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优秀说课稿(定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单位:金和镇仙坡小学 教师:赵锐芬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金和镇仙坡小学的赵锐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1课,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

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蝙蝠和雷达》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作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来解答,讲清一个道理的方式来叙述的。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性的文章 ,介绍了仿生学的运用——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

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会认7个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

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弄懂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

发明雷达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 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作为教者的我将帮助学生建构直观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因此,我确立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并安排两课时,即80分钟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与学法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对象时十一、二岁的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好奇的阶段,虽然已经学习了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但孩子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仿生学、蝙蝠、雷达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不知道”。

鉴于这种情况,我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电教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运用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先读后悟,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画句子、圈重点词、画示意图等方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

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 (二)初读 (三)品读 (四)拓展 (五)总结 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导入板块

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 谜底是: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活动能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认识和了解蝙蝠。揭示谜底后,我会借机介绍蝙蝠这种动物,并板书课题。力图体现“课未始,已成基调”的教学节奏。

(二)初读板块

在初读板块,我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

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在字音方面:要注意“蝙(bi ān )”不要读成“(bi ǎn )”,“荧(y ín ɡ)”不要读成“y ín ”,

在字形方面:蝙蝠 蛾 蚊(注意偏旁都是虫),“揭”里面不要多写一竖。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敏锐 超声波 障碍物 模仿 荧光屏等

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让学生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路的梳理,感知侧重点,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板块

★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主要采用具体步骤化的方式,分以下四步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由疑导入,学习课文1—3自然段。首先我让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地飞行呢?(知道学生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恍然大悟的语气)

2蝙蝠在夜里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你是从哪些此句中看出来的?(画一画)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

3. 用什么语气来朗读“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 不解,疑问的语气

再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第二步:体验探究,学习第4—6自然段,这一部分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我紧紧围绕“三次不同试验”,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我出示以下问题和表格,和学生一起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学习。通过课件播放三次不同的动画,直观教学,让学生探究三次试验的不同结果,并完成表格。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学习,充分思考。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 1. 做了几次实验? 2. 用了什么方法? 3. 结果怎样? 4.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认真观看动画,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过程: 第一步:默读课文。

第二步:观看动画。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并完成表格。

第四步: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总结:三次不同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步:自主学习。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我先请全班男生齐读第7自然段,全班同学通过画句子、圈重点词的方式找出蝙蝠夜里是怎样配合嘴和耳朵飞行的?并画出简图。接着教师请学生上黑板画出简图,并结合课文做简单叙述,最后整理得到下图。

第四步:总结延伸,学习第 8自然段。这是课文的教学难点。

首先,学生用学习第7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8自然段,并画出下列简图。

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让学生对比蝙蝠飞行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完成下面填空题: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三板块的教学,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我紧紧围绕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充分展示学习的过程,让这一过程呈现板块状、步骤化,给学生呈现直观的教学。在学生自我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教者适时地作出点拨、指导,从而让学生对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而达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拓展板块

★接着我就进入到第四板块的教学,拓展延伸。

这一板块,我分为以下三部分来完成教学:

1、引出仿生学:小小的蝙蝠,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它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从它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课后的资料袋就向我们介绍了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打开资料袋自己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2、分享资料: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还不少呢?教师出示课件。

你还了解到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或植物上得到的启示,把你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小小发明家:了解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呢?课下想一想,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语文要生活化,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本环节展示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因此,让语文课堂学习由课外促进课内,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件的使用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五)总结板块

★最后,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这时候我这样做全课的总结: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我们发现原来飞机在夜空中不能安全飞行,科学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和研究,终于发明创造了雷达,解决了这个难题。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设计意图)这样结束课文,既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11. 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我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在教育而言,疾声厉色的批评,就是“槌的打击”,他不会使教育的目标这枚“鹅卵石”更趋完美。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像“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因为水是坚韧的,是宽容,是等待,是爱心,是信任。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单位:金和镇仙坡小学 教师:赵锐芬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金和镇仙坡小学的赵锐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1课,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

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蝙蝠和雷达》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作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来解答,讲清一个道理的方式来叙述的。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性的文章 ,介绍了仿生学的运用——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

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会认7个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

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弄懂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

发明雷达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 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作为教者的我将帮助学生建构直观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因此,我确立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并安排两课时,即80分钟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与学法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对象时十一、二岁的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好奇的阶段,虽然已经学习了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但孩子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仿生学、蝙蝠、雷达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不知道”。

鉴于这种情况,我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电教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运用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先读后悟,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画句子、圈重点词、画示意图等方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

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 (二)初读 (三)品读 (四)拓展 (五)总结 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导入板块

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 谜底是: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活动能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认识和了解蝙蝠。揭示谜底后,我会借机介绍蝙蝠这种动物,并板书课题。力图体现“课未始,已成基调”的教学节奏。

(二)初读板块

在初读板块,我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

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在字音方面:要注意“蝙(bi ān )”不要读成“(bi ǎn )”,“荧(y ín ɡ)”不要读成“y ín ”,

在字形方面:蝙蝠 蛾 蚊(注意偏旁都是虫),“揭”里面不要多写一竖。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敏锐 超声波 障碍物 模仿 荧光屏等

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让学生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路的梳理,感知侧重点,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板块

★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主要采用具体步骤化的方式,分以下四步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由疑导入,学习课文1—3自然段。首先我让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地飞行呢?(知道学生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恍然大悟的语气)

2蝙蝠在夜里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你是从哪些此句中看出来的?(画一画)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

3. 用什么语气来朗读“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 不解,疑问的语气

再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第二步:体验探究,学习第4—6自然段,这一部分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我紧紧围绕“三次不同试验”,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我出示以下问题和表格,和学生一起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学习。通过课件播放三次不同的动画,直观教学,让学生探究三次试验的不同结果,并完成表格。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学习,充分思考。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 1. 做了几次实验? 2. 用了什么方法? 3. 结果怎样? 4.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认真观看动画,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过程: 第一步:默读课文。

第二步:观看动画。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并完成表格。

第四步: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总结:三次不同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步:自主学习。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我先请全班男生齐读第7自然段,全班同学通过画句子、圈重点词的方式找出蝙蝠夜里是怎样配合嘴和耳朵飞行的?并画出简图。接着教师请学生上黑板画出简图,并结合课文做简单叙述,最后整理得到下图。

第四步:总结延伸,学习第 8自然段。这是课文的教学难点。

首先,学生用学习第7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8自然段,并画出下列简图。

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让学生对比蝙蝠飞行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完成下面填空题: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三板块的教学,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我紧紧围绕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充分展示学习的过程,让这一过程呈现板块状、步骤化,给学生呈现直观的教学。在学生自我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教者适时地作出点拨、指导,从而让学生对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而达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拓展板块

★接着我就进入到第四板块的教学,拓展延伸。

这一板块,我分为以下三部分来完成教学:

1、引出仿生学:小小的蝙蝠,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它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从它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课后的资料袋就向我们介绍了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打开资料袋自己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2、分享资料: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还不少呢?教师出示课件。

你还了解到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或植物上得到的启示,把你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小小发明家:了解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呢?课下想一想,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语文要生活化,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本环节展示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因此,让语文课堂学习由课外促进课内,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件的使用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五)总结板块

★最后,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这时候我这样做全课的总结: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我们发现原来飞机在夜空中不能安全飞行,科学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和研究,终于发明创造了雷达,解决了这个难题。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设计意图)这样结束课文,既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11. 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我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在教育而言,疾声厉色的批评,就是“槌的打击”,他不会使教育的目标这枚“鹅卵石”更趋完美。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像“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因为水是坚韧的,是宽容,是等待,是爱心,是信任。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相关文章

  • [蝙蝠和雷达]
  • 情趣与智趣的交相辉映--<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4-06-03 21:35:55)转载▼ 标签: 育儿 分类: 名师课堂实录 罗才军 聚焦课题,引发阅读期待 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2页,一起读读今天我们 ...查看


  • 26蝙蝠和雷达
  • 26蝙蝠和雷达 自读自悟做中理解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 ...查看


  •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 11.<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案 学校:安平小学 主备人:黄冬梅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审核领导:梁宁霞 第( )课时总( )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横七竖八" ...查看


  •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执 教:侯丽 地 点:安乐小学 执教班级:三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部分生回答:认识. ...查看


  • 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1
  • <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蝙蝠的特殊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了解仿生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把握课文 ...查看


  • 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 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雷达是一种神奇的电学器具,它由电磁波往返时间,测得阻波物的距离.假如你问雷达是谁发明的?在芬克的雷达机械中说,"雷达的发明,不能专归于某一位科学家,乃是许多无线电学工程师努力研究,加以调准而成."在战时 ...查看


  • 赏析罗才军的[蝙蝠和雷达]
  • 情趣和智趣的交相辉映 --赏析罗才军的<蝙蝠和雷达> 一.聚焦话题,引发阅读期待 1.读课题,指导识字(形声字)"蝙蝠" 2.当场写字:蝙蝠 3.图片介绍:蝙蝠 4.图片介绍:雷达 5.设置悬念:蝙蝠和雷达怎 ...查看


  •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一: 科学家是如何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的?学生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后总结出主要靠做试验.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从而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查看


  •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1
  • 蝙蝠和雷达 ----------执教者:李富祥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这篇课文了吧? 那大家看到屏幕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蝙蝠, 师:你了解有关它的知识吗? 生:它是一种哺乳动物,习惯在夜里飞行,捕食 生:雷达 生:它是一种探测装置,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