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证明

全等三角形题

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AD于点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

,∠B=40°,则∠C1

如图,若△ABC≌△A1B1C1,且∠A=110°

如图,已知AB=AD,∠BAE=∠DAC,要使 △ABC≌△ADE,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如图,∠BAC=∠AB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OC=OD(只添一个即可).

如图,C是AB的中点,AD=BE,CD=CE.

求证:∠A=∠B.

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中点. (1)求证:△ADE≌△ABF. (2)求△AEF的面积.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BE≌△CDF.

如图,AB=AE,∠1=∠2,∠C=∠D. 求证:△ABC≌△AED.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E平分∠ADC交AB于点E,BF平分∠ABC,交CD于点F. (1)求证:DE=BF;

(2)连接EF,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不要求证明)

如图,已知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

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两点,AF=CE,DF=BE,DF∥BE. 求证:(1)△AFD≌△CEB;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

如图,已知BE∥DF,∠ADF=∠CBE,AF=CE,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连接AF,CE. (1)求证:△BEC≌△DFA;

(2)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ABCD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与BA、D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 (1)求证:△AOE≌△COF;

(2)请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 ①求证:△ABE≌△CBD;

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

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F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 (1)求证:△ABE≌△CDF;

(2)若∠B=60°,AB=4,求线段AE的长.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AC中点0作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 求证:△AOE≌△COF.

如图所示,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DF 求证:AE=CF.

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B、CD上,且AE=CF. (1)求证:△ADE≌△CBF;

(2)若DF=BF,求证:四边形DEBF为菱形.

如图,在Rt△ABC中,∠C=90°,以AC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CD,点E为AB的中点,连结DE. 证明DE∥CB;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E⊥AB,DF⊥BC,垂足分别是E、F,并且DE=DF.求证: (1)△ADE≌△CDF;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1)求证:BE=CE;

(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

已知:如图,E,F在AC上,AD∥CB且AD=CB,∠D=∠B. 求证:AE=CF.

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BC=EF,AB∥DE,∠A=∠D. 求证:△ABC≌△DEF.

如图,分别过点C、B作△ABC的BC边上的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 别为E、F.求证:BF=CE.

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并给予证明.

F

B D C

如图,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的两侧,AB∥DE,AC∥DF,BF=CE.求证:

AC=DF

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 求证:AE=BD.

题20图

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EA⊥AD,FD⊥AD,AE=DF,AB=DC.

求证:∠ACE=∠DBF.

如图,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AC=DF,AC∥DF. 请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

D

如图,点B、D、C、F在一条直线上,且BC = FD,AB = E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ABC≌△EFD,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ABC≌△EFD.

A

B

F

如图4,已知AC∥DF,且BE=C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条件后,证明△ABC≌△

DEF.

如图,∠BAC=∠ABD.

(1)要使OC=OD,可以添加的条件为: 或 ;(写出2个符合题意的条件即可) (2)请选择(1)中你所添加的一个条件,证明OC=OD.

D

B

已知: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D,AC∥DF. 求证:⑴ △ABC≌△DEF;

⑵ BE=CF.

如图,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BE=CF,请在下列四个等式中,

①AB=DE,②∠ACB=∠F,③∠A=∠D,④AC=DF.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ABC≌△DEF.并予以证明.(写..出一种即可)

已知: , . 求证:△ABC≌△DEF.

如图,AB是∠DAC的平分线,且AD=AC。 求证:BD=BC

B E C F

A

B

C

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

BC与DE相交于点F,连接CD,EB.

(1)图中还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你一一列举;(2)求证:CF=EF.

如图7,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AE//DF,AE=DF,求证:EC=FB

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BC,AD=CB,AE=CF,求证:BE=DF.

如图,AB=DC,AC=DB,求证AB∥CD.

如图,已知AB=DC,AC=DB.求证:∠1=∠2.

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D. 求证:(1)△BAD≌△CAE; (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

已知: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N∥AB,DN交AC于,若MA=MC. 求证:

CD=AN.

一、选择题

1.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的交点.

A. 三个内角平分线 B. 三边垂直平分线 C. 三条中线 D. 三条高 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6cm、8cm、10cm,则△ABC的面积 是( )

A.24cm2 B.30cm2 C.40cm2 D.48cm2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7㎝ B.9㎝ C.12㎝或者9㎝ D.12㎝ 4.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A.必定全等 B.必定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

A.40° B.50° C.60° D.70°

6. 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是( )

A.∠A=∠D B.∠ACB=∠F C.∠B=∠DEF D.∠ACB=∠D

7.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 则∠A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8.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X k B 1 . c o m

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B

C

A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13题

二、填空题

9.“等边对等角”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ABC中,∠A = 900,角平分线BE、CF交于点O,则∠1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有一个角是80°,那么顶角是 度.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6,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13.如图,△ABC中,∠C=90°,∠A=30° ,BD平分∠ABC交AC于D,若CD=2cm,则AC= .

14.Rt⊿ABC中,∠C=90º,∠B=30º,则AC与AB两边的关系是 ,

15.在△ABC中,边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16.在△ABC中,∠A=40°,AB=AC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D,则∠DBC的度数为 .

三.基础题

17.如图,在△ABD和△ACD中,已知AB=AC,∠B=∠C,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

18.如图,∠A=∠D=90°,AC=BD.求证:OB=OC;

新|

课 | 标|第 | 一| 网

19.如下图,CD⊥AD,CB⊥AB,AB=AD,求证:CD=CB.

20.如图,DC⊥CA,EA⊥CA, CD=AB,CB=AE.求证:△BCD≌△EAB.

E

X| k |B| 1 . c| O |m

C B A

21.如图,CE⊥AB,BF⊥AC,CE与BF相交于D,且BD=CD. 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

22.如图,∆ABC中,AB=AC,∠A=50 ,DE是腰AB的垂直平分线,求∠DBC的度数。

四、提高题

23.作图题:在下图△ABC所在平面中,

(1)作距△ABC三边距离相等的点P; (2)作距△ABC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Q.

24. 如图,△ABC中,∠B=90°,AB=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BD=1,求DC的长.

A

D

五.综合题

25.如图,已知: 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EB=EC⎪⎨∠ABE=∠ACE X Kb1 .C om ⎪AE=AE⎩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

8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

81.附加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BC的中点,点F是CD的中点,且AE⊥BC,AF⊥CD.

(1)求证:AB=AD;

(2)请你探究∠EAF,∠BAE,∠DA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77.(2009•中山)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点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E,使CE=CD.

(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D点作DM⊥BE,垂足是M;(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求证:BM=EM.

78.(2009•宜昌)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垂足为E,点D与点A关于点E对称,PB分别与线段CF,AF相交于P,M.

(1)求证:AB=CD;

(2)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71.(2002•呼和浩特)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1)求证:AE=CD;

(2)若AC=12cm,求BD的长.

72.如图,△ABC≌△ADE,且∠CAD=10°,∠B=∠D=25°,∠EAB=120°,求∠DFB和∠DGB的度数.

如图,A、D、F、B在同一直线上,AD=BF,AE=BC,

且AE∥BC,求证EF∥CD。 EFAD

B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

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 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 DE的长就是AB的长.请说明理由.

答案:证△ABC≌△EDC得DE=AB.

ABCDE

全等三角形题

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AD于点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

,∠B=40°,则∠C1

如图,若△ABC≌△A1B1C1,且∠A=110°

如图,已知AB=AD,∠BAE=∠DAC,要使 △ABC≌△ADE,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如图,∠BAC=∠AB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OC=OD(只添一个即可).

如图,C是AB的中点,AD=BE,CD=CE.

求证:∠A=∠B.

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中点. (1)求证:△ADE≌△ABF. (2)求△AEF的面积.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BE≌△CDF.

如图,AB=AE,∠1=∠2,∠C=∠D. 求证:△ABC≌△AED.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E平分∠ADC交AB于点E,BF平分∠ABC,交CD于点F. (1)求证:DE=BF;

(2)连接EF,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不要求证明)

如图,已知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

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两点,AF=CE,DF=BE,DF∥BE. 求证:(1)△AFD≌△CEB;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

如图,已知BE∥DF,∠ADF=∠CBE,AF=CE,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连接AF,CE. (1)求证:△BEC≌△DFA;

(2)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ABCD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与BA、D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 (1)求证:△AOE≌△COF;

(2)请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 ①求证:△ABE≌△CBD;

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

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F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 (1)求证:△ABE≌△CDF;

(2)若∠B=60°,AB=4,求线段AE的长.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AC中点0作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 求证:△AOE≌△COF.

如图所示,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DF 求证:AE=CF.

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B、CD上,且AE=CF. (1)求证:△ADE≌△CBF;

(2)若DF=BF,求证:四边形DEBF为菱形.

如图,在Rt△ABC中,∠C=90°,以AC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CD,点E为AB的中点,连结DE. 证明DE∥CB;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E⊥AB,DF⊥BC,垂足分别是E、F,并且DE=DF.求证: (1)△ADE≌△CDF;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 (1)求证:BE=CE;

(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

已知:如图,E,F在AC上,AD∥CB且AD=CB,∠D=∠B. 求证:AE=CF.

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BC=EF,AB∥DE,∠A=∠D. 求证:△ABC≌△DEF.

如图,分别过点C、B作△ABC的BC边上的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 别为E、F.求证:BF=CE.

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并给予证明.

F

B D C

如图,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的两侧,AB∥DE,AC∥DF,BF=CE.求证:

AC=DF

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 求证:AE=BD.

题20图

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EA⊥AD,FD⊥AD,AE=DF,AB=DC.

求证:∠ACE=∠DBF.

如图,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AC=DF,AC∥DF. 请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

D

如图,点B、D、C、F在一条直线上,且BC = FD,AB = E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ABC≌△EFD,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ABC≌△EFD.

A

B

F

如图4,已知AC∥DF,且BE=C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条件后,证明△ABC≌△

DEF.

如图,∠BAC=∠ABD.

(1)要使OC=OD,可以添加的条件为: 或 ;(写出2个符合题意的条件即可) (2)请选择(1)中你所添加的一个条件,证明OC=OD.

D

B

已知: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D,AC∥DF. 求证:⑴ △ABC≌△DEF;

⑵ BE=CF.

如图,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BE=CF,请在下列四个等式中,

①AB=DE,②∠ACB=∠F,③∠A=∠D,④AC=DF.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ABC≌△DEF.并予以证明.(写..出一种即可)

已知: , . 求证:△ABC≌△DEF.

如图,AB是∠DAC的平分线,且AD=AC。 求证:BD=BC

B E C F

A

B

C

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

BC与DE相交于点F,连接CD,EB.

(1)图中还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你一一列举;(2)求证:CF=EF.

如图7,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AE//DF,AE=DF,求证:EC=FB

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BC,AD=CB,AE=CF,求证:BE=DF.

如图,AB=DC,AC=DB,求证AB∥CD.

如图,已知AB=DC,AC=DB.求证:∠1=∠2.

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D. 求证:(1)△BAD≌△CAE; (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

已知: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N∥AB,DN交AC于,若MA=MC. 求证:

CD=AN.

一、选择题

1.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的交点.

A. 三个内角平分线 B. 三边垂直平分线 C. 三条中线 D. 三条高 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6cm、8cm、10cm,则△ABC的面积 是( )

A.24cm2 B.30cm2 C.40cm2 D.48cm2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7㎝ B.9㎝ C.12㎝或者9㎝ D.12㎝ 4.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A.必定全等 B.必定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

A.40° B.50° C.60° D.70°

6. 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是( )

A.∠A=∠D B.∠ACB=∠F C.∠B=∠DEF D.∠ACB=∠D

7.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 则∠A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8.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X k B 1 . c o m

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B

C

A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13题

二、填空题

9.“等边对等角”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ABC中,∠A = 900,角平分线BE、CF交于点O,则∠1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有一个角是80°,那么顶角是 度.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6,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13.如图,△ABC中,∠C=90°,∠A=30° ,BD平分∠ABC交AC于D,若CD=2cm,则AC= .

14.Rt⊿ABC中,∠C=90º,∠B=30º,则AC与AB两边的关系是 ,

15.在△ABC中,边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16.在△ABC中,∠A=40°,AB=AC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D,则∠DBC的度数为 .

三.基础题

17.如图,在△ABD和△ACD中,已知AB=AC,∠B=∠C,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

18.如图,∠A=∠D=90°,AC=BD.求证:OB=OC;

新|

课 | 标|第 | 一| 网

19.如下图,CD⊥AD,CB⊥AB,AB=AD,求证:CD=CB.

20.如图,DC⊥CA,EA⊥CA, CD=AB,CB=AE.求证:△BCD≌△EAB.

E

X| k |B| 1 . c| O |m

C B A

21.如图,CE⊥AB,BF⊥AC,CE与BF相交于D,且BD=CD. 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

22.如图,∆ABC中,AB=AC,∠A=50 ,DE是腰AB的垂直平分线,求∠DBC的度数。

四、提高题

23.作图题:在下图△ABC所在平面中,

(1)作距△ABC三边距离相等的点P; (2)作距△ABC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Q.

24. 如图,△ABC中,∠B=90°,AB=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BD=1,求DC的长.

A

D

五.综合题

25.如图,已知: 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EB=EC⎪⎨∠ABE=∠ACE X Kb1 .C om ⎪AE=AE⎩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

8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

81.附加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BC的中点,点F是CD的中点,且AE⊥BC,AF⊥CD.

(1)求证:AB=AD;

(2)请你探究∠EAF,∠BAE,∠DA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77.(2009•中山)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点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E,使CE=CD.

(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D点作DM⊥BE,垂足是M;(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求证:BM=EM.

78.(2009•宜昌)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垂足为E,点D与点A关于点E对称,PB分别与线段CF,AF相交于P,M.

(1)求证:AB=CD;

(2)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71.(2002•呼和浩特)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1)求证:AE=CD;

(2)若AC=12cm,求BD的长.

72.如图,△ABC≌△ADE,且∠CAD=10°,∠B=∠D=25°,∠EAB=120°,求∠DFB和∠DGB的度数.

如图,A、D、F、B在同一直线上,AD=BF,AE=BC,

且AE∥BC,求证EF∥CD。 EFAD

B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

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 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 DE的长就是AB的长.请说明理由.

答案:证△ABC≌△EDC得DE=AB.

ABCDE


相关文章

  • 等腰三角形教案
  •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等腰三角形. 2.内容解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和轴对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 ...查看


  • 初中常见定理证明
  • 初中常见定理的证明 一.三角形 1.运用你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去证明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用图形中的符号表达已知.求证,并证明,证明对各步骤要注明依据) 2.证明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画出图形.写出已知. ...查看


  •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 <13.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13.3节 二.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查看


  •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案
  • 课 题: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类型:新知课 教学目标:1. 熟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 2. 掌握三角形中位线 定理的证明思路: 3.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会运用该定理证明其他相关几何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难点.重点 ...查看


  •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案
  •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知识梳理] (一)三角形概述: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性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 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⑶角与 ...查看


  • 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一.一周知识概述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 推论1:等腰三 ...查看


  • 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教案
  •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学习目标:1.边相等寻找合适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总结 2.归纳掌握三角形中常见添加辅助线技巧 学习重点:熟练运用现阶段的方法分析.证明线段相等. 学习难点:寻找合适的全等三角形,准确添加适宜的辅助线解决较复杂的 ...查看


  •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知识树
  •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全等三角形>.,我将从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课标 说课标分为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三角形 ...查看


  • 案例评析三角形内角和
  •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三角形角的性质> 讲课教师:刘红琳(北京丰台实验学校) 评析教师:刘秀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初二课型 教师 新授 刘红琳 课题三角形及其性质-时间-三角形角的 ...查看


  •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复习
  •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编稿:薛海龙 审稿:徐晓阳 责编: 康红梅 本周内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本周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运用 本周难点: 正确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论证 学习建议: 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