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民情日记
——者兔中心学校留守儿童调查分析
者兔乡中心学校 刘华鹏
3月10日,我校党总支召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动员会,会议上,各级党组织组织学习了有关文件要求,并对我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此身为共产党员的我,积极探讨,以“求真务实”的心态,深入开展群众工作。
结合个人工作环境,不搞形式主义,不作形象工程,我以“留守儿童”情况作为本人民情调查的第一项实践工作,目的是从自己选择的切入点去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进一步服务于民。
3月11日至3月16日,在我校各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留守儿童摸底调查表》的方式对者兔乡中心学校761名在校学生开展调查,现已调查完毕,在此利用调查表册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为者兔中心学校一至六年级761名学生,调查内容是留守儿童的数量及部分家庭情况,目的是利用所调查的内容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留守儿童摸底调查表》数据 数据内容解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
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学生在校表现指该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总评,分为:优、良、中、差。
家庭经济情况分为:好、中等、差、很差。
父母最近一年回家次数:2013春节至2014春节期间回家次数。
父母所在地:父母在外就业的工作地。
本次调查共有全校15个班级,将全校六个年级分为高低年级两个组,即:一至三年级为低年级组,四至六年级为高年级组。
表一(总表)
表二:留守儿童与年级(年龄)的关系
此表显示:年级(年龄)高低不能成为父母外出的打工的主要条件。(注:年龄段为7——13周岁,小学阶段)
表三:留守男童与留守女童比例关系
此表显示:低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少于留守女童,高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低于留守女童。从总值中显示出:留守男童与留守女童在留守儿童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表四:留守儿童的年级(年龄)与寄宿的关系
此表显示:留守儿童中,低年级组中寄宿制留守儿童比高年级组低20.03个百分点,总值中反映,寄宿制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71.42%。以此可以推断:孩子是否在学校寄宿,成为父母是否外出就业的重要条件。
表五:留守儿童的年级(年龄)与父母最近一年回家次数的关系(注:共有1人未参与此项调查)
此表显示:总值中,父母最近一年回1次家的比例达87.55%,说明绝大多数父母一年只回家1次,回2次家的比例只有11.08%。而一年回家3次以上的十分少,只达到0.32%。
分组看来,低年级(年龄小)的留守儿童父母一年回家1次的比例比高年级(年龄大)的要高出5.18个百分点,说明孩子的年龄对父母回家次数的影响不大。
同时也反映出,各位家长每年至少回家
1次。
表六:留守儿童同住人之间的比例关系(注:同住人的称谓只显示类似的亲属称谓,称谓已含同住人的配偶)
此表显示:留守儿童大多数与自己的爷爷(外公)(隔辈人)同住,其次是与自己的叔叔(舅、伯)(上辈人)同住,次之的是与哥哥(姐姐)(同辈人)同住。
其中与爷爷(外公)(隔辈人)中,低年级(低年龄)所占比例比高年级(高年龄)所占比例高出8.19个百分点,而次之的与叔叔(舅、伯)(上辈人)同住的,高年级(高年龄)的又比低年级(低年龄)的高出5.03个百分点。
如上得出,留守儿童的年龄对父母选择孩子的同住对象有一定影响。
二、总结
经过本次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本人以真实的数据为本,以数据本身得出结果,是“务实”的主要表现,现将本次民情调查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希望以此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现状,并寻找一条适合我乡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一)调查内容:者兔乡中心学校留守儿童情况 (二)调查时间:2014年3月11日—3月16日 (三)调查人:刘华鹏及者兔中心学校各班主任
(四)调查目的: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相关数据,为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提供这是的数据材料
(五)调查手段:问、答
(六)调查情况
1、调查总人数:16人(刘华鹏及者兔中心学校各班主任)。 2、调查对象及人数:者兔乡中心学校761名学生。 3、调查总结:刘华鹏
(七)其他说明的问题:本次调查中低年龄指一至三年级学生,高年龄指四至六年级的学生。
(七)调查结论:
1、年级(年龄)高低不能成为父母外出的打工的主要条件; 2、低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少于留守女童,高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低于留守女童。从总体得出:留守男童与留守女童在留守儿童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几乎相等,即父母外出就业与孩子性别无关;
3、孩子在学校寄宿,成为父母是否外出就业的重要条件。 4、绝大多数父母最近一年只回家1次,同时得出孩子的年龄对父母回家次数的影响不大。
5、留守儿童大多数与自己的爷爷(外公)(隔辈人)同住,其次是与自己的叔叔(舅、伯)(上辈人)同住,次之的是与哥哥(姐姐)(同辈人)同住。同时得出,留守儿童的年龄对父母选择孩子的同住对象有一定影响,低年龄儿童侧重于与爷爷、外公(隔辈人)同住。
2014年3月18日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民情日记
——者兔中心学校留守儿童调查分析
者兔乡中心学校 刘华鹏
3月10日,我校党总支召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动员会,会议上,各级党组织组织学习了有关文件要求,并对我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此身为共产党员的我,积极探讨,以“求真务实”的心态,深入开展群众工作。
结合个人工作环境,不搞形式主义,不作形象工程,我以“留守儿童”情况作为本人民情调查的第一项实践工作,目的是从自己选择的切入点去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进一步服务于民。
3月11日至3月16日,在我校各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留守儿童摸底调查表》的方式对者兔乡中心学校761名在校学生开展调查,现已调查完毕,在此利用调查表册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为者兔中心学校一至六年级761名学生,调查内容是留守儿童的数量及部分家庭情况,目的是利用所调查的内容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留守儿童摸底调查表》数据 数据内容解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
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学生在校表现指该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总评,分为:优、良、中、差。
家庭经济情况分为:好、中等、差、很差。
父母最近一年回家次数:2013春节至2014春节期间回家次数。
父母所在地:父母在外就业的工作地。
本次调查共有全校15个班级,将全校六个年级分为高低年级两个组,即:一至三年级为低年级组,四至六年级为高年级组。
表一(总表)
表二:留守儿童与年级(年龄)的关系
此表显示:年级(年龄)高低不能成为父母外出的打工的主要条件。(注:年龄段为7——13周岁,小学阶段)
表三:留守男童与留守女童比例关系
此表显示:低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少于留守女童,高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低于留守女童。从总值中显示出:留守男童与留守女童在留守儿童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表四:留守儿童的年级(年龄)与寄宿的关系
此表显示:留守儿童中,低年级组中寄宿制留守儿童比高年级组低20.03个百分点,总值中反映,寄宿制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71.42%。以此可以推断:孩子是否在学校寄宿,成为父母是否外出就业的重要条件。
表五:留守儿童的年级(年龄)与父母最近一年回家次数的关系(注:共有1人未参与此项调查)
此表显示:总值中,父母最近一年回1次家的比例达87.55%,说明绝大多数父母一年只回家1次,回2次家的比例只有11.08%。而一年回家3次以上的十分少,只达到0.32%。
分组看来,低年级(年龄小)的留守儿童父母一年回家1次的比例比高年级(年龄大)的要高出5.18个百分点,说明孩子的年龄对父母回家次数的影响不大。
同时也反映出,各位家长每年至少回家
1次。
表六:留守儿童同住人之间的比例关系(注:同住人的称谓只显示类似的亲属称谓,称谓已含同住人的配偶)
此表显示:留守儿童大多数与自己的爷爷(外公)(隔辈人)同住,其次是与自己的叔叔(舅、伯)(上辈人)同住,次之的是与哥哥(姐姐)(同辈人)同住。
其中与爷爷(外公)(隔辈人)中,低年级(低年龄)所占比例比高年级(高年龄)所占比例高出8.19个百分点,而次之的与叔叔(舅、伯)(上辈人)同住的,高年级(高年龄)的又比低年级(低年龄)的高出5.03个百分点。
如上得出,留守儿童的年龄对父母选择孩子的同住对象有一定影响。
二、总结
经过本次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本人以真实的数据为本,以数据本身得出结果,是“务实”的主要表现,现将本次民情调查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希望以此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现状,并寻找一条适合我乡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一)调查内容:者兔乡中心学校留守儿童情况 (二)调查时间:2014年3月11日—3月16日 (三)调查人:刘华鹏及者兔中心学校各班主任
(四)调查目的: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相关数据,为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提供这是的数据材料
(五)调查手段:问、答
(六)调查情况
1、调查总人数:16人(刘华鹏及者兔中心学校各班主任)。 2、调查对象及人数:者兔乡中心学校761名学生。 3、调查总结:刘华鹏
(七)其他说明的问题:本次调查中低年龄指一至三年级学生,高年龄指四至六年级的学生。
(七)调查结论:
1、年级(年龄)高低不能成为父母外出的打工的主要条件; 2、低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少于留守女童,高年级组中,留守男童人数低于留守女童。从总体得出:留守男童与留守女童在留守儿童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几乎相等,即父母外出就业与孩子性别无关;
3、孩子在学校寄宿,成为父母是否外出就业的重要条件。 4、绝大多数父母最近一年只回家1次,同时得出孩子的年龄对父母回家次数的影响不大。
5、留守儿童大多数与自己的爷爷(外公)(隔辈人)同住,其次是与自己的叔叔(舅、伯)(上辈人)同住,次之的是与哥哥(姐姐)(同辈人)同住。同时得出,留守儿童的年龄对父母选择孩子的同住对象有一定影响,低年龄儿童侧重于与爷爷、外公(隔辈人)同住。
201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