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与广东的经济发展

・产业研究・

加工贸易与广东的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 对外加工贸易之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在广东的经济

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广东新的目标是:国门; 实现加工基地向制造和研发基地转变。

[关 键 词]加工贸易; 广东; [中图分类号]F752168 ]章编号]1000-6249(2002) 11-0047-05   启动加工贸易华侨众多的优势和土

地、, 以“三来一补”形式于1978年首次在广东试行, 其基本形式是:把香港的加工订单转接过来, 与广东沿海的农业劳动力结合, 从此广东就率先在全国迈开经济改革之路。1979年国家颁布了《以进养出试行办法》和《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 从政策和法规上确认了这种新的贸易方式。

目前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有7万多家, 其中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进料加工企业约4万家, 来料加工企业约3万家。2001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76511亿美元, 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8012%, 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广东省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有生机、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广东目前正面临外有国际跨国公司的角逐挤压, 内有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竞争赶超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对外贸易竞争之中保持和创建新的优势, 如何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轴戏的加工贸易中突破创新、开创新的增长点, 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加工贸易在广东的启动与发展

加工贸易是国际通用的一种贸易方式。所谓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 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 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 主要为4种形式, 即“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原料、零配件或图样, 经中方加工装配生产, 其产品交还外商返销。有时亦由外商提供机器设备, 所提供的生产设备可以作价或不作价, 如作了价, 中方则用工缴费分期偿还; 如不作价所提供的生产设备的所有权则属于外商, 中方仅收加工工缴费。外商提供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均可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成品出口亦免征关税。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始阶段, 百业待兴, 国内经济正处恢复和重建之中, 出现原材料短缺和资金不足。1978年6月国家研究制定了对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有关政策,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发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 1979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发展对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当时正值世界产业结构

调整之时, 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初步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 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和土地、劳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率先在全国开展对外加工贸易。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工贸易在广东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逐年上升, 到2001年占全省出口的近八成。从80年代中期起, 加工贸易就开始在广东外贸中占据半壁江山, 起了主导作用。20几年来, 广东加工贸易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水平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已成为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主体。2001年最新数据显示: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1978年至2001年, 全省进出口贸易从1616亿美元现发展到1764195亿美元, 年递增2314%, 其中出口贸易从14亿美元发展到954126亿美元, 年递增2019%。

加工贸易除在广东对外贸易中一直扮演十分重要角色外, 从20世纪90年代起占全省G DP50%以上, 2001年加工贸易占全省G DP59199%(参见表2) 。因此说加工贸易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源泉。

从表1、表2可见, 2001年广东外贸出口总值1954126亿美元, 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519%; 机电产品出口55318亿美元, 占全国外贸机电产品出口的4616%; 高新技术出口22219亿美元, 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48%。其中加工贸易机电产品为486183亿美元, 占全省的8719%; 加工贸易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214117亿美元,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的9611%。

改革开放入先行一步的广东, 毋庸置疑, “第一桶金”是通过承接世界加工制造业的转移, 与港澳结成“前店后厂”的伙伴, 通过“三来一补”等初级加工制造形式在珠江三角洲获取的经过数10年的数轮产业升级革命和结构调整而取得的。一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已在珠三角呈现于世人面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500亿元, 其中珠三角地区占3255亿元, 列全国第一; 珠三角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为2917177亿元, 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成为中国

47 

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之一; 新材料领域, 珠三角的新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基片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 合成纤维、塑料占了全国3成, 有机硅占有全国1/4; 在生物技术领域, 珠三角的生物工程上市批准数占全国的5成, 产值占全国的5成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01年增长至3500亿元人民币, 比1991年增长了43倍, 占工业总产值从313%到19144%, 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上海, 为全国最快。技术产品出口额近1300亿元, 占了全国40%, 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带。

表1 广东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加工贸易占全省出机电产品出口总额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占全省出

口总额

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品出口总额口总额

资料来源: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资料

表2 加工贸易出口在广东:年份

[***********]002001

G DP 总值[***********][***********]

占5747%56123%48192%5905%6150%59199%

[***********][**************]

7551%75150%77192%5905%7909%80117%

加工贸易

[***********][**************]

省会城市广州及其周边地区, 1978年之后,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受传统出口集散地广州的辐射和发达农业形成之财富积累, 处于珠江两岸中心地带的佛山、中山、江门等城镇, 通过邻近港澳、华侨众多的地缘和人缘的优势和土地、劳动力相对宽裕之条件, 从接受来自港澳的对外加工装配起步, 大办县区、乡镇、街道工业和贸易服务, 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沿江西岸经济集聚区。珠江口西岸以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为主干分布的光电机设备及器材产业带, 其产值和出口值均占全省的70%以上, 大部分企业沿珠江下游各支流及主要交通线两侧设厂布点, 与相关的零部件生产加工, 供销企业及设计、。

(二) 珠江口东岸以深圳和产业特征, 、土、。特别, , 吸引省内、国内各地投入大量使其很快成为继广州之后的珠三角第二个外向型经济中心, 不仅自身的工业、贸易服务业迅速崛起, 而且辐射到相邻的市县, 带动东莞市及惠州的部分区、县(市) 加工制造业起飞。这样就在珠江口东岸、环绕着香港和深圳这一区域中心, 依据大小城镇, 形成星罗棋布的产业集聚区域。这一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均分布在距深圳、香港近、通关出入条件便捷的城镇。东岸莞、深、惠电子为信息产业密集区, 这是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带, 平均每两平方公里就有3家外资企业, 密度最高的深圳竟达517家外资企业/公里。其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 出口总额均占全省的80%以上, 其中以微电脑及零件加工制造、影音器材加工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及器材制造、装配为支柱行业, 整机有90%零件又在区域配套, 二十多项电子产品产量居全国乃至全世界首位。

表3 珠江三角洲各市外向型产品分布图

市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东莞惠州

()

排序

光机电设备器材、化工、交通设备、食品、纺织服饰、医药、金属制品、皮具

电子信息、光机电设备器材、纺织服饰、医药、塑料、金属制品、玩具

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饲料

光机电设备器材、纺织服饰、建材、电子信息、塑料、金属制品、食品饮料

光机电设备器材、食品、化工、纺织服饰、电子信息、皮具、金属制品

纺织服饰(含化纤) 、光机电设备器材、电子信息、食品、化工、造纸、金属制品

电子信息、光机电设备器材、纺织服饰、食品、塑料、医药、皮具、玩具

电子信息、纺织服饰、光机电设备器材、塑料、皮具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生物化学、光机电设备器材(含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资料、广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珠三角企业规模几十亿, 上百亿营销额的是少数, 绝大部分是单独来看不甚起眼的中小企业。这些“小、散、差”企业, 通过产业链条的联系成群聚众, 优势互补, 形成了一种“簇群经济”, 这种现象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二、广东加工贸易区域分布和产业分布

广东的工业和农业都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而发展的,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农业发达区域, 产业分布向来有明显的流域经济特征。全省加工贸易集中在珠江三角洲,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和惠州市惠城区、惠东、惠阳、博乐及肇庆的端州、象湖区、高要, 四会等共9个市, 42县区(市) , 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116%, 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3123%, 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经济聚集区又以珠江东西两岸分布。

(一) 珠江口两岸以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为主的经济密集区的形成和产业特征。1978年以前, 广东70%以上的工业和贸易服务集中于作为珠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 48

肇庆

() 仪表) 、金属制品、纺织服饰、工艺品

资料来源: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三、加工贸易在广东G DP 和外贸的地位和贡献(一) 加工贸易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发展加工贸易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 把我国廉价劳动力同外商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 对增加我国外汇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收入, 扩大就业, 平衡国际收支, 优化产业结构, 带动经济贸易的高速增长, 有着很大作用。

2000年中国G DP 达到10800亿美元, 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占全球经济比例的316%。2000年中国出口3124亿美元, 占世界出口总值的514%, 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还是一个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 现在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国之一。从1992年至2001年, 广东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基本不变, 保持39%左右, 广东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值的50%以上。2001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765亿美元, 占广东省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80117%, 占广东当年G DP 的59199%。因此, 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发展和外贸的基本源泉, 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 加工贸易对安排就业和社会安定方面的贡献

广东人口8千多万, 是全国第三大人口大省, 就业压力大, 且人口教育素质总体不高。加工贸易中, 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 , 荣了当地经济。

对“, 仅在解决庞大的就业问题就功不可没。, 而且在人, 因而就业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部门, 才能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员。广东加工贸易解决超过1000万人的就业, 对国家和社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 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广东省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服装、鞋类、玩具、箱包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传统加工业。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伴随跨国公司以加工贸易形式来我省投资的不断增多, 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份额上升。2001年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486183亿美元, 占全省机电出口的8719%; 高新技术产品214117亿美元, 占全省高新技术出口的9611%。除深圳市利用配套能力的优势加工贸易迅速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升级,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0%外。东莞市从事电脑信息产业的企业已有2800多家。东莞利用“配套加工制造”这一独特优势, 已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电脑信息产业加工基地。珠江三角洲已成为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的中心地带。广东省一大批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的大型企业, 如康佳, 开发科技、T C L 、美的等都是从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在全省认定的1137家高科技术企业中, 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约占35%左右。

发展加工贸易能够对广东产业结构发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 也叫做“外部效应”或者叫做“自然技术扩散”, 指的是由外国公司子公司进入和存在引起当地公司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力提高。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起着示范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所取得的收益不会完全由跨国公司占有, 东道国和当地企业会从中受益, 受到积极影响。“溢出效应”成为跨国公司自觉不自觉向东道国转让技术的主要通道。通过加工贸易引起技术、设备、培训人才, 有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四) 加工贸易对提升产业配套水平的作用

近年来, 加工贸易加快向产业相互配置的深加工方向发

展, 深加工结转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据统计:加工贸易中有70%以上的企业有深加工结转业务,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广东省加工贸易已形成以出口为“龙头”, 企业间相互配套, 加工层次多、加工程度深、加工链条长, 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配套(成龙) 的企业群。2000年, 全省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总金额为343亿美元, 其中转入172亿美元, 转出171亿美元。深加工结转既提高了出口增值, 也带动了省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据估算2000企业产值在1500四、, 还要找出, 以利更好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加工贸易的政策滞后。多年来, 国家对加工贸易缺乏一套完善的政策, 不能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目前加工贸易采取的合同备案和严格的单耗、损耗规定还是计划经济的模式, 所申报的合同有半年期和一年期的, 合同一经执行, 原则上不得改动; 要改动, 又有诸多限制, 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但当今世界商场如战场, 无论是数量、设计用料都是朝订夕改, 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 无时无刻都会感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碰撞。如国家对来料加工企业采购国产原材料没有相应的税收鼓励政策, 即使中国内采购, 由于国内厂商不是外资企业, 不能办理有关的转厂手续, 合同无法执行和核销, 使得来料加工企业不愿意在国内采购, 造成加工贸易产品采用国内原材料比例偏低。

二是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和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20多年来,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为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对外开放, 广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同时, 创建两个经济特区之后, 又在珠三角区域先后建立了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国家级各3个) ; 5个国家级保税区(惠、珠与深圳福田、沙头角、盐田港) ; 2个出口加工区(广州、深圳) ; 9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3个, 国家级6个) , 对改善广东投资经营环境, 促进进口与加工贸易发展, 推动外向型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分工、优化结构、改进技术、提高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与国际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国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密集区域, 产业“簇群”相比较, 在产业布局优化分工仍有差距。如加工基地的建设, 全国第一批试点的15个出口加工区中, 广东省只有广州和深圳两个, 这与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比重极不相称, 尽快建立高起点、高规格的加工区已是刻不容缓。

三是整体布局“密而不优, 集而不强”。尽管珠三角产业密集区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 然而, 从国外引进或港台产业转移过来的技术、装备大都已过时, 往往只能维持较低的运作效率、生产中低档产品, 在国际市场靠低成本、低价格与国际竞争; 由于缺乏有力引导协调, 以往那种赶浪头、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方式仍在珠三角时隐时现。产业密度有失均衡, 过度集中与交叉穿插分布现象仍未消除, 部分产业群落选址不当, 有碍城市建

49 

设, 环境不利于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长远发展。在有些市县, 无论何种产业、行业, 众多的出口企业总是集中于进出口岸, 特别是在通关的陆路口岸周边区域, 造成这些区域地带产业分布密度的奇高, 给社会、环境管理造成较大压力。广东省现有加工贸易企业约80%集中在深圳、东莞、佛山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例如, 珠江两岸的莞、深、惠电子信息密集区, 平均每两平方公里就有3家外资企业; 而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51163%和29115%广大山区腹地, 地域辽阔, 劳力充足, 加工贸易企业则发展缓慢。

表4 我国加入WT O 之相关承诺

开放项目关税

时间及内容

农产品平均关税将降至17%, 工业产品平均关税将由1997年的2416%, 降至9144%, 2005年工业品关

相关的承诺要履行, 现行的经贸体制要改进。

中国入世将从总体上改善国内及国际贸易环境, 对于我国加工贸易来说, 机遇将大于挑战。首先入世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国际经贸环境。其次, 入世也将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业的发展。我国入世将使国内贸易和投资环境更趋向自由化, 这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一方面, 会大大改变我国投资环境, 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 为企业内贸易发展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 将意味着大幅度降低关税, 削减非关税壁垒, 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

, “三来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一, 外商投资的成, 珠江三角洲(包括深圳) 在经济起飞后, , 把目光重点瞄准高科技产业。在新形势下, 香港政府推出新的战略, 发展高科技工业, 使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香港制造业实际上已出现了北移放缓现象, 因此, 最近港澳官方和商界都在探讨设边境加工区, 引厂回流, 吸引厂商回流, 振兴香港、澳门经济, 这对于作为香港制造业内移主要地区的广东而言, 加工贸易企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加工贸易企业面临挑战的更重要的背景是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战略的变化。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呈现出垂直分工, 即发达国家掌握关键技术, 发展中国家从事配件制造, 这一点必将影响投资结构。这种投资格局下的投资未必再是“三来一补”形式。

五、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和目标定位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都要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世界各经济强国在各自发展历程中毫无例外地经过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阶段。人们知道美国是当前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只有16%, 可是有谁知道, 美国当年曾经是全世界最大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同时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作战, 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战争结束后, 美军从1200万人减少到150万人, 一下子就转业了1000万军人。在这一过程中, 美国成功地解决了就业问题, 没有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时美国生产的皮鞋、皮箱、手工艺品、日用电器, 纺织品等畅销全球。50年代初, 日本的工资水平远不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仍然成为美国的后勤基地, 大量生产日用商品。当时, 日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国, 它创造的产品只能在美国地摊上出售。到了70年代, 日本的工资水平上去了,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心被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当时, 台湾被称为“雨伞王国”, 它生产的伞几乎占全球的70%。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纺织业非常繁荣。从经济学理论来看, 这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 由于欠缺发展,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资讯科技产品关税由目前平均的1313%, 到2005年降为零关税。汽车及零配件化学品木材与纸类

由目前的80-100%至2005年降为25%, 降至10%。

降低关税至515-615%。

%, 由现行的15。

, 对黄豆油、小麦、玉

米、, 并承诺

逐年增加数量, 并提高民间企业使用配额的比率。入世时取消化学肥料、光线电缆等配额, 其余在

进口量限制

2002年之前逐步撤除(每年配额成长率15%) , 最

核定进口配销权

迟不超过2005年。进口汽车配额也将于取消。

三年内逐步取消橡胶、钢材、木材、羊毛、腈纶、胶合板等六种商品核定进口。

同意在五年间逐步开放配销权、使外国公司得以设立据点。

11电讯业:对进口之传呼器、移动电话等进口将在六年内取消地区性之限制, 在外资比率上则容许49%之所有权, 并引入美国CDM A 移动通讯技术标

准与设备。

21银行业:2005年前允许外商独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另外也将允许合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设立。31保险业:允许外商保险公司50%的资本比率, 非

服务市场开放人寿保险公司则可达到51%, 两年后又可全部外资

拥有。

41旅游业:将开放旅馆经营权、合资旅行社企业, 并开放独资饭店在2002年之后进入大陆。

51配额权:三年内逐步取消限制, 排除规定外商必须经中间商(如进口商) 进行批发、零售、售后服

务、维修、运输等障碍。

61外贸经营权:於三年逐步开放

非歧视原则补贴措施投资规定

承诺对外商和含有外资之企业有关资源取得、生产和商品与服务之出口条件, 采取不歧视原则。在2000年前取消出口补贴和汽车产业的补贴措施, 同时承诺未来不对农产品采出口补贴。

入世时放弃开发中国家过渡期待遇, 立即取消外汇平衡以及技术移转等规定

承诺在加入WT O 的一段时间后, 消除汽车进口数量限制。同时, 承诺有关电子、机械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政策, 将遵守WT O 相关规定。

加入WT O 后, 接受所有的行政决定均适用司法审查原则, 唯专利法和商标法的司法审查, 则须于修法后实施。

产业政策

司法审查

资料来源:海外贸易2002年第二期

我国已于2001年年底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 O ) ,  50

国弱民穷, 没有足够的资金, 也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人才, 所以没有其它选择, 只能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入手。只有通过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才能积累初始资本和培训人力资本, 而后才能产业升级。

广东省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除靠近香港, 交通便利外, 还因为劳动力价格低于世界平均劳动力价格的水平。美国就利用墨西哥低廉的劳动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德国利用土耳其低廉的劳动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劳动力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不利用, 我们就会丧失市场。

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为继续保持广东省加工贸易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对今后加工贸易的发展, 必须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和目标定位。

(一) 强化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职能

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注重加工贸易企业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争取到2005年至2010年, 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 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的较高水平的国际化生产基地, 带动全省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 加快加工贸易园区建设

高起点规划、建设和引进、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产业, 促进广东省的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引导加工贸易向特定区域集中, 建立出口加工区, 高起点地规划、建设和引进。目前, 全国第一批试点的15, 广东省只有广州、深圳两个, 、珠海等地建立加如果比较广东与上海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 以看到, 市场推动型; 导型。20世纪80车头。程中, 。这种模式不是市场经济推崇的范例, 但在经济发展中, 政府的作用不是淡化, 而是由弱势变为强势, 并且带来极高的效率, 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在今后招商引资中扮演越来越主要的角色, 目前吸引国际资本的重心已转向欧美和日韩, 港资北移放缓, 今后还可能出现回流。台资“西进”已经过了一个阶段, 余下的都是半导体晶片、石化塑胶, 投资额都在数亿美元以上, 这些项目对当地投资环境和工人素质都有较高要求, 而且这些项目国内引资竞争对手众多, 对待欧美、日韩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引资工作决不能像“三来一补”引资一样, 对待大企业、大项目, 政府在引资中的规划和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策; 要抓紧修订《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管理条例》, 制定《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外商投诉处理办法》, 依法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

(六) 营造东西“两翼”齐飞格局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但广东几个贫困的山区县, 也在全国最贫困的县之列。珠江三角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等于两翼的3倍和山区县的5倍。加快发展粤东潮汕和粤西湛江西南出海口东西“两翼”, 使之形成与珠江三角洲互动的经济热点。从区位比较, 粤东并不比浙江东南差, 港口条件, 人文条件, 外向联系以及传统产业优势, 粤东地区可以发展成为新兴产品加工出口区, 湛江可以发展产业加工区, 成为连接西南经济的出海口, 同时加快山区发展步伐, 提高发达地区辐射带动能力。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培养和扶持一批外向型的民营企业, 使之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新亮点。

(七) 进一步开放物流业

南沙、黄埔和广州港成为广州重点发展的两个国际型物流园区; 深圳的盐田、机场、罗湖三大物流园将是深圳物流的三大重点。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交通网络密切相关。因此政府要积极指导扶持, 物流业的建立, 将推动广东省的产业国际化, 建立优越的贸易环境和异常便捷的国际物流设施对广东的外向型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逐步使广东成为世界制造业重要的加工基地。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处于劣势, 科技创新能力弱, 品牌建设不足, 物流支持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管理人才和训练技工和发展资金时, 选择加工贸易不失为良策。加工贸易使广东自觉不自觉汇入全球一体化, 使广东嵌入到全球工业制造价值链条之中。我们要通过加工贸易使广东制造的产品更多地走出国门; 还要通过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实现加工基地向制造和研发基地转变。

(责编:居安)

加工贸易企业“大进大出”的经营模式, 需要有一个稳定、宽松的监管制度。近年来, 加工贸易政策频繁变化, 已直接影响了外商的投资积极性。例如, 广东有些地方政府随意提高水电等费用; 个别海关报关手续繁琐; 有的地方的治安、消防、环保、城镇规划等不尽人意, 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为进一步优化广东的投资环境, 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粤府[2002]11号文《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 努力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一个“讲法治、重信誉、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可持续”的投资环境。同时, 要进一步改善通关条件, 总结推广以深圳富士康为代表的联网管理模式的改革, 尽快实现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在网上办理相关进出口手续和业务。

(三)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广东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产品, 增强国际竞争力。要鼓励加工贸易结转深加工, 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51 

・产业研究・

加工贸易与广东的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 对外加工贸易之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在广东的经济

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广东新的目标是:国门; 实现加工基地向制造和研发基地转变。

[关 键 词]加工贸易; 广东; [中图分类号]F752168 ]章编号]1000-6249(2002) 11-0047-05   启动加工贸易华侨众多的优势和土

地、, 以“三来一补”形式于1978年首次在广东试行, 其基本形式是:把香港的加工订单转接过来, 与广东沿海的农业劳动力结合, 从此广东就率先在全国迈开经济改革之路。1979年国家颁布了《以进养出试行办法》和《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 从政策和法规上确认了这种新的贸易方式。

目前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有7万多家, 其中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进料加工企业约4万家, 来料加工企业约3万家。2001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76511亿美元, 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8012%, 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广东省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有生机、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广东目前正面临外有国际跨国公司的角逐挤压, 内有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竞争赶超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对外贸易竞争之中保持和创建新的优势, 如何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轴戏的加工贸易中突破创新、开创新的增长点, 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加工贸易在广东的启动与发展

加工贸易是国际通用的一种贸易方式。所谓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 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 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 主要为4种形式, 即“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原料、零配件或图样, 经中方加工装配生产, 其产品交还外商返销。有时亦由外商提供机器设备, 所提供的生产设备可以作价或不作价, 如作了价, 中方则用工缴费分期偿还; 如不作价所提供的生产设备的所有权则属于外商, 中方仅收加工工缴费。外商提供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均可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成品出口亦免征关税。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始阶段, 百业待兴, 国内经济正处恢复和重建之中, 出现原材料短缺和资金不足。1978年6月国家研究制定了对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有关政策,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发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 1979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发展对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当时正值世界产业结构

调整之时, 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初步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 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和土地、劳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率先在全国开展对外加工贸易。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工贸易在广东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逐年上升, 到2001年占全省出口的近八成。从80年代中期起, 加工贸易就开始在广东外贸中占据半壁江山, 起了主导作用。20几年来, 广东加工贸易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水平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已成为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主体。2001年最新数据显示: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1978年至2001年, 全省进出口贸易从1616亿美元现发展到1764195亿美元, 年递增2314%, 其中出口贸易从14亿美元发展到954126亿美元, 年递增2019%。

加工贸易除在广东对外贸易中一直扮演十分重要角色外, 从20世纪90年代起占全省G DP50%以上, 2001年加工贸易占全省G DP59199%(参见表2) 。因此说加工贸易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源泉。

从表1、表2可见, 2001年广东外贸出口总值1954126亿美元, 占全国外贸出口的3519%; 机电产品出口55318亿美元, 占全国外贸机电产品出口的4616%; 高新技术出口22219亿美元, 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48%。其中加工贸易机电产品为486183亿美元, 占全省的8719%; 加工贸易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214117亿美元,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的9611%。

改革开放入先行一步的广东, 毋庸置疑, “第一桶金”是通过承接世界加工制造业的转移, 与港澳结成“前店后厂”的伙伴, 通过“三来一补”等初级加工制造形式在珠江三角洲获取的经过数10年的数轮产业升级革命和结构调整而取得的。一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已在珠三角呈现于世人面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500亿元, 其中珠三角地区占3255亿元, 列全国第一; 珠三角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为2917177亿元, 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成为中国

47 

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之一; 新材料领域, 珠三角的新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基片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 合成纤维、塑料占了全国3成, 有机硅占有全国1/4; 在生物技术领域, 珠三角的生物工程上市批准数占全国的5成, 产值占全国的5成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01年增长至3500亿元人民币, 比1991年增长了43倍, 占工业总产值从313%到19144%, 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上海, 为全国最快。技术产品出口额近1300亿元, 占了全国40%, 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带。

表1 广东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加工贸易占全省出机电产品出口总额

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占全省出

口总额

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品出口总额口总额

资料来源: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资料

表2 加工贸易出口在广东:年份

[***********]002001

G DP 总值[***********][***********]

占5747%56123%48192%5905%6150%59199%

[***********][**************]

7551%75150%77192%5905%7909%80117%

加工贸易

[***********][**************]

省会城市广州及其周边地区, 1978年之后,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受传统出口集散地广州的辐射和发达农业形成之财富积累, 处于珠江两岸中心地带的佛山、中山、江门等城镇, 通过邻近港澳、华侨众多的地缘和人缘的优势和土地、劳动力相对宽裕之条件, 从接受来自港澳的对外加工装配起步, 大办县区、乡镇、街道工业和贸易服务, 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沿江西岸经济集聚区。珠江口西岸以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为主干分布的光电机设备及器材产业带, 其产值和出口值均占全省的70%以上, 大部分企业沿珠江下游各支流及主要交通线两侧设厂布点, 与相关的零部件生产加工, 供销企业及设计、。

(二) 珠江口东岸以深圳和产业特征, 、土、。特别, , 吸引省内、国内各地投入大量使其很快成为继广州之后的珠三角第二个外向型经济中心, 不仅自身的工业、贸易服务业迅速崛起, 而且辐射到相邻的市县, 带动东莞市及惠州的部分区、县(市) 加工制造业起飞。这样就在珠江口东岸、环绕着香港和深圳这一区域中心, 依据大小城镇, 形成星罗棋布的产业集聚区域。这一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均分布在距深圳、香港近、通关出入条件便捷的城镇。东岸莞、深、惠电子为信息产业密集区, 这是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带, 平均每两平方公里就有3家外资企业, 密度最高的深圳竟达517家外资企业/公里。其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 出口总额均占全省的80%以上, 其中以微电脑及零件加工制造、影音器材加工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及器材制造、装配为支柱行业, 整机有90%零件又在区域配套, 二十多项电子产品产量居全国乃至全世界首位。

表3 珠江三角洲各市外向型产品分布图

市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东莞惠州

()

排序

光机电设备器材、化工、交通设备、食品、纺织服饰、医药、金属制品、皮具

电子信息、光机电设备器材、纺织服饰、医药、塑料、金属制品、玩具

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饲料

光机电设备器材、纺织服饰、建材、电子信息、塑料、金属制品、食品饮料

光机电设备器材、食品、化工、纺织服饰、电子信息、皮具、金属制品

纺织服饰(含化纤) 、光机电设备器材、电子信息、食品、化工、造纸、金属制品

电子信息、光机电设备器材、纺织服饰、食品、塑料、医药、皮具、玩具

电子信息、纺织服饰、光机电设备器材、塑料、皮具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生物化学、光机电设备器材(含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资料、广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珠三角企业规模几十亿, 上百亿营销额的是少数, 绝大部分是单独来看不甚起眼的中小企业。这些“小、散、差”企业, 通过产业链条的联系成群聚众, 优势互补, 形成了一种“簇群经济”, 这种现象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二、广东加工贸易区域分布和产业分布

广东的工业和农业都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而发展的,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农业发达区域, 产业分布向来有明显的流域经济特征。全省加工贸易集中在珠江三角洲,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和惠州市惠城区、惠东、惠阳、博乐及肇庆的端州、象湖区、高要, 四会等共9个市, 42县区(市) , 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116%, 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3123%, 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经济聚集区又以珠江东西两岸分布。

(一) 珠江口两岸以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为主的经济密集区的形成和产业特征。1978年以前, 广东70%以上的工业和贸易服务集中于作为珠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 48

肇庆

() 仪表) 、金属制品、纺织服饰、工艺品

资料来源: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三、加工贸易在广东G DP 和外贸的地位和贡献(一) 加工贸易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发展加工贸易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 把我国廉价劳动力同外商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 对增加我国外汇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收入, 扩大就业, 平衡国际收支, 优化产业结构, 带动经济贸易的高速增长, 有着很大作用。

2000年中国G DP 达到10800亿美元, 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占全球经济比例的316%。2000年中国出口3124亿美元, 占世界出口总值的514%, 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还是一个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 现在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国之一。从1992年至2001年, 广东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基本不变, 保持39%左右, 广东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值的50%以上。2001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765亿美元, 占广东省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80117%, 占广东当年G DP 的59199%。因此, 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发展和外贸的基本源泉, 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 加工贸易对安排就业和社会安定方面的贡献

广东人口8千多万, 是全国第三大人口大省, 就业压力大, 且人口教育素质总体不高。加工贸易中, 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 , 荣了当地经济。

对“, 仅在解决庞大的就业问题就功不可没。, 而且在人, 因而就业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部门, 才能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员。广东加工贸易解决超过1000万人的就业, 对国家和社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 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广东省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服装、鞋类、玩具、箱包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传统加工业。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伴随跨国公司以加工贸易形式来我省投资的不断增多, 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份额上升。2001年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486183亿美元, 占全省机电出口的8719%; 高新技术产品214117亿美元, 占全省高新技术出口的9611%。除深圳市利用配套能力的优势加工贸易迅速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升级,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0%外。东莞市从事电脑信息产业的企业已有2800多家。东莞利用“配套加工制造”这一独特优势, 已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电脑信息产业加工基地。珠江三角洲已成为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的中心地带。广东省一大批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的大型企业, 如康佳, 开发科技、T C L 、美的等都是从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在全省认定的1137家高科技术企业中, 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约占35%左右。

发展加工贸易能够对广东产业结构发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 也叫做“外部效应”或者叫做“自然技术扩散”, 指的是由外国公司子公司进入和存在引起当地公司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力提高。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起着示范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所取得的收益不会完全由跨国公司占有, 东道国和当地企业会从中受益, 受到积极影响。“溢出效应”成为跨国公司自觉不自觉向东道国转让技术的主要通道。通过加工贸易引起技术、设备、培训人才, 有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四) 加工贸易对提升产业配套水平的作用

近年来, 加工贸易加快向产业相互配置的深加工方向发

展, 深加工结转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据统计:加工贸易中有70%以上的企业有深加工结转业务,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广东省加工贸易已形成以出口为“龙头”, 企业间相互配套, 加工层次多、加工程度深、加工链条长, 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配套(成龙) 的企业群。2000年, 全省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总金额为343亿美元, 其中转入172亿美元, 转出171亿美元。深加工结转既提高了出口增值, 也带动了省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据估算2000企业产值在1500四、, 还要找出, 以利更好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加工贸易的政策滞后。多年来, 国家对加工贸易缺乏一套完善的政策, 不能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目前加工贸易采取的合同备案和严格的单耗、损耗规定还是计划经济的模式, 所申报的合同有半年期和一年期的, 合同一经执行, 原则上不得改动; 要改动, 又有诸多限制, 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但当今世界商场如战场, 无论是数量、设计用料都是朝订夕改, 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 无时无刻都会感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碰撞。如国家对来料加工企业采购国产原材料没有相应的税收鼓励政策, 即使中国内采购, 由于国内厂商不是外资企业, 不能办理有关的转厂手续, 合同无法执行和核销, 使得来料加工企业不愿意在国内采购, 造成加工贸易产品采用国内原材料比例偏低。

二是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和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20多年来,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为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对外开放, 广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同时, 创建两个经济特区之后, 又在珠三角区域先后建立了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国家级各3个) ; 5个国家级保税区(惠、珠与深圳福田、沙头角、盐田港) ; 2个出口加工区(广州、深圳) ; 9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3个, 国家级6个) , 对改善广东投资经营环境, 促进进口与加工贸易发展, 推动外向型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分工、优化结构、改进技术、提高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与国际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国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密集区域, 产业“簇群”相比较, 在产业布局优化分工仍有差距。如加工基地的建设, 全国第一批试点的15个出口加工区中, 广东省只有广州和深圳两个, 这与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比重极不相称, 尽快建立高起点、高规格的加工区已是刻不容缓。

三是整体布局“密而不优, 集而不强”。尽管珠三角产业密集区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 然而, 从国外引进或港台产业转移过来的技术、装备大都已过时, 往往只能维持较低的运作效率、生产中低档产品, 在国际市场靠低成本、低价格与国际竞争; 由于缺乏有力引导协调, 以往那种赶浪头、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的粗放经营方式仍在珠三角时隐时现。产业密度有失均衡, 过度集中与交叉穿插分布现象仍未消除, 部分产业群落选址不当, 有碍城市建

49 

设, 环境不利于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长远发展。在有些市县, 无论何种产业、行业, 众多的出口企业总是集中于进出口岸, 特别是在通关的陆路口岸周边区域, 造成这些区域地带产业分布密度的奇高, 给社会、环境管理造成较大压力。广东省现有加工贸易企业约80%集中在深圳、东莞、佛山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例如, 珠江两岸的莞、深、惠电子信息密集区, 平均每两平方公里就有3家外资企业; 而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51163%和29115%广大山区腹地, 地域辽阔, 劳力充足, 加工贸易企业则发展缓慢。

表4 我国加入WT O 之相关承诺

开放项目关税

时间及内容

农产品平均关税将降至17%, 工业产品平均关税将由1997年的2416%, 降至9144%, 2005年工业品关

相关的承诺要履行, 现行的经贸体制要改进。

中国入世将从总体上改善国内及国际贸易环境, 对于我国加工贸易来说, 机遇将大于挑战。首先入世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国际经贸环境。其次, 入世也将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业的发展。我国入世将使国内贸易和投资环境更趋向自由化, 这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一方面, 会大大改变我国投资环境, 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 为企业内贸易发展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 将意味着大幅度降低关税, 削减非关税壁垒, 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

, “三来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一, 外商投资的成, 珠江三角洲(包括深圳) 在经济起飞后, , 把目光重点瞄准高科技产业。在新形势下, 香港政府推出新的战略, 发展高科技工业, 使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香港制造业实际上已出现了北移放缓现象, 因此, 最近港澳官方和商界都在探讨设边境加工区, 引厂回流, 吸引厂商回流, 振兴香港、澳门经济, 这对于作为香港制造业内移主要地区的广东而言, 加工贸易企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加工贸易企业面临挑战的更重要的背景是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战略的变化。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呈现出垂直分工, 即发达国家掌握关键技术, 发展中国家从事配件制造, 这一点必将影响投资结构。这种投资格局下的投资未必再是“三来一补”形式。

五、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和目标定位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都要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世界各经济强国在各自发展历程中毫无例外地经过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阶段。人们知道美国是当前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只有16%, 可是有谁知道, 美国当年曾经是全世界最大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同时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作战, 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战争结束后, 美军从1200万人减少到150万人, 一下子就转业了1000万军人。在这一过程中, 美国成功地解决了就业问题, 没有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时美国生产的皮鞋、皮箱、手工艺品、日用电器, 纺织品等畅销全球。50年代初, 日本的工资水平远不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仍然成为美国的后勤基地, 大量生产日用商品。当时, 日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国, 它创造的产品只能在美国地摊上出售。到了70年代, 日本的工资水平上去了,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心被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当时, 台湾被称为“雨伞王国”, 它生产的伞几乎占全球的70%。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纺织业非常繁荣。从经济学理论来看, 这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 由于欠缺发展,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资讯科技产品关税由目前平均的1313%, 到2005年降为零关税。汽车及零配件化学品木材与纸类

由目前的80-100%至2005年降为25%, 降至10%。

降低关税至515-615%。

%, 由现行的15。

, 对黄豆油、小麦、玉

米、, 并承诺

逐年增加数量, 并提高民间企业使用配额的比率。入世时取消化学肥料、光线电缆等配额, 其余在

进口量限制

2002年之前逐步撤除(每年配额成长率15%) , 最

核定进口配销权

迟不超过2005年。进口汽车配额也将于取消。

三年内逐步取消橡胶、钢材、木材、羊毛、腈纶、胶合板等六种商品核定进口。

同意在五年间逐步开放配销权、使外国公司得以设立据点。

11电讯业:对进口之传呼器、移动电话等进口将在六年内取消地区性之限制, 在外资比率上则容许49%之所有权, 并引入美国CDM A 移动通讯技术标

准与设备。

21银行业:2005年前允许外商独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另外也将允许合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设立。31保险业:允许外商保险公司50%的资本比率, 非

服务市场开放人寿保险公司则可达到51%, 两年后又可全部外资

拥有。

41旅游业:将开放旅馆经营权、合资旅行社企业, 并开放独资饭店在2002年之后进入大陆。

51配额权:三年内逐步取消限制, 排除规定外商必须经中间商(如进口商) 进行批发、零售、售后服

务、维修、运输等障碍。

61外贸经营权:於三年逐步开放

非歧视原则补贴措施投资规定

承诺对外商和含有外资之企业有关资源取得、生产和商品与服务之出口条件, 采取不歧视原则。在2000年前取消出口补贴和汽车产业的补贴措施, 同时承诺未来不对农产品采出口补贴。

入世时放弃开发中国家过渡期待遇, 立即取消外汇平衡以及技术移转等规定

承诺在加入WT O 的一段时间后, 消除汽车进口数量限制。同时, 承诺有关电子、机械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政策, 将遵守WT O 相关规定。

加入WT O 后, 接受所有的行政决定均适用司法审查原则, 唯专利法和商标法的司法审查, 则须于修法后实施。

产业政策

司法审查

资料来源:海外贸易2002年第二期

我国已于2001年年底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 O ) ,  50

国弱民穷, 没有足够的资金, 也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人才, 所以没有其它选择, 只能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入手。只有通过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才能积累初始资本和培训人力资本, 而后才能产业升级。

广东省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除靠近香港, 交通便利外, 还因为劳动力价格低于世界平均劳动力价格的水平。美国就利用墨西哥低廉的劳动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德国利用土耳其低廉的劳动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劳动力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不利用, 我们就会丧失市场。

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为继续保持广东省加工贸易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对今后加工贸易的发展, 必须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和目标定位。

(一) 强化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职能

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注重加工贸易企业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争取到2005年至2010年, 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 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的较高水平的国际化生产基地, 带动全省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 加快加工贸易园区建设

高起点规划、建设和引进、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产业, 促进广东省的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引导加工贸易向特定区域集中, 建立出口加工区, 高起点地规划、建设和引进。目前, 全国第一批试点的15, 广东省只有广州、深圳两个, 、珠海等地建立加如果比较广东与上海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 以看到, 市场推动型; 导型。20世纪80车头。程中, 。这种模式不是市场经济推崇的范例, 但在经济发展中, 政府的作用不是淡化, 而是由弱势变为强势, 并且带来极高的效率, 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在今后招商引资中扮演越来越主要的角色, 目前吸引国际资本的重心已转向欧美和日韩, 港资北移放缓, 今后还可能出现回流。台资“西进”已经过了一个阶段, 余下的都是半导体晶片、石化塑胶, 投资额都在数亿美元以上, 这些项目对当地投资环境和工人素质都有较高要求, 而且这些项目国内引资竞争对手众多, 对待欧美、日韩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引资工作决不能像“三来一补”引资一样, 对待大企业、大项目, 政府在引资中的规划和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策; 要抓紧修订《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管理条例》, 制定《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外商投诉处理办法》, 依法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

(六) 营造东西“两翼”齐飞格局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但广东几个贫困的山区县, 也在全国最贫困的县之列。珠江三角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等于两翼的3倍和山区县的5倍。加快发展粤东潮汕和粤西湛江西南出海口东西“两翼”, 使之形成与珠江三角洲互动的经济热点。从区位比较, 粤东并不比浙江东南差, 港口条件, 人文条件, 外向联系以及传统产业优势, 粤东地区可以发展成为新兴产品加工出口区, 湛江可以发展产业加工区, 成为连接西南经济的出海口, 同时加快山区发展步伐, 提高发达地区辐射带动能力。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培养和扶持一批外向型的民营企业, 使之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新亮点。

(七) 进一步开放物流业

南沙、黄埔和广州港成为广州重点发展的两个国际型物流园区; 深圳的盐田、机场、罗湖三大物流园将是深圳物流的三大重点。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交通网络密切相关。因此政府要积极指导扶持, 物流业的建立, 将推动广东省的产业国际化, 建立优越的贸易环境和异常便捷的国际物流设施对广东的外向型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逐步使广东成为世界制造业重要的加工基地。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处于劣势, 科技创新能力弱, 品牌建设不足, 物流支持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管理人才和训练技工和发展资金时, 选择加工贸易不失为良策。加工贸易使广东自觉不自觉汇入全球一体化, 使广东嵌入到全球工业制造价值链条之中。我们要通过加工贸易使广东制造的产品更多地走出国门; 还要通过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实现加工基地向制造和研发基地转变。

(责编:居安)

加工贸易企业“大进大出”的经营模式, 需要有一个稳定、宽松的监管制度。近年来, 加工贸易政策频繁变化, 已直接影响了外商的投资积极性。例如, 广东有些地方政府随意提高水电等费用; 个别海关报关手续繁琐; 有的地方的治安、消防、环保、城镇规划等不尽人意, 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为进一步优化广东的投资环境, 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粤府[2002]11号文《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 努力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一个“讲法治、重信誉、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可持续”的投资环境。同时, 要进一步改善通关条件, 总结推广以深圳富士康为代表的联网管理模式的改革, 尽快实现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在网上办理相关进出口手续和业务。

(三)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广东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产品, 增强国际竞争力。要鼓励加工贸易结转深加工, 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

NO 111 2002 南方经济 NANFANG J I NG J I

51 


相关文章

  • 探析广东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产国际化的趋势不端加强,广东的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工贸易己经成为其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对广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广东的大部分产业,并且在利用外资.引进 ...查看


  • 浅析广东省的对外贸易
  •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社会调查论文 题目: 浅析广东省的对外贸易 班级: 姓名: 起止时间:2012年 9月-- 2012年10月 浅析广东省的对外贸易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 ...查看


  • 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 学 年 论 文 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国贸 学 号: 成 绩: 月日 题目 摘 要 从改革开放开始,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就形成了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2008年美国次 ...查看


  • _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 城市探索 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马卫国 唐振龙 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服务与管理系 广东 中山 528437 [摘 要]加工贸易经济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壮大,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 ...查看


  •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2014-01-05 07:48 作者:徐素琴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常磊 在秦朝以来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秦汉时期-形 ...查看


  • 绿色壁垒2014
  • 1绪论 1.1题目背景及目的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越发频繁,彼此间的贸易关系也愈加密切.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传统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影响也逐步减少. ...查看


  • 广东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 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探寻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李海鹰1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广东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许多问题,一是长期以牺牲自身资源.能源.环境以及低劳动力成本为代价:二是外向型经济中出口产品大多处于制造产业"微笑曲线&q ...查看


  •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 本科生毕业论文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查看


  • 2016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16-2022年中国广东省区域经济行业发展 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739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