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与常见易错点例析
刘树领
(山东省北镇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00 电话:[1**********])
由于离子反应主要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考试命题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之一,因而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了解其常见易错点,对于解答有关离子反应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传统的根据化学方程式来书写:即“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步骤,其中“写”是保证,“拆”是关键。具体为: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把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符号,③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④检查方程式两边的电荷及原子种类与个数是否守恒。其二是从反应实质角度来书写,具体为①分析溶液中含有那些离子,②分析那些离子能发生反应,③分析离子的来源,若来自强电解质时则直接写成离子,若来自于弱电解质时则写成弱电解质的化学式,④写出离子方程式并注意原子与电荷守恒即可。第一种方法通常用于与量多少无关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第二种方法比较使用于与量有关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如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反应时,可以出现碳酸氢钙溶液过量,也可以出现氢氧化钙溶液过量,这两种情况的产物并不一致,故使用第一种方法书写时则难度很大,此时若使用第二种方法较易,具体如下:两溶液中共含有HCO 3-、Ca 2+、OH -,其中HCO 3-与OH -反应生成的CO 32-还能够Ca 2+反应再生成CaCO 3沉淀,所以当碳酸氢钙溶液过量时,则应以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反应为研究对象讨论,不难写出Ca 2++2OH-+2HCO3-=CaCO3+CO32-+2H2O ;当氢氧化钙溶液过量时则应以碳酸氢钙溶液完全反应为研究对象讨论,不难写出Ca 2++HCO3-+OH-=CaCO3+CO32-+H2O 。
二、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判断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通常认为在溶液中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为离子反应,只有这样的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否则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加热消石灰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等反应就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2、尊重客观事实。化学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才行,不能想当然地乱写。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铁与铁的化合物与硝酸反应时首先生成+3价铁离子,待硝酸反应结束后+3价铁离子再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离子。
3、明确那些物质能改写离子形式。凡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可改写成离子形式,即弱酸、弱碱、不溶物、单质、氧化物、气体均不能改写成离子符号。这要求熟记常见酸碱
盐的溶解性,可总结为“钾钠铵硝盐易溶,盐酸盐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溶碱仅有钾钠钡”,同时还应了解中学阶段中常见的弱酸(碳酸、硅酸、亚硫酸、次氯酸、氢氟酸、氢硫酸、羧酸等)、弱碱(氨水)溶液。再就是注意酸式盐的特殊性,强酸的酸式盐中氢可改写成氢离子,弱酸的酸式盐氢不能改写成氢离子,如: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2H ++SO42—+Ba2++2OH-=BaSO4↓+2H2O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HCO 3-+OH-=CO32-+H2O
4、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则用离子符号表示,若是浊液则用化学式表示。微溶物作为生成物时,一般用化学式表示,并标“↓”。如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Ca 2++2OH-+CO2=CaCO3↓+H2O ; 向石灰乳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C a (OH ) 2+CO32-=CaCO3↓+2OH—。
5、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 3·H 2O ;作为生成物时,若在加热条件下或溶液浓度过大时可写成NH 3↑,否则一般写成NH 3·H 2O 。如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不加热则为NH 4++OH—=NH3·H 2O ,若加热则为NH 4++OH—NH 3↑+H2O
6、反应物的相对用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也不同。如在碳酸钠溶液中加足量盐酸时为CO 32-+2H+=CO2↑+H2O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少量盐酸时为CO 32-+H+=HCO3-
三、常见易错点例析
1、离子反应的实质不明
例1.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但可溶于醋酸铵(NH4Ac) 溶液形成无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PbSO 4+2NH4Ac==Pb(Ac)2+(NH4) 2SO 4。当在Pb(Ac)2溶液中通入H 2S 时,有黑色PbS 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
解析:离子反应的实质就使某种离子的浓度降低,可以采用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配合物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离子浓度减少的方法进行。Pb(Ac)2溶液中通入H 2S 时生成黑色沉淀只能是PbS ,则化学方程式为:Pb(Ac)2+H2S=PbS↓+2HAc。其中H 2S 、PbS 、HAc 三种物质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均应写化学式。而Pb(Ac)2呢? 由题给信息PbSO 4+2NH4Ac=Pb(Ac)2+(NH4) 2SO 4知,此反应是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而生成物没有沉淀、气体和水,则必有其它难电离物质,这只能是Pb(Ac)2,因此,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离子反应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不明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等物质量的硫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 ++SO42—+Ba2++OH—==BaSO4↓+H2O
B .过氧化钠溶于水:2O 22-+2H2O=4OH-+O2↑
C .向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3Ba 2++4OH—+2H2PO 4—==Ba3(PO4) 2↓+4H2O
D .用浓盐酸与MnO 2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 2+2H +2Cl +- △ 2+
Mn +Cl 2↑+2H 2O
解析: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正确;②化学式是否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即只有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其它均不能拆写;③是否符合题设条件的要求,如“酸碱性”“过量”或“少量”或“等量”等,对于该类问题的分析应以少量的物质完全反应、足量或过量的物质无限充足来分析;④是否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等。A 中混合溶液中存在等量的Na +、H +、SO 42-、Ba 2+及2倍OH -,故生成BaSO 4、H 2O 之外还有剩余的OH -、Na +,这样离子方程式应为H ++SO42—+Ba2++OH—==BaSO4↓+H2O ,所以A 正确;B 中的过氧化钠不能拆写成离子符号,故错误;C 中应以磷酸二氢钾溶液完全反应考虑,故H 2PO 4—应全部转为PO 43—,PO 43—又全部生成Ba 3(PO4) 2沉淀,所以正确;D 中的方程式中氢原子两边个数不相等或式子两边电荷不相等,故错误。
答案:A 、C 。
3、易忽视某些物质(或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将112mL 氯气通入10mL 浓度为l 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2Fe 2++C12==2Fe3++2C1—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 2 :Ca 2++2ClO—+SO2+H2O==CaSO3↓+2HClO
C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 e (O H ) 3反应生成Na 2FeO 4:3ClO -+2Fe(OH)3=2FeO 42-+3Cl -+H 2O +4H +
D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
解析:A 中FeBr 2电离出的Fe 2+、Br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中Fe 2+的还原性强于Br -,故通入的C12为0.005mol 时,0.0l molFeBr2中Fe 2+、Br -先后依次反应。当0.0l molFe2+完全反应则需要C12为0.005mol ,这样FeBr 2中的Br -则没有机会再反应啦,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Fe 2++C12==2Fe3++2C1—;B 中的产物CaSO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HClO 具有强的氧化性,故这两者之间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SO 4与HCl ,故错;强碱溶液中不可能生成H +,这与事实不符,所以C 错误;因为Fe 3+与I -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 2+与I 2, 故D 错误
答案: A 。
总之,只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按照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或规则去思考、去解答,一般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问题就不容易出现错误。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与常见易错点例析
刘树领
(山东省北镇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00 电话:[1**********])
由于离子反应主要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考试命题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之一,因而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了解其常见易错点,对于解答有关离子反应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传统的根据化学方程式来书写:即“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步骤,其中“写”是保证,“拆”是关键。具体为: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把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符号,③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④检查方程式两边的电荷及原子种类与个数是否守恒。其二是从反应实质角度来书写,具体为①分析溶液中含有那些离子,②分析那些离子能发生反应,③分析离子的来源,若来自强电解质时则直接写成离子,若来自于弱电解质时则写成弱电解质的化学式,④写出离子方程式并注意原子与电荷守恒即可。第一种方法通常用于与量多少无关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第二种方法比较使用于与量有关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如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反应时,可以出现碳酸氢钙溶液过量,也可以出现氢氧化钙溶液过量,这两种情况的产物并不一致,故使用第一种方法书写时则难度很大,此时若使用第二种方法较易,具体如下:两溶液中共含有HCO 3-、Ca 2+、OH -,其中HCO 3-与OH -反应生成的CO 32-还能够Ca 2+反应再生成CaCO 3沉淀,所以当碳酸氢钙溶液过量时,则应以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反应为研究对象讨论,不难写出Ca 2++2OH-+2HCO3-=CaCO3+CO32-+2H2O ;当氢氧化钙溶液过量时则应以碳酸氢钙溶液完全反应为研究对象讨论,不难写出Ca 2++HCO3-+OH-=CaCO3+CO32-+H2O 。
二、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判断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通常认为在溶液中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为离子反应,只有这样的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否则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加热消石灰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等反应就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2、尊重客观事实。化学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才行,不能想当然地乱写。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铁与铁的化合物与硝酸反应时首先生成+3价铁离子,待硝酸反应结束后+3价铁离子再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离子。
3、明确那些物质能改写离子形式。凡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可改写成离子形式,即弱酸、弱碱、不溶物、单质、氧化物、气体均不能改写成离子符号。这要求熟记常见酸碱
盐的溶解性,可总结为“钾钠铵硝盐易溶,盐酸盐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溶碱仅有钾钠钡”,同时还应了解中学阶段中常见的弱酸(碳酸、硅酸、亚硫酸、次氯酸、氢氟酸、氢硫酸、羧酸等)、弱碱(氨水)溶液。再就是注意酸式盐的特殊性,强酸的酸式盐中氢可改写成氢离子,弱酸的酸式盐氢不能改写成氢离子,如: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2H ++SO42—+Ba2++2OH-=BaSO4↓+2H2O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HCO 3-+OH-=CO32-+H2O
4、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则用离子符号表示,若是浊液则用化学式表示。微溶物作为生成物时,一般用化学式表示,并标“↓”。如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Ca 2++2OH-+CO2=CaCO3↓+H2O ; 向石灰乳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C a (OH ) 2+CO32-=CaCO3↓+2OH—。
5、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 3·H 2O ;作为生成物时,若在加热条件下或溶液浓度过大时可写成NH 3↑,否则一般写成NH 3·H 2O 。如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不加热则为NH 4++OH—=NH3·H 2O ,若加热则为NH 4++OH—NH 3↑+H2O
6、反应物的相对用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也不同。如在碳酸钠溶液中加足量盐酸时为CO 32-+2H+=CO2↑+H2O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少量盐酸时为CO 32-+H+=HCO3-
三、常见易错点例析
1、离子反应的实质不明
例1.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但可溶于醋酸铵(NH4Ac) 溶液形成无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PbSO 4+2NH4Ac==Pb(Ac)2+(NH4) 2SO 4。当在Pb(Ac)2溶液中通入H 2S 时,有黑色PbS 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
解析:离子反应的实质就使某种离子的浓度降低,可以采用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配合物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离子浓度减少的方法进行。Pb(Ac)2溶液中通入H 2S 时生成黑色沉淀只能是PbS ,则化学方程式为:Pb(Ac)2+H2S=PbS↓+2HAc。其中H 2S 、PbS 、HAc 三种物质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均应写化学式。而Pb(Ac)2呢? 由题给信息PbSO 4+2NH4Ac=Pb(Ac)2+(NH4) 2SO 4知,此反应是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而生成物没有沉淀、气体和水,则必有其它难电离物质,这只能是Pb(Ac)2,因此,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离子反应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不明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等物质量的硫酸氢钠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 ++SO42—+Ba2++OH—==BaSO4↓+H2O
B .过氧化钠溶于水:2O 22-+2H2O=4OH-+O2↑
C .向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3Ba 2++4OH—+2H2PO 4—==Ba3(PO4) 2↓+4H2O
D .用浓盐酸与MnO 2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 2+2H +2Cl +- △ 2+
Mn +Cl 2↑+2H 2O
解析: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正确;②化学式是否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即只有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其它均不能拆写;③是否符合题设条件的要求,如“酸碱性”“过量”或“少量”或“等量”等,对于该类问题的分析应以少量的物质完全反应、足量或过量的物质无限充足来分析;④是否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等。A 中混合溶液中存在等量的Na +、H +、SO 42-、Ba 2+及2倍OH -,故生成BaSO 4、H 2O 之外还有剩余的OH -、Na +,这样离子方程式应为H ++SO42—+Ba2++OH—==BaSO4↓+H2O ,所以A 正确;B 中的过氧化钠不能拆写成离子符号,故错误;C 中应以磷酸二氢钾溶液完全反应考虑,故H 2PO 4—应全部转为PO 43—,PO 43—又全部生成Ba 3(PO4) 2沉淀,所以正确;D 中的方程式中氢原子两边个数不相等或式子两边电荷不相等,故错误。
答案:A 、C 。
3、易忽视某些物质(或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将112mL 氯气通入10mL 浓度为l 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2Fe 2++C12==2Fe3++2C1—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 2 :Ca 2++2ClO—+SO2+H2O==CaSO3↓+2HClO
C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 e (O H ) 3反应生成Na 2FeO 4:3ClO -+2Fe(OH)3=2FeO 42-+3Cl -+H 2O +4H +
D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
解析:A 中FeBr 2电离出的Fe 2+、Br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中Fe 2+的还原性强于Br -,故通入的C12为0.005mol 时,0.0l molFeBr2中Fe 2+、Br -先后依次反应。当0.0l molFe2+完全反应则需要C12为0.005mol ,这样FeBr 2中的Br -则没有机会再反应啦,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Fe 2++C12==2Fe3++2C1—;B 中的产物CaSO 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HClO 具有强的氧化性,故这两者之间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SO 4与HCl ,故错;强碱溶液中不可能生成H +,这与事实不符,所以C 错误;因为Fe 3+与I -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 2+与I 2, 故D 错误
答案: A 。
总之,只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按照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或规则去思考、去解答,一般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问题就不容易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