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加强师德修养 做敬业、乐业、勤业的优秀教师

----读《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师德修养的内容不同,但它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暑期本人研读了《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周德义、王嘉德、王荣德著),受益匪浅。此书分六章,从师德修养概述入手,分别阐述了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理论体系,过程分析和价值追求,最后论述了师德修养与教师成长的主要内容,较完整地反映了新世纪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和内涵,并结合实例对教师道德修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使我们对师德修养与专业成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角度的新颖性;二是鲜明的时代性;三是务实的可操作性。下面本人将针对这三个特点就此书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

一、角度的新颖性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一章中重点介绍师德修养的理论含义。

第一节从道德的含义、起源、作用和分类,阐述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的产生是道德产生的前提、人类社会分工使道德由萌芽发展到形成、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道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概括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作为一个特殊而独立的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河中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修养有什么特征和要求呢?

第二节重点论证教师与师德修养的关系。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使教师职业产生成为可能。自春秋时期的孔丘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较早办起了“私学”开始,“有教无类”,中国正式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职业教师。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苏维埃学校的教师》一文中提出:“广义的教师是指

有威望、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从狭义角度来对教师下定义的。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正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特征:高层次性、自觉性、情感的丰富性、影响的深远性。师德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师德教育,师德修养是师德教育的内化,师德教育是师德修养的外化,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培育者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第三节讲述师德的历史演变。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随着人类的发展,学校、教师职业的出现而形成,经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后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经历了:

1.封建社会。如:西汉董仲舒提出“教师要明义利,不以私利为教育鹄的,做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他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唐朝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任务有三:传道、授业、解惑。2.民主革命时期。如:蔡元培首创公民道德教育,把孔孟传统伦理观念的“义、恕、仁”比附于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国初期,教师和全体劳动人民一样,翻身当家做主人,广大教师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一股“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不断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1993年八届人大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确立了法律保障。1997年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职业道德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2005年1月教育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二、鲜明的时代性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二章中重点介绍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教育是关系到未来的事业,就必须具有未来的眼光。

第一节重点阐述师德修养的现代视野。就当今世界而言,师德修养受到严重的挑战,主要是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性与当今世界道德缺失的严重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当今世界严重的道德危机,已引起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以及社

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重振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世纪师德修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迎接时代挑战:

1.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挑战;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育己,要和学生一同成长。无论在道德修养还是专业知识,无论是创新意识的确立还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再教育,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体现着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崇高师德。首先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求知欲,保护探索精神,发展丰富个性。其次,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形成自己观点信念、道德和人格的主体。再次,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掌握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3.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是否具有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信息传播手段,其实施过程受传统媒体的制约。计算机信息传递功能应用于教学过程,使传统教学过程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教学手段多样化;二是教学过程个性化;三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过硬的教育能力,是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所在。4.保持健康心理的挑战。进入21世纪,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国际社会把21世纪看作是信息和生命科学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肩负培养新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唤起学生爱的情感,首先教师要富有爱心;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身立教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为此,教师应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需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间的亲和力。

第二节提出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新世纪师德修养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职业性等特征和要求。1.科学性要求。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江泽民同

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时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劳动最具有创造性,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科学是人类智慧、理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是文明的传播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弘扬理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民族性要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连绵不绝,就是因为我们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民族理想和民族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财富,随着国际交往增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教育辅助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主义政策将不断地渗透到发展中国家,因而要求教师首先是个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善于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培育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3.时代性要求。现在,全世界都在考虑怎样才能赢得新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全民族素质,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优秀的人民教师,去促进未来公民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去借鉴和传播人类一切文明成果。4.职业性要求。师德方面,教师职业要求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学生,关心集体,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才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学而不厌,勇于创新,钻研业务,认真施教。师能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师技能,懂得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讲究教学艺术。新世纪的教育,将更加重视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将更加强调以时代精神为主体的师德素养,以学术性、师范性和人文科学知识为内涵的文化素养,以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以心理健康为标志的身心素质。

第三节确立师德修养的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今天开展的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新世纪师德修养应确立如下理念:1.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必将促使师德修养日益尊重教师个性化的要求。2.终身教育的理念。3.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将被赋予更多的自由,意味着将对教师更高的知识要求,意味

着教师必然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意味着教师职业将成为一种终身发展的职业,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三、务实的可操作性

第三章重点讲述师德修养的理论体系,非常系统地阐述了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教师师德修养提高很好的理论教材。第一节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道德修养。涵盖了从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修养、列宁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到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邓小平、江泽民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第二节勾勒师德修养的内容结构。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人格等因素。第三节确立规范体系和基本原则,“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的范畴指的是教育责任、教育公正、教师荣誉、教师良心。而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一个教师的道德灵魂。

第四章从师德修养的形成培养过程分析,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目标定位上体现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在设定修养目标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底线”原则、创新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师德的一般要求指的是对待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对待学生实行“平等、公正、民主”原则;对待其他教师“协同工作、共同发展”;对待学生家长“主动沟通、平等相待”。教师师德修养的较高要求和目标是:忠诚并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待同行理解、团结和谦让,对待学生家长真诚相待,主动参与。师德修养是一个重复、渐进的复杂过程,通过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来达到教师师德要求内化的过程。

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师德修养的价值追求、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两方面探讨师德修养的形成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总之,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巨大动力。《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正是从 这个角度为我们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提供了方向。读完此书,我深刻反省自身,决心不断严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师德修养,成为一名敬业、乐业、勤业的优秀的教师。

加强师德修养 做敬业、乐业、勤业的优秀教师

----读《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师德修养的内容不同,但它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暑期本人研读了《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周德义、王嘉德、王荣德著),受益匪浅。此书分六章,从师德修养概述入手,分别阐述了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理论体系,过程分析和价值追求,最后论述了师德修养与教师成长的主要内容,较完整地反映了新世纪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和内涵,并结合实例对教师道德修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使我们对师德修养与专业成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角度的新颖性;二是鲜明的时代性;三是务实的可操作性。下面本人将针对这三个特点就此书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

一、角度的新颖性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一章中重点介绍师德修养的理论含义。

第一节从道德的含义、起源、作用和分类,阐述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意识的产生是道德产生的前提、人类社会分工使道德由萌芽发展到形成、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道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概括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作为一个特殊而独立的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河中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修养有什么特征和要求呢?

第二节重点论证教师与师德修养的关系。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使教师职业产生成为可能。自春秋时期的孔丘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较早办起了“私学”开始,“有教无类”,中国正式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职业教师。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苏维埃学校的教师》一文中提出:“广义的教师是指

有威望、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从狭义角度来对教师下定义的。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正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特征:高层次性、自觉性、情感的丰富性、影响的深远性。师德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师德教育,师德修养是师德教育的内化,师德教育是师德修养的外化,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培育者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

第三节讲述师德的历史演变。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随着人类的发展,学校、教师职业的出现而形成,经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后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经历了:

1.封建社会。如:西汉董仲舒提出“教师要明义利,不以私利为教育鹄的,做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他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唐朝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任务有三:传道、授业、解惑。2.民主革命时期。如:蔡元培首创公民道德教育,把孔孟传统伦理观念的“义、恕、仁”比附于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国初期,教师和全体劳动人民一样,翻身当家做主人,广大教师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一股“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不断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1993年八届人大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确立了法律保障。1997年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职业道德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2005年1月教育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二、鲜明的时代性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二章中重点介绍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教育是关系到未来的事业,就必须具有未来的眼光。

第一节重点阐述师德修养的现代视野。就当今世界而言,师德修养受到严重的挑战,主要是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性与当今世界道德缺失的严重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当今世界严重的道德危机,已引起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以及社

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重振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世纪师德修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迎接时代挑战:

1.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挑战;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育己,要和学生一同成长。无论在道德修养还是专业知识,无论是创新意识的确立还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再教育,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体现着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崇高师德。首先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求知欲,保护探索精神,发展丰富个性。其次,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形成自己观点信念、道德和人格的主体。再次,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掌握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3.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是否具有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信息传播手段,其实施过程受传统媒体的制约。计算机信息传递功能应用于教学过程,使传统教学过程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教学手段多样化;二是教学过程个性化;三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过硬的教育能力,是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所在。4.保持健康心理的挑战。进入21世纪,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国际社会把21世纪看作是信息和生命科学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肩负培养新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唤起学生爱的情感,首先教师要富有爱心;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身立教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为此,教师应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需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间的亲和力。

第二节提出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新世纪师德修养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职业性等特征和要求。1.科学性要求。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江泽民同

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时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劳动最具有创造性,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科学是人类智慧、理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是文明的传播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弘扬理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民族性要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连绵不绝,就是因为我们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民族理想和民族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财富,随着国际交往增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教育辅助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主义政策将不断地渗透到发展中国家,因而要求教师首先是个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善于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培育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3.时代性要求。现在,全世界都在考虑怎样才能赢得新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全民族素质,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优秀的人民教师,去促进未来公民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去借鉴和传播人类一切文明成果。4.职业性要求。师德方面,教师职业要求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学生,关心集体,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才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学而不厌,勇于创新,钻研业务,认真施教。师能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师技能,懂得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讲究教学艺术。新世纪的教育,将更加重视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将更加强调以时代精神为主体的师德素养,以学术性、师范性和人文科学知识为内涵的文化素养,以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以心理健康为标志的身心素质。

第三节确立师德修养的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今天开展的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新世纪师德修养应确立如下理念:1.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必将促使师德修养日益尊重教师个性化的要求。2.终身教育的理念。3.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将被赋予更多的自由,意味着将对教师更高的知识要求,意味

着教师必然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意味着教师职业将成为一种终身发展的职业,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三、务实的可操作性

第三章重点讲述师德修养的理论体系,非常系统地阐述了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教师师德修养提高很好的理论教材。第一节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道德修养。涵盖了从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修养、列宁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到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邓小平、江泽民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第二节勾勒师德修养的内容结构。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人格等因素。第三节确立规范体系和基本原则,“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的范畴指的是教育责任、教育公正、教师荣誉、教师良心。而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一个教师的道德灵魂。

第四章从师德修养的形成培养过程分析,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目标定位上体现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在设定修养目标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底线”原则、创新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师德的一般要求指的是对待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对待学生实行“平等、公正、民主”原则;对待其他教师“协同工作、共同发展”;对待学生家长“主动沟通、平等相待”。教师师德修养的较高要求和目标是:忠诚并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待同行理解、团结和谦让,对待学生家长真诚相待,主动参与。师德修养是一个重复、渐进的复杂过程,通过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来达到教师师德要求内化的过程。

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师德修养的价值追求、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两方面探讨师德修养的形成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总之,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巨大动力。《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正是从 这个角度为我们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提供了方向。读完此书,我深刻反省自身,决心不断严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师德修养,成为一名敬业、乐业、勤业的优秀的教师。


相关文章

  • 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勤于反思
  • 学会反思 善于反思 勤于反思 --读<有效研修>有感 这个暑假,我认真学习了<有效研修>这本书,学习中我受益非浅.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习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把教师专 ...查看


  • 李晓凡[内化师德]有感
  •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会有感 汶阳中学 武炳强 在假期的计划中,网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在网络学习中突然搜索到李晓凡老师关于"内化师德"的报告会,想起上学期聆听的李老师报告,变浏览了一遍.在李晓凡老师的报告中,以其朴实无华的 ...查看


  • 师德讲座最精彩
  • 这样的师德讲座最精彩--听李晓凡<内化师德>报告有感 李晓凡人物档案:(摘自网络 ) 女,党员,高级讲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兼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报告团 ...查看


  • 中学教师全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吴惠玉)
  • 中学教师全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美良中学 吴惠玉 4月13日我参加中学教师全员培训,使我了解到了新时期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标准.更新个人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 ...查看


  • 学习张丽莉先进事迹有感
  • 学习张丽莉先进事迹有感 双城市公正乡中心学校:王博 一位平凡的80后青年女教师的感人事迹让全国人民牵挂,她就是张丽莉,她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 ...查看


  • 论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 论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q ...查看


  •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7月14日--18日,在暑假刚刚开始的日子里,我们聚集在美丽的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满怀着期望与渴盼,欣喜与兴奋来参加2012年长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五天来,虽然每天我都早出晚归,每天一去一回要在路 ...查看


  •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有感
  •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有感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就是教师的作风,它是师德的外化表现,最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才能学为人师.行为楷模. ...查看


  •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 师德培 训材料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