,人必须站在安全的地方,远距离放水回魔王,同时注意窜矸伤人。5、不准使用不合格的柱子,支柱要有足够的支滨撑力。
再次,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虑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持证上岗作业。对新工人必须进行不少于72小时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且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认职工掌握一些井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做到人人都能自学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了解“三不生产”“四不放过”
的原则,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认识到安全是每一位,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了解到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安全第一,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要不断地查找隐患,做到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事故防治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恶性事故,真正达到巡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目的,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根本方针。
综上所述,要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方针,就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坚持煤矿安全方针的标准,坚持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煤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安全管理的原则,贯彻落实好这个方针,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就能科学地搞好安全,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
2008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