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支撑作用
作者:曹凤莲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10期
〔摘要〕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必须达成的基础目标之一,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现。当前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认同和接受,以及对行为规范要求的内化和自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笔者就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优化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师教育行为,丰富行为规范教育形式,激发和促进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认同和接受度,增强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切实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等教育现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支撑;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0-0011-03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必须达成的基础目标之一。当前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秉承了我国传统德育的做法,由学校或教师依据育人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系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种外加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教育,确实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不过这样的教育过程很长且有反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痛苦。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要认同教育要求,有主动接受的需求。当学生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认知,且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有内心体验时,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行为规范要求的内化和自律,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的认同,增强学生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才是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一、优化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接受度
教师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可以运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理解和尊重学生,随时关注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并体验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度,从而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效。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支撑作用
作者:曹凤莲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10期
〔摘要〕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必须达成的基础目标之一,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现。当前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认同和接受,以及对行为规范要求的内化和自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笔者就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优化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师教育行为,丰富行为规范教育形式,激发和促进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认同和接受度,增强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切实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等教育现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支撑;实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0-0011-03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体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必须达成的基础目标之一。当前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秉承了我国传统德育的做法,由学校或教师依据育人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系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种外加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教育,确实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不过这样的教育过程很长且有反复,还会让学生反感甚至痛苦。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要认同教育要求,有主动接受的需求。当学生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认知,且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有内心体验时,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行为规范要求的内化和自律,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的认同,增强学生在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才是提高行为规范教育实效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一、优化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接受度
教师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可以运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理解和尊重学生,随时关注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并体验学生对行为规范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度,从而提升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效。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