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各章节要点2010.9.6

测 量 学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

1、掌握

测量学 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 相对高程 绝对高程 测定 测设 高差 观测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2、了解

铅垂线 水平面 大地体 参考椭球 等精度观测 非等精度观测误差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有何作用?

3、简述高斯投影的方法及高斯投影的规律?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坐标系) 与数学坐标系异同?

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6、测量基本的工作、基本技能是什么?

7、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8、地面上两点高差的计算方法。

9、地面上任意两点的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为什么?

10、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基准面?该起算面的高程值是多少?

11、测量学上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面地点的点位?

12、简述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

(二)、了解

1、测量学的发展史及测量学的分类?

2、测绘科学在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3、水准面及大地水准面有哪些特点?

4、测绘工作中为何要引入参考椭球?

5、高斯投影分带方法、分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及各带带号的计算方法? 真

6、通用坐标与高斯坐标的互换计算方法。

7、测绘工作中,采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8、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改正数推理过程。

(三) 填空

1.参考椭球体的几何元素有__球心__________、___长半轴_________和_____短半轴_______。由于参考椭球体的_扁率_很小___,当测区不大时,可将地球当作圆球,其半径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R=(2a+b)/3____________。

2. 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有_1954年北京坐标___________系统和__1980年西安坐标_________系统。

3.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72.289__________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_72.260_________m,自1987年至今开始启用_“1985国家高程基准”___________。

4. 测量的基本工作就是_距离测量___________、__角度测量_________、__高程测量_________,这些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基础。

5.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仪器误差____________、人的感官能力限制____________、_外界环境___________。

6.观测误差按误差的性质划分,可分为_系统___________误差和_偶然___________误差两大类。

7.评定观测值精度的标准有_中误差___________、_容许误差___________、_相对误差___________。

8.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________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9. 通过平均________海水面的闭合水准面________称为大地水准面。

10.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程测量_________、距离测量___________、_角度测量__________。

11. 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两条互相垂直线交点_________为坐标原点,南北方向的纵轴__________为x 轴,以东西方向的横轴 为y 轴。

12. 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高差 。

13. 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一定的圆弧丈量距离 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14. 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普通测量学 , 大地测量学 , 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

15. 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_系统误差______和__偶然误差_____两类。

16. 测量误差是由于_仪器误差_____、_人的感官能力的限制______、_外界条件______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17. 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相对误差____来衡量的。

18.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_中误差____、_容许误差______和_相对误差_____。

19. 测量误差大于_容许误差_____时, 被认为是错误, 必须重测。

(四) 选择题

(A )1.大地水准面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曲面。

A 规则 B 不规则 C 部分规则 D 无法确定

( A)2.参考椭球面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曲面。

A 规则 B 不规则 C 部分规则 D 无法确定

( A)3.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是____________。

A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B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C 自由高程系统 D 国家没有确定

( C)4.“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原点高程为____________m。

A 0 B 72.289 C 72.260 D 100

(D )5.在10km 范围内,以下哪一观测量不可以用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

A 水平距离 B水平角 C 平面坐标 D 高程

(A )6.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 相对高程; B. 绝对高程;C. 高差

( B )7.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 水平面; B. 大地水准面; C. 假定水准面

( C )8.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 ,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A. 0. 02/100; B. 0. 002; C. 1/5000

( B )9.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A. 往返较差; B. 相对误差; C. 闭合差

(A )10. 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 ,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 ,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A.0.0000925; B.1/11000; C.1/10000

11.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C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 ±0.025m ; B.200m ±0.040m ; C.150m ±0.035m

12.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时,是用( C )。

A. 真误差 B. 中误差

C. 相对误差 D.观测误差

13.地面点的高差与测量基准面选择( B )。

A. 有关 B. 无关

C. 关系不大 D.有时有关有时无关

14.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D )

A. 读数误差 B. 对中误差

C. 照准误差 D. 尺长误差

15.地面点的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A )的距离。

A. 大地水准面 B. 任意水准面

C. 水平面 D. 海平面

16.地面点的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B )的距离。

A. 大地水准面 B. 任意水准面

C. 水平面 D. 海平面

17. 测量的基准面为( D )。

(A)海水面 (B) 高斯平面 (C)水平面 (D) 大地水准面

18.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常将加上500km 并且冠以带号的坐标值叫做( A )。

(A) 通用值 (B) 自然值 (C) 真实值 (D) 平差值

19. 不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是( D )。

(A) 照准误差 (B) 读数误差 (C) 视差 (D) 大气折光差

{多项选择}

1. 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后视读数a =1. 24m ,前视读数b=1.428m,则(

A .h AB =-0. 304m

B. 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C. 若A 点高程H A =202. 016m ,则视线高程为203.140m

D. 若A 点高程H A =202. 016m ,则前视点高程为202.320 。 )

E. 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2. 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六度带)的坐标为:x=3430152m,y=20637680m,则该点位于( )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

A 第3带; B 116°; C 第34带; D 第20带; E 117°

3. 下列误差中(AB )为偶然误差。

A 估读误差; B 照准误差; C 2C 误差; D 指标差; E 横轴误差

4.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ACD )。

A 由整体到局部; B 先测角后量距; C 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D 先控制后碎部 E 先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后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五)计算题

1.已知某点所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4345000m,y =19483000m。问该点位于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

2. 某地区采用独立的假定高程系统,已测得A 、B 、C 三点的假定高程为:H′A ′=+6.500m, H′B =±0.000m ,H′C =-3.254m.今由国家水准点引测,求得A 点高程为H A =417.504m,试计算B 点、C 点的绝对高程是多少?411.004 407.750

第二章 水 准 测 量

一、概念

(一)掌握

水准测量、视准轴、十字丝视差

(二)了解

视距丝、水准点、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转点、前视、后视、前视读数、后视读数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绘图描述水准测量原理。

2、如何正当选用仪高法及高差法测量地面点高程?

3、采用水准仪测定地面点高差时的计算方法。

4、尺垫在水准测量中的作用。

5、双面水准尺红黑面低端起算数据不同有何作用?

6、简述水准仪在测站上的操作。

7、水准尺的读数方法。

8、视差产生的原因?如何消除?

9、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理论值的计算及高差闭合差的分配方法。

10、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表格记录计算。

11、等外水准测量的记录计算。

12、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有几种?

13、转点在水准测量中的作用?它的特点是什么?

(二)了解

1、DS 3水准仪的各部件名称。

2、按水准点保存的时间分类所设置的水准点的标志有几种?

(三) 填空题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__水准测量__________、__三角高程测量__________、 __GPS高程测量__________三种常用方法.

2.水准仪是为_水准测量___________提供__水平视线__________的仪器。

3.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按其构造可分为__整尺__________、____塔尺________、____折尺________三种。

4.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__永久性水准点_________和__临时性水准点__________两种。

5.水准路线分为__闭合水准__________路线、___附和水准_________路线、__支水准__________路线。

6.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__测站__________校核、__路线__________校核和____________校核三种。

7.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_改变仪器高___________和__双面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8.水准仪是由__望远镜__________、__水准器__________和__基座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9.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

10.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_传递高程_________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_后视读数________,又有__前视_____ 读数。

11. 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12. 一测站的高差 h ab 为负值时,表示______前视点_______高,____后视点________低。

13. 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14.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 按各测段的________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_______成比例分配。

15. 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 应该_____________螺旋, 若十字丝不清晰, 应旋转_________螺旋。

16. 水准点的符号, 采用英文字母_______表示。

17.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 一般用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法。

19. 支水准路线, 既不是附合路线, 也不是闭合路线, 要求进行_______测量, 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20. 水准测量时, 由于尺竖立不直, 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_______。

21. 为了消除i 角误差, 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___________,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__________。

22. 测量时, 记录员应对观测员读的数值, 再________一遍, 无异议时, 才可记录在表中。记录有误, 不能用橡皮擦拭, 应__________。

23. 使用测量成果时, 对未经_______的成果, 不能使用。

24. 从A 到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 其高差为:往测3.625m; 返测-3.631m, 则A 、B 之间的高差h AB __________.

25. 已知B点高程为241. 000m ,A、B点间的高差h AB =+1. 000m ,则A点高程为________.

26.A 点在大地水准面上,B 点在高于大地水准面100m 的水准面上, 则A 点的绝对高程是______,B点的绝对高程是______。

27. 在水准测量中, 水准仪安装在两立尺点等距处, 可以消除_________________。

28. 已知A点相对高程为100m ,B点相对高程为-200m ,则高差h AB =_________;若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B点的绝对高程为_____.

29.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对地面上A、B、C点的水准尺读取读数,其值分别为1. 325m ,

h CA =_____. 1. 005m , 1. 555m ,则高差h BA =____,h BC =_____,

30. 一对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1. 四等水准测量, 采用双面水准尺时, 每站有__________个前、后视读数。

(四) 单项选择题

( )1.有一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其路线形式为__________路线。

A 闭合水准 B 附合水准 C 支水准 D 水准网

( )2.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__________mm。

A 0 B 100 C 4687或4787 D 不确定

( )3.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__________。

A 粗平 瞄准 精平 读数 B 粗平 精平 瞄准 读数

C 精平 粗平 瞄准 读数 D 瞄准 粗平 精平 读数

( )3.当A 点到B 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 点的高程比B 点的高程__________。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确定

( )4.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和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水准网

( )5. 此水准路线为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和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水准网 ( )6.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A 顺时针旋转 B 逆时针旋转 C 任意方向旋转 D 不旋转 ( )7.如果A 点到B 点的高差值为正,则A 点高程比B 点高程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确定 ( )8.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A. 方向; B. 高程; C. 距离 ( )9.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 仪器校正不完善; B. 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 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10.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 与测站数; B. 与高差的大小;C. 与距离或测站数 ( )11. 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A.

f

h

=

h

-

h

; B.

f

h

∑h ; C. f

h

∑h -(H

-H 始

)

( )12.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A. 高于前尺点; B. 低于前尺点;C. 高于侧站点 13. 视准轴是指( )的连线。

A. 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 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C. 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14. 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的符号为准。

A. 往测高差; B. 返测高差;C. 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 )15. 在水准测量中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 ,前视读数为1.428m ,则B 点比A 点。

A. 高; B. 低; C. 等高

( )16. 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A. V i

=

f

h

/N (N --测站数);

B. V i

=

f

h

/S (S --测段距离);

C. V i

=-f

h

/N ;

( )17.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 看清十字丝; B. 看清远处目标; C. 消除视差。 18.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 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 )19. 四等水准测量中, 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 0.1m 应不超过。

A. 2mm B. 3mm; C. 5mm

( )20. 水准测量时, 由于标尺竖立不直, 其读数。

(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 )21. 在A 、B 两点间安置水准仪,A 尺上的读数为a ,B 尺上的读数为b ,则A 点相对于B 点的高差为。

(A) a-b (B) a+b (C) b-a

( )22.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

A. 照准目标 B. 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C. 看水准尺 D. 读数 ( )23.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的依据。

A. 测站数 B. 高差大小 C. 闭合差大小 D. 地形的情况

( )24.消除视差的办法是进行。

A. 物镜对光 B. 目镜对光 C. 物镜目镜对光 D. 尺子移近一点

( )25.水准测量时,要求每测段设置偶数站,这是为了消除。 A. 水准尺分划误差影响 B. 仪器下沉的影响 C. 尺底零点误差的影响 D. 水准尺下沉的影响

( )26.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后视尺常数4787,测得黑面高差为+0.352m , 红面高差为+0.454m ,则高差中数为。

A .+0.353 m B. -0.098m C . -0.0015m D.+0.0015m

( )27.已知后视点A 的读数1.400m ,前视点B 的读数1.749m ,A 点的高程为H A =100m,B 点的高程为。

A. 99.651m B. 101.749m C. 100.349m D. 98.600m

( )28.已知后视点A 的读数1.636m ,前视点B 的读数1.379m ,A 点的高程为H A =100m,B 点的高程为。

A. 99.651m B. 99.743m C. 100.257m D. 150.600m

29.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一测段内视距累计差应在( )之间。 A . ±3 m B. ±5 m C. ±10m D. ±15m

( )30.用水准仪测量,观测地面上四个立尺点位,其读数如下,其中最高的点是。

A . 1.231m B. 1.336m C. 0.369m D. 0.487m

31.在水准测量中,尺垫应放在( )上。

A. 转点 B. 已知点 C. 待测点 D. 测站点

( )32.视差产生的原因是。

A. 物镜目镜个对光不完善 B. 标尺倾斜 C. 没有瞄准目标 D.观测者视力差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准仪必须安置在两点的连线上,且使前后视距相等。

B. 水准仪不一定安置在两点的连线上,但应使前后视距相等 C. 水准仪可安置在任何位置,前后视距不一定相等

D. 水准仪必须安置在两点的连线上,但前后视距不一定相等

33.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 与测站数 (B) 与高差的大小 (C) 与距离或测站数 (D) 与高程的大小

{多项选择}

1. 在A 、B 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h AB =+0.005m,

h BA =-0.009m。已知A 点高程H A =417.462m,则( )。

A B 的高程为417.460m B B 点的高程为417.469m C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14m D B 点的高程为417.467m E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04m 。

2. 在水准测量时,若水准尺倾斜时,其读数值( )。

A 当水准尺向前或向后倾斜时增大; B 当水准尺向左或向右倾斜时减少; C 总是增大; D 总是减少; E 不论水准尺怎样倾斜,其读数值都是错误的 3.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按( )成比例分配。

A 高差大小; B 测站数; C 水准路线长度; D 水准点间的距离; E 往返测站数总和 4. 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作业限差有( )。

A 前、后视距差; B 高差闭合差; C 红、黑面读数差; D 红黑面高差之差; E 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的误差 5. 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误差有( )。

A 视差未消除; B 水准尺未竖直; C 估读毫米数不准; D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 E 阳光照射和风力太大

(五) 计算、图、表题

1. 四等水准记录计算

2.读出下列水准仪在水准尺上的读数(上、中、下三丝)

(上: mm )(上: mm )(上: mm ) (中: mm )(中: mm )(中: mm ) (下: mm )(下: mm )(下: mm )

3、如图所示,水准测量由A 点测向B 点,已知A 点的高程为85.248,观测数据在图上,试把观测数据写到“水准测量记录表”中,并计算出B 点的高程。

5. 有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如下图,其观测数值标于图上,已知A 点高程为HA=86.346m,B 点高程为

HB=87.201m。 求1、2、3、4点平差后的高程。(

mm)

6. 有一条闭和水准路线如下,其观测数值标于图上,已知BM1点高程为86.346m 。求1、2、3、4

点平差后的高程。(

mm)

7. 已知A 点高程H A =100.905m,现从A 点起进行A —1—2的往返水准测量。往测高差分别为

h A1=+0.905m,h 12=-1.235m;返测高差h 21=+1.245m,h 1A =-0.900m,试求1、2两点的高程。

一、概念 (一)掌握 水平角、竖直角 (二)了解

测回法、方向观测法二、知识点 (一)掌握

第三章经纬仪(全站仪)与角度测量

1、水平角、竖直角的测角原理。 2、DJ 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3、经纬仪(全站仪)在一个测站上的外业操作过程。 4、采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的方法、步骤、记录计算。 5、竖直角测量的方法、及竖角计算。

6、经纬仪(全站仪)在测站上的安置有几项?各项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7、新版教材P 39-(11,12)页(题) 8、新版教材P78-(7)页(题) 9、新版教材P 105-(5)页(题) 10、新版教材P 106-(6)页(题) (二)了解

1、DJ 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2、经纬仪观测角度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观测?

3、经纬仪测回法观测通常要进行度盘变换,为什么?度盘值变换的计算方法?

(三)填空题

1.经纬仪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 部分组成。

2.经纬仪的照准部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组成。

3.经纬仪的安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项工作。

4.对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学经纬仪的对中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____________对中,另一种是用____________对中。

7.经纬仪测水平角时,根据观测方向数量的不同,测角方法有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8.经纬仪观测角度时,竖盘有两个盘位,一个是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

9. 竖直角就是在同一竖直面内,______与_________之夹角。

10. 整平经纬仪时, 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再转动照准部_____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11. 用测回法测定某目标的竖直角, 可消除______误差的影响。

12. 水平制动螺旋经检查没有发现问题, 但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微动螺旋失效, 其原因是______。 13. 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 它既能观测______角, 又可以观测___________角。 14. 水平角是经纬仪置测站点后, 所照准两目标的视线, 在__________投影面上的夹角。 15. 竖直角有正、负之分, 仰角为________,俯角为___________。 16. 竖直角为照准目标的视线与该视线所在竖面上的________之夹角。

17. 观测水平角时, 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 其观测方法采用_______测角, 三个以上方向时采

用_____ 测角。

(四)选择题

1. 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

A. 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 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 不动

2.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

的影响。

A. 对中; B. 照准; B. 目标偏离中心 3. 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

的计算方法是( ) A. β=

α右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α左时,水平角β

α左-α右; B. β=α右-180︒-α左; C. β=α右+360︒-α左

4. 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的夹角。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 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5. 经纬仪安置时,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

A. 竖轴位于铅垂位置, 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6. 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

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A.57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7. 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 使其竖盘读数在0°左右, 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

读数减少, 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 )

α-00α左αα左左左A. =90º-L ; B. =0º-L 或=360º-L ; C.

8. 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

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9. 为了提高测量水平角的精度,应变换水平度盘不同位置,观测几个测回取平均值。J 6经纬仪变换水平度盘不同位置的计算公式是( )。

A. 90º/n B. 180º/n C. 270/ºn D. 360º/n

10. 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变换度盘位置是为了能够减少( )。

A. 照准误差的影响。 B. 测站偏心差的影响。 C. 度盘分划不均匀误差的影响 D. 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

11. 用J 6经纬仪观测水平角,要求观测3个测回,第3测回起始方向置数应当是( )。

A 、30° B 、60° C 、90° D 、120°

12.观测∠AOB 的水平角半个测回,测得A 方向读数为:359°40′30″,B 方向读数为:

74°50′30″,则半测回角值为( )。

A . 75°40′30″ B . 75°10′00″

C . 74°50′30″ D. 74°10′00″

13.水平角是地面两方向线的夹角在( )的夹角。

A. 任意平面内的投影 B. 水平面上的投影 C. 竖直平面内的投影 D. 此两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内

14.经纬仪的使用步骤是:( )。

A. 粗平、照准、精平、读数 B. 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C. 对中、照准、精平、读数 D. 对中、粗平、照准、读数

15.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的

影响。

(A) 对中 (B) 度盘偏心 (C) 目标倾斜 (D) 照准部偏心

16.使用经纬仪和标尺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时,需要读取的读数是 ( )。

A. 下丝读数,上丝读数,竖直度盘读数 B. 水平度盘读数,竖直度盘读数 C. 中丝读数

D. 水平度盘读数

17.竖直角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视线和( )的夹角。

A. 任意直线 B. 水平线 C. 斜线 D. 垂直线

( )18. 某经纬仪视线水平时,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仰视一目标,盘左读数为84°50′24″,则此目标的竖直角为。

(A) +84º50′24″ (B) -5º09′36″ (C) +5º09′36″ (D) -84°50′24″

{多项选择}

1. 在测量内业计算中,其闭合差按反号分配的有( )。

A 高差闭合差; B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C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D 坐标增量闭合差; E 导线全长闭合差中;

10. 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削弱( )。

A 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B 地球曲率产生的误差; C 大气折光产生的误 D 阳光照射产生的误差; E 估读数差 11. 经纬仪对中的基本方法有( )。

A 光学对点器对中; B 垂球队中; C 目估对中; D 对中杆对中; E 其它方法对中 12. 经纬仪可以测量( )。

A 磁方位角; B 水平角; C 水平方向值; D 竖直角; E 象限角

(五)计算题

1. 在B 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 和C 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 点,后照准C 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置照准C 点,后照准A 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表5: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2. 已知测站点高程H =81.34m ,仪器高i =1.42m ,各点视距测量记录如表9。试求出各地形点

的平距及高程(竖直角计算公式为: 左=90º-L )。 表9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一、概念

(一)掌握

视距测量、直线定向、方位角、直线定线。 (二)了解 象限角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视距测量原理。

2、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3、方位角的计算。

4、正反坐标方位角的关系。

5、直线标准方向的种类(三北方向)。 6、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 7、P 87-14。 (二)了解

1、视距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 填空

1. 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 、 。 2. 由 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3. 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 4. 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

5. 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

直线上的工作为 。

6. 距离丈量是用 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 _ 的 形式来表示。 7. 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 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8. 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9. 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和 。 10. 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 距离。 11. 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

(四) 选择题

( )1. 已知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A.96° B.276° C.6°

2.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 真子午线方向; B. 磁子午线方向; C. 坐标纵轴方向 ( )3.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A. 斜线距离; B. 水平距离; C. 折线距离

( )4. 往返丈量直线AB 的长度为:D AB =126. 72m D BA =126. 76m

,其相对误差为。

A. K=1/3100; B. K=1/3200; C. K=0. 000315 ( )5. 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2

A. D=K n +C ; B. D=K×L C. D= K×L×Cos a

6.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的方法。 A 距离和高差; B 水平距离和高差 C 距离和高程

7.距离丈量时最后求出的是:( )。

A.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B 水平距离 C. 斜距离 D. 垂直距离

8.已知ΔX AB 为正值,ΔY AB 为负值,直线AB 的象限角为45°,则直线AB 的方位角为( )。

A. 45° B. 35° C. 225 ° D. 315 °

9.已知ΔX AB =-10,ΔY AB =-10,,则直线AB 的方位( )。

A. 45° B. 35° C. 225 ° D. 315°

10.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 真子午线北方向 (B) 磁子午线北方向 (C) 坐标纵轴北方向 (D) 任意方向

11. 已知直线AB 和AC 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90°和115°, 则两直线的夹角∠BAC 为( )。 (A) -25° (B)205° (C)25° (D) 65°

{多项选择}

1. 用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值来反算这两点所在边长的坐标方位角时,应给反算角度加一个常数才能转化为实际的坐标方位角。即( )。

∆x >0, 应加360;∆x

∆x >0, 应减180;∆x 0, 应加180C .当 D .当 E. 当

2. 用钢尺进行直线丈量,应( )。

A 尺身放平; B 确定好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C 丈量水平距离; D 目估或用经纬仪定线; E 进行往返丈量 3. 确定直线的方向,一般用( )来表示。

A 方位角; B 象限角; C 水平角; D 竖直角; E 真子午线方向 4. 确定直线方向的标准方向有( )。

A 坐标纵轴方向; B 真子午线方向; C 指向正北的方向; D 磁子午线方向直线方向 5. 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 )。

A 高差;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高差与平距 ; E 水平角

(五) 计算题

1. 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 ,返测为217.38m ,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 ,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第五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一、概念 (一)掌握

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导线、导线测量。 (二)了解

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首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控制点、导线点、。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采用经纬仪钢尺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 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

3、导线点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要求? 4、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附和导线的内业计算。 5、正反坐标的计算方法。

6、三角高程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7、P 157-4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草图并计算? (二)了解

1、国家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分为几个等级?他们采用何种方法建立?

(三)填空

1.国家平面控制网有_________个等级,国家高程控制网有________个等级。 2.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有__________导线、__________导线、_________导线。 3.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控制测量分为_____和_____控制。

5. 闭和导线坐标计算过程中,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设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500m 、600m ,则纵坐标增量∆x BA =_____. 7. 设有闭合导线ABCD,算得纵坐标增量为∆x AB =+100.00m,

∆x CB =-50. 00m , ∆x CD =-100. 03m , ∆x AD =+50. 01m , 则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 x =_____.

(四)选择题

( )1.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1M 1K =K =

D /∆D ; C. D /f D D B.

K =

A.

( )2. 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A. 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 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C.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 )3. 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 )4.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 )5. 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A. 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 )6.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A.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 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7. 已知A 、B 之间的坐标增量Δx 为负、Δy 为正,则该直线位于第( )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8.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应等于( )。 (A)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 导线全长闭合差 (C)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D)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9.下面属于平面控制测量的是( )。

A. 导线测量 B. 水准测量 C. 施工测量 D. 地形测量

10.建立控制网时,从精度方面考虑往往是( )。

A. 由低级到高级建立 B. 由高级到低级建立

C. 一次完成 D. 分片完成

11.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后视尺常数4787,测得黑面中丝读数为1.352m ,红面中丝读数

为6.140m ,则黑、红面读数差(常数差)应为( )。

A. -1 m m B. +1 m m C. +1m D. 10m

12.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主要是消除( )的影响。 (A )仪器误差 (B) 观测误差 (C) 大气折光 (D) 目标偏心

{多项选择}

1.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 )。

A 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B 三角测量;C 距离测量; D 角度测量

2. 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坐标方位角推算; D 高差闭合差调整; E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

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

A 踏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或距离测量; C 测角; D 连测; E 进行高程测量

4.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不同点是( )。

A 方位角推算方法不同; B 角度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C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D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 E 坐标增量改正计算方法不同

(五)计算题

1. 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 ,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

,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 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2. 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表7,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β=

f β=

3.将图中数据填入表中,并进行计算。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概念

(一)掌握

地物、地貌、地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

(二)了解

平面图、地形、地形图图式、山谷、山脊、首曲线、计曲线、助曲线、间曲线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地形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2、比例尺精度对测图和设计用图的意义。 3、地形图图式符号的分类。

4、地形图上表示地物、地貌的方法。 5、等高线的特性。 6、等高线的种类。 7、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地物、地貌的特征点。

9、采用(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 10、地形图的绘制。 (二)了解 1、比例尺的种类。 2、地貌的基本形态。 2、特殊地貌的表示方法。

3、地形图测绘中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4、地形图的拼接与整饰 (三) 判断题

1、 高程相等的点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 2、 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 )

3、 山脊线和山谷线与该处的等高线的切线一定垂直相交。( )

(四) 填空

1. 在同一幅图内, 等高线密集表示_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_________,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_________。

2. 等高线是地面上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的连线。 3. 地形图测绘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 的长度是3. 5cm , 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17. 5m , 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比例尺精度为__________。

(四)选择题

( )1. 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A. 高程之差; B. 平距; C. 间距

2. 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 )来判断。

A. 助曲线; B. 首曲线; C. 高程注记

( )3. 在一张图纸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

A 平距大则坡度小; B 平距大则坡度大, C 平距大则坡度不变

( )4.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状态的方法是用。

A.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和地物注记 B. 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C. 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 )5. 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 ,测图比例尺为:M ,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

A. B与M 无关 B. b与M 成正比; C. b与M 成反比

( )6.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A. 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B.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C .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 )7. 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 ,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

A. 15m; B.20m ; C.30m

( )8. 在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 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i 5%,从坡脚A 到坡顶B 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A. 10mm; B. 20mm C. 25mm

9. 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再乘以100%。

A. 高差与其平距; B. 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

( )10.计曲线的高程数与等高距的倍数关系是。

A. 5倍 B. 10倍 C. 0.5倍 D. 5米

( )11.用1:1000的比例尺测图,具有实际意义的量距取位为。

A. 0.05m B. 0.1m C. 0.15m D. 0.2m

( )12.要求地形图上表示地面线段的精度达到0.2m ,则应选择的测图比例尺为。

A.1:200 B.1:500 C .1:1000 D.1:2000

( )13. 图上1mm ,代表的实地平距为5m ,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A) 1:500 (B) 1:5000 (C) 1:50000

( )14. 已知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205°,则直线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A)25° (B)205° (C)155° (D)335°

( )15. 按1/2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

(A) 计曲线 (B) 首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 )16. 地形图上既能表示地物形状、又能反映地物大小的符号称为。

(A) 比例符号 (B) 非比例符号 (C) 线性符号 (D) 注记符号

( )17. 一幅50cm×50cm图幅满幅图所测的实地面积为1km ,该图的测图比例尺为。

(A) 1:5000 (B) 1:2000 (C) 1:1000 (D) 1:500

( )18. 按1/4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

(A) 计曲线 (B) 首曲线 (C) 间曲线 (D) 助曲线

( )19. 地形图上的电杆符号属于。

(A) 非比例符号 (B)比例符号 (C) 线性符号 (D) 注记符号

( )20.测量碎部点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然后在图纸上展绘其位置的方法,称为。

(A) 极坐标法 (B) 距离交会法 (C) 直角坐标法 (D) 方向交会法

21. 间曲线在地形图上用( )表示。

(A) 细实线 (B) 粗实线 (C) 长虚线 (D) 短虚线

( )22. 地形图上的流向符号属于。

(A) 比例符号 (B) 非比例符号 (C) 线状符号 (D) 注记符号

( )23. 在等高距为0.5m 的地形图上,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实地平距为50m ,则这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坡度为。

(A) 1 % (B) 1‰ (C) 5 % (D) 5‰

( )24.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西南角坐标为x=20 000m ,y=30 000m ,则图幅编号为。

(A)20000-30000 (B) 30000-20000

(C) 20.0-30.0 (D) 30.0-20.0

( )25. 测绘地形图时在测站上要量取仪器高,其目的是为了确定碎部点的。

(A) 水平距离 (B) 水平角度 (C) 平面位置 (D) 高程

( )26.图上距离要求精确到0.1m ,那么该地形图的测图比例尺应不小于。

(A) 1:1000 (B) 1:10000 (C) 1:100000 2

{多项选择}

1.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指( )的地形图。

A 1:500; B 1:5000 ; C 1:2000; D 1:10000; E 1:100000

2. 地形图的图式符号有( )。

A 比例符号; B 非比例符号; C 等高线注记符号; D 测图比例尺

3. 等高线按其用途可分为( )。

A 首曲线; B 计曲线; C 间曲线; D 示坡线; E 山脊线和山谷线

4. 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 )。

A 等高线不能相交; B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C 山脊线不与等高线正交; D 等

高线平距与坡度成正比; E 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

5. 在地形图上可以确定( )。

A 点的空间坐标 B 直线的坡度 C 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D 确定汇水面积 E 估算土方量

第九章

一、概念

(一)掌握

(二)了解

图号、图名、土坝坡脚线、汇水面积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地形图的识读。

2、地形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地形图的一般应用。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4、地形图在工程中的应用。

5、新版教材P 186-(4)页(题)

(二)了解

(三) 应用题

1. 如下图所示,计划在A 点处修建一座桥梁,为了设计桥孔孔径,在图中绘出通过A 点排泄雨水的汇水面积。

2. 如下图所示为一张1:1000的地形图(部分),在该图上解决以下问题:

⑴ 量测出A 点和B 点的坐标;

⑵ 量测出A 点和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并用坐标反算距离检核(要求≤0.3mm×图纸比例尺分母);

⑶ 求出A 、B 两点的高程及A 点到B 点的坡度值;

⑷ 量出A 到B 的坐标方位角;

⑸ 从A 点到B 点之间设计出坡度为3.3%的等坡线;

⑹ 绘出A 点到B 点之间的断面图;

⑺ 在CDEF 四点所包围的范围内平整场地,要求填、挖土石方相等,如何确定填挖边界

线?

3.从地形图上量得A 、B 两点得坐标和高程如下:

x A =1237.52m ,y A =976.03m ,H A =163.574m

x B =1176.02m,y B =1017.35m,H B =159.634m

试求:①AB 水平距离,②AB 边得坐标方位角,③AB 直线坡度。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一、概念

(一)掌握

测设

(二)了解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 水平角、距离、高程的测设方法及相关测设数据的计算。

2. 圆曲线测设及其要素的计算。

3. 熟悉应用计算圆曲线元素。

4.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二)了解

(三)填空

1. 测设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测设的基本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圆曲线的三主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圆曲线的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 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

A.2倍 B. 1/2; C. 2/3

2. 已知某弯道的转角为a ,圆曲线的半径为80m ,查表所得测设元素值为T 、L 、E 、D ,则该圆曲线的实际测设元素值应为( )。、

A.0.80T 、0.80L 、0.08E 、0.80D ; B.1.25T、1.25L 、1.25E 、1.25D ;C.T 、L 、E 、D ,

3. 圆曲线带有缓和曲线段的曲线主点是( )。

A 直缓点(ZH 点); B 直圆点(ZY 点); C 缓圆点(HY 点); D 圆直点(YZ 点); E 曲中点(QZ 点)

4. 工程放样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角度放样; B 高差放样; C 高程放样; D 距离放样; E 坡度放样

(五)计算题

1. 已知某交点JD 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 =300m ,试计算圆曲线元素

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2. 某测量员再路线交点上安置仪器,测得前后视方向值为:盘左前视方向值为42°18′24″,后视方向值为174°36′18″盘右前视方向值为222°18′20″,后视方向值为354°36′24″。(1)判断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2)计算该交点的转角?(3)若仪器不动,分角线方向的读数应是多少?

3. 试计算虚交点的曲线测设元素(见图5)、主点里程,并简诉曲线主点测设的方法与步骤。 已知:R=40m,基线AB =25m ,∠B =30º,∠A=45º,A 点里程为K2+364.70,sin75º=0.965926,tg18.75º=0.339454。

004.设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BC 后,精确地测得∠ABC 为4500'24''(设计值为4500'24''),

BC 长度为120m ,问怎样移动C 点才能使∠ABC 等于设计值?请绘略图表示。

5.已知水准点A 的高程H A =20.355m若在B 点处墙面上测设出高程分别为21.000m 和23.000m 的位置, 设在A 、B 中间安置水准仪,后视A 点水准尺得读数α=1.452m,问怎样测 设才能在B 处墙得到设计标高?请绘一略图表示。

6.如图4-30,已知地面水准点A 的高程为H A =4000m, 若在基坑内B 点测设H B =30.000m,测设时 =1.415m,b=11.365m, a 1=1.205,问当b 1为多少时,其尺底即为设计高程H B ?

7.设地面上A 点高程已知为H A =32.785m,现要从A 点沿AB 方向修筑一条坡度为-2%道路,AB 的水平距离为120m ,每隔20m 打一中间点桩。试述用水准仪测设AB 坡度线的作法,并绘一草图表示。

第十一章 施工测量

一、概念

(一)掌握

施工测量

(二)了解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 水平角、距离、高程的测设方法及相关测设数据的计算。

2. 圆曲线测设及其要素的计算。

3. 熟悉应用计算圆曲线元素。

4.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二)了解

1.举例说明多测回修正法在极坐标放样中的具体应用,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多测回修正。

2.简述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的操作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在什么地方?

3.距离交会放样点位是如何操作的?

4.简述自由设站放样点位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1. 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圆曲线的主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公路中线里程桩测设时,短链是指( )。

A. 实际里程大于原桩号; B.实际里程小雨原桩号; C.原桩号测错

4. 公路中线测量中,设置转点的作用是( )。

A 传递高程; B 传递方向; C 加快观测速度

5. 公路中线测量中,测得某交点的右角为130°,则其转角为( )。

a =50a =50右左A ; B ; C a =130

6. 路线中平测量是测定路线( )的高程。 A 水准点; B 转点; C 各中桩 7. 视线高等于( )+后视点读数。

A 后视点高程; B 转点高程;。 C 前视点高程 8. 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 )和中平测量。 A 基平测量; B 水准测量;C 高程测量 9. 基平水准点设置的位置应选择在( )。

A 路中心线上; B 施工范围内; C 施工范围以外

10. 路线中平测量的观测顺序是( ),转点的高程读数读到毫米位,中桩点的高程读数读到厘米位。

A 沿路线前进方向按先后顺序观测; B 先观测中桩点, 后观测转点; C 先观测转点高程后观测中桩点高程

12. 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 ( )。

A 测定中线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 B 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C 测定中线各里程桩两侧垂直于中线的地面高程; D 测定路线交点间的高差 ; E 根据纵坡设计计算设计高程

13. 比例尺精度是指地形图上0.1mm 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地距离,则( )。

A 1:500比例尺精度为0.05m ; B 1:2000比例尺精度为0.20m ; C 1:5000比例尺精度为0.50m ; D 1:1000比例尺精度为0.10m ; E 1:2500比例尺精度为0.25m

(五)计算题

86.建筑基线有哪些常见的布设形式?基线点最少不得少于几个? 87.龙门板、引桩的作用是什么?

图5

5.已知路线右角β右=147°15′,当R =100m 时,曲线元素如表10。试求:(1)路线的转向与转角;(2)当R =50m 和R =800m 时的曲线元素;(3)当R =800m ,JD 的里程为K4+700、90时圆曲线的主点桩号? 表10

6.某圆曲线R=50m,主点桩号为ZY :K2+427;QZ :K2+459;YZ :K2+491,试求:(1)若桩距为10m ,用偏角法按整桩号法测设圆曲线的测设数据,并填写在表12中;(2)绘示意图,并说明如何将各桩号点测设到地面上去?(表11是已知数据) 表11 偏角计算表 表12

7.按照图7所示的中平测量记录表中(见表13)的中桩点的高程。

图7

表13

50.设在一线路上,在里程桩11+295.78处转角(左角) =1025,圆曲线半径R=800m,试计算圆曲线形的测设数据,叙述测设步骤,并绘图表示(曲线上每隔20m 测设一点,用偏角法测设)。

测 量 学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

1、掌握

测量学 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 相对高程 绝对高程 测定 测设 高差 观测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2、了解

铅垂线 水平面 大地体 参考椭球 等精度观测 非等精度观测误差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有何作用?

3、简述高斯投影的方法及高斯投影的规律?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坐标系) 与数学坐标系异同?

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6、测量基本的工作、基本技能是什么?

7、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8、地面上两点高差的计算方法。

9、地面上任意两点的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为什么?

10、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基准面?该起算面的高程值是多少?

11、测量学上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面地点的点位?

12、简述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

(二)、了解

1、测量学的发展史及测量学的分类?

2、测绘科学在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3、水准面及大地水准面有哪些特点?

4、测绘工作中为何要引入参考椭球?

5、高斯投影分带方法、分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及各带带号的计算方法? 真

6、通用坐标与高斯坐标的互换计算方法。

7、测绘工作中,采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8、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改正数推理过程。

(三) 填空

1.参考椭球体的几何元素有__球心__________、___长半轴_________和_____短半轴_______。由于参考椭球体的_扁率_很小___,当测区不大时,可将地球当作圆球,其半径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R=(2a+b)/3____________。

2. 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有_1954年北京坐标___________系统和__1980年西安坐标_________系统。

3.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72.289__________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___72.260_________m,自1987年至今开始启用_“1985国家高程基准”___________。

4. 测量的基本工作就是_距离测量___________、__角度测量_________、__高程测量_________,这些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基础。

5.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仪器误差____________、人的感官能力限制____________、_外界环境___________。

6.观测误差按误差的性质划分,可分为_系统___________误差和_偶然___________误差两大类。

7.评定观测值精度的标准有_中误差___________、_容许误差___________、_相对误差___________。

8.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________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9. 通过平均________海水面的闭合水准面________称为大地水准面。

10.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程测量_________、距离测量___________、_角度测量__________。

11. 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两条互相垂直线交点_________为坐标原点,南北方向的纵轴__________为x 轴,以东西方向的横轴 为y 轴。

12. 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高差 。

13. 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一定的圆弧丈量距离 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14. 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普通测量学 , 大地测量学 , 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

15. 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_系统误差______和__偶然误差_____两类。

16. 测量误差是由于_仪器误差_____、_人的感官能力的限制______、_外界条件______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17. 直线丈量的精度是用_相对误差____来衡量的。

18.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_中误差____、_容许误差______和_相对误差_____。

19. 测量误差大于_容许误差_____时, 被认为是错误, 必须重测。

(四) 选择题

(A )1.大地水准面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曲面。

A 规则 B 不规则 C 部分规则 D 无法确定

( A)2.参考椭球面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曲面。

A 规则 B 不规则 C 部分规则 D 无法确定

( A)3.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是____________。

A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B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C 自由高程系统 D 国家没有确定

( C)4.“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原点高程为____________m。

A 0 B 72.289 C 72.260 D 100

(D )5.在10km 范围内,以下哪一观测量不可以用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

A 水平距离 B水平角 C 平面坐标 D 高程

(A )6.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 相对高程; B. 绝对高程;C. 高差

( B )7.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 水平面; B. 大地水准面; C. 假定水准面

( C )8.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 ,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A. 0. 02/100; B. 0. 002; C. 1/5000

( B )9.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A. 往返较差; B. 相对误差; C. 闭合差

(A )10. 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 ,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 ,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A.0.0000925; B.1/11000; C.1/10000

11.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C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 ±0.025m ; B.200m ±0.040m ; C.150m ±0.035m

12.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时,是用( C )。

A. 真误差 B. 中误差

C. 相对误差 D.观测误差

13.地面点的高差与测量基准面选择( B )。

A. 有关 B. 无关

C. 关系不大 D.有时有关有时无关

14.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D )

A. 读数误差 B. 对中误差

C. 照准误差 D. 尺长误差

15.地面点的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A )的距离。

A. 大地水准面 B. 任意水准面

C. 水平面 D. 海平面

16.地面点的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B )的距离。

A. 大地水准面 B. 任意水准面

C. 水平面 D. 海平面

17. 测量的基准面为( D )。

(A)海水面 (B) 高斯平面 (C)水平面 (D) 大地水准面

18.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常将加上500km 并且冠以带号的坐标值叫做( A )。

(A) 通用值 (B) 自然值 (C) 真实值 (D) 平差值

19. 不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是( D )。

(A) 照准误差 (B) 读数误差 (C) 视差 (D) 大气折光差

{多项选择}

1. 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后视读数a =1. 24m ,前视读数b=1.428m,则(

A .h AB =-0. 304m

B. 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C. 若A 点高程H A =202. 016m ,则视线高程为203.140m

D. 若A 点高程H A =202. 016m ,则前视点高程为202.320 。 )

E. 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2. 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六度带)的坐标为:x=3430152m,y=20637680m,则该点位于( )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

A 第3带; B 116°; C 第34带; D 第20带; E 117°

3. 下列误差中(AB )为偶然误差。

A 估读误差; B 照准误差; C 2C 误差; D 指标差; E 横轴误差

4.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ACD )。

A 由整体到局部; B 先测角后量距; C 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D 先控制后碎部 E 先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后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五)计算题

1.已知某点所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4345000m,y =19483000m。问该点位于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

2. 某地区采用独立的假定高程系统,已测得A 、B 、C 三点的假定高程为:H′A ′=+6.500m, H′B =±0.000m ,H′C =-3.254m.今由国家水准点引测,求得A 点高程为H A =417.504m,试计算B 点、C 点的绝对高程是多少?411.004 407.750

第二章 水 准 测 量

一、概念

(一)掌握

水准测量、视准轴、十字丝视差

(二)了解

视距丝、水准点、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转点、前视、后视、前视读数、后视读数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绘图描述水准测量原理。

2、如何正当选用仪高法及高差法测量地面点高程?

3、采用水准仪测定地面点高差时的计算方法。

4、尺垫在水准测量中的作用。

5、双面水准尺红黑面低端起算数据不同有何作用?

6、简述水准仪在测站上的操作。

7、水准尺的读数方法。

8、视差产生的原因?如何消除?

9、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理论值的计算及高差闭合差的分配方法。

10、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表格记录计算。

11、等外水准测量的记录计算。

12、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有几种?

13、转点在水准测量中的作用?它的特点是什么?

(二)了解

1、DS 3水准仪的各部件名称。

2、按水准点保存的时间分类所设置的水准点的标志有几种?

(三) 填空题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__水准测量__________、__三角高程测量__________、 __GPS高程测量__________三种常用方法.

2.水准仪是为_水准测量___________提供__水平视线__________的仪器。

3.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按其构造可分为__整尺__________、____塔尺________、____折尺________三种。

4.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__永久性水准点_________和__临时性水准点__________两种。

5.水准路线分为__闭合水准__________路线、___附和水准_________路线、__支水准__________路线。

6.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__测站__________校核、__路线__________校核和____________校核三种。

7.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_改变仪器高___________和__双面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8.水准仪是由__望远镜__________、__水准器__________和__基座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9.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

10.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_传递高程_________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_后视读数________,又有__前视_____ 读数。

11. 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12. 一测站的高差 h ab 为负值时,表示______前视点_______高,____后视点________低。

13. 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14.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 按各测段的________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_______成比例分配。

15. 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 应该_____________螺旋, 若十字丝不清晰, 应旋转_________螺旋。

16. 水准点的符号, 采用英文字母_______表示。

17.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 一般用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法。

19. 支水准路线, 既不是附合路线, 也不是闭合路线, 要求进行_______测量, 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20. 水准测量时, 由于尺竖立不直, 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_______。

21. 为了消除i 角误差, 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___________,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__________。

22. 测量时, 记录员应对观测员读的数值, 再________一遍, 无异议时, 才可记录在表中。记录有误, 不能用橡皮擦拭, 应__________。

23. 使用测量成果时, 对未经_______的成果, 不能使用。

24. 从A 到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 其高差为:往测3.625m; 返测-3.631m, 则A 、B 之间的高差h AB __________.

25. 已知B点高程为241. 000m ,A、B点间的高差h AB =+1. 000m ,则A点高程为________.

26.A 点在大地水准面上,B 点在高于大地水准面100m 的水准面上, 则A 点的绝对高程是______,B点的绝对高程是______。

27. 在水准测量中, 水准仪安装在两立尺点等距处, 可以消除_________________。

28. 已知A点相对高程为100m ,B点相对高程为-200m ,则高差h AB =_________;若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B点的绝对高程为_____.

29.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对地面上A、B、C点的水准尺读取读数,其值分别为1. 325m ,

h CA =_____. 1. 005m , 1. 555m ,则高差h BA =____,h BC =_____,

30. 一对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1. 四等水准测量, 采用双面水准尺时, 每站有__________个前、后视读数。

(四) 单项选择题

( )1.有一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其路线形式为__________路线。

A 闭合水准 B 附合水准 C 支水准 D 水准网

( )2.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__________mm。

A 0 B 100 C 4687或4787 D 不确定

( )3.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__________。

A 粗平 瞄准 精平 读数 B 粗平 精平 瞄准 读数

C 精平 粗平 瞄准 读数 D 瞄准 粗平 精平 读数

( )3.当A 点到B 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 点的高程比B 点的高程__________。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确定

( )4.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和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水准网

( )5. 此水准路线为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和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水准网 ( )6.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A 顺时针旋转 B 逆时针旋转 C 任意方向旋转 D 不旋转 ( )7.如果A 点到B 点的高差值为正,则A 点高程比B 点高程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确定 ( )8.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A. 方向; B. 高程; C. 距离 ( )9.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 仪器校正不完善; B. 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 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10.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 与测站数; B. 与高差的大小;C. 与距离或测站数 ( )11. 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A.

f

h

=

h

-

h

; B.

f

h

∑h ; C. f

h

∑h -(H

-H 始

)

( )12.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A. 高于前尺点; B. 低于前尺点;C. 高于侧站点 13. 视准轴是指( )的连线。

A. 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 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C. 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14. 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的符号为准。

A. 往测高差; B. 返测高差;C. 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 )15. 在水准测量中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 ,前视读数为1.428m ,则B 点比A 点。

A. 高; B. 低; C. 等高

( )16. 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A. V i

=

f

h

/N (N --测站数);

B. V i

=

f

h

/S (S --测段距离);

C. V i

=-f

h

/N ;

( )17.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 看清十字丝; B. 看清远处目标; C. 消除视差。 18.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 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 )19. 四等水准测量中, 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 0.1m 应不超过。

A. 2mm B. 3mm; C. 5mm

( )20. 水准测量时, 由于标尺竖立不直, 其读数。

(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 )21. 在A 、B 两点间安置水准仪,A 尺上的读数为a ,B 尺上的读数为b ,则A 点相对于B 点的高差为。

(A) a-b (B) a+b (C) b-a

( )22.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

A. 照准目标 B. 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C. 看水准尺 D. 读数 ( )23.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的依据。

A. 测站数 B. 高差大小 C. 闭合差大小 D. 地形的情况

( )24.消除视差的办法是进行。

A. 物镜对光 B. 目镜对光 C. 物镜目镜对光 D. 尺子移近一点

( )25.水准测量时,要求每测段设置偶数站,这是为了消除。 A. 水准尺分划误差影响 B. 仪器下沉的影响 C. 尺底零点误差的影响 D. 水准尺下沉的影响

( )26.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后视尺常数4787,测得黑面高差为+0.352m , 红面高差为+0.454m ,则高差中数为。

A .+0.353 m B. -0.098m C . -0.0015m D.+0.0015m

( )27.已知后视点A 的读数1.400m ,前视点B 的读数1.749m ,A 点的高程为H A =100m,B 点的高程为。

A. 99.651m B. 101.749m C. 100.349m D. 98.600m

( )28.已知后视点A 的读数1.636m ,前视点B 的读数1.379m ,A 点的高程为H A =100m,B 点的高程为。

A. 99.651m B. 99.743m C. 100.257m D. 150.600m

29.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一测段内视距累计差应在( )之间。 A . ±3 m B. ±5 m C. ±10m D. ±15m

( )30.用水准仪测量,观测地面上四个立尺点位,其读数如下,其中最高的点是。

A . 1.231m B. 1.336m C. 0.369m D. 0.487m

31.在水准测量中,尺垫应放在( )上。

A. 转点 B. 已知点 C. 待测点 D. 测站点

( )32.视差产生的原因是。

A. 物镜目镜个对光不完善 B. 标尺倾斜 C. 没有瞄准目标 D.观测者视力差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准仪必须安置在两点的连线上,且使前后视距相等。

B. 水准仪不一定安置在两点的连线上,但应使前后视距相等 C. 水准仪可安置在任何位置,前后视距不一定相等

D. 水准仪必须安置在两点的连线上,但前后视距不一定相等

33.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 与测站数 (B) 与高差的大小 (C) 与距离或测站数 (D) 与高程的大小

{多项选择}

1. 在A 、B 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h AB =+0.005m,

h BA =-0.009m。已知A 点高程H A =417.462m,则( )。

A B 的高程为417.460m B B 点的高程为417.469m C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14m D B 点的高程为417.467m E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04m 。

2. 在水准测量时,若水准尺倾斜时,其读数值( )。

A 当水准尺向前或向后倾斜时增大; B 当水准尺向左或向右倾斜时减少; C 总是增大; D 总是减少; E 不论水准尺怎样倾斜,其读数值都是错误的 3.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按( )成比例分配。

A 高差大小; B 测站数; C 水准路线长度; D 水准点间的距离; E 往返测站数总和 4. 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的作业限差有( )。

A 前、后视距差; B 高差闭合差; C 红、黑面读数差; D 红黑面高差之差; E 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的误差 5. 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误差有( )。

A 视差未消除; B 水准尺未竖直; C 估读毫米数不准; D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 E 阳光照射和风力太大

(五) 计算、图、表题

1. 四等水准记录计算

2.读出下列水准仪在水准尺上的读数(上、中、下三丝)

(上: mm )(上: mm )(上: mm ) (中: mm )(中: mm )(中: mm ) (下: mm )(下: mm )(下: mm )

3、如图所示,水准测量由A 点测向B 点,已知A 点的高程为85.248,观测数据在图上,试把观测数据写到“水准测量记录表”中,并计算出B 点的高程。

5. 有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如下图,其观测数值标于图上,已知A 点高程为HA=86.346m,B 点高程为

HB=87.201m。 求1、2、3、4点平差后的高程。(

mm)

6. 有一条闭和水准路线如下,其观测数值标于图上,已知BM1点高程为86.346m 。求1、2、3、4

点平差后的高程。(

mm)

7. 已知A 点高程H A =100.905m,现从A 点起进行A —1—2的往返水准测量。往测高差分别为

h A1=+0.905m,h 12=-1.235m;返测高差h 21=+1.245m,h 1A =-0.900m,试求1、2两点的高程。

一、概念 (一)掌握 水平角、竖直角 (二)了解

测回法、方向观测法二、知识点 (一)掌握

第三章经纬仪(全站仪)与角度测量

1、水平角、竖直角的测角原理。 2、DJ 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3、经纬仪(全站仪)在一个测站上的外业操作过程。 4、采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的方法、步骤、记录计算。 5、竖直角测量的方法、及竖角计算。

6、经纬仪(全站仪)在测站上的安置有几项?各项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7、新版教材P 39-(11,12)页(题) 8、新版教材P78-(7)页(题) 9、新版教材P 105-(5)页(题) 10、新版教材P 106-(6)页(题) (二)了解

1、DJ 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2、经纬仪观测角度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观测?

3、经纬仪测回法观测通常要进行度盘变换,为什么?度盘值变换的计算方法?

(三)填空题

1.经纬仪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 部分组成。

2.经纬仪的照准部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组成。

3.经纬仪的安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项工作。

4.对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学经纬仪的对中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____________对中,另一种是用____________对中。

7.经纬仪测水平角时,根据观测方向数量的不同,测角方法有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8.经纬仪观测角度时,竖盘有两个盘位,一个是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

9. 竖直角就是在同一竖直面内,______与_________之夹角。

10. 整平经纬仪时, 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再转动照准部_____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11. 用测回法测定某目标的竖直角, 可消除______误差的影响。

12. 水平制动螺旋经检查没有发现问题, 但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微动螺旋失效, 其原因是______。 13. 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 它既能观测______角, 又可以观测___________角。 14. 水平角是经纬仪置测站点后, 所照准两目标的视线, 在__________投影面上的夹角。 15. 竖直角有正、负之分, 仰角为________,俯角为___________。 16. 竖直角为照准目标的视线与该视线所在竖面上的________之夹角。

17. 观测水平角时, 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 其观测方法采用_______测角, 三个以上方向时采

用_____ 测角。

(四)选择题

1. 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

A. 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 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 不动

2.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

的影响。

A. 对中; B. 照准; B. 目标偏离中心 3. 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

的计算方法是( ) A. β=

α右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α左时,水平角β

α左-α右; B. β=α右-180︒-α左; C. β=α右+360︒-α左

4. 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的夹角。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 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5. 经纬仪安置时,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

A. 竖轴位于铅垂位置, 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6. 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

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A.57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7. 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 使其竖盘读数在0°左右, 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

读数减少, 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 )

α-00α左αα左左左A. =90º-L ; B. =0º-L 或=360º-L ; C.

8. 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

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9. 为了提高测量水平角的精度,应变换水平度盘不同位置,观测几个测回取平均值。J 6经纬仪变换水平度盘不同位置的计算公式是( )。

A. 90º/n B. 180º/n C. 270/ºn D. 360º/n

10. 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变换度盘位置是为了能够减少( )。

A. 照准误差的影响。 B. 测站偏心差的影响。 C. 度盘分划不均匀误差的影响 D. 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

11. 用J 6经纬仪观测水平角,要求观测3个测回,第3测回起始方向置数应当是( )。

A 、30° B 、60° C 、90° D 、120°

12.观测∠AOB 的水平角半个测回,测得A 方向读数为:359°40′30″,B 方向读数为:

74°50′30″,则半测回角值为( )。

A . 75°40′30″ B . 75°10′00″

C . 74°50′30″ D. 74°10′00″

13.水平角是地面两方向线的夹角在( )的夹角。

A. 任意平面内的投影 B. 水平面上的投影 C. 竖直平面内的投影 D. 此两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内

14.经纬仪的使用步骤是:( )。

A. 粗平、照准、精平、读数 B. 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C. 对中、照准、精平、读数 D. 对中、粗平、照准、读数

15.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的

影响。

(A) 对中 (B) 度盘偏心 (C) 目标倾斜 (D) 照准部偏心

16.使用经纬仪和标尺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时,需要读取的读数是 ( )。

A. 下丝读数,上丝读数,竖直度盘读数 B. 水平度盘读数,竖直度盘读数 C. 中丝读数

D. 水平度盘读数

17.竖直角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视线和( )的夹角。

A. 任意直线 B. 水平线 C. 斜线 D. 垂直线

( )18. 某经纬仪视线水平时,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仰视一目标,盘左读数为84°50′24″,则此目标的竖直角为。

(A) +84º50′24″ (B) -5º09′36″ (C) +5º09′36″ (D) -84°50′24″

{多项选择}

1. 在测量内业计算中,其闭合差按反号分配的有( )。

A 高差闭合差; B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C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D 坐标增量闭合差; E 导线全长闭合差中;

10. 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削弱( )。

A 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B 地球曲率产生的误差; C 大气折光产生的误 D 阳光照射产生的误差; E 估读数差 11. 经纬仪对中的基本方法有( )。

A 光学对点器对中; B 垂球队中; C 目估对中; D 对中杆对中; E 其它方法对中 12. 经纬仪可以测量( )。

A 磁方位角; B 水平角; C 水平方向值; D 竖直角; E 象限角

(五)计算题

1. 在B 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 和C 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 点,后照准C 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置照准C 点,后照准A 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表5: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2. 已知测站点高程H =81.34m ,仪器高i =1.42m ,各点视距测量记录如表9。试求出各地形点

的平距及高程(竖直角计算公式为: 左=90º-L )。 表9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一、概念

(一)掌握

视距测量、直线定向、方位角、直线定线。 (二)了解 象限角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视距测量原理。

2、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3、方位角的计算。

4、正反坐标方位角的关系。

5、直线标准方向的种类(三北方向)。 6、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关系。 7、P 87-14。 (二)了解

1、视距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 填空

1. 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 、 。 2. 由 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3. 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 4. 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

5. 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

直线上的工作为 。

6. 距离丈量是用 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 _ 的 形式来表示。 7. 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 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8. 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9. 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和 。 10. 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 距离。 11. 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

(四) 选择题

( )1. 已知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A.96° B.276° C.6°

2.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 真子午线方向; B. 磁子午线方向; C. 坐标纵轴方向 ( )3.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A. 斜线距离; B. 水平距离; C. 折线距离

( )4. 往返丈量直线AB 的长度为:D AB =126. 72m D BA =126. 76m

,其相对误差为。

A. K=1/3100; B. K=1/3200; C. K=0. 000315 ( )5. 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2

A. D=K n +C ; B. D=K×L C. D= K×L×Cos a

6.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的方法。 A 距离和高差; B 水平距离和高差 C 距离和高程

7.距离丈量时最后求出的是:( )。

A.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B 水平距离 C. 斜距离 D. 垂直距离

8.已知ΔX AB 为正值,ΔY AB 为负值,直线AB 的象限角为45°,则直线AB 的方位角为( )。

A. 45° B. 35° C. 225 ° D. 315 °

9.已知ΔX AB =-10,ΔY AB =-10,,则直线AB 的方位( )。

A. 45° B. 35° C. 225 ° D. 315°

10.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 真子午线北方向 (B) 磁子午线北方向 (C) 坐标纵轴北方向 (D) 任意方向

11. 已知直线AB 和AC 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90°和115°, 则两直线的夹角∠BAC 为( )。 (A) -25° (B)205° (C)25° (D) 65°

{多项选择}

1. 用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值来反算这两点所在边长的坐标方位角时,应给反算角度加一个常数才能转化为实际的坐标方位角。即( )。

∆x >0, 应加360;∆x

∆x >0, 应减180;∆x 0, 应加180C .当 D .当 E. 当

2. 用钢尺进行直线丈量,应( )。

A 尺身放平; B 确定好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C 丈量水平距离; D 目估或用经纬仪定线; E 进行往返丈量 3. 确定直线的方向,一般用( )来表示。

A 方位角; B 象限角; C 水平角; D 竖直角; E 真子午线方向 4. 确定直线方向的标准方向有( )。

A 坐标纵轴方向; B 真子午线方向; C 指向正北的方向; D 磁子午线方向直线方向 5. 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 )。

A 高差;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高差与平距 ; E 水平角

(五) 计算题

1. 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 ,返测为217.38m ,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 ,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第五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一、概念 (一)掌握

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导线、导线测量。 (二)了解

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首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控制点、导线点、。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采用经纬仪钢尺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 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

3、导线点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要求? 4、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附和导线的内业计算。 5、正反坐标的计算方法。

6、三角高程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7、P 157-4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草图并计算? (二)了解

1、国家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分为几个等级?他们采用何种方法建立?

(三)填空

1.国家平面控制网有_________个等级,国家高程控制网有________个等级。 2.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有__________导线、__________导线、_________导线。 3.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控制测量分为_____和_____控制。

5. 闭和导线坐标计算过程中,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设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500m 、600m ,则纵坐标增量∆x BA =_____. 7. 设有闭合导线ABCD,算得纵坐标增量为∆x AB =+100.00m,

∆x CB =-50. 00m , ∆x CD =-100. 03m , ∆x AD =+50. 01m , 则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 x =_____.

(四)选择题

( )1.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1M 1K =K =

D /∆D ; C. D /f D D B.

K =

A.

( )2. 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A. 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 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C.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 )3. 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 )4.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 )5. 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A. 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 )6.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A.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 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7. 已知A 、B 之间的坐标增量Δx 为负、Δy 为正,则该直线位于第( )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8.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应等于( )。 (A)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 导线全长闭合差 (C)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D)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9.下面属于平面控制测量的是( )。

A. 导线测量 B. 水准测量 C. 施工测量 D. 地形测量

10.建立控制网时,从精度方面考虑往往是( )。

A. 由低级到高级建立 B. 由高级到低级建立

C. 一次完成 D. 分片完成

11.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后视尺常数4787,测得黑面中丝读数为1.352m ,红面中丝读数

为6.140m ,则黑、红面读数差(常数差)应为( )。

A. -1 m m B. +1 m m C. +1m D. 10m

12.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主要是消除( )的影响。 (A )仪器误差 (B) 观测误差 (C) 大气折光 (D) 目标偏心

{多项选择}

1.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 )。

A 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B 三角测量;C 距离测量; D 角度测量

2. 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坐标方位角推算; D 高差闭合差调整; E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

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

A 踏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或距离测量; C 测角; D 连测; E 进行高程测量

4.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不同点是( )。

A 方位角推算方法不同; B 角度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C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D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 E 坐标增量改正计算方法不同

(五)计算题

1. 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 ,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

,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 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2. 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表7,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β=

f β=

3.将图中数据填入表中,并进行计算。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概念

(一)掌握

地物、地貌、地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

(二)了解

平面图、地形、地形图图式、山谷、山脊、首曲线、计曲线、助曲线、间曲线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地形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2、比例尺精度对测图和设计用图的意义。 3、地形图图式符号的分类。

4、地形图上表示地物、地貌的方法。 5、等高线的特性。 6、等高线的种类。 7、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地物、地貌的特征点。

9、采用(全站仪)测绘地形图、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 10、地形图的绘制。 (二)了解 1、比例尺的种类。 2、地貌的基本形态。 2、特殊地貌的表示方法。

3、地形图测绘中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4、地形图的拼接与整饰 (三) 判断题

1、 高程相等的点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 2、 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 )

3、 山脊线和山谷线与该处的等高线的切线一定垂直相交。( )

(四) 填空

1. 在同一幅图内, 等高线密集表示_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_________,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_________。

2. 等高线是地面上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的连线。 3. 地形图测绘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 的长度是3. 5cm , 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17. 5m , 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比例尺精度为__________。

(四)选择题

( )1. 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A. 高程之差; B. 平距; C. 间距

2. 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 )来判断。

A. 助曲线; B. 首曲线; C. 高程注记

( )3. 在一张图纸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

A 平距大则坡度小; B 平距大则坡度大, C 平距大则坡度不变

( )4.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状态的方法是用。

A.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和地物注记 B. 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C. 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 )5. 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 ,测图比例尺为:M ,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

A. B与M 无关 B. b与M 成正比; C. b与M 成反比

( )6.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A. 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B.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C .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 )7. 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 ,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

A. 15m; B.20m ; C.30m

( )8. 在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 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i 5%,从坡脚A 到坡顶B 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A. 10mm; B. 20mm C. 25mm

9. 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再乘以100%。

A. 高差与其平距; B. 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

( )10.计曲线的高程数与等高距的倍数关系是。

A. 5倍 B. 10倍 C. 0.5倍 D. 5米

( )11.用1:1000的比例尺测图,具有实际意义的量距取位为。

A. 0.05m B. 0.1m C. 0.15m D. 0.2m

( )12.要求地形图上表示地面线段的精度达到0.2m ,则应选择的测图比例尺为。

A.1:200 B.1:500 C .1:1000 D.1:2000

( )13. 图上1mm ,代表的实地平距为5m ,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A) 1:500 (B) 1:5000 (C) 1:50000

( )14. 已知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205°,则直线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A)25° (B)205° (C)155° (D)335°

( )15. 按1/2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

(A) 计曲线 (B) 首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 )16. 地形图上既能表示地物形状、又能反映地物大小的符号称为。

(A) 比例符号 (B) 非比例符号 (C) 线性符号 (D) 注记符号

( )17. 一幅50cm×50cm图幅满幅图所测的实地面积为1km ,该图的测图比例尺为。

(A) 1:5000 (B) 1:2000 (C) 1:1000 (D) 1:500

( )18. 按1/4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

(A) 计曲线 (B) 首曲线 (C) 间曲线 (D) 助曲线

( )19. 地形图上的电杆符号属于。

(A) 非比例符号 (B)比例符号 (C) 线性符号 (D) 注记符号

( )20.测量碎部点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然后在图纸上展绘其位置的方法,称为。

(A) 极坐标法 (B) 距离交会法 (C) 直角坐标法 (D) 方向交会法

21. 间曲线在地形图上用( )表示。

(A) 细实线 (B) 粗实线 (C) 长虚线 (D) 短虚线

( )22. 地形图上的流向符号属于。

(A) 比例符号 (B) 非比例符号 (C) 线状符号 (D) 注记符号

( )23. 在等高距为0.5m 的地形图上,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实地平距为50m ,则这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坡度为。

(A) 1 % (B) 1‰ (C) 5 % (D) 5‰

( )24.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西南角坐标为x=20 000m ,y=30 000m ,则图幅编号为。

(A)20000-30000 (B) 30000-20000

(C) 20.0-30.0 (D) 30.0-20.0

( )25. 测绘地形图时在测站上要量取仪器高,其目的是为了确定碎部点的。

(A) 水平距离 (B) 水平角度 (C) 平面位置 (D) 高程

( )26.图上距离要求精确到0.1m ,那么该地形图的测图比例尺应不小于。

(A) 1:1000 (B) 1:10000 (C) 1:100000 2

{多项选择}

1.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指( )的地形图。

A 1:500; B 1:5000 ; C 1:2000; D 1:10000; E 1:100000

2. 地形图的图式符号有( )。

A 比例符号; B 非比例符号; C 等高线注记符号; D 测图比例尺

3. 等高线按其用途可分为( )。

A 首曲线; B 计曲线; C 间曲线; D 示坡线; E 山脊线和山谷线

4. 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 )。

A 等高线不能相交; B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C 山脊线不与等高线正交; D 等

高线平距与坡度成正比; E 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

5. 在地形图上可以确定( )。

A 点的空间坐标 B 直线的坡度 C 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D 确定汇水面积 E 估算土方量

第九章

一、概念

(一)掌握

(二)了解

图号、图名、土坝坡脚线、汇水面积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地形图的识读。

2、地形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地形图的一般应用。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4、地形图在工程中的应用。

5、新版教材P 186-(4)页(题)

(二)了解

(三) 应用题

1. 如下图所示,计划在A 点处修建一座桥梁,为了设计桥孔孔径,在图中绘出通过A 点排泄雨水的汇水面积。

2. 如下图所示为一张1:1000的地形图(部分),在该图上解决以下问题:

⑴ 量测出A 点和B 点的坐标;

⑵ 量测出A 点和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并用坐标反算距离检核(要求≤0.3mm×图纸比例尺分母);

⑶ 求出A 、B 两点的高程及A 点到B 点的坡度值;

⑷ 量出A 到B 的坐标方位角;

⑸ 从A 点到B 点之间设计出坡度为3.3%的等坡线;

⑹ 绘出A 点到B 点之间的断面图;

⑺ 在CDEF 四点所包围的范围内平整场地,要求填、挖土石方相等,如何确定填挖边界

线?

3.从地形图上量得A 、B 两点得坐标和高程如下:

x A =1237.52m ,y A =976.03m ,H A =163.574m

x B =1176.02m,y B =1017.35m,H B =159.634m

试求:①AB 水平距离,②AB 边得坐标方位角,③AB 直线坡度。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一、概念

(一)掌握

测设

(二)了解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 水平角、距离、高程的测设方法及相关测设数据的计算。

2. 圆曲线测设及其要素的计算。

3. 熟悉应用计算圆曲线元素。

4.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二)了解

(三)填空

1. 测设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测设的基本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圆曲线的三主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圆曲线的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 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

A.2倍 B. 1/2; C. 2/3

2. 已知某弯道的转角为a ,圆曲线的半径为80m ,查表所得测设元素值为T 、L 、E 、D ,则该圆曲线的实际测设元素值应为( )。、

A.0.80T 、0.80L 、0.08E 、0.80D ; B.1.25T、1.25L 、1.25E 、1.25D ;C.T 、L 、E 、D ,

3. 圆曲线带有缓和曲线段的曲线主点是( )。

A 直缓点(ZH 点); B 直圆点(ZY 点); C 缓圆点(HY 点); D 圆直点(YZ 点); E 曲中点(QZ 点)

4. 工程放样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角度放样; B 高差放样; C 高程放样; D 距离放样; E 坡度放样

(五)计算题

1. 已知某交点JD 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 =300m ,试计算圆曲线元素

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2. 某测量员再路线交点上安置仪器,测得前后视方向值为:盘左前视方向值为42°18′24″,后视方向值为174°36′18″盘右前视方向值为222°18′20″,后视方向值为354°36′24″。(1)判断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2)计算该交点的转角?(3)若仪器不动,分角线方向的读数应是多少?

3. 试计算虚交点的曲线测设元素(见图5)、主点里程,并简诉曲线主点测设的方法与步骤。 已知:R=40m,基线AB =25m ,∠B =30º,∠A=45º,A 点里程为K2+364.70,sin75º=0.965926,tg18.75º=0.339454。

004.设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BC 后,精确地测得∠ABC 为4500'24''(设计值为4500'24''),

BC 长度为120m ,问怎样移动C 点才能使∠ABC 等于设计值?请绘略图表示。

5.已知水准点A 的高程H A =20.355m若在B 点处墙面上测设出高程分别为21.000m 和23.000m 的位置, 设在A 、B 中间安置水准仪,后视A 点水准尺得读数α=1.452m,问怎样测 设才能在B 处墙得到设计标高?请绘一略图表示。

6.如图4-30,已知地面水准点A 的高程为H A =4000m, 若在基坑内B 点测设H B =30.000m,测设时 =1.415m,b=11.365m, a 1=1.205,问当b 1为多少时,其尺底即为设计高程H B ?

7.设地面上A 点高程已知为H A =32.785m,现要从A 点沿AB 方向修筑一条坡度为-2%道路,AB 的水平距离为120m ,每隔20m 打一中间点桩。试述用水准仪测设AB 坡度线的作法,并绘一草图表示。

第十一章 施工测量

一、概念

(一)掌握

施工测量

(二)了解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 水平角、距离、高程的测设方法及相关测设数据的计算。

2. 圆曲线测设及其要素的计算。

3. 熟悉应用计算圆曲线元素。

4.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二)了解

1.举例说明多测回修正法在极坐标放样中的具体应用,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多测回修正。

2.简述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的操作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在什么地方?

3.距离交会放样点位是如何操作的?

4.简述自由设站放样点位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1. 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圆曲线的主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公路中线里程桩测设时,短链是指( )。

A. 实际里程大于原桩号; B.实际里程小雨原桩号; C.原桩号测错

4. 公路中线测量中,设置转点的作用是( )。

A 传递高程; B 传递方向; C 加快观测速度

5. 公路中线测量中,测得某交点的右角为130°,则其转角为( )。

a =50a =50右左A ; B ; C a =130

6. 路线中平测量是测定路线( )的高程。 A 水准点; B 转点; C 各中桩 7. 视线高等于( )+后视点读数。

A 后视点高程; B 转点高程;。 C 前视点高程 8. 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 )和中平测量。 A 基平测量; B 水准测量;C 高程测量 9. 基平水准点设置的位置应选择在( )。

A 路中心线上; B 施工范围内; C 施工范围以外

10. 路线中平测量的观测顺序是( ),转点的高程读数读到毫米位,中桩点的高程读数读到厘米位。

A 沿路线前进方向按先后顺序观测; B 先观测中桩点, 后观测转点; C 先观测转点高程后观测中桩点高程

12. 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 ( )。

A 测定中线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 B 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C 测定中线各里程桩两侧垂直于中线的地面高程; D 测定路线交点间的高差 ; E 根据纵坡设计计算设计高程

13. 比例尺精度是指地形图上0.1mm 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地距离,则( )。

A 1:500比例尺精度为0.05m ; B 1:2000比例尺精度为0.20m ; C 1:5000比例尺精度为0.50m ; D 1:1000比例尺精度为0.10m ; E 1:2500比例尺精度为0.25m

(五)计算题

86.建筑基线有哪些常见的布设形式?基线点最少不得少于几个? 87.龙门板、引桩的作用是什么?

图5

5.已知路线右角β右=147°15′,当R =100m 时,曲线元素如表10。试求:(1)路线的转向与转角;(2)当R =50m 和R =800m 时的曲线元素;(3)当R =800m ,JD 的里程为K4+700、90时圆曲线的主点桩号? 表10

6.某圆曲线R=50m,主点桩号为ZY :K2+427;QZ :K2+459;YZ :K2+491,试求:(1)若桩距为10m ,用偏角法按整桩号法测设圆曲线的测设数据,并填写在表12中;(2)绘示意图,并说明如何将各桩号点测设到地面上去?(表11是已知数据) 表11 偏角计算表 表12

7.按照图7所示的中平测量记录表中(见表13)的中桩点的高程。

图7

表13

50.设在一线路上,在里程桩11+295.78处转角(左角) =1025,圆曲线半径R=800m,试计算圆曲线形的测设数据,叙述测设步骤,并绘图表示(曲线上每隔20m 测设一点,用偏角法测设)。


相关文章

  • 心理学各章节要点及难点
  • <心理学概论>各章学习要点及难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 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理论心理学的概念 3.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普通心理学 5.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6.心理过程 7.认知过程 ...查看


  • 注会经济法考试应试技巧
  • 注会经济法考试应试技巧 第一部分科目特点及考试分析 一.总体情况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多.难度大.合格率低,但由于其资格证书含金量足,社会认可程度高,而成为会计工作者的梦想和追求.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课程最近三年全国合格率情况如下 ...查看


  • 金融学各章节要点
  • 金融各章节要点 注:本要点根据老师口述记录而编辑,并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试卷题型及分值 一. 单选(1.5分*10=15分) 二. 多选(2分*5=10分) 三. 判断(1分*10=10分) 四. 简答(8分*5=40分) 五. 计算( ...查看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课程编号:08075107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执笔者: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学分数:3 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和 ...查看


  • [成本会计]精品课程师资培训学习总结
  • <成本会计>精品课程师资培训学习总结 2010年6月4日~6月5日,我在广西师范大学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成本会计>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班.在有幸聆听了国内会计学教学研究领域著名的潘飞教授.王立彦 ...查看


  • 初三物理各章节重难点分析
  •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重难点分析 一.考纲 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4.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本章知识点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 :国际单位:摄氏 ...查看


  •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 ...查看


  • 上海初二物理各章节重点总结
  • 上海初二物理各章节重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 ...查看


  • 企业培训师二级理论知识各章考点
  • 第一章 岗位职务描述工作基本方法 1.岗位职务描述是一个全面的.技术性很强的评价过程,这一过程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P199 2.在岗位职务描述准备阶段中,了解基本情况的内容包括:明确岗位职务描述的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