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刘少奇后有感

观刘少奇后有感

听说周末要参观刘少奇故居,我感到很兴奋,我一度崇敬的伟人—刘少奇,这次,终于有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了。

刘少奇的故居,在县城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1982年冬,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故居是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修缮保管的很好。

乘了近两个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了刘少奇的故居。首先,工作人员带我们来到了纪念馆。 全馆分八个展室,

第一是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是领导早期工人运动,

第三是坚持党的白区工作正确路线,

第四是坚持敌后抗日,注重党建,

第五是参与领导夺取全国胜利第六/领导社会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七是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纪念馆出来就来到了刘少奇铜像广场。由于天气很好,游人较多,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刘少奇铜像广场好像建在小山坡上,地形开阔,很有些气势;刘少奇铜像立在广场正中,正对着故里牌楼。他身披大衣,手拿一支烟,呈远望沉思状。拾阶而上来到铜像前,对着老人家的铜像,弯腰鞠了一躬。四周冬青、松柏郁郁葱葱环绕,在铜像底座周围环绕盆花。这里规模比韶山要大,建设占地较多。铜像设计是由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在198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落成。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揭幕,1998年江泽民为铜像题词。 底座高3.1米,像高4米,总高7.1米。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寓意刘少奇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第二,刘少奇享年71岁,寓意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走进了故居,我们看到了门上这块陈旧的“刘少奇同志旧居”字样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在这块门匾的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革”中,故居被关闭,里面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散尽。唯有这块门匾被花明楼公社一位炊事员冒着风险把它翻过来当成切菜的案板使用,才得以保存。1980年,为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后,乡亲们又敲锣打鼓地把它挂在了故居的门楣上。

另一个小故事是,在1961年刘少奇回乡视察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也是那这间堂屋里,刘少奇找来乡亲们座谈农村现状,果断地做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纠正“五风”(指“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的重大决策。改变了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命运。这次回乡,刘少奇还把旧居房子分给他们住。村民们不肯接受,刘少奇恳切地说:“拜托大家为我‘守屋’好不好?”刘少奇的诚意让乡亲们无法推辞,先后有6户农民搬进了故居。所以说,刘少奇故居经历了十年浩劫,仍能基本上保存原来的模样,看来是借了点有人居住的光了。

参观完了刘少奇故居,我感触颇多: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记得刘少奇同志曾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

观刘少奇后有感

听说周末要参观刘少奇故居,我感到很兴奋,我一度崇敬的伟人—刘少奇,这次,终于有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了。

刘少奇的故居,在县城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1982年冬,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故居是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修缮保管的很好。

乘了近两个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了刘少奇的故居。首先,工作人员带我们来到了纪念馆。 全馆分八个展室,

第一是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是领导早期工人运动,

第三是坚持党的白区工作正确路线,

第四是坚持敌后抗日,注重党建,

第五是参与领导夺取全国胜利第六/领导社会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七是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纪念馆出来就来到了刘少奇铜像广场。由于天气很好,游人较多,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刘少奇铜像广场好像建在小山坡上,地形开阔,很有些气势;刘少奇铜像立在广场正中,正对着故里牌楼。他身披大衣,手拿一支烟,呈远望沉思状。拾阶而上来到铜像前,对着老人家的铜像,弯腰鞠了一躬。四周冬青、松柏郁郁葱葱环绕,在铜像底座周围环绕盆花。这里规模比韶山要大,建设占地较多。铜像设计是由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在198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落成。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揭幕,1998年江泽民为铜像题词。 底座高3.1米,像高4米,总高7.1米。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寓意刘少奇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第二,刘少奇享年71岁,寓意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走进了故居,我们看到了门上这块陈旧的“刘少奇同志旧居”字样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在这块门匾的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革”中,故居被关闭,里面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散尽。唯有这块门匾被花明楼公社一位炊事员冒着风险把它翻过来当成切菜的案板使用,才得以保存。1980年,为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后,乡亲们又敲锣打鼓地把它挂在了故居的门楣上。

另一个小故事是,在1961年刘少奇回乡视察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也是那这间堂屋里,刘少奇找来乡亲们座谈农村现状,果断地做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纠正“五风”(指“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的重大决策。改变了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命运。这次回乡,刘少奇还把旧居房子分给他们住。村民们不肯接受,刘少奇恳切地说:“拜托大家为我‘守屋’好不好?”刘少奇的诚意让乡亲们无法推辞,先后有6户农民搬进了故居。所以说,刘少奇故居经历了十年浩劫,仍能基本上保存原来的模样,看来是借了点有人居住的光了。

参观完了刘少奇故居,我感触颇多: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记得刘少奇同志曾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


相关文章

  • 观刘少奇故居有感
  • 观刘少奇故居有感 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平凡的就像海里的一滴水,看似可有可有可无.但是,若真没有了这一滴水,怎能汇成浩瀚的大海呢!所以,平凡的人有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或是为着某一份信仰,或是为着自己的原则,或是为着自己的尊严„„ 刘少奇就是 ...查看


  • 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600字
  • 少生气多争气_ 读了<生气不如争气>有感_600字 如奥斯特洛夫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不要抓住生气的事情不放,因为那样你就腾不出手去抓住机会了.< ...查看


  • 游西安-延安有感
  • 游西安--延安有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小时候第一次读到著名作家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句诗时,就被他热爱延安的精神所感 染,并因而对延安无限神往.多少年来,总渴望有一次零距离触摸革命圣地的 ...查看


  • 誓死守卫台儿庄--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 誓死守卫台儿庄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解放战争时代牺牲 了许多人,也涌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如李大钊.彭德怀等知名英雄.他,只是一名战士,不像刘少奇那样全中国人都知道,但他却怀着爱国的炽热之心. 在学校,我看着老师播放的电影-- ...查看


  • 读地球上的红飘带有感
  • 读<地球上的红飘带>有感 艰苦的长征就像那鲜艳的红飘带一般,悬挂在历史长河中那样闪耀,引人注目.就像魏巍所著的那一本<地球上的红飘带>在我的脑海中总是那样特别. 中国英雄们的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类的史诗 ...查看


  • 参观洛八办有感
  • 参观洛八办有感 洛八办故名思义即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 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导致华北告急,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名为八路军,为革命军第八集团军,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军,1938年 ...查看


  • 读[红色故事汇]有感
  • 读<红色故事汇有感> 一部<红色故事汇>,让我领略江西这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一部<红色故事汇>也让我看到对于党员教育形式和载体的的探索.从影片的表现形式上来看,用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打造了一部成功的 ...查看


  • 观看红色故事汇有感
  • 观看<红色故事汇>有感 <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 ...查看


  • 有感于家长会
  • 给孩子创造一个金色的童年 新学年刚过半,我接到了学校开家长会的通知.这次家长会的主题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会后感觉受益匪浅,略总结一二,愿与大家分享. 自古以来伟人都很重视教育,如马克思认为家长教育子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少奇教育家人 ...查看


热门内容